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米炒熟和生的有什麼區別,搭配什麼吃可以達到最好的祛濕效果?


中醫認為,濕氣困於人體時有「趨下」的特點,即人體下部更容易受其侵襲,容易損傷體內陽氣,尤其是脾臟的陽氣。濕氣重的人常見頭身困重、腹瀉、大便粘膩不爽、四肢腫脹等問題。於是很多人都吃薏米祛濕!

薏米的祛濕功效早在古代就有記載,《本草綱目》記載:薏米能健脾益胃,補肺清熱,去風滲濕。在中藥里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

薏米分兩種,一種是生薏米,一種是熟薏米。他們的功效都不同

生薏米的功效:《本草綱目》記載,生薏米味甘,性微寒,歸肺脾經、大腸經,利水滲濕的功效最為顯著,可以去濕除風、清熱排膿、除痹止痛,對小便不利、水腫、腳氣和風濕疼痛等效果顯著

炒薏米的功效:炒薏米是取凈薏米用文火炒,至微黃色、鼓起時取出,放涼,略有焦斑,微香。在中藥泡製方法里,還有一種是將藥物與麥麩拌炒,即麩炒薏米。鍋熱後先撒入麥麩,用量為薏米的十分之一,加熱到冒煙時,加入凈薏米,炒至表面呈黃色鼓起時取出,篩去麥麩後放涼,略有香氣。此香氣根據中藥炒製程度的不同,又分為炒黃、炒焦和炒炭。炒黃就是指用文火炒到藥材固有的香氣,或鼓起、爆裂時為度。炒黃能緩和葯的過偏之性,同時散發的香氣,還有理氣解郁的作用。

薏米跟赤小豆和芡實一起煮成粥,祛濕效果最好。

芡實味甘澀、性平,可調整消耗的脾胃功用,補益脾胃,讓它取得動力;另一方面,它能去掉體內濕氣,讓機體取得輕鬆感,消除疲倦。關於人體來說,芡實既給力,又加油,任何時節食用都很合適。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入心、小腸經,有健脾利濕、消腫解毒功效,赤小豆含有較多的皂角甙,可刺激腸道,因此它有良好的利尿作用,能解酒、解毒,對心臟病和腎病、水腫有益。

需要提醒的是,生的薏米寒涼,不能長期吃,另外,先把脾胃調理好了,祛濕就比較快哦!

關注曉毅,每天給您帶來新鮮好玩的養生小錦囊?


薏米是很好的祛濕食材。薏米又叫:薏苡仁、六穀子,古代又稱為:享米。《資治通鑒》中記載,享:代表珍品獻給神明或天子,所以在古代只有適合上貢給皇帝吃的薏米才能被稱為享米。享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的功效。在中醫經典《本草綱目》和《神農本草經》中,享米都被列為了上品,足見其價值之高。

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平時吃的薏米,或者是做成的薏米粥都是沒有炒熟的,沒有炒熟的薏米比較寒,如果是身體寒性的人長期服用會越來越虛,最好是經過炒熟,祛除寒性,效果才更好。下面推薦幾個薏米祛濕的方子,最後一個方子的薏米是經過炒熟的,寒性體質的人也可以經常服用:

薏米紅豆湯

食材:薏米、紅豆。

做法:不需考慮什麼比例,將兩種食材各抓一把來熬湯,可放點冰糖,祛濕效果極佳。其有效成分大半在湯里,因此可灌入瓶中帶到單位去喝。建議不加大米,大米有濕氣,雖然口感好但會使功效大打折扣。

春日祛濕養生湯

配料:雞爪10個,土豬骨250克,土茯苓10克,扁豆10克,芡實5克,茯苓5克,薏米10克,赤小豆,15克鹽適量

1. 先把材料準備好,扁豆要事先炒好,炒過的扁豆祛濕功效更好。

2. 豬骨冷水下鍋去血沫

3. 雞爪去雞指甲,冷水下鍋去浮沫

4. 湯料清水泡洗乾淨備用

5. 把所有材料(鹽除外)全部放進鍋里

6. 加入適量的清水,以淹沒食材面為準

7. 蓋上蓋子,大火燒開轉小火煲2小時,最後放鹽調味。

薏米金錢柳茶

做法:薏米15g,金錢柳15g,加清水煎煮飲用,(金錢柳嫩葉煮到熟透,加入薏仁,薏仁提前炒熟磨成粉藥效更好)

