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過海」中的八仙除鐵拐李、張果老、呂洞賓、曹國舅外還有誰?


八仙是中國民間傳說中廣為流傳的道教八位神仙

八仙是中國民間傳說中廣為流傳的道教八位神仙。明代吳元泰《東遊記》始定為:鐵拐李(李玄)、漢鍾離(鍾離權)、張果老、藍采和、何仙姑、呂洞賓(呂岩)、韓湘子、曹國舅(曹景休)。八仙過海是八仙最膾炙人口的故事之一,相傳白雲仙長有回於蓬萊仙島牡丹盛開時,邀請八仙及五聖共襄盛舉,回程時鐵拐李(或呂洞賓)建議不搭船而各自想辦法,就是後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或"八仙過海、各憑本事"的起源。

早期道教經典《太平經》將神仙分為六等:一為神人,二為真人,三為仙人,四為道人,五為聖人,六為賢人。並稱: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風雨,道人主教化吉凶,聖人主治百姓,賢人輔助聖人理萬民錄。宋代張君房《雲笈七籤`道教三洞宗元》"三清"條目中則將神仙分為九品,稱:"太清境有九仙,上清境有九真,玉清境有九聖,三九二十七位也。"九仙為:上仙、高仙、太仙、玄仙、天仙、真仙、神仙、靈仙、至仙。九真、九聖之號亦以上、高、太、玄、天、真、神、靈、至等九仙為順序。明末清初《仙術秘庫》對其加以歸納總結,稱"法有三乘,仙分五等",其五等仙為: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基本上奠定了神仙品位的基礎。因為八仙人物版本統一在明朝,所以神仙等級採用明末清初的五仙劃分比較妥當。八仙過海之前,應該是神仙品位,具有"登高不憟,入水不濡,入活不熱","不知悅生,不知惡死","其寢不夢,其覺不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莫生莫死,莫虛莫盈"的神仙等級品性。

傳說宋代某一年,蓬萊仙島牡丹盛開,島主白雲仙長邀請各路神仙前來游賞。八仙應邀,顯然赴約。他們一起來到東海岸邊,遙望仙島,真是雲蒸霞蔚、紫氣氤氳。但是此時海中卻潮水洶湧,巨浪驚人。大家商議找尋渡船,呂洞賓阻攔道:「我們都是神仙中人,何必用凡人的方法過海。不如我們各自露一手,也顯得仙術神妙。」大家齊聲贊同。只見他們各自取出自己的法寶,投向海面。然後跳上這些「渡船」,念動真言,飄然前行。

接下來的故事版本就很多啦,有的說東海龍王兒子看上了何仙姑的,有的說東海龍王兒子看上藍采和法寶玉板的,我覺得還是八仙過海時興風作浪攪得東海不得安寧的版本比較符合當時八仙顯擺裝逼的情景。

鐵拐李騎上"豈只存五福,可救濟眾生"的葫蘆(另說鐵拐);漢鍾離踩踏"輕搖小扇樂陶然,能起死回生"的芭蕉扇;張國老坐上"頻敲有梵音,能占卜人生"的魚鼓(另說紙驢);呂洞賓踏上"劍現靈光魑魅驚,可鎮邪驅魔"的寶劍;韓湘子跨上"紫簫吹度千波靜,使萬物滋生"的笛子;何仙姑坐上"出淤泥而不染塵,能修身養性"的荷花;曹國舅踩上"和聲萬籟清,可開山劈浪"的玉板;藍采和站上"內蓄無凡品,能廣通神明"的花籃。八位神仙各擲法器下水,橫渡東海。載歌載舞,笑傲江湖,時而追風逐浪,時而趕魚捉蝦;時而移石填海,時而引雷劈海;好個自在快活,忘我歡愉。由於八仙的舉動攪得東海渾濁不寧,驚動龍宮,東海龍王派七子花龍前往查看,花龍天生桀驁不馴,好大喜功,在與八仙理論中,那受得了八仙趾高氣揚、不理不睬,於是發生衝突,藍采和被帶回龍宮(亦說法器被搶)。之後八仙大鬧東海龍宮,大開殺戒,怒斬東海兩個龍子,東海龍王悲憤至極,聯合北海、南海及西海龍王一起圍剿八仙,一時之間驚濤駭浪。此時曹國舅拿出玉板開路,將巨浪逼往兩旁,順利渡海,並調集眾仙移泰山砸海,雙方打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把玉帝、如來佛也驚動了,分別派太上老君和觀世音調查情況,最後由南海觀音(或說如來佛)出面調停,雙方才停戰。泰山搬回原處,藍采和被釋放,八仙被玉皇大帝降級一等。從此,八仙再也不敢到外面惹是生非了。


神話中的八位神仙是:漢鍾離;張果老;呂洞賓;

鐵拐李;韓湘子;曹國舅;藍采和;何仙姑。

現在常作為繪畫的題材和美術裝飾的主題。


推薦閱讀:

TAG:呂洞賓 | 鐵拐李 | 張果老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