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變自己內向的性格?
如何改掉這個內向的性格?
這個問題真的挺難的,但是也不是不可能。
像我打小就比較內向,害怕陌生人,不喜歡湊熱鬧,害怕獲得關注。
內向的人怎麼說呢,這種性格更注重內心,內心戲比較多。外在很少會表現。
我以前也很內向,不敢主動跟人打招呼,上學那會學習不會不敢問,工作上班後不懂的地方也不敢問。就害怕問了別人會不會嘲笑你,感覺你像個傻子,那麼簡單的東西都不會,感覺不好意思是一方面,更重要的還是自己的膽怯。
內向的人是孤獨的,也是內心富有色彩的一類人。
要想改變這種性格,必須要大膽的練。
對,就是練。
不敢講話,就找公共演講的場合練習講話,多說話,不要怕說錯話。
不敢做事,這種柔柔弱弱的行事風格特別吃虧,真的。別問我怎麼知道,有些事情自己經歷多了就懂了,別說不敢,吃虧上當受欺負多了你就會改了。
內向的人,只要把不敢的事情做成敢,那麼,就已經成功了一半了。
然後持之以恆堅持下去,即使你內向性格的根沒有徹底改變,但是通過這樣形形色色的鍛煉後,那麼,內向的性格也就是藏在心底偶爾會出來的小情緒。
加油,只要敢做。一定要敢做,不怕錯,不怕丟人,有勇氣,多嘗試,多鍛煉。
加油,內向的人更容易做成大事,因為內心會想的比別人多。只要把外向所需要的東西鍛煉具備了。那麼,你一定是最棒的。
相信我,大膽去嘗試,大膽去出錯。寧願做錯也不要不做。
都是人,誰也不比誰差哪。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各位看官如果有什麼不同的意見或者建議可以評論探討一起學習。
我是郝臻一,你的唯一。喜歡記得關注,持續作答任何心理問題。
我的觀點是,不需要去改變性格,而是去提升能力。
為何這麼說呢?
因為,對於內向性格,很多人是有誤解的,不少人把性格內向與情商、溝通、社交和領導力混淆了,常見的誤解包括:
誤解一:內向的人情商低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內向的人就是情商低,可實際,情商與內向還是外向並沒有多大的關聯。
其實在前面我們就講過,情商指的是我們對於自身和別人情緒的了解、洞察、掌控和應對,包括自我意識、自我管理、同理心、換位思考、鼓舞、激勵、領導,等等。具體來說,情商的範疇包含了理解、信心、忍耐、抗挫力、毅力、恆心、合作性等,見下圖:
這些因素有哪一種是和內向或是外向有必然聯繫的嗎?
答案是沒有!
所以,並不是性格內向就意味著情商低。
誤解二:內向的人不擅長溝通
其實內向的人並不是不擅長溝通,而是不喜歡溝通,確切地說是需要和對的人溝通對的事,遇到不合胃口的,或者無所事事閑聊瞎扯的,就閉口不言或是乾脆遠離。或許也正是因為這一緣故,才給人一種「情商低」、「不擅長溝通」的印象乃至錯覺吧。
內向的人本就是專註於內心世界,更多地偏向於通過思考信息、概念或觀點來進行提升並獲得滿足感,而不是通過與他人相處,或者團隊合作來獲得成就感。並不是他們不擅長溝通,而是他們不喜歡那種無意義、無價值(在他們看來如是)的溝通。
實際上,有些人可能外向,但他並不擅長溝通。
溝通的本質是信息和情感的雙向交流與傳遞,高質量的溝通離不開有效表達和主動傾聽,有效表達的關鍵是思想和語言的組織,主動傾聽的秘訣則是真誠、同理心和接納。
這些與性格是內向還是外向同樣沒有必然的關係。
事實上,如果一個人溝通能力不行,更多地是因為他的思考分析能力欠缺(無法清楚表達),以及性格特質方面可能缺乏耐心、同理心(不能主動傾聽)等,這使得他沒法取得別人的信賴,贏得別人的認同。
誤解三:內向的人不擅長社交
這得看是什麼樣的社交,如果是喝酒吃肉、K歌麻將……內向的人的確可能不太擅長,一來他們不喜歡這樣的場合,二來即便是在這樣的場合里,估計也多半是一聲不吭,甚至顯得與周圍環境和氛圍有些格格不入。
但社交和人脈有不同的類型與層次啊。
內向的人也並不一定是不擅長社交,而是有選擇性地社交,也許他們人脈的數量會相對更少,但他們人脈的質量往往更高,也更牢靠。
是否擅長社交和內外向有一定的關聯,但也還是有區別的。
