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地區農民有句諺語「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適宜」,這句話現在還適宜嗎?
農民根據氣候和經驗總結出了很多諺語留給後人使用,也不得不服農民聰明才智。
華北地區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是很好的地帶,春天來了,陽光燦爛的日子,鳥語花香;夏天到了,知了聲聲叫著童年的回憶,烈日炎炎;秋天來了,瓜果飄香,金燦燦的稻田,又是一個豐收年;冬天來了,依舊有雪花飄飄洒洒,孩子們堆雪人打雪仗,幸福的畫面不亦樂乎!
當然,在華北地區麥子一般都是秋收後種麥子,麥子是比較耐寒的農作物,也是主要糧食作物,北方人的主要糧食,可以做煎餅、饅頭、麵條、包餃子等等麵食!
在九十年代及以前,華北地區農民種麥子的時間,白露早了點,種早了,麥子會過苗,也就是麥子可能會拔節,這樣肥水年前吸收了,導致年後減產或者絕產,因為過苗的麥子不抗凍,會凍死了!
寒露遲的意思是,到了寒露節氣,再種麥子有點晚了,小麥扎不下根,不分櫱,沒有時間長,冬天就來了,會導致減產。秋分節氣不熱不冷正好是小麥生長的節氣!
但最近這幾年不適合了,主要原因是氣候變暖,這是因為污染造成的,基本上是後退一個節氣,也就是說「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適宜」!記得七八十年代,華北地區每年都要下大雪,可這最近十幾年,幾乎沒有大雪了,前幾天,匆匆忙忙下了一些,轉眼即逝!
「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適宜」,這句諺語是古人多年積累留下來的生活經驗,說明了節氣對指導農業生產的重要作用。這話小的時候也常老人說,所以還是適宜的。尤其是對於華北地區的黃河流域以北一代的農業來說,耕種小麥,就是在秋分的時候。
這種話中的「白露」、「寒露」、「秋分」都是一年的二十四節氣之子。其中:
一、「白露」節氣,通常是9月7-9日交節;
二、「秋分」節氣,通常是在9月22-24日交節;
三、「寒露」節氣,通常是在10月8-9日交節。
而「白露」和「寒露」,則是在秋分前後的兩個節氣,意思是在「白露」節氣的那個時候種小麥太早,而到了「寒露」節氣的那個時候,播種小麥又太晚了,而只有在「秋分」這個節氣的時候,播種小麥,才是正好的時候。
1、「白露」(9月7-9日)
所謂「白露」,這個節氣是九月的頭一個節氣。在這個時節,夏季熱風逐步被秋季的涼風所代替,所以氣溫會明顯下降,也就到了最美好的「秋高氣爽」的時候。俗話里的「白露秋風夜,一夜涼一夜」就是指的這時。所以,「白露」是典型的秋天節氣,不過,白露時節,天氣乍涼還熱,白天夜裡的溫差會很大,所以還有諺語說「過了白露節,夜寒日里熱」,而在提醒人們晚上注意防感冒。
2、「秋分」(9月22-24)
所謂「秋分」顧名思議,就是秋天的一半。在古籍《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所以,秋分之「分」為「半」之意,在「秋分」這天,表明秋天日子正好過了一半的時光。而秋分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這個時候開始南下的冷空氣,會不斷地與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從而產生一次次的降水,氣溫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們常所說的那樣,所以這便是人們常說的「一場秋雨一場寒」的時候。那麼,由於秋分時節有著降溫快的特點,也使得農業出現了「秋收、秋耕、秋種」的「三秋」大忙特徵
秋分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晝夜平分,秋高氣爽,尤其是在華北地區,秋分正播種冬小的麥好時節,所在農諺還有:「適時種麥年年收,過早過遲有閃失」的說法。
3、 「寒露」(10月8-9日)