一天2~3次即可,口感清醒微甜,口感醇厚。嫌熬煮麻煩的還可泡袋泡茶,相當衛生方便,一次一茶包即可。

金錢柳被譽為醫學界的第三棵樹富含Ni、Cr、V、Se等元素,使血流通暢,促進多餘的垃圾及時排出體外。而薏米更不用說,是除濕公認的利器,兩者結合,服用一周就能感覺整個人神清氣爽,厚厚的舌苔薄了,頭髮和臉部沒那麼愛出油了,肩膀和頭明顯輕鬆了,對水腫的人來說減肥效果也很棒。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薏米,是薏苡仁的俗稱,又叫苡米、薏珠子,是一味常用中藥。它它入脾、胃、肺經,利水而不傷正、健脾而不滋膩。

薏米可生熟兩用。

  • 生用時,甘淡微寒,滲利清補,能清利濕熱、除痹排膿,略兼健脾,濕熱或又兼脾虛者宜用。

  • 熟用時,即炒熟後,甘淡滲利,平而兼補,主以健脾,兼以滲濕止瀉。

這是因為,生薏米偏寒涼,而經過炒制的薏米,猛烈的藥性被緩和,補脾效果好。

延伸:如何炒薏米

取乾淨的薏米,文火炒至微黃色、鼓起時取出,略有微斑、微香。

薏米祛濕,可製成薏米粥。

將50克的薏米與30克粳米洗凈,放入鍋里,加水適量,大火滾煮後,慢火煲至薏米爛,加鹽適量即可。祛風濕,治腳氣水腫。

也可以做成薏米冬瓜水。將泡好的薏米,加水燒開,改文火煮至薏米熟爛,加入冬瓜塊,再煮十分鐘即可。21


生薏米清熱排膿,熟薏米健脾止瀉。

一、薏米祛濕

按藥材的性味,中醫里的祛濕葯,或是辛香溫燥,或是甘淡滲利。

辛香溫燥的如陳皮,可以燥濕化痰,這就好比架起火把水烘乾。這樣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就是濕除得快,壞處就是「火」若大了,很有可能把壺燒乾。

薏米則味甘淡,滲利即利水滲濕,像疏通水道一樣將水排走。一般性屬寒涼,和作為果實、種子及質重的藥物多為沉降葯,沉降則能滲利。薏米性涼而沉降,是常用的利水滲濕葯。

正如《本草正》里說:「薏苡,味甘淡,氣微涼,性微降而滲,故能去濕利水。」

相比燥濕,薏米的特點就是滲濕、安全。最重要的是,濕邪表現各異,應對它們的方法也不盡相同,但薏米在祛濕除濕上應用更為廣泛。

二、效果不同

生薏米偏寒涼,利水滲濕最在行,可以去濕除風、清熱排膿、除痹止痛,對小便不利、水腫、腳氣和風濕疼痛等效果顯著。

炒薏米是取凈薏米用文火炒,至微黃色、鼓起時取出,放涼,略有焦斑,微香。在中藥泡製方法里,還有一種是將藥物與麥麩拌炒,即麩炒薏米。鍋熱後先撒入麥麩,用量為薏米的十分之一,加熱到冒煙時,加入凈薏米,炒至表面呈黃色鼓起時取出,篩去麥麩後放涼,略有香氣。此香氣根據中藥炒製程度的不同,又分為炒黃、炒焦和炒炭。炒黃就是指用文火炒到藥材固有的香氣,或鼓起、爆裂時為度。炒黃能緩和葯的過偏之性,同時散發的香氣,還有理氣解郁的作用。

