西遊記孫悟空有幾個師父?
孫悟空的第一位師父菩提老祖,原本是是西方准提道人,與接迎道人(如來佛祖)是師兄弟!菩提老祖居住在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孫悟空拜菩提老祖為師,在方寸山學習本領與法術(跟頭雲.七十二變化等),獲得了立身.護身.處世的功夫,為後來的大鬧水府.大鬧地府.大鬧天空.西天取經,戰天鬥地.降妖除魔,奠定牢實的基礎;
孫悟空的第二位師父唐僧,是如來彿祖的弟子!孫悟被如來佛祖壓在五指山受罰,孫悟空受觀音菩薩點化,被唐僧救出,孫悟空拜唐僧為師,一心向佛,保護師父唐僧到西天取經;唐僧教孫悟空信佛.向佛的道理與真經,教化孫悟空做人處世的哲理.與方法,使孫悟空棄惡從善,消除內心魔性.一心歸佛;這為孫悟空成為斗戰勝佛,挽救「三界」蒼生,最終成為佛祖奠定了牢實的根基;
孫悟空正式拜師的是菩提老祖與唐僧!但,還有二位不曾拜師的上仙,與孫悟空也實有師徒之情誼:一個是太上老君,太上老君一直關照孫悟空,太上老君將孫悟空投進八卦煉丹爐,給了孫悟空一副火眼金睛,金剛不壞真身,還幫孫悟空運化體內仙丹;另一位是觀音菩薩,觀音菩薩賜給了孫悟空三根貼身毫毛,使孫悟空逢凶化吉,終身受用;從孫悟空大鬧天空開始,觀音菩薩就一直關愛與緊叮孫悟空的安危,時時相助.處處相護.寸步不離,比師徒關係還要貼近與親近呢!
.夜話西遊之四 種花使者 字數 3369 · 閱讀 45 2018-11-22 21:35 第四回 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 從標題看,悟空心何足,意未寧.我就說道說道這個話題,不管是世俗之人也好,修道之人也好,對世間的功名利祿的追求從未停歇過,主要區別在於多少而已. 大家看悟空從下界一個白丁到天界封了"弼馬溫"這一最底層的正科級幹部,可是悟空還是覺得抹不開這個面子,原文: 猴王聞此,不覺心頭火起,咬牙大怒道:「這般藐視老孫!老孫在那花果山,稱王稱祖,怎麼哄我來替他養馬?養馬者,乃後生小輩下賤之役,豈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將去也!」忽喇的一聲,把公案推倒,耳中取出寶貝,幌一幌,碗來粗細,一路解數,直打出御馬監,徑至南天門。 由上文可以看出,一者說明悟空其實看不起在天界做服務業的工作,二者認為自己修道資格老,起碼比那些後生小輩強,所以悟空很不服氣,反下天宮去了.三者悟空在天宮呆了半個月,應該接觸了不少基層武將諸如巨靈神哪吒 等,說不定私底下還試過手,對彼此的功力相當的了解,以悟空的武功底子拿下他們是沒問題的,說實話僅論武功而言,天界確實沒人打得過悟空,悟空後來一一擊敗了他曾經看不起的天界武將巨靈神哪吒等也印證了這一點,玉帝後來花大價錢請悟空是有道理的,不單另起了一座"大聖府",還另外為其量身組建了兩個工作班底:一名安靜司,一名寧神司。司俱有仙吏,左右扶持。這實際上是玉帝在另起爐灶,為什麼?天界的軍事指揮權在托塔天王手裡,可是托塔天王的戰績卻不讓人滿意,天王又是老臣,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總不能因為天王一次失敗就拿掉他的兵權吧?再說悟空初來乍到,沒什麼人脈支持他,所以最佳方案是讓悟空另組一支特種部隊,對外則美其名曰"安靜司寧神司". 那猴王信受奉行,即日與五斗星君到府,打開酒瓶,同眾盡飲。送星官迴轉本宮,他才遂心滿意,喜地歡天,在於天宮快樂,無掛無礙。 上文說明悟空看到自己地位上去了,最起碼面子上過得去了,所以也就不計較太多,反而是信受奉行,說明此時悟空相信玉帝的安排是公正的,所以"遂心滿意,喜地歡天,在於天宮快樂,無掛無礙。" 