人際關係的建立和維護更多地是與一個人的主動、真誠、信任、坦誠、回饋(利他)等特質更為相關,這其實更多地涉及到我們前面講的「大五人格」中的「宜人性」。
內外向性更多地指「你是否喜歡與他人在一起」,「與他人在一起的時間和頻率如何」,「宜人性」則是「你和別人相處時,能否讓別人喜歡和你相處」。
當然,如果內向到快要自我封閉的程度了,還是會影響到社交的。
誤解四:內向的人不能成為領導者/不容易獲得成功
可能是因為很多領導者或者成功人士在公眾面前呈現的形象都是談笑風生、侃侃而談,幾乎都是外向的,所以,就給人一種錯覺,那些領導者或者成功人士都是外向的。
有很多領導者或者成功人士確實是外向的,典型的比如馬雲和王健林,但同樣有很多領導者或成功人士是內向的,只不過恰恰因為他們性格內向,更為低調和內斂,不喜歡拋頭露面,所以才不被我們了解或熟悉。
就如同前面的溝通和社交一樣,能否成為領導者、獲得成功,與性格內向還是外向也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繫。
能否成為領導者主要是和一個人的動機、權力欲、視野、戰略思維與洞察等相關,至於成功,涉及因素就更是錯綜複雜了,除了自身能力和素質外,其實還包括運氣、家庭和關係,有些甚至是我們無法控制或改變的。但不管如何,能否成為領導者或取得成功,都與我們的性格是內向還是外向並沒有必然的關係。
因此,與其強迫自己去改變性格,倒不如想方設法去提升能力。
不知道你覺得如何呢?如有不同觀點,歡迎評論交流。
原創不易,如果覺得有道理,記得點贊支持哦
我曾經也是一名內向性格的受害者,在嘗試了了無數次的方法失敗後,終於找到了秘訣,從而改變了內向性格,讓自己開朗外向起來。從此朋友多了,交際圈廣了,臉上笑容也多了,目標感也越來越強了。
了解改變內向性格的方法之前,讓我們先了解下造成內向性格的原因,以及內向與外向性格的優劣勢對比。
1.造成內向性格的原因①父母的教育
性格一部分是天生——父母的遺傳,更重要的是後天的培養。父母的教養方式成為了性格是內向還是外向最主要的原因。心理學家將父母的教養方式歸納為四種。
專制型父母(authoritarian parent)要求孩子必須服從自己的指揮,也不許孩子提出異議,對孩子的要求很高,經常靠批評、謾罵、指責、命令來強制和逼迫孩子。他們經常為孩子做決定,很少傾聽孩子的想法。
專制型父母教出來的孩子要麼叛逆、脾氣暴躁,要麼內向不合群、自信心不足、焦慮,極度缺乏安全感。
權威型父母(authoritative parent)對孩子的期望很高,與專制型父母不同的是他們使用溫和的言傳身教方式,非常願意傾聽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並會尊重他們的意見,最終不管孩子做出什麼決定他們都樂意支持。
權威性父母教出的孩子活潑開朗、自信獨立、積極熱情,容易知足和幸福,他們很樂意幫助別人,事業更加容易成功,婚姻也會比較幸福。寬容型父母(permissive parent)和權威型父母一樣很關心孩子與注重溝通,不過他們很少約束孩子,也不願意給他們制定規則,讓孩子自己做人生的決策。
寬容型父母教出的孩子通常不夠成熟,做事情不顧後果容易衝動,對別人的依賴性很強。
忽視型父母(uninvolved parent)對孩子不管不問,漠不關心,完全散養。這類父母通常生活壓力較大,他們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慰問他們。
忽視型父母教出的孩子由於沒有正確的引導和適時的關心愛護,很容易成為問題少年。性格怪異或者極其內向,讓人捉摸不定。由於缺少家庭的關愛,他們更珍惜友情講義氣,因此也更容易被他人利用。
以上四種父母的教育方式中,專制型父母和忽視型父母教育出的孩子性格更加叛逆和內向,也極度缺乏安全感。②出生的環境和樣貌
如果出生的環境和家庭條件不好,或者身材樣貌並不出眾,很容易會被其他小夥伴諷刺、嘲笑、挖苦,從而導致自卑和內向。
比如別的小孩都有的玩具和去遊樂園遊玩的機會,自己卻沒有;別人都有新衣服穿,自己只能穿破破舊舊的一兩件;別的小夥伴有時間玩耍,自己卻只能照顧生病的家人。