熟薏米可以自己動手炒,也可以去中藥店買。共同點都是藥性平和,擅長健脾止瀉,是治療脾虛濕盛泄瀉的良藥。不同是炒薏米比麩炒的除濕效果好,健脾滲濕。

三、搭配祛濕

與薏米搭配祛濕的最佳選擇就是紅豆。

紅豆「祛濕」能力可以說與薏米齊名,被戲稱為「祛濕雙雄」。紅豆也是高蛋白的典型代表(干紅豆中1/5是蛋白質),再加上鉀/鈉比值極高(約400/1),可增加水分和鈉的排出,起到「祛濕」的作用。

薏米、紅豆是清除體內濕氣的最佳食材,二者搭配能起到絕佳的祛暑濕的效果。下面為大家介紹薏米與紅豆的多種搭配煮法,讓大家消暑祛濕,健脾養血。

1、薏米紅豆湯

材料:紅豆80克、薏米80克、冰糖80克、陳皮3錢、大棗10顆、甘草1片。

做法:把紅豆和薏米提前四個小時浸泡,然後洗乾淨後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再把其他材料放進後用大火煮開。之後關火蓋上悶大概30分鐘。之後轉小火煮約30分鐘。

2、薏米紅豆粥材料:紅豆、薏米、冰糖、小米。

做法:將紅豆和薏米用溫水浸泡四個小時,然後把紅豆、薏米、小米一起放入鍋中,加上適量的水後開大火煮開。然後關火蓋上蓋子悶30-40分鐘,再用小火熬制30分鐘,成為稀粥以後再把冰糖加入調味。

3、薏米紅豆糖水

材料:紅豆100克、薏米70克、冰糖60克、水適量。

做法:1.紅豆、薏米、冰糖備用;2.將薏米、紅豆淘洗乾淨;3.將洗凈的紅豆和薏米倒入高壓鍋中,加入10-15倍的清水,然後加入冰糖;4.蓋上鍋蓋,大火燒上汽後轉小火,壓25-30分鐘即可。

四、注意事項

1.忌加大米

煮薏米紅豆千萬不要加入大米一起熬煮。因為大米長在水裡,含有濕氣,濕性粘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紅豆和薏仁都是去濕的,本身不含濕,所以它們怎麼熬都不稠,湯很清。中醫恰恰是利用了它這種清的性質,來把人體的濕給除掉。一旦加進去大米,就等於加進去了濕氣,所以整個粥都稠了。味道雖然更好了,但就因為那一把大米,所有的紅豆、薏仁就都白費了,功效全無。

2.適量適時

薏米紅豆湯吃多了對胃不好,不宜空腹吃,適合上午加餐。


夏天濕氣重,不少人在夏天時腿部、腳部或肢體多部常常出現浮腫,大便粘滯,這都是體內有過多的水濕停留造成的濕邪。因此,在夏季補充利水消腫的食物將水濕排出體外,健康才有保障。很多人都知道薏米是一種具有很好的祛除濕邪效果的穀物,但是普通的薏米和炒薏米效果是不同的,究竟哪個更有效呢?小編幫你了解。

  濕邪之症不可小覷

  濕邪,可說是現代人健康的最大敵人之一,10個人里有八九個人有濕邪潛伏。

  加之人們飲食上偏愛辛辣、味重,還有甜的口味,這些肥甘厚膩食物過多攝取,影響人的脾胃運化功能,當脾胃沒有辦法把所有東西都轉化為人體能夠利用的營養成分的時候,那些沒有被轉化的東西,就變成中醫認為的濕邪,留在體內,導致渾身發沉、無力、倦怠以及愛睡覺等癥狀的發生。

  另外,熬夜等各種不良生活方式易損耗腎精,腎精損傷多了,腎陽就不足,從而也導致了濕邪存留在各種組織器官中。夏季誘因較多,因此也是濕邪集中爆發的季節。

  濕邪對健康危害有多大?

