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理論是不是證明了王陽明的心外無物論是成立的?
提出這個問題的人,即不懂量子理論,也不懂陽明心學。我的碩士論文寫的是王陽明思想,也對量子理論感興趣,有一些粗淺的認識,我來回答一下這道問題。
題主說的量子理論,應該是指「觀測使量子態坍塌」這件事吧?比如著名的電子雙縫干涉實驗。
但是與一般的理解不同,「觀測」並不是主觀的意圖,而是客觀的行為。
在宏觀世界中,我們觀測一個物體,確實是主觀的,因為不需要影響到被觀測物體,只要用眼睛去看就可以了。光照射到物體上,再反射到觀測者眼睛裡,並不會對物體產生影響。
但是在微觀世界中則不一樣了,我們怎麼能觀測到電子呢?必須要讓探測器與電子發生作用,而這就客觀地影響了電子,造成了量子態的坍塌。
可見不是觀測者的主觀意圖影響了電子,而是探測器影響了電子,不論是否有人在看都是一樣的。
王陽明說的「心外無物」,也並不神秘,與唯心主義無關,因為這個「物」指的不是客觀事物。
王陽明說:「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孝親,孝親便是一物。」因此王陽明說的「物」,指的是人主觀意識的對象。所以王陽明又說:「物即事也。」
你想到孝親,孝親就成為了你意識的對象,這就是物。同理,你想到(看到)一朵花,花就成為了你意識的對象,這就是物。
王陽明提出「心外無物」,是為了說明「物理只在吾心」。因為「物」指的不是客觀事物,所以「物理」指的也不是客觀事物的規律。「物理」指的是人對於意識對象的態度。
比如,你想要孝敬雙親,這便是孝親之理;你想要仁愛人民,這便是仁民之理;你喜歡花,這便是花之理。這些理都在你的心中。至於應該怎麼孝親,怎麼仁民,怎麼種花,這些是客觀規律,必須經過研究。
因此,王陽明「心外無物」是任何人都理解的事情,與量子理論無關。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士常齋」,閱讀更多有趣文章。
這個問題,其實我也疑惑過,現僅將本人愚見附上。
題主所言的量子理論,能稱得上和陽明心外無物論有重大關聯的,應該是那個著名的量子干涉波實驗了吧。量子在有人觀測和無人觀測的時候表現出來了完全不同的行為。據此很多人開始質疑我們現實世界的真實性。
因為我們的世界可以說是由量子構成,既然量子不守規矩,也許我們的世界也是不守規矩的吧。
然後我們再看一下陽明的心外無物論到底說了什麼。
首先,他提出「心」是萬物的主宰,世界的本源。
人者,天地萬物之心也;心者,天地萬物之主也。心即天,言心則天地萬物皆舉之矣。
陽明所言之「心」,通常可以理解為人的直覺,一種認識能力,宇宙間的一切只有靠它才能發生。
離卻我的靈明,便沒有天地鬼神萬物了。
在王陽明看來,萬物只有靠主觀才能被認識,所以心就是宇宙萬物的主宰。
這一點,其實和量子力學的干涉波,是有一定區別的,因為干涉波實驗里,沒有觀察者在場的時候,粒子運動狀態僅僅是不確定而已,並不是不存在。
再返回來看陽明,心是萬物主宰,自然人就是萬物之靈明,天地萬物,只是人心的一種顯現而已,所以陽明心學中的「物」,也就成了不能離開人心單獨存在的意識現象。根據陽明的說法,我們的「心」一念發動,便產生了「意」,意必然會表現為某種現象,物,也就是由此而來。
陽明最為著名的說明心外無物的例子,當屬「山中花樹」喻了。你看他這樣說山中花樹的存在: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我想,題主也是同時看過這個故事,和干涉波實驗,才會把他們聯想到一起的吧。這兩個事情可以聯繫的點在於:你看它,它就變成了你所看的樣子。兒兩者的區別在於,陽明不承認你不看它的時候,它的存在性。而干涉波實驗是以粒子存在為前提的,如果幹涉波實驗里是這樣:你不觀測它,它就沒有了的 話,那就有意思了。
歸根結底,陽明心外無物的高明之處就在於它不去考慮這個事物實際上是否存在,而僅僅考慮在我和它有關係的時候,它是什麼。也只有這樣,萬事萬物才能和「吾心」連結起來,才有意義。
首先,王陽明的心學是相對於當時的理學「存天理,滅人慾」而言,更強調「心」的重要性,強調人的個性思想和感悟,反對壓製成統一的理性。
王陽明的「心外無物」是指要了解物質的奧秘,首先應向內探尋人的心性良知。與西方的唯心主義「意識決定物質」還是有些許差別。需要和他的思想中其他觀點相論證。
王陽明的心學倍受推崇因他提出「知行合一」,強調了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理論需要接受實踐的檢驗,這點與當前的科學精神相吻合。
量子力學尚在發展過程中,只是發現了一些特殊的量子現象。尚未形成一整套能自洽,且與宏觀物質規律相融合的量子理論。