從而產生失落感,由此抑鬱內向。如果被小夥伴或同學知道了實情,再加以嘲笑和挖苦,更加重了抑鬱和內向的成分。
③個人不好的經歷
也有不少人因為曾經不好和不愉快的經歷引發內向的。比如參加比賽因為失誤而失利,導致班級和團體沒有獲得獎項而處於深深的自責中。
被他人懷疑、不信任和冤枉;或因為身材矮小被人看不順眼而被教訓;或工作上總是遭遇失敗,情場上不如意縷縷被人欺騙,這些都能成為導致抑鬱內向的原因。
2.內向與外向性格的優劣勢
事實上,性格沒有好壞之分,也沒有外向就比內向好的說法。但是凡事都有一個度,過度的外向和內向經常會引起不好的事情發生。
外向的人優點是性格活潑開朗,積極熱情,對新鮮的事物都很感興趣,擅長交友;缺點是做事情三分鐘熱度,沒有耐心,很容易放棄,再「另找新歡」。興趣很多,不過只有廣度很少有深度。
交友上他們保持著普天之下莫非我友的態度,表面上朋友很多,實則朋友之間的感情並不深,只是泛泛之友,關鍵時刻掉鏈子。
內向的人優點是做事較有耐心,雖然讓他們感興趣的事不多,可一旦有興趣了就會深耕和鑽研此領域,經常廢寢忘食。他們在乎深度而非廣度,專家、科研人員,有大成就的人多出於內向的人之中。
缺點太過於悲觀、消極和憂鬱,很多情況下和他們在一起感覺不到太大的樂趣,會讓人感到煩悶,因為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大多數人是無法體會和琢磨的。
交友上內向的人不擅於,也不太願意主動交朋友,他們很被動,害怕被他人拒絕和排斥。他們始終遵守朋友不在多在精的法則。
通常情況下,他們和為數不多的一兩個朋友關係甚是親密,遇到麻煩他們會互相奮力幫助。
3.內向性格變得外向開朗的方法情境的力量(The Power of Situations)
著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說:
單憑想像,你永遠不會知道自己會不會那麼做,要知道情境的力量遠比我們大得多。
打個比方,如果你是一個喜歡熱鬧的人,並且還有點話嘮,當你來到圖書館或是安靜的咖啡廳,你還會敞開嗓門大聲說話嗎?是不是立刻壓低嗓門細聲細語,這就是情境的力量。
吸引定律(The Law of Attraction)
又稱吸引力法則,指思想集中在某一領域的時候,跟這個領域相關的人、事、物就會被它吸引而來。
如果你想改變內向的性格,讓自己變得外向開朗,就得學會運用情境的力量和吸引定律。如果你想減肥,就要經常和喜歡運動的人待在一起,或者常去健身房,在這樣的場合和情境下,他們的行為會影響和左右你的行為。
想要養成看書的習慣就常去圖書館,或和喜歡學習的人待在一起;同樣,想要外向開朗就要常和活潑開朗的人多溝通、多交流,經常泡在一起。
其次,內向的人的最大特點是向內封閉自己,不敢也沒有勇氣打開自己。除了經常和外向的人待在一起外,還要經常走出去看看開闊視野,如旅行、爬山、徒步。
再者,內向的人要多運動。運動會使身體釋放多巴胺和內啡肽,這兩種物質能讓人產生愉悅和幸福感,也能開闊人的胸懷。
最後,內向的人要敢於嘗試。越是害怕、緊張、不敢去做的事就越應該去嘗試。不要害怕被傷害、出醜和拒絕。
出醜才會成長,成長就會出醜,要勇於打開自己。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勇氣犯錯。
比如向喜歡的人告白,主動和感興趣的陌生人開口說話交朋友,公眾演講或參加公司舉辦的演講比賽,擔任會議主持人等等。
總結:以上詳細分析了造成性格內向的原因,內向和外向性格的優劣勢,以及四種改變內向的方法。只要你加以運用,相信很快可以改變內向性格。
我是程一多。一位心理學的受益者和愛好者。如果對你有所幫助,請關注我。每天會專註分享最實用的心理學。
性格內向的人大多在人際交往方面表現得沉默寡言、不善言辭,所以無法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在公眾場合總是顯得不合群。那麼,性格內向怎麼辦,內向性格的人應該如何改善自己的人際關係呢?
