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今天希臘民族還能保留,羅馬民族卻消失了?


希臘民族與羅馬民族在實際上是不對等的偽概念。希臘民族形成的時間很晚,羅馬則壓根沒有成為一個民族的意思。這都從古典時代到中世紀,再到近代的很多因素,加在一起形成的。

古希臘是一個文化概念

古希臘人實際上就不是一個民族概念,而是一個文化概念,這點與先秦時代的華夏比較類似。希臘人彼此之間在政治上大都是是互不統屬的城邦或聯盟。但他們都說希臘語,認同希臘文化,並以較為一致的城市文明結構,在地中海各地擴張。

今天,很多歐洲國家的第一個大型文明城市,都是希臘人過去的殖民地。而依靠希臘文化認同,一個住在法國和西班牙海岸的希臘人會對遠在西西里和土耳其的希臘人更有認同感,而不是城邦控制區域之外的高盧土著。

羅馬人是一個政治概念

與走文化認同路線的希臘人不同,羅馬人在文化上本質認同自己的母邦與移民城市,這點和希臘人是差不多的。但在羅馬人不斷擴張後,很多城市和地區以各種形式加入進來。包括同盟、自由城市與控制的殖民地區域。羅馬人勢必制定一套制度來規範這些不同等級的領土。

於是,羅馬公民權成為了羅馬認同的關鍵。獲得公民權會有不少好處,且是一定社會地位的保障。所以,羅馬人在很長時間內,都嚴格控制羅馬公民授予的准入制度。共和國時代,除了給一些盟國與交出國土的貴族階層外,只有靠軍事暴動的義大利地區,一次性大規模獲得羅馬公民權。

帝國時代開始後,非羅馬公民,也就是羅馬帝國境內省份的省民需要加入輔助軍團,為羅馬帝國服役後,才能為自己的第二代獲得羅馬公民權。這個趨勢一直到3世紀,才被暴君卡拉卡拉廢除。但帝國境內的各個自治實權團體,依然存在。

文化、科技上,羅馬人大量借鑒希臘的成果,並且直接使用了大量希臘辭彙。羅馬本身也並沒有強制的拉丁語推廣教育,貴族本身以會說希臘語為榮,外交語言也使用希臘語。所以在帝國的東部地區,希臘語依舊是通行語。當帝國一分為二,東部的經濟水平與西部拉開差距後,希臘語的地位更加穩固。

基督教的出現,又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了希臘語民族的形成。第一本《聖經》就是希臘化的猶太人保羅寫出來的。所以,早期基督教大部分就以希臘語為載體傳播,一直影響到今天的東正教教會。結果,很多原先的內陸非希臘文化居民,也被納入了中世紀希臘人範疇。

西部帝國則在經濟衰退與外敵入侵中奔潰,分散的世俗權力與基督教教權分道揚鑣。結果出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的局面。西部的部分蠻族統治者,繼續維持羅馬制度與法律,但教會勢力與拉丁語不屬於他們。結果就是說希臘語為主的東部羅馬人開始反攻本土,激化了矛盾。

但是東羅馬只能破壞而沒有能力保住戰爭成果。感到被東部皇帝拋棄的西方拉丁教會只能選擇西歐地區的新強權保護自己。西帝國的法統也就與東帝國的越來越遠。而退回東部的羅馬人在6世紀後逐步本土化完成,說起了希臘語。

這樣的結果就是東帝國在阿拉伯穆斯林眼裡是羅馬,在西歐人眼裡則是希臘人。這些希臘人的範疇遠遠多餘古希臘文明的覆蓋範圍。奧斯曼帝國征服希臘,消滅東帝國世襲後,依然用希臘語貴族作為外省的官員,結合希臘教會的影響力,控制帝國。

這些希臘語民族,逐漸在19世紀初受到了西方近代民族主義影響,出現了希臘民族主義。與之相比,過去西帝國的領土上,擁有羅馬精神與法律的拉丁教會已經同世俗政權分離,所以可以有羅馬皇帝,但其實沒有羅馬公民,自然也就沒有羅馬民族概念。

既然沒有民族概念,在近代化民族主義興起的時候,自然也就不會有羅馬民族主義。甚至統一的義大利民族概念也非常薄弱,北部的城市地區長期屬於神聖羅馬帝國,南方的那不勒斯和西西里經常跟著西班牙人。19世紀中後期的突然統一,是非常偶然而不成熟的。

