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滕王閣序》的文學價值?


一、文體:滕王閣序全文採用駢體,即四六駢句,這種文體首先就會給作者很大的束縛。蔣夢麟與陳獨秀有次對話,他倆都是清朝的秀才,陳問蔣是何秀才,蔣說是策論,陳笑曰:那我這個秀才比你值錢一點,我是八股秀才,蔣聽完之後趕緊作揖表示尊重。從中就可以看出,被限定了體裁的文章要想寫活是多麼的不容易。說白了,王勃就是為滕王閣序填詞,洋洋洒洒800字,還要講究對仗、平仄,且連貫匯通,四個字六個字,既不能多也不能少。就拿後人來說吧,隨便拿首詞牌令來填,估計都得絞盡腦汁撓破頭皮,而王勃,卻是臨場發揮,當眾寫下的這篇美文,其難度大家可想而知。

二、內容:通篇一氣呵成,由景入情,情景交融,平仄極為工整,你不管是用普通話讀,還是用山西話(王勃老家山西),讀起來朗朗上口,描寫景色的辭藻華麗卻不覺臃腫,文采飛揚又不見一絲做作。睢園綠竹鄴水朱華開始由景入情,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關山難越失路人,萍水相逢他鄉客,老當益壯窮且堅,白首不移青雲志。全文留下了多少千古名句,得到多少代人的同感。流傳千年,我們今讀此序,依舊能想起那個臨江揮筆意氣風發的青年。

三、思想:有人拿滕王閣序與岳陽樓記的思想做比較,說滕王閣序的思想不如岳陽樓記。我覺得很不公平,你拿二十幾歲的少年和五十幾歲的老頭比思想,本來就是貽笑大方,況且,岳陽樓記的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思想更著重於儒家思想,而王勃雖說少年時期受儒家的思想影響較深,但在滕王閣序中,我更看到了他的一種道家思想,就如剛才說的:天高地迥,宇宙無窮,興盡悲來,盈虛有數,後面還有: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貪泉覺爽,涸轍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涸轍之鮒扶搖直上都是道家莊子裡面的詞語,而王勃此文體現出了他的一種看淡和識破,更體現出了他的一種猶如李白那樣的瀟洒與不羈,請灑潘江,更體現了廣闊的胸懷和大氣。而最後的詩句: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更表現出了他歷盡人生悲喜,興衰起落,明白萬物無常,一切皆過客的道家思想,無比洒脫。可以說影響了後代不少詞人,東邊日出西邊雨,到時無情卻有情;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就是這種道境,才造就了我們今天那些流傳千年的詩詞。


如何評價王勃的文學成就?怎麼說都不過分!《滕王閣序》是駢體文最後的輝煌,才子既夭,世上再無才子!駢體文於是終成過去式,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駢體文的沒落,卻迎來了唐詩宋詞的輝煌。

要論才情,曹子建『』才高八斗『』為世人公認。一篇《洛神賦》如晧月臨空,令眾星黯然失色。翩若驚鴻,宛若游龍;縱辭章華美,如臨仙境,但說的只是個人哀怨,並無多少積極意義。

《滕王閣序》卻不是這樣,『』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歐越『』,開篇就將人帶入一個寬闊的世界。『』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更將人帶入一個美妙童話般的江南水鄉。面對個人榮辱,『』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老當益壯,寧舍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東隅已逝,桑榆非晚『』。處處透露著一個有志青年積極樂觀,奮發向上的陽光態度。

如果說在藝術上《滕王閣序》與《洛神賦》還需一拼,那麼在思想意義上卻是一個在天,一個墜野。每讀《滕王閣序》,總能給人勇氣和力量,讓人奮起,不再消沉。范仲淹《岳陽樓記》為何那麼有名?還不是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捨身忘我?

然天妒英才,讓多少人為之扼腕!


學生時代老師有給我講過《滕王閣序》的文學成就,只是那時候太年輕了,再加上學業繁重,並沒有出於真正的喜歡去了解《滕王閣序》背後的故事,而是為了應付考試,只背誦相關知識點,其他的一概不管。

讀大學後,對古典文學充滿了喜愛,又回過頭慢慢去閱讀那些經典的古典文學作品,又發現別有一番況味。所以,現在再來看《滕王閣序》的文學成就,我的想法有以下幾點。

1.對駢文史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在筆法上,作者把駢文的表現手法展現得淋漓盡致,讓人讀來很有美感,作者巧妙的把聲韻、辭藻、對偶、典故融為一體,在意境上,作者潑墨的是一幀情景交融、大氣磅礴的畫面,那種精彩感彷彿躍然紙上。

2.寫作者的模仿教材

毫不誇張的說,《滕王閣序》無論是從辭藻還是從行文還是從內容以及意境上而言,都非常適合初學者模仿,尤其是非常適合高中生學習,畢竟這是一篇經典作品,很多遣詞造句都值得學習。