性格內向怎麼辦
1、改變自我適應環境
有人說上班很累,累就累在「關係學」上,甚至對此畏懼三分。在工作以外,生活中你清高也好,孤傲也罷,喜歡獨處是你個人的事情,別人無權干涉但在工作中,不得不與人打交道,所以必須學會改變自己,嘗試主動與同事們多交流、溝通,最大限度地求同存異,儘可能地融入集體中。這樣不但有利於提高單位的工作效率,也有利於你個人才能的盡情發揮。
其實做到與同事打成一片並不難,只要你待人真誠、友善,就會發現原來每個人都十分渴望被別人接受和了解,渴望他人的友愛和幫助。
2、勇於嘗試新的處事方法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人際關係,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你現在對人際關係的畏懼心理可能是多年積累的結果,雖然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但你還是要鼓足勇氣,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同事。平時多觀察他們之間是怎樣交流和溝通的,然後你至少可以學著他們的樣子談論一些既輕鬆又能讓大家感興趣的話題。
樂於助人也是與人交往中很容易做到且能夠獲得他人好感的辦法。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身邊的同事解決一些小困難,你會在不知不覺中就與大家融在一起。
如果你認為在工作的時候只有你獨自處理才能保持很高的工作效率,並且你的同事也這麼認為的話,你就不必勉強自己非與他人合作。只是在工作不是很緊張的情況下,試著與同事們合作一下,也許你會驚喜地發現「團結就是力量」的說法真的是很有道理的。
總之,要走出自閉,搞好人際關係就要勇於嘗試。
性格內向如何改變自己1、接受自己
接受並為你擁有的內向性格感到欣慰,從自己的性格中獲取能量。外向者喜歡從執行中學習,而內向者喜歡從思考中學習。外向者喜歡通過討論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而內向者希望經過靜思達到創新的目的;外向者善於組織人和事,而內向者善於組織思想。外向者善於表達,而內向者善於感悟。
2、設定目標
給自己設定一些「較外向但又不帶來太大壓力」的目標。例如,要求自己開會時發言,或一個月主動交一個朋友等等。這些計劃最好有「可衡量的目標」,以督促自己執行。內向的人有時會怕丟面子所以放不開,或者有太重的防備心理,這就需要多練習,每天做一件想做但是又有一點「社交恐懼」的事情。
3、以誠待人
人的感情都是具有反射性的。你若希望別人對你和善,你首先要對別人和善。你若想別人對你付出真心,你首先要對他人付出真心。如果你能待人更真誠一點、主動一點、熱心一點,隨時隨地以誠待人、將心比心,你就更容易被人接受和信任。你最終的目標是要更好地與人相處,但這並不代表你必須改變自己的性格。
4、認識朋友
利用你擅長的興趣、嗜好去認識有共同興趣的朋友,打開話題。或者,針對一些你想認識的人,找一些共同的話題。與人交流時,專註地聽對方講話,讓對方知道你在聽。在適當時間表達自己的意見。不過,注意朋友是終身的支柱,寧缺毋濫,千萬不要交一些所謂的「酒肉朋友」,或與那些不是真心和你交往的人做朋友。
5、陌生人搭話
主動找人講話時,不要那麼在乎「面子」。如果一個人不理睬你,那就繼續找下一個朋友,你不會有任何的損失。
6、參加社團