下面我再說說悟空修鍊金丹大道的事. 我先從佛教修練的角度來說,看看悟空達到的境界及存在的問題. 第一回這樣說: 猴王道:「今日雖不歸人王法律,不懼禽獸威服,將來年老血衰,暗中有閻王老子管著,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內?」 眾猴聞此言,一個個掩面悲啼,俱以無常為慮。只見那班部中,忽跳出一個通背猿猴,厲聲高叫道:「大王若是這般遠慮,真所謂道心開發也!如今五蟲之內,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閻王老子所管。」猴王道:「你知那三等人?」猿猴道:「乃是佛與仙與神聖三者,躲過輪迴,不生不滅,與天地山川齊壽。」猴王道:「此三者居於何所?」猿猴道:「他只在閻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內。」猴王聞之,滿心歡喜道:「我明日就辭汝等下山,雲遊海角,遠涉天涯,務必訪此三者,學一個不老長生,常躲過閻君之難。" 從上面這段對話可以看出,悟空最初發心修道發的是小乘佛教徒所說的聲聞菩提心,只求利已,不知利人,所謂"學一個不老長生,常躲過閻君之難" 是也,這也是大多數修行者最初想修行時碰到的問題,大眾平常遇到最多的大概還是生老病死的問題,而此時悟空正是碰到了老和死的問題,為什麼?其實我系列之三已經分析到了,悟空未出花果山訪道之時已經300歲了,照生死簿的記錄悟空壽年342歲,那麼悟空其實已步入衰老階段,離死只有42年了,或許悟空自己已經感覺身體差了不少,所以有此遠慮.不光是悟空有這個問題,大千世界所有眾生都會碰到生老病死的問題,而真正解決此問題的目前為止只有三類人, 原文說 猿猴道:「乃是佛與仙與神聖三者,躲過輪迴,不生不滅,與天地山川齊壽。」 既然菩提祖師也是仙人,那為什麼悟空卻走錯了修行之路以致於後來魔難重重呢?其實還是當初發心不夠大,他發的是小乘菩薩的菩提心,沒發大乘菩薩的無上菩提心, 所以悟空修道的境界老是上不去,他的最高果位是大阿羅漢,也就是最高到菩薩地的第七地遠行地,這意味著沒到第八地就有退轉的可能性. 我還是當一次百度的搬運工,百度一下四果吧: 四果指南傳佛教的四種果位,即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 初果須陀洹,譯為入流,意即初入聖人之流; 死後七往來。 二果斯陀含,譯為一來,意即修到此果位者,死後生到天上去做一世天人,再生到我們此世界一次,便不再來欲界受生死了; (如彌勒菩薩就是證得斯陀含果,死後在兜率天做一世天人,下一世成就) 三果阿那含,譯為無還,意即修到此果位者,不再生於欲界; (證得阿那含果之人,在死的一瞬間徹悟涅槃寂靜而達到四果阿羅漢的境界,因此無還) 四果阿羅漢,譯為無生,意即修到此果位者,解脫生死,不受後有,為南傳佛教的最高果位。( 同時也是如來十號之一的「應供」。) 聲聞乘十地 (1)受三歸地,指初受三歸戒之位。 (2)信地,指信根成就之位。 (3)信法地,指信四諦理之位。 (4)內凡夫地,指修五停心觀等位。 (5)學信戒地,指三學成就之位。 (6)八人地,指見道之位。 (7)須陀洹地,指預流果之位。 (8)斯陀含地,指一來果之位。 (9)阿那含地,即不還果。 (10)阿羅漢地,即無學果。 對照以上兩表發現一個問題,悟空究竟有沒有達到他自己說的超升三界之外,跳出五行之中呢?文中言: "悟空道:「汝等既登王位,乃靈顯感應之類,為何不知好歹?我老孫修仙了道,與天齊壽,超升三界之外,跳出五行之中,為何著人拘我?」 