  據中醫介紹,脾是負責運化水濕的,但若是脾虛了濕邪又會困脾。當一個人脾虛濕盛時,水分無法及時排除體外,就造成水腫;如果濕邪停在胃腸,即導致大便稀溏、腹瀉;濕邪向下發展便生成腳氣,流注關節則四肢腫脹疼痛、屈伸不利;濕邪還有穢濁的特點,「濁」就是混濁,例如有種病症叫淋濁,就是小便混濁不清,另外女性帶下白濁,也是濕濁的體現。因此,中醫專家都一致認為,現代的慢性疾病及癌症等都與濕邪有關。

  如果你有晚上睡覺流口水的習慣,或者總是發現大便糖稀甚至不成形,就要警惕濕邪的危害。

  「糧葯」薏米清熱利濕

  薏米為什麼能夠祛濕呢?這是因為薏米是入脾的,可以健脾除濕。按藥材的性味,中醫里的祛濕葯,或是辛香溫燥,或是甘淡滲利。辛香溫燥的如陳皮,可以燥濕化痰,這就好比架起火把水烘乾。這樣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就是濕除得快,壞處就是「火」若大了,很有可能把壺燒乾。

  薏米則味甘淡,滲利即利水滲濕,像疏通水道一樣將水排走。一般性屬寒涼,和作為果實、種子及質重的藥物多為沉降葯,沉降則能滲利。薏米性涼而沉降,是常用的利水滲濕葯。正如《本草正》里說:「薏苡,味甘淡,氣微涼,性微降而滲,故能去濕利水。」相比燥濕,薏米的特點就是滲濕、安全。最重要的是,濕邪表現各異,應對它們的方法也不盡相同,但薏米在祛濕除濕上應用更為廣泛。

  很多人知道薏米可以祛濕,卻不了解生薏米與中藥炒制的熟薏米效果是不相同的。

  生薏米偏寒涼,利水滲濕最在行,可以去濕除風、清熱排膿、除痹止痛,對小便不利、水腫、腳氣和風濕疼痛等效果顯著。

  炒薏米是取凈薏米用文火炒,至微黃色、鼓起時取出,放涼,略有焦斑,微香。在中藥泡製方法里,還有一種是將藥物與麥麩拌炒,即麩炒薏米。鍋熱後先撒入麥麩,用量為薏米的十分之一,加熱到冒煙時,加入凈薏米,炒至表面呈黃色鼓起時取出,篩去麥麩後放涼,略有香氣。此香氣根據中藥炒製程度的不同,又分為炒黃、炒焦和炒炭。炒黃就是指用文火炒到藥材固有的香氣,或鼓起、爆裂時為度。炒黃能緩和葯的過偏之性,同時散發的香氣,還有理氣解郁的作用。

  熟薏米可以自己動手炒,也可以去中藥店買。共同點都是藥性平和,擅長健脾止瀉,是治療脾虛濕盛泄瀉的良藥。不同是炒薏米比麩炒的除濕效果好,健脾滲濕。

  比如有的人容易拉肚子,知道薏米能治療脾虛泄瀉,經常煮薏米湯喝,卻不見效果,這是因為用的生薏米性偏涼,如果用炒過的薏米煮粥或取一匙泡茶喝,效果就很明顯了。麩炒的比單純炒薏米健脾作用更突出。

  中醫認為,具有補脾作用的藥物,經過麩炒可增強療效,緩和某些作用猛烈的藥物藥性。如果是脾胃不好,總是吃不下東西,要麼吃點食物就腹脹,總覺得不舒服,在稀飯里加一把麩炒薏米一起煮著吃,就能有效緩解食少、腹脹。

人們平時食用薏米時,多半是直接煮湯煮粥服食。

  還可以用薏米燉冬瓜。由於冬瓜味甘淡而性寒,功效以利水消腫著稱,是治療浮腫和減肥瘦身的佳品,和薏米配伍一起食用,就像物理學上的同向合力,作用更大。這道湯的最大功效就是利濕、消腫、減肥,對於有浮腫癥狀和多濕體胖的人很適用,同時對四肢關節疼痛、屈伸不利和白帶多而混濁有一定療效。冬瓜性寒,因此在與薏米燉湯的時候,一定要加入能驅散寒氣的蔥和姜。

  薏米煮豬肺,既能補肺止渴,又能健脾利水。豬肺1個,薏米30克,調料適量。製作時,將薏米洗凈搗碎為末。將豬肺洗凈,洗時把清水灌入肺管中,輕輕用手拍打豬肺,倒出髒水,再灌再拍,如此多次,直至肺呈白色為止。鍋內加水適量,下薏米與豬肺,先用旺火煮沸,除去湯麵的浮沫,改用微火煮至豬肺極爛為度,根據口味調味後即成。食肺喝湯,佐餐服食。