經過社團活動認識別人。在你所屬的團體內去找朋友,如找同班同學一起念書、複習,向他們誠懇的求助,找一些共同進餐的朋友,有時我們會驚訝地發現,一旦我們願意開口,身邊願意伸出幫助之手的人遠遠超過我們想像。
不能刻意去追求良好的關係,這樣會適得其反。在工作之餘,既要赴朋友之約,也要主動發出邀請。不要封閉自己,多參加集體活動,你會發現有趣的東西,並喜歡與人交往,由此改變獨處的習慣。
7、主動開朗
要想結識有趣的人,必須先成為有趣的人。想成為有趣的人,就要主動和別人談有趣的事,不要老是等著別人講話。總是喜歡和人分享有趣事物的人,他的身旁必定有許多願意傾聽的朋友。不必刻意去「搞好人際關係」,能尊重他人,使人心情輕鬆,自然會受人歡迎。
在所有的溝通方式中,「笑」的感染力是最大的。耶魯大學的研究發現,「笑」的力量超過了所有其他感情,人們總會反射式地以微笑來回報你的微笑。
8、釋放善意
對幫助過你的人致謝,告訴對方他們在什麼地方幫了你的忙。或許這樣主動向外求助,然後以感謝回饋的方式可以開啟一個交友的良性循環。善待他人,多從他人角度考慮問題,這是理解與被理解的金鑰匙。
9、多聽少說
傾聽時要專註於對方所說的每一句話,讓對方知道你在認真傾聽,並且表現出你的確在乎對方的想法,在適當的時候坦誠地表達你的意見,漸漸地你就會發現很多人都會非常喜歡與你交往。集體活動中,先聽聽別人怎麼說,不要急於發表自己的意見。不恥下問,切忌不懂裝懂。
內向,這個詞很多人在用,但很可能十個人說的內向有十種特徵,具體到哪些行為想改變,如果這樣提出問題,就更便於具體的解決問題。
有一位心理學家馬蒂,奧爾森 蘭尼是專門研究內向型性格的,因為他本人就是一位內向型性格的人,還有好多偉大的人都是內向型性格的人,所以內向本身就不是問題,而是如何發揮內向型性格的優勢,是我們需要學習的。
衡量你是否是內向型性格最重要的標準是什麼?
外向者在人群中可以獲取能力,精力更充沛。而內向者在人群中則會消耗能力,容易累。
這是由我們的生理基礎決定的,我也是一個內向型性格的人,當我們知道我們是這樣的特徵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更多的選擇安靜的環境。
不管是內向型或是外向型,了解自己很重要,一旦了解自己,就知道如何應對。如果內向的人知道了去人多的地方會消耗能量,那麼就可以減少這樣的次數。
內向的人容易內疚羞愧,這是內向人的特徵,這種特徵確定了不太容易犯錯,因為犯了錯,就算別人能放過他們,他們也不會放過自己。
內向的人思考問題,不但要知道是什麼,也要知道為什麼,所以思考問題時間會很長,他們不太會人云亦云。
內向的人還有很多特徵,知道了自己的特徵,就會有證據的接納自己與外向的人不一樣的地方,而不是一味的去向外向努力,所有的局限一定都是優勢,內向的人的學習方法與外向的學習方法既然不一樣,就不去強求。你把桔子變成蘋果,這個蘋果也不會很像桔子。每個人都是獨特的,這種獨特不僅僅是指環境,也指我們的生理基礎,既然我們已經是內向型性格的人,那麼我們就運用內向,利用內向,把自己最大的優勢發揮出來,成為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作者:陳一香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韋志中心理學網校心理諮詢與心理成長系系主任)
在心理學上分為四種心理氣質類型的,膽汁質,粘液質,多血質,抑鬱質。不能說哪種好哪種不好。因為生物具有多樣性,才構成多姿多彩的自然。就算是陽光也有七種單色光組成呢。你既然是內向性格,就要接納自己。
1.不愛社交的心理學原因內心的性格並沒有什麼。這不是問題的根源。不愛社交不愛說話才是。那為什麼不愛社交不愛說話?