後來悟空醉酒闖入三十三天兜率天宮,頓然醒悟道:「兜率宮是三十三天之上,乃離恨天太上老君之處,如何錯到此間?也罷,也罷!一向要來望此老,不曾得來,今趁此殘步,就望他一望也好。」 由上可見悟空確已超出三界之外,到達三十三天之上,但並沒有跳出五行之中,否則悟空遇如來佛祖時,也就不會被壓在五行山下了.正因悟空說了大話,所以他的因果即刻來到,奉勸學佛的諸位,到了什麼境界說什麼話,千萬不要說大話,佛經上言「計有得想,未見謂見,未作謂作,未知謂知,未得謂得,未證謂證。此如是等,皆不清凈,一切悉為煩惱隨增,當知皆是染分所攝。」 再看凈空法師怎麼說的,以下摘自《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八,知位次」。這也很重要,就是曉得自己修行的階位,我現在修行,我到底是在哪一個等級?像菩薩五十二個階級,五十二級我是在第幾層?這個要知道。「位即行行所歷之地位,次即次第」,像小乘有四果四向,我們現在是在哪個地位?大乘菩薩有五十一個階級,第五十二是成佛,連佛一起算是五十二個位次。五十一個是菩薩,菩薩五十一分做十信,從十信算起,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這就是五十個,上面再有個等覺,五十一。我們現在在哪個等級?因為知道自己的等級,你就好用功了,不會生增上慢,不要以為我自己已經證阿羅漢了,我自己是什麼菩薩再來、什麼佛再來,那你就完了。修得再好,將來到哪裡去?到阿鼻地獄去。為什麼會墮阿鼻地獄?你沒有證得以為證得,這叫大妄語,大妄語的果報在無間地獄。 話說菩提祖師見悟空剛得無生之果便即開始賣弄精神,就把悟空逐出師門去也,且看下文: 祖師道:「你等起去。」叫:「悟空過來!我問你弄什麼精神,變什麼松樹?這個工夫,可好在人前賣弄?假如你見別人有,不要求他?別人見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禍卻要傳他,若不傳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 話說菩提祖師為什麼發這麼大的火呢?悟空只是與師兄弟演示了躲三災變化之法,卻被祖師重罰逐出師門,這可以說是處罰的極端了.說到底還是因為菩提祖師看出悟空沒發無上菩提之心,悟空發的是聲聞菩提心,既然如此悟空已跳出三界之外,得無生無滅之體,功夫已再難上升,除非悔小向大乘,再發大乘利他心,而在三星洞顯然是看不出悟空的本性的,只有讓他下山去紅塵修練,去做利益大眾的事,才能徹底糾正悟空的修練迷途. 後面第七回開篇道 :富貴功名,前緣分定,為人切莫欺心。正大光明,忠良善果彌深。些些狂妄天加譴,眼前不遇待時臨。問東君因甚,如今禍害相侵。只為心高圖罔極,不分上下亂規箴。這說的正是悟空為著功名在不斷犯錯誤,三反天宮,其實玉帝對其修練的境界是清清楚楚的,你看玉帝即命工干官張、魯二班,在蟠桃園右首起一座齊天大聖府,府內設個二司:一名安靜司,一名寧神司。司俱有仙吏,左右扶持。又差五斗星君送悟空去到任,外賜御酒二瓶,金花十朵,著他安心定志,再勿胡來.玉帝師父還是讓悟空繼續煉神還虛. 到後來被太上老君捉住,老君師父把悟空放八卦爐里鍛煉,反而成就了悟空見到祖性,文 中說: 圓陀陀,光灼灼,亘古常存人怎學?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光明一顆摩尼珠,劍戟刀槍傷不著。 再後來悟空被如來佛壓在五行山下,這讓悟空明白了一個道理:他還在五行中.只不過這個教訓太沉重了,讓他在五行山下被壓了五百年. 下回我再說說從道教修練的角度看悟空的神通及境界.