所以,即便有墨索里尼這樣的政治強人不斷呼籲重建羅馬帝國,羅馬民族主義也沒有什麼市場和機會。希臘人則在反抗土耳其的鬥爭中,自然的完成了希臘民族的民族主義進程。


每當我們追溯西方文明的源頭,古希臘文明與古羅馬文明就是我們所有目標的歸宿地。所謂「光榮屬於希臘,偉大屬於羅馬」,這是西方人對於自己文明濫觴的推崇,也是對於二者的無限感懷。眾所周知,古希臘與古羅馬文明都已經在歷史長河中消亡,但是從民族學的角度上看,古代希臘民族仍然以希臘人的名號保存在今天的希臘,而羅馬民族卻已經成為了今天義大利的一個文化代號,不再具有民族實體。兩者為何會有這樣不同的結局呢? 圖/羅馬競技場 圖/帕特農神廟 羅馬的覆滅古代羅馬人的民族主體是當時生活在今天義大利中部拉丁平原的拉丁人,他們隨著羅馬共和國的擴張不斷蔓延到今天的整個義大利半島,並且跟隨羅馬帝國的腳步前往了整個羅馬帝國的各大城市。直至羅馬帝國3世紀危機之前,羅馬人在整個地中海世界的分布已經十分廣泛。而羅馬民族的主體仍然集中分布在今天的義大利境內和地中海的各大城市之中。公元4-5世紀,瘋狂的蠻族入侵開始讓整個帝國的統治體系瀕於崩潰。公元395年,東西羅馬帝國分裂,西羅馬帝國作為日耳曼人入侵的前線遭到了最為沉重的打擊,來自萊茵河與阿爾卑斯山之外的蠻族從410年開始輪番洗劫羅馬城與整個義大利半島,西哥特人、汪達爾人、倫巴第人與東哥特人都曾經入主義大利,這些未開化的蠻族幾乎摧毀了除教皇所在梵蒂岡意外的所有羅馬城市,大量的羅馬人被屠戮、掠賣為奴,整個義大利半島上羅馬民族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在羅馬人聚集的新迦太基(西班牙卡塔赫納附近)、迦太基(北非突尼西亞城)、馬賽,這些西地中海的大城市同樣遭受了蠻族血與火的洗禮。公元800年,當基督教皇重新冊封法蘭克的查理曼大帝為羅馬皇帝時,作為主體民族的羅馬人大部分被殺戮或成為奴隸,剩餘一少部分則被蠻族同化。希臘的火種與義大利半島不同,古希臘地區則一直處於相對安定的狀態。亞歷山大大帝雖然以馬其頓人自居,但他同時以希臘的領導人為榮,古希臘在城邦時代結束後同樣是文明的標誌地帶。羅馬人在公元前2世紀征服希臘後,雖然將希臘分為了多個行省,但同樣被希臘的文化所征服,對希臘人採取了較為溫和的統治策略,希臘民族的主體因此並未發生太大的改變。 圖/羅馬帝國的東部行省在蠻族入侵的時代,希臘地區是東羅馬帝國的核心區域,來自北方的蠻族入侵在東羅馬帝國的頑強抵禦下並沒有繼續南下。生命力旺盛的東羅馬帝國甚至在6-7世紀時迎來了短暫的復興,甚至一度收復了被蠻族控制的義大利。雖然東羅馬帝國在之後的歲月中不斷遭受來自阿拉伯人、羅斯人、保加利亞人與西歐人的入侵,但不可否認的是,東羅馬帝國在4-14世紀保證了希臘地區接近千年的相對和平與穩定,這也為希臘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文化與宗教基礎。公元15世紀,來自中亞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逐漸征服了巴爾幹半島,並於1453年攻佔了君士坦丁堡。但是這些來自遠方的穆斯林們並沒有足夠的力量控制巴爾幹如此眾多的民族,他們採取的是宗教寬容的統治政策,希臘民族在這樣的統治下得以保全自己的獨特文化與宗教信仰。1821年-1829年,希臘人民掀起了反對土耳其統治的民族大起義,在英、法、俄三國的協助下,希臘終於從土耳其的統治下取得了自由,恢復了古代希臘的光輝名號。 圖/奧斯曼帝國的擴張 圖/希臘獨立戰爭古代羅馬作為一個擴張性的帝國政權,其崛起於沒落必然伴隨著大規模的戰爭與殺戮,拉丁民族就是在這些戰爭浩劫中逐漸走向沒落。而希臘民族以大小城邦為主,一直保持著一個小國寡民的區域民族文化形態,從而得以在巴爾幹的軍政更迭中保存自己的實力,獲得了傳承。參考文獻:1.吳於廑,古代的希臘和羅馬,中國青年出版社,1957年2.吳於廑著,古代的希臘和羅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8.