與小時候的成長經歷有關係。經常被父母忽視,父母忙著他們的事情,對自己的關心,照顧不夠,內心經常感到孤獨,感到害怕。人一旦長期被置於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會形成自閉的性格,不僅僅是內向了。
社交恐懼症,怕見人,不敢和人對視,不敢和人說話,一說話就緊張的不行,前言不搭後語,各種短路,腦袋一片空白。
2.我自己的內心成長我小時候同樣怕羞,不敢見人,不敢和人說話。遠房的親戚到我家,我都獨自躲在一個房間不敢出來。
後來我走出縣城上了一所中專學校。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和環境,同樣是不適應。父親和堂哥送我到學校,一落地我就問他們「我咋回去呢?」,搞得他們一臉的蒙圈。
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敏感,脆弱,怕羞,甚至怨恨社會,怨恨自己。
我參加工作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用錢買吃的。記得有一次天很冷,肚子餓了,看著路邊一個一個的飯店,就是沒有勇氣走進去。手裡明明有錢卻要餓肚子!
再後來我參加了一個父母培訓機構,課程很多,這個老師對我影響很大,從心理學到家庭教育,我開始有勇氣活出自己的特色。在課上勇敢舉手發言,有時候還上台演講,雖然心裡也緊張,但是時間長了次數多了,與人溝通的自信就有了。
自己也看很多心理學的書。理論+上課+體驗=成長。
3.行動我覺得從內心裏面接受了自己的定位,具備了勇氣,其他的與人說話都不是問題。你為什麼沒有勇氣?因為不認同自己,覺得自己這不好,那不好,自我否定。
與人說話就是溝通。你與什麼人說話就要準備什麼信息和材料。要多看書,看相關平台的信息,然後與人說話的時候就有談資。
內向不是缺點。我曾長期觀察原中國惠普總裁孫振耀先生是內向型性格,他的團隊中負責做企業業務的幾乎所有高管都是內向型(與之相對應的是做C端客戶的高管外向型偏多??)。我自己從大學畢業之前見人講話不敢抬頭,到成為一名比較合格的培訓師、諮詢師,面對500人實施課程不害怕,甚至有點小興奮,都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提升的。到現在為止,我已經在諮詢這條路上開心玩了20年,和無數人有了非常深度的交往,最起碼說明內向的人也可以學得喜歡社交,甚至善於社交。
我們經常講的內向或外向,有可能只是兩種不同的能量獲得方式。從MBTI性格分析來講,內向者通過和自己的內省、自我對話中獲得能量,而外向者通過與外部的互動中獲得能量。外向者先說了再思考,最多是邊說邊思考,而內向者卻是想好了再說,深思熟慮之後再說。內向性格可能也不是輕易能改得了的。
世俗的觀點認為外向人的性格活潑,容易交往,容易感染他人,所以在職場中容易獲得成功。其實內向的人也有其獨特的優勢,比如減少干擾他人,深度思考,把一件事做精、做透。
如果只是為了社交,在別人面前表現得願意說話,則許多內向的人也可以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做得特別好,儘管這樣「表演」過之後他們常常會感到身心疲憊??