  營養專家提醒,淘洗薏米的時候要注意,先用冷水輕輕淘洗,不要用力揉搓,由於薏米較堅韌,難以煮熟,因此煮前需浸泡2-3小時。泡米用的水要與米同煮,不能丟棄,這樣可以避免薏米中所含的營養物質在浸泡中受到損失。

  薏米最簡單的食用方法是將炒過的薏仁當茶泡水喝,或是將炒熟的薏仁磨碎,每天服薏仁粉。

  薏米的吃法(中老年保健、女性美容食品)

  薏米是很好的美容食品,可以淡斑美白,去痘去水腫,它有打髒的功能,例假前列和孕婦不要吃哦。不過產後的MM吃這個是很好的,可以消腫,對恢復身材是很有幫助的呢。平時臉會腫的經常喝薏米湯可以瘦臉滴。薏米不容易煮爛,所以煮前要多泡一會兒,一般至少要3-4個小時,最好泡一夜再者。可以和其他一些食品一起做成美容又減肥的美食。

  薏米食譜

  薏米紅棗湯

  用料:薏米100克 紅棗12粒 水4碗

  功效:婦女產後飲滋補湯水,既希望調理好身體,亦想滋潤皮膚。飲薏米紅棗湯,可活血養顏、減少臉部蝴蝶斑或產後面色黑滯及惡露不絕等問題。

  薏米綠豆百合粥

  用料:薏米50克 綠豆25克 鮮百合100克 白糖適量

  功效:此粥能清熱解毒,除煩熱,療濕疹。適用於面部扁平疣痤瘡、雀斑、皮膚乾燥等。

  薏米冬瓜骨湯

  用料:薏米30克 帶皮冬瓜400克 豬肋骨400克 帶皮老薑20克 鹽10克。

  功效:此湯啈道清淡,利於清熱,益氣開胃

  薏米蓮子百合粥

  用料:薏米50克,蓮子(去心)30克,先煮爛,再與粳米50克同煮粥用適量紅糖(或蜂蜜)調味食用。

  功效:健脾祛濕,潤肺止瀉,健膚

  薏米粥

  用料:薏米30-60克,粳米50克,同煮粥,用適量白糖調味食用。

  功效:健脾和胃,除濕利水,抗癌消炎作用,適用於體虛或老年人浮腫下肢腳氣,食欲不振,脾虛腹瀉,風濕痹痛,牛皮癬,濕疹,風濕腰病等症。此方可作為防治癌腫的一種輔助食療措施,但孕婦不宜食用。

  結語:

  薏米是營養豐富的盛夏消暑佳品,被譽為「生命健康之友」。其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並含有一定的維生素E。但是,在食用方面也還是要注意,每餐食用量不要為50~100克為好。因薏米味甘、淡、性微寒,有健脾利水、利濕除痹、清熱排膿、清利濕熱之功效。因此,便秘、尿多者或懷孕早期的婦女應忌食。


薏米,在中藥里稱「薏苡仁」。眾所周知,祛濕效果最好的食物莫過於薏米了。薏米的祛濕功效早在古代就有記載,《本草綱目》記載:薏米能健脾益胃,補肺清熱,去風滲濕。

但有些人就有疑問了,為什麼我身邊的人吃薏米濕氣全沒了,而我卻沒有見到什麼效果呢?

其實這就要明白生薏米和熟薏米的功效區別了:

生薏米在《本草綱目》中記載中歸肺脾經、大腸經,利水滲濕的功效是最為顯著的,但生薏米性偏寒而濕氣重的人偏偏就是體內陰盛陽衰的體質,寒氣是會損傷脾的。長期吃生薏米就會使寒氣慢慢積累,最後使脾虛反而排濕效果不明顯。

那為什麼有些人還是能把濕氣去掉啊?