靈台方寸山學藝,賜名孫悟空,菩提老祖是一位。
五指山下受觀音菩薩點化,取經路上救厄解困,屢屢規正道心,南海觀音算一位。
受唐僧玄奘搭救,得出兩界山,賜名行者,以師徒名義西行取經,唐三藏算一位。
通讀西遊全書得知,上三位都沒有剃度過悟空,乃是「天生」一個和尚,回歸第一章再讀,石猴乃是因風而化,正是蟠桃會回靈山路上佛祖一口仙氣得生;悟空實是如來佛祖大弟子。故而,如來佛祖也是一位。
共計四位恩師。
遠古時期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兩個人打起來了,共工眼看就要敗下陣來,捂著頭就是一通亂竄,撞倒了頂天的柱子不周山,霎時間,天塌西南,地陷東北,天水滾滾流向人間。女媧不忍心看到人間生靈塗炭,就準備在現在的山西長治長子縣支了個大鍋,準備鍊石補天。撿遍了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瀘洲,東勝神洲的靈石,統一放在東勝神洲傲來國進行挑選,女媧把這些靈石中的個小的,長的難看的,純度不達標的,含雜質多的,撿出來仍在了東勝神洲傲來國。後來這些靈石吸取天了天地之精神,日月之靈氣,又經過了持續高溫天氣的照射,在一個微風不燥,陽光正好的傍晚,經過海水的沖刷,炸了,裡面磞出來一個石猴,這個石猴出世後來到了就近的一個山,花果山,在那裡碰到了好多和他長的一樣的一群凡猴,就種他們成了親戚,整天在山上瞎胡混,這時有一個年齡大的猴子就勸這個靈猴,你還年輕,將來要成家立業,有一番作為才行,不能在這裡瞎胡混,還是出去學點本事比較好,這個靈猴聽了是一個激靈,表示同意,當時就摔了酒杯,找來幾個木頭做成小船,搖著小船走了。就這樣在海上漂泊九年,來到西牛賀洲碰到一個樵夫喝歌打動了靈猴,靈猴便向他學本事,這個樵夫也是個地道人,告訴他在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有個老神仙,是個老教授,每年高考的卷子都是他出的厲害的很,你去跟他學,以後准能考個清華北大的上上,於是這個靈猴就按著他的指引來到了菩提祖師的門下,因為這個靈猴無名無姓,菩提祖師門就按照中的十二個字,給靈猴起名,到靈猴王已是第十輩之小徒矣。那十二個字乃『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十二字。排到靈猴,正當悟字。祖師便為靈猴起就個法名,叫做孫悟空。
1.菩提老祖:正式拜師,真正授業。
2.唐玄奘:拜師,日常提點。在西遊記裡面講,孫悟空是有兩個師父。但,在我的理解里孫悟空只有一個師父,即授業恩師菩提老祖。而唐僧不是他的真正師父,是名譽師父而已,充其量孫只是一個保鏢。所以說孫悟空只有一個師父。這是我的觀點!孫悟空兩個師傅一個是教自己法術的一個是教自己做人的
在西遊記裡面講,孫悟空是有兩個師父。但,在我的理解里孫悟空只有一個師父,即授業恩師菩提老祖。而唐僧不是他的真正師父,是名譽師父而已,充其量孫只是一個保鏢。所以說孫悟空只有一個師父。這是我的觀點!孫悟空兩個師傅一個是教自己法術的一個是教自己做人的
要說師父應該是只有一個,就是授業恩師,菩提祖師!有人會說唐僧也是,我個人認為不妥,這孔子說過,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作為師父唐僧顯然是不夠的!自兩界山起至通天河二次遇難止,取經團隊及其背後的力量充斥著勾心鬥角!唐僧與孫悟空哪裡有真正的師徒情份!不過是名義上的罷了!因為佛祖說的是尋一取經人,渡那贍部洲!並不是尋四個!所以這個名義上的師父其實就是個師傅!唐僧和孫豬沙還不如說就是三個鏢師壓著一個長生不老肉去見佛祖更貼切!
在西遊記裡面講,孫悟空是有兩個師父。但,在我的理解里孫悟空只有一個師父,即授業恩師菩提老祖。而唐僧不是他的真正師父,是名譽師父而已,充其量孫只是一個保鏢。所以說孫悟空只有一個師父。這是我的觀點!
悟空的師父有無數人,有所學,即為師。它從一塊頑石進化成一代大佛,所學過的肯定特多,師父就不會少了的!所以說每個人都犧牲自己的某些方面而點化他,就是他的師父!所以佛家為善,行善大眾,是為報師傅的恩德。
推薦閱讀:
※《水滸》中那麼多的有名有姓的將領,排名第一的應該是誰?
※薛寶釵為何會輸給林黛玉?
※傳聞簡·奧斯丁「性格直率,沉默少語、十分拘謹,愛衝動,裝腔作勢」,真實的她到底是什麼樣的?
※上聯:將門出虎子,如何對下聯?
※如何看待金岳霖的「痴情絕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