常見的做法是(按由易到達,由表及裡的順序排列如下):
多閱讀、多走世界,擴大知識面,這樣容易和他人在不同的領域裡找到共同話題,讓溝通變得更容易些。
- 在見到陌生人時提前做些功課,對對方的背景信息有了更多的了解,甚至提前準備一些聊的話題,就會更容易交流起來。
- 找有共同興趣的人,聊共同感興趣的話題。許多內向的人都是內秀,在聊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自己專業的領域時往往會收不住。
- 其實在人際交往中,「聆聽」比「會說」要難得多,也更容易和別人建立深度連接。而「聆聽」則是內向者天然的優勢,特別是能夠做到「無我」的深度聆聽時,更容易和他人建立深度連接。如果再刻意練習有啟發性的提問技巧,則不只容易和別人交往,甚至會有許多人因為你有這樣的能力而主動找你聊天。現在職場上特別流行的#高管教練#等職業的最核心的能力,就是聆聽和提問技能。而一個偉大的問題,總是能夠引來一個偉大的答案。事實上,提問者是對話雙方的主導者,還更容易讓對方感覺更好。
- 認識一個人確實遠比我們認為的那樣複雜且難得多,所以才有「知人知面難知心」這樣的古訓。但如果閱讀了一些心理學相關的書籍,則會為內向者提供比較快速且能夠深度洞察人性的工具和方法,這樣就可以和他人交往時從言變舉止、為人處事中多方位獲得對方的信息,更能找到與他人的有效相處之道。如,一個表面上顯得非常強勢,處處打壓他人的人,則完全有可能內心有極強的不安全感,通過攻擊他人,釋放壓力,同時讓自己獲得高人一頭的安全感。這樣我們在和這樣的人交往時要特別注意不輕易觸及他的「安全感」,也就不會輕易引發對方的攻擊性。這方面相關的書比較多,如《TA人際溝通》,《人間無遊戲》,等以及許多#企業教練#相關的書,都對人性中最根本的特點有深刻的分析,值得借鑒。
最後還想再次強調的觀點,內向不是問題,在這個日益浮躁的世界裡,內向可能是一個人最難得的品質。內向者也可以通過練習更容易產生感染力,和他人輕鬆互動,獲得成功。
改變,從接納自己開始。內向人在社交中,有自己獨特的優勢。
一、適合內向人社交場所:主題社交內向人,擅長獨立思考;外向人,擅長自由表達。
內向人不擅長泛泛之交。主題社交中,發言質量較高者,內向人居多。我一位學員,外向人,參加類似活動,均得由內向老公撰搞,她來表達。
二、適合內向人社交方式:關鍵人社交外向人會有很多朋友,內向人只有關鍵性的幾個好友。
內向人,能量往內走。獨處與深度交流,可以補充能量;反之,會有疲憊感。
關鍵人社交:目標聚交,人群聚交,深度思考,持續推進。
外向人,交流他人,活好自己;內向人,做好自已,影響他人。
三、適合內向人表達方式:傾聽與澄清外向人,先說後思考;內向人,先思考後說。
傾聽,是內向人的本能;輔以澄清技術的應用,讓聽者有其聲,說者有迴音,則更容易與他人建立信任關係。
內向人,不是不表達,只是不擅長無營養的表達。與其無所事事扯閑篇,不如安靜下來看看書。
四、內向人的社交誤區1.反應慢。內向人思考鏈長,要接納自己的反應慢。
與其倉促反應,不如微笑釋意。快有快的效率,慢有慢的悠閑。內向人,先慢後快,我就是反應慢,又能怎麼滴!
2.發言前會緊張。我和愛人,都屬內向人。大小主題演講培訓做過數千場,到現在開場依然會緊張。
內向人,說前緊張,說著說著,就放鬆下來;外向人,說完緊張,如果少有回應,反而會更緊張。
既然,怎樣都緊張,不如就這樣。我更喜歡將這一緊張狀態,理解為是啟動前的熱身。
3.要不要主動拓展社交。我一內向人,夫妻關係親密、家庭關係和睦,有三五十好友,6/7個聯繫密切,幹嘛還要沒事找不自在。
內向人,做好自己,影響他人;外向人,才需要與他人交互,來做好自己。
END.
內向人,有其獨特社交優勢。接納自己,是改善現狀的開始。
謝謝邀請!