3.給人積極向上的思想

《滕王閣序》不再拘泥於宮廷,更不再是六朝之前那種喪氣奢靡的文風,而是硬朗磅礴又挺拔的文體,讓人讀來渾身是勁,更有鼓舞人心的剛勁之氣在裡面,帶給年輕人心靈上的澆灌和啟迪,也能讓年輕人從中得到積極向上的理念收穫,讓年輕人知道無論生活有多麼困難,無論將來面對了怎樣的挫折,都不要頹廢,要笑著前進,不斷給予自己鼓勵。

4.點睛之句俯拾即是

王勃名篇《滕王閣序》還有一個最大的亮點,那便是裡面的成語俯拾即是,譬如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鐘鳴鼎食、漁舟唱晚等等,可謂是「此篇只應天上有」。

以上便是從我個人角度對《滕王閣序》在文學成就上的一些看法,不當之處還請多多指教。


謝謝邀請。

王勃早死,大概就是老天爺嫉妒他能寫出這樣的文章吧,世間容不下他的才情。正所謂「情深不壽,過慧早夭。

怎麼評價,願意一讀再讀,一看再看,甚至於抄寫,默誦。這就是對它的評價。我們盛讚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如果要選一篇駢文作代表,必推薦此篇無疑。

作此篇的王勃已不再是高傲無所事事的少年。他開始知道了一點「人事」,所以他寫「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之武庫。」後面就是描述秋色,如果就這樣結束,那麼《滕王閣序》也就屬於一個文辭華麗,描寫風景的駢文,可能會淹沒在後來李白的華麗詩詞中,王勃也不負如此盛名。在描述完秋水後筆風一轉,天高地囧,始察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餘之有數,感慨萬千。這才是王勃要表達的深意,頗有後來蘇軾的赤壁賦頗蒼涼。興盡悲來,正也是王勃的官宦史。「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恰如曹操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文辭、韻律、氣度,無一不精。說景緻的描寫,都讓人覺得精妙,眼前有景「落下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說情趣心智的表達,每一次讀,都讓人覺得有共鳴共通之處,「關山難越,誰悲矢路之人?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時運不濟,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太多,讀來讓人感動,感慨的句子「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我們都知道王勃只在世上活了26年(650~676),《滕王閣序》是他在省父途中路過洪州(江西南昌)時,在都督閻伯玙於滕王閣舉辦的宴席上即席而作的,全名為《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在寫下了這篇不朽之作後,因渡南海而溺水,雖然被救了上來,但因驚嚇過度,而不幸夭亡。

《滕王閣序》不僅是王勃的絕筆之文,也是有著幾百年歷史的駢文最後的絕世輓歌。

所以在談《滕王閣序》的文學成就時,我們必須要搞清楚,所謂的文學成就是相對於「整個中國古典文學史」而言,還是相對於「駢文史」而言?或者單就這篇文章本身而言?



一、相對於整個中國古典文學

中國的古典文學史,包容太廣大了,內容也極其豐富,優秀的作品燦若星辰。上至先秦,下至明清。涵蓋四書五經,詩歌,辭賦,駢文,散文,曲子詞,小說等等。不說屈原的《天問》這樣被譽為「千古萬古至奇之作」的跨時代作品,亦不說莊子的《逍遙遊》,單說《離騷》對中國文學發展和影響,也是《滕王閣序》不能比的。

在通俗讀本《古文觀止》里,還有許多名垂不朽的其他文章,如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其藝術和思想性上,都可與之頡頏。

如其寫景之名句: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范仲淹· 《岳陽樓記》

這段寫洞庭湖,寫得很有氣勢。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

——范仲淹· 《岳陽樓記》

論辭採的流麗,亦不輸於勃之作。


當然,討論到這,很多人都拿「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來說事,這的確是千古寫景絕句,無可比擬。不過這句是站在前人肩膀,化自庾信的《華林園馬射賦》「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

而《滕王閣序》這一篇文章,放在輝煌燦爛,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學史里,算得上是其中的一顆耀眼明珠。只不過駢文發展到王勃的那個時代,已經是式微了,強弩之末。王勃生於六朝文風漸微的時代,為駢文的落幕划上了一個完美的篇章。


二、相對於駢文史而言


我們都知道,駢文起源於六朝,發展到唐朝時,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遵循盛極而衰的規律,駢文也是如此。到隋朝的時候,文壇的一些有識之士開始意識到魏晉以來的文風存在著「浮靡綺麗」的弊端,開始改革,提倡質樸的文風。

如李諤的《上隋高祖革文華書》曰:

「魏之三祖,更尚文詞,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蟲之小藝。下之從上,有同影響,競騁文華,遂成風俗。江左齊、梁,其弊彌甚,貴賤賢愚,唯務吟詠。遂復遺理存異,尋虛逐微,競一韻之奇,爭一字之巧。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雲之狀。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據茲擢士。祿利之路既開,愛尚之情愈篤......」