那是因為濕氣有分兩種,一種是寒濕,一種是濕熱。濕熱體質的人吃了生薏米,碰巧就是這一道寒氣把體內的熱給去掉,從而成功祛濕。而寒濕的人吃了生薏米,雖然生薏米祛濕效果很好,但本性的寒氣卻和濕氣的寒性配合在一起,反而寒上加寒,濕氣加重!

熟薏米是取凈薏米用文火炒,至微黃色、鼓起時取出,放涼,略有焦斑,微香。簡單說下這個香氣,根據中藥炒製程度的不同,一般分為把葯炒黃、炒焦和炒炭。而炒黃就是指用文火炒到藥材固有的香氣,或鼓起、爆裂時為度。炒黃能緩和葯的過偏之性,同時散發的香氣,還有理氣解郁的作用。

所以,相對來說,炒薏米除濕健脾效果更好些。比如有的人容易拉肚子,知道薏米能治療脾虛泄瀉,便經常煮些薏米湯來喝,卻不見什麼效果,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這正是因為他用的生薏米,性偏涼,如果用炒過的薏米煮粥或取一匙泡茶喝,效果就會很明顯了。

生的薏米體質寒濕的人自然是吃不得,但生薏米有很好的祛濕效果,短期內對濕熱體質和體內濕氣已經很嚴重的人,有明顯的減輕濕氣帶來的癥狀的效果,減輕患者的痛苦,吃生薏米的時候可以加些姜進去,即中和了寒氣又不失其祛濕功效,但不能長期食用。而熟的薏米有健脾祛濕的功效,時間長了,脾就能發揮出本身的功能,自動把濕氣祛的一干二盡。

炒薏米的製作方法:

1、將薏米洗凈(不需要提前用水泡),瀝干水分,放入鍋中,先開小火炒,水分還沒有完全炒掉的時候,就需要反覆的去攪動,直至水分完全蒸發掉。小火慢慢的炒,直至薏米開始變黃,這時候可以自己去嘗一下,比較焦脆,也沒有糊,就為剛剛好,然後就可以關火了。

2、關火後鍋里的薏米溫度還是很高的,再翻動幾次,然後靜置等待冷卻,這個過程最好一直不停的翻炒,能讓薏米的溫度均勻的降下來。

3、冷卻後的炒薏米放在密封性較好的罐子里保存好。

薏米的注意事項:

煮薏米紅豆千萬不要加入大米一起熬煮。因為大米長在水裡,含有濕氣,濕性粘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紅豆和薏仁都是去濕的,本身不含濕,所以它們怎麼熬都不稠,湯很清。中醫恰恰是利用了它這種清的性質,來把人體的濕給除掉。一旦加進去大米,就等於加進去了濕氣,所以整個粥都稠了。味道雖然更好了,但就因為那一把大米,所有的紅豆、薏仁就都白費了,功效全無。

做法:把薏米洗凈炒熟,然後薏米、紅豆和紅棗下鍋煮沸後,小火煮30分鐘,放入生薑繼續用小火煮40分鐘左右,最後等粥變溫了加糖或者蜂蜜即可食用。加入生薑能祛寒助陽,有暖胃,促進血液循環的效果。


一、身體濕氣過重會有哪些癥狀?

千寒易除 一濕難去,意思說體內有寒相對來說比較容易祛除,但體內只有一點點濕,要把濕排除體外會很困難,並且體內濕氣過重身體會有口黏口甘、四肢沉重、大便溏稀而不爽、食少腹脹、四肢乏力、頭腦昏沉、睏倦、沒有食慾等癥狀反應

薏米祛濕您用對了嗎?小心傷了脾胃之氣加重病症

二、薏米食補哪些人群不能食用

薏米在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有很好的祛濕作用,但是沒有人在意這兩種東西是性偏涼的,食用過久容易傷脾胃之氣,脾胃之氣損傷那麼運化功能就降低了

薏米對一些本身有虛寒體質和陰虛體質的人群,食用這個會有損傷他的脾胃之氣,這樣不但不能祛濕並且會傷陰使陰虛更嚴重,會導致身體怕冷,消化不良,抵抗力下降,月經不調,不孕不育。但是如果虛寒體質的人群想要食用紅豆薏米粥來祛濕的話,只需要用文火把薏米炒到金黃色後在食用就能健脾止泄益氣

薏米祛濕您用對了嗎?小心傷了脾胃之氣加重病症

陰虛體質的群不能食用薏米,脾胃虛弱、手足冰涼、汗少、便秘、經期孕期婦女人群不宜食用薏米

三、生薏米和熟薏米該如何選擇?