人格,也稱個性。人格包括氣質與性格。氣質是與生俱來的,但有一定的可塑性。性格是後天的,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其實性格是在社會實踐中逐漸形成,一經形成比較穩定,除非生活環境的重大改變才會帶來性格上的明顯變化。
內向型的人格安靜、謹慎、多慮、愛獨處,不擅長交際。外向型的人格:情感外露、善交際、果斷,活潑開朗,容易適應環境。大部份人的人格其實都是中間型的。
「我比較慢熱,總覺得真正認識一個人需要很長時間」,我認為「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真心的朋友,是可以經受時間考驗的。內向的人需要的是深入、穩定的關係,朋友少卻很穩定。
所以一個人只要充分發揮性格中積極的一面,改善消極的一面,就能夠形成優良的性格。
如何改善內向型性格消極的一面,我建議如下:
1.不要給自己貼標籤,如「害羞」,因為這個詞有點貶義,聽多了,容易有自卑的傾向。所以內向型的人要不斷地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我是受歡迎的!
2.積极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因為只有在活動中,你可以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從而鍛煉自己的社交能力。如參加演講活動,增加你的自信心和口才。還有拓展訓練,可以培養團隊協作和與人溝通能力。
3.從小事做起,循序漸進地改變。如從向人打招呼開始,見面點點頭,問個好,時間長了,別人也會主動跟你打招呼,這樣人際關係就建立起來了。或者學會讚美。
4.多閱讀、多旅遊。不僅能拓展視野、增長見識,還可以在人際交往中積累談資。
5.培養興趣愛好,這樣內向型的人才有機會接觸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這樣他的生活不會孤單。
6.改變自己的生活環境,多認識一些外向型性格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
7.嘗試一些經常跟人打交道的工作。如服務性行業的客服、銷售員、保險從業人員等。
8.加入義工組織,參加志願者活動,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得到自我成長。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性格的改變非一朝一夕可以速成,需要持續的努力,其實只要一個人的發展能夠順應自己的特點,任何一種人格特質都可以發揮自己的潛能。
很多人在求職簡歷的優點上寫自己活潑外向,其實在心理學方面,外向並不是優點,內向並不是缺點。
為什麼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中認為外向的人更好,也更願意錄取外向的人呢?
首先,很多人覺得自己有社交恐懼症,不知道如何和人交往相處,而外向的人話多,看起來似乎更好相處。內向的人話少,有時候會被認為高冷、孤傲,不願放下身段,很難找到共同語言。
其次外向的人更喜歡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無論是否與他人觀點一致,但是他(她)會在大家心裡留下深刻的印象。人們會更喜歡和熟悉的人交往,就像我們去超市購物,更喜歡購買自己在廣告中見過的品牌,儘管不知是否為虛假廣告,但卻是自己熟悉的品牌,購買更為放心。
既然無好壞之分,如何學習外向的人的優點呢?
- 聚餐、戶外活動等社交、生活方面,可以模仿學習外向的人的社交能力,在人多的場合,盡量與別人找共同語言,給他人留下好說話,很好融入大家,會照顧人的好印象。(並不需要刻意討好、阿諛奉承,只是打造一個輕鬆舒適的社交環境,多交點朋友,豐富生活。)
- 在工作方面,多向前輩和同事學習,多了解相關方面的資料。在交流工作問題時,嘗試多點提出自己的見解,嘗試獨當一面,別老是縮在別人背後,自然工作起來也會更有自信。
- 外向的人也有不願與他人交流的時候,孤僻的時候,只願一個人待著的時候。人總有兩個面,積極與消極情感共存,只要不影響到自己的感情、生活、工作,那就不代表它是壞的,不好的。有些人看起來外向,實際有時又是很沉默的。
- 要能看見自己的優點,雖然減少了社交的時間,卻有很多自己獨立思考的時間,對學習和工作都是有利的。畢竟天才總是孤獨的,他們獨自一人,會更專註,也能把工作做得更好。新人+原創。這年頭手寫不易,煩請關注,下次更新大家就能看到啦!歡迎評論,共同探討!比心????
推薦閱讀:
※有哪個瞬間讓你覺得博物館無比美好?
※肝炎前期不痛不癢,晚期會變肝癌,身體有什麼徵兆?
※什麼時候讓你覺得一個人其實也挺好的?
※電視牆只留了一個插座,不夠用該怎麼辦?
※可憐人吳昕:對不起,我不是第一名 | 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