到唐朝中期,韓愈發起了「古文」運動,將六朝以來講求聲律及辭藻、 排偶的駢文視為俗下文字。但即便韓愈反對浮靡的駢儷文,也對王勃的《滕王閣序》另眼有加,對其很是推崇。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王勃對六朝文風的改變有重要貢獻,不僅擴大了詩文的題材範圍,使其不再局限於宮廷,還使六朝以來頹廢淫靡的文風開始向清新剛健轉變,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就屬《滕王閣序》。

這篇膾炙人口的文章,按照駢文的規則形式,無論是用典、辭藻、聲韻、對偶,都可與巔峰時期的駢文相媲美,最最關鍵的是此文讀來暢快淋漓,氣勢奔放而又流暢自然,比六朝駢文多了一份清新剛健。

如:

「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

又如: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慚。」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在整個駢文史里,《滕王閣序》是其中的完美之作,不朽經典!

也是駢文的代表作之一,更是駢文的輓歌。正如王勃的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樣,留給我們的,是絕世之響。



三、單論本身的文學成就

前面已經講過了,再補充一下。

我們在談一部文章的文學成就時,不僅要看它的藝術性、思想性,還要看其中的精神,到底是否經得住歷史的考驗?

王勃的《滕王閣序》整篇文章一氣讀來,有凌雲之氣,挾風雷之聲,讀之令人奮發!裡面很多名言,在這個時代,仍然震耳發聵,仍具有啟迪人心,引導人們積極向上的理論,仍能引起這個時代很多人的共鳴,在這一點上,是其他很多古文所不具備的。

比如「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告誡人們,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堅持,永遠別放棄心中的理想。

這篇文章的語言藝術上,辭采華麗流暢、清健高華,如彩雲排空、長虹貫日,精彩名句迭出,更何況還有「落霞與孤鷺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樣的千古佳句。單論辭藻,後世文章,莫有與之抗者。


五代有個叫王定保的人作《唐遮言》里記載的很精彩:王勃著《滕王閣序》,時年十四。都督閻公不信,勃雖在座,而閻公意屬子婿孟學士者為之,已宿構矣。及以紙筆讓賓客,勃不辭讓。閻公大怒,拂衣而起,專令人伺其下筆。第一報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先生常談!」又報云:「星分冀軫,地接衡廬。」公聞之, 沉吟不言。又云:「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公瞿然而起曰:「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遂亟請宴所,甚歡。而孟學士卻說:「這是抄襲前人的文章,不信我可以默詠一遍?」時人未知信,孟學士就當場朗誦了一遍,未增減一字?時人大喜,說一時天下二絕,其一為王勃文章,其二為孟學士之記憶。

一個十四歲的小孩,能寫出: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漁舟晚唱,響窮彭蠡之濱

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人傑地靈,勝友如雲

高朋滿座,天高地迥

今晨捧袂,喜托龍門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竟是他鄉之客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你還能懷疑他文學上的成就嗎!

對仗工整,音韻協調,注重用典且辭藻華美,屬於唐朝時期及後來所以駢文裡面的第一,從此再未有人超越。


《滕王閣序》不僅拜讀而且手抄好多遍,太喜歡。

中國的文字可以表達到這個意境,就只有「膜拜」的份兒了,點評是不敢的。

《滕王閣序》的文學價值,應該就是古代「駢文」的經典,這個經典和意境,幾乎是無人出其右者。

文章之美,累讀不煩。每每讀到,眼前必呈現各種場景,各種意境,恰如身臨其境但又無法複述。

這就是文學的高度。駢文很多,華麗而無物的很多,讀過之後,僅美而已,但《滕王閣序》卻能讓人「意覺不遠」。

和《滕王閣序》有一拼的是《岳陽樓記》我覺得某種意義上講,《滕王閣序》個人感慨多一些,但是稍顯鬱郁不得志。

美則美矣,格局比《岳陽樓記》略顯低些。

畢竟,「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才是士大夫的最高境界。


少主之才,堪比子健。其文學價值可謂文章中瑰寶!清風和暢,一氣呵成,前後呼應,融會貫通。

誰悲失路之人,儘是他鄉之客。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名句不勝數,句句經典。

才美不外現,字字珠璣。

其文學價值凌駕於歷史之上,無出其右者!

國寶般的存在!


百讀不厭,燴炙人口,古駢文中翹楚,實在千古一文,流芳萬世,少年英才無出其右。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十日休假,勝友如雲。長天共秋水一色,落霞與孤騖齊飛。東隅已失,桑榆非晚。字字珠磯,句句詩意,朗朗上口,齒留余香,如飲甘淳,入痴入醉,王勃早逝,天忌英才。

好文,好文,每日一讀,吃飯都香。


用白雲大媽的話說:那是相當地了不起了!

第一流的文章,第一流的駢體文,第一流的意境和詞采,少年英氣,雅士風流,諸美兼備,眾善齊歸,美哉《滕王閣序》,美哉才子王勃!


推薦閱讀:

為何白骨精在民間的名氣比《西遊記》里的其他妖怪大?

TAG:滕王閣序 | 文學 | 文化 | 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