羅馬人的消亡是因為羅馬帝國擴張過程中特有的政治體製造成的。羅馬帝國的擴張並不意味著羅馬人的增加,羅馬人,即擁有羅馬公民權的人,在羅馬共和國和帝制時代前期一直是被嚴格限定的。這一點跟中國古代完全不一樣,在中國帝制時代,所有人在皇帝面前一律平等,因此,中國古代王朝在征服和擴張的過程中旨在消除群體差異,一視同仁。但羅馬沒有皇帝,只有執政官,元首,統帥。那怕是帝制時代的羅馬,仍然披著共和國的外衣。因此,在羅馬帝國是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而法律則賦予了不同人群以不同的權力和地位。因此,羅馬帝國在征服和擴張的過程中,不是要去消除不同人群之間的差異,而是要就要千方百計的保持這種差異,從而保障所謂的擁有羅馬公民權的羅馬人處在食物鏈的頂端。

事實上羅馬帝國治下的各種人群最大的鬥爭就是要成為具有羅馬公民權的羅馬人,「成為羅馬人」是羅馬共和國和帝制時代最重要的國內政治問題。但是羅馬公民權所賦予的利益,使得成為羅馬人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貴族民主制的保守性,使得擴大羅馬公民權成為一個非常困難的事情啊,羅馬人甚至都不願意把義大利人變成羅馬人。公元前91年,眼見通過修改法律獲得公民權的希望渺茫,義大利人為獲得公民權,不惜訴諸戰爭,時稱同盟戰爭,同盟戰爭以後,羅馬共和國不得不頒布新的法律,授予部分義大利人公民權,事實上義大利人是最早被羅馬征服的人群。而羅馬帝國的建立過程中,義大利人也為羅馬的擴展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由於沒有羅馬公民權,義大利人無法享受免稅權分配戰利品分配公有土地人身保護等羅馬公民特有的權利。甚至在民事上還不能和羅馬公民結婚通商以及簽訂合約的法律權利。羅馬公民權所擁有的如此眾多的權力,使得它具有相當的封閉性,他不可能向他所統治的所有的人群開放。連義大利同盟者想要成為羅馬人都那麼困難,更別說那些被羅馬人視為蠻族的人群了。

因此,在羅馬帝國時期像中國古代漢族增長的主要方式之一的漢化那樣的「羅馬化」(Romanization)的進程和程度都非常有限。直到公元前70年,加上獲得了公民權的利大利人在內,整個羅馬帝國擁有公民權的男性公民才90萬人,這跟同一時期漢朝治下的漢人的數量級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由於羅馬人比較拒絕公民權的開放,直到羅馬帝國晚期公民權已經失去利益保障的時候,公民權才被開放,而這個時候成為羅馬人已經沒有吸引力了,因此,羅馬化在羅馬帝國時代只能在帝國疆域內的一些上層人群中產生影響(羅馬市的城市建設文學與藝術等等上層建築方面),而對於底層人民生活的影響幾乎無能為力,就像近代的英國把印度納入到大英帝國的版圖中,但卻絕不是要把印度人變成英國人一樣。所以羅馬帝國雖然非常龐大,但羅馬人的數量卻非常有限。最後,隨著羅馬帝國的滅亡,羅馬人也失去了依憑,最終喪失其群體獨特性,消失在歷史之中。


公元212年羅馬皇帝發布命令,授予羅馬境內的自由民公民權,於是羅馬人出現了,這些人原來都是羅馬人嘛,明顯不是。

羅馬有像中國這樣,統一文字,長期統一穩定,有主體文化,主體人群嗎,答案是沒有。

所以當羅馬帝國崩潰後,原來的語言文字,人群,都分裂融入新的集體中去了。

語言的分類現在還是有拉丁語系的,這個語系的所有國家,自然都是羅馬帝國的後人。

至今,德國,蘇聯,美國都認為自己是羅馬帝國的繼承者。


樓主問錯了,羅馬人沒有了,希臘人也沒有了,只不過現在居住在古希臘領土上的人還自稱希臘人而已,而古羅馬人故土的人改稱義大利,都和古代人基本沒很大的關係

現代的義大利人被同化成了日耳曼人,現在的希臘人被同化成了斯拉夫人,從血統和文化與古代都有很大差別


拉丁語演化出了無數語言,當今時間的絕大多數文明國家都是拉丁語系國家。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從文化上來講,全世界都是羅馬文明的繼承者。而希臘之所以能保持到今天,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羅馬繼承了古希臘文明,甚至在東羅馬帝國時期主要標榜的就是希臘文明,希臘語言甚至成為東羅馬帝國的一種重要的官方語言之一。在古羅馬時代,希臘長期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直到現代,希臘才重新出現,但對於希臘文化的保留,古羅馬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希臘民族已經包含了羅馬民族。