所謂「寒露」,是秋季的第五個節氣,也就是寒氣要到來的意思。它的前一個是「秋分」、後一個是「霜降」。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說:「寒露,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就是說這個節氣的氣溫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如果說「白露」節氣標誌著炎熱向涼爽的過渡,那麼「寒露」節氣則是天氣轉涼的象徵
接下來的節氣就是「霜降」了,也就是俗語所說的「寒露寒露,遍地冷露」了。
「寒露」時節,太陽高度繼續降低,氣溫逐漸下降。這個時節,傳統農業上是季節的分水嶺。因為這一時期作物,最怕「寒露風」的到來。因為「寒露風」是這個時節所刮的一種低溫、乾燥而風勁較強的冷空氣,對一些晚熟的莊稼來說,危害很大,常常會降低結實率,導致減產。所以農諺還有:「遭了寒露風,收成一場空」的說法。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是以中原帶為核心的,所以為「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的說法,也主要作用於華北地區的黃河下游一帶,而不包括這個範圍以外的其他地區。那麼,就這一代來說,其中的某些合理論斷,在今天也依然有它的價值。
謝謝邀答:
「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適宜"。這句諺語是我國華北,東北地區農民千百年來農耕活動的座右銘。白露過後天氣漸漸降低,空氣的濕度大,正適宜冬麥的播種。
我國是個傳統的農業大國,遼闊的國土東南西北季節反差大。每個地方的種植品種,種植方式有所不同。南方水稻,北方小麥。養育著世界20%多人口。南有袁隆平,北有李振聲。高產水稻,小麥響譽全球。為全球糧食生產作出傑出貢獻。關於農事,千百年來各地農民都集累了自已的經驗,這些經驗有的非常的科學。這句顏語充分顯示這一點。
由於地區不同,在農耕上有差異,這是華北地區的,而江准地區比華北地區要稍遲一些,那裡也有顏語講,前十天不早,後十天不遲,霜降種麥正當時。只要在霜降前後種小麥正好趕時節。
種植油菜比種小麥要早,那裡有,頭伏蘿蔔二伏菜之說,但真正播種的時侯應遲一個時令。應是二伏蘿蔔三伏菜。這時種的油菜正趕上收完稻穀後移栽。栽的油菜產量高。
謝謝邀請,其實我對農時
也不十分了解,但,就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適宜,這句諺語,我認為在華北地區現在已經不適宜了,首先,華北地區大部分種麥是在寒露時節,那叫寒露應時麥,再晚一點是霜降麥入土,而且,現在全球氣候變暖,冬天華北地區的氣溫比以前偏高,所以,目前華北地區的冬小麥一般都是在寒露前後5天比較適宜。
謝謝邀請!您好!
華北地區農民的諺語「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最適宜」
首先它的意思是:種植小麥的時間,白露時稍早了一些,而寒露又有些遲緩,而秋分恰恰合適。我們古人結合節氣總結出的小麥種植的最佳時間段。
其次,現在還適宜嗎?
當然,原因如下。
白露,這個時候,北方天氣多乾燥。雨水較少。
寒露,天氣太冷,陽光照射時間短。不利於作物發芽。成長!
而秋分,陽光照射時間長,空氣多濕潤,溫度也適宜作物的發芽生長。
個人言論僅供參考
你有什麼觀點,歡迎留言評論。點擊關注!
諺語一般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曆書上也寫著很多類似的諺語。記得小時候我媽媽種什麼之前,好像都要嘮叨一句類似的諺語,大意是什麼季節種什麼,這是古語傳下來的。我想大多數應該還是適用的。但是因為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環境遭到人為約污染破壞,可能種植的季節上應該也有所變化!
(猴子你累了吧?是「正當時」,不是正適宜,注意韻腳。)
1:白露早,寒露遲,悟空改道研農詩。
2:按照中國人的智慧邏輯,這句農諺永遠」適宜」。除非赤道南北走向;除非地球……(你懂的!)
3:一粒粟,萬顆子,農諺智慧不過時。(大膽種吧??,恭祝好收成??)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