濕熱癥狀適宜生薏米,寒濕癥狀人群需要使用炒薏米

濕熱癥狀有口乾、口苦、小便黃

寒濕癥狀有胸悶、腹脹、噁心嘔吐、胃涼、口淡不渴


 生薏米清熱祛濕作用比熟薏米強,熟薏米健脾作用比生薏米強。

生薏米主治:風濕身痛,濕熱腳氣,濕熱筋急拘攣,濕痹,水腫,肺萎肺癰,咳吐膿血,喉痹癰腫,腸癰熱淋。

熟薏米用於健脾益胃,利腸胃,治脾虛泄瀉。

總結:薏米的營養價值很高,被譽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薏米可用作糧食吃,味道和大米相似,且易消化吸收,煮粥、作湯均可。夏秋季和冬瓜煮湯,既可佐餐食用,又能清暑利濕。由於薏米營養豐富,對於久病體虛、病後恢復期患者,老人、產婦、兒童都是比較好的藥用食物,可經常服用。不論用於滋補還是用於治病,作用都較為緩和,微寒而不傷胃,益脾而不滋膩。據報道,薏米治病的成份薏苡仁酯,不僅具有滋補作用,而且還是一種抗癌劑,能抑制艾氏腹水癌細胞,可用於胃癌及子宮頸癌。薏米的根中所含的薏米醇,除具有上述的薏苡仁酯的作用外,還有降壓、利尿、解熱和驅蛔蟲的效果,適用於高血壓、尿路結石、尿路感染、蛔蟲病等。薏米的葉,可煎水作茶飲,其味清香。

提起祛濕很多的人都會想到薏米,對於薏米是屬於寒涼的食物,利水滲濕是最好的,具有祛濕除風、除痹止痛以及清熱排膿等作用,而對於水腫以及小便不利或者是風濕疼痛、痛風也起到了很好的療效,但是對於脾胃虛寒的人來講,不要生吃薏米,最好是把薏米代炒熟了之後在用,薏米炒熟後可以更好的起到祛濕以及健脾止瀉的作用,但是有可能會引起宮縮現象,因此,孕婦最好不要食用。

  薏米有著清熱祛濕的作用,當天氣燥熱或者是胸中煩悶的時候,煲點白果薏米粥食用,可以起到清除燥熱,讓身體感覺舒暢的作用。

  可以食用薏米紅豆湯,把薏米和紅豆取適量來熬湯,當然自己喜歡什麼味道可以隨意調味就可以了,如放點冰糖進行調味,對於祛濕的效果是非常好的,不過起到成效的大部分都是在湯裡面的,因此,上班族的人們就可以把湯放到隨身攜帶的瓶子裡面帶著喝了,記得不要放大米進去,因為大米本身就是有濕氣的,口感好了而效果卻減弱了。


∞薏米炒熟和生的是有區別。

薏米,中藥名叫薏苡仁,別名叫薏米.薏仁 .薏仁米.苡米。

薏米,是禾本科植物。(利水滲濕葯)。

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產。以福建.湖

南.河北等地產量多,質量好。生用或炒用。

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歸脾.肺.胃.大腸經。具有利水滲濕,除痹,清熱排膿,健脾止瀉的作用。

炒薏米 :炒後能減少寒性,增強健脾和胃.利濕止瀉作用。

薏米的應用和配搭:

1.生薏米.用於水腫 .腳氣脛腫 .小便不

利等證。可單用或配伍應用。如治水腫喘急,用李仁汁煮薏米服 ;若屬濕熱內蘊,小便短赤或水腫.腳氣之證,可以與滑石 .冬瓜皮等同用 …… ……。

炒薏米 :可用於脾虛有濕的泄瀉,每以炒薏米與白朮 .山藥等同用。


推薦閱讀:

TAG:薏米 | 健康 | 飲食健康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