西羅馬帝國被哥特人滅亡後。東羅馬帝國在東方依然屹立千年。

東羅馬帝國帝國包含羅馬人、希臘人和小亞細亞的原住民也就是廣義的希臘人。拜占庭帝國快速希臘化,使用希臘語。造就了現代的希臘民族。

現代希臘人和古希臘人已經完全不同了,除了希臘語。現代希臘人甚至融合了部分斯拉夫民族的血統。

羅馬人留在世界的近親就是羅馬尼亞人,這是羅馬人與達契人融合的產物,但父系靠近羅馬人。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羅馬尼亞人是羅馬人的後裔。


你的題目就是錯的。

以希臘語為母語的人有1000萬,以拉丁語為母語的人有10億。語言是不斷發展變化的,現代希臘語和古代希臘語根本不能互通,但它卻繼承自古代希臘語。現代法語、葡萄牙語、西班牙語、加泰羅尼亞語、義大利語、羅馬尼亞語全部繼承自古代拉丁語。之所以沒有稱呼它們為現代拉丁語,是因為拉丁語使用地域太廣,演化分支太多,使用「拉丁語」這個詞無法指代這麼多語言。

漢語也是一樣的。古漢語的演化分支有:粵語、閩南語、湘語、官話。。。這些分支都不能和古漢語互通。所以,按照你的邏輯,我們也可以說古漢語已經成為死語言,沒有民族以古漢語為母語,也沒有以「漢」為國號的主權國家。

希臘語不像漢語、拉丁語一樣,形成那麼多分支,是因為希臘語使用地域太小,人數太少,不足以演化多個分支。鬆散的希臘民族至今只有千萬人,強大的羅馬民族不僅開枝散葉,還同化了凱爾特人、印第安人,影響了日耳曼人、西斯拉夫人、非洲人,讓他們歸入拉丁字母的懷抱。就像漢族,不僅自己開枝散葉,還同化了鮮卑人、滿人、百越人、苗人,影響了朝鮮人、日本人、越南人,讓他們投入漢字的懷抱。

隨著一個民族一個語言的壯大,自然會摻入許多其他成分,形成許多分支,變得不再那麼純粹,這不是消失,是壯大。


羅馬民族?世界上就沒有,按照西方創造的歷史解說,是有過羅馬這個國家的,但國家不等同於民族。

羅馬只是南歐地中海地區一個個各自獨立的奴隸主貴族形成的鬆散聯盟,並不具有現代國家的意義,只有在猶太人傳播到猶太教並形成基督教之後,才在文化上形成了統一的基礎,但是基督教也只在名義上統一了歐洲,並沒有消滅各大封建主對歐洲的分裂狀態,換句話說,正是基督教利用或與各大封建主合流統治歐洲,使得歐洲始終處於分裂狀態。拿破崙的悲劇就是一個典型事例。

所以今天的歐洲還是這樣的狀態,曾經統治歐洲的各大封建主的後裔,絕大多數並未消失,還在繼續主導歐洲各國的政治局勢,還在繼續統治壓迫歐洲人民,並且經常打出他們家族的旗幟進行炫耀。

歐洲還是那個歐洲,他們打扮的再華麗,也不能掩蓋華麗背後的野蠻。


首先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奠基石,西方文明無論如何變化,根源還在希臘神話里,在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手中。

再次希臘不像羅馬帝國過份的擴張,過份消耗國力,過份的跟世界為敵,最後消亡在蠻族手下。希臘自從亞歷山大大帝後,徹底被玩壞,老實呆在希臘半島不敢強出頭。這樣希臘人才能繁衍生息。


推薦閱讀:

從中東到中亞,橫跨土耳其和哈薩克的探秘之旅(4.1萬字攻略 深度歷史整理 美圖 乾貨Tips)
老而不死會怎樣?世界各地的棄老殘酷物語
清史稿·努爾哈齊之為父報仇
是時候說說沖繩了

TAG:遠古文明 | 讀書 | 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