目前比較流行和前沿的與量子相關的理論,比如弦理論或超膜理論,都仍處於假說階段。即根據量子觀察發現的一些量子現象,推導出來的理論,尚待更多的實驗驗證。
就目前已被公認的量子糾纏現象、量子測不準特性、疊加態,某種程度上超出了經典物理範疇,但不並足以顛覆對物質的基本認識和規律的總結。
量子的疊加態因觀察而確定,是針對微觀世界而言。
王陽明的「心外無物」是針對人類與世界的關係而言。
二者的適用範圍並不重合,不矛盾,能相通,但並不構成互相驗證的直接關聯。
呃,王陽明說的心外無物,物外無心。與量子力學的原理是一樣的。儘管人們對量子力學根本不懂,也無法理解,但是因為科學的關係,人們強迫自己接受量子力學的結果。王陽明與朋友在山中觀花的一段對話,和薛定諤的貓毫無二致。花與心在不觀察時同歸於寂,寂就是寂滅,不是說不存在,而是不表現出來。同理,貓的死活是疊加的,也就是寂的,不表現出來。意識與物質的關係,一個是能,一個是所,一個能觀察,一個所觀察。只有能所對接,真相才顯現。比如燈泡和一根電線,燈泡會亮,但是需要加電,電線有電,但是沒有對象。當不對接的時候,燈泡可以亮的性質沒有表現出來,電線不接燈泡的時候,沒有電流,電能也沒有表現出來。當對接以後,電能起作用了,燈泡消耗電能,發出亮光。
王陽明說,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王陽明是悟道的人。這話說出來,一般人感覺有道理,又說不出是什麼道理。王陽明的心學是好東西,但是想要明白道理,靠紙上研究和思辨都不可能實現。必須去行去實踐。
還可以去學習佛教的唯識論,兩下對比參考,也許得窺一點奧妙。唯識同樣認為,眾生所感知到的宇宙萬物都在心內。人有眼耳鼻舌身五個識,器官叫根,是識發揮作用的物質基礎,識就是能識,識的對象就是所識。所識又叫塵。根塵對接,就顯現出世界。眼耳鼻舌身對應的所識是色聲香味觸。五識就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第六識是意識,第七識叫末那識,第八識是阿賴耶識。八識合起來就是心。說宇宙山川都在心裡到底咋說的?眼睛看到一座山,是不是真的有坐山在面前?不是,眼睛只是接收了一個光信號,這個信號不是真的有個外塵,而是阿賴耶識藏的種子變現。阿賴耶識又叫藏識,藏了無窮量的種子。藏識有圓成實性。圓成實性的一系列變現,使得人(其實是第六識)感到真的有個物體在面前。所以佛教說一切都是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雷達能發現飛機,不是雷達有神奇功能,雷達只是接收到飛機的反射回波,但是回波不是飛機,如果給雷達一個波信號,雷達還是認為有一架飛機。圓成實性就是這樣,把虛幻變成「真實」。圓成實性等於給意識放了一個電影,色聲香味觸的信號都給你。所以世界感覺起來非常真實。我們在夢裡也可以接收信號,那麼就是做夢,醒著的時候還是接收信號,都是來自圓成實性。那麼醒著和夢裡有什麼區別?所以佛教說醒夢一如。
每個眾生都有阿賴耶識,其中含藏的種子是不一樣的,如果一樣,那千人一面了。所以每人都有自己獨立的宇宙,這些眾多的宇宙是疊加在一起的,由於共緣故,粗看起來是一樣的,但都有差異。一個人死了,他的宇宙就隨他走了,或者說寂了。但決不會結束。所以,並沒有一個真實的獨立的與意識無關的宇宙存在。之所以似乎只有一個宇宙,是因為共緣。如果兩個人共緣,但是差異的緣存在,會出現一個看到的東西,另外一個看不到。比如曼德拉,很多人都分明感覺他已經死了,另外一些人卻記得他沒有死,當曼德拉死後,前面那些人說,明明記得他被南非白人搞死了,怎麼可能當總統。世界真奇妙,其實是那些人缺了一些緣。
喜歡量子力學的人,對量子力學感到迷惑的人,不妨去讀點佛經,學習心學,當然還要實踐。如果有所收穫,再去研究量子力學。應該就不會迷惑了。
量子理論當然不能證明王陽明的心外無物論是成立的!
所謂王陽明的心外無物,雖然被很多人所承認。但是,我覺的這就是一個唯心主義的論調。顯然是徹頭徹尾的謬論。因為,物體的存在與能不能認識到它毫無關係。比如說,到底是地球繞太陽轉,還是太陽繞地球轉,這個問題如果不是通過客觀的觀察和理論推算。而是拿所謂的心來感知。那麼就會有人認為是地球繞太陽轉,有人就會認為是太陽繞地球轉。這顯然是不對的。實際上,正確的理論應該是,不管你的心在不在,太陽和地球都在那裡按照它們應當遵循的規律來運行!
至於量子力學裡面說的測不準原理等,並沒有否定物質決定意識的基本規律,更沒有承認意識可以決定物質。只是說,物質的規律沒有我們先前想像的那樣簡單。舉個例子,現代醫學也沒有辦法知道一個人什麼時候死。但是,通過對你身體狀況的測量,結合過往病例,醫生還是能夠給你一些建議、甚至治療來提高你生活的質量和延長你的壽命。任何一個理智的人都會依賴現代醫學,而不是依靠巫術和神棍的香灰和跳大神來實現長生不老。
總之,量子理論仍然是屬於唯物主義,和王陽明的心外無物的唯心主義毫無關係!謝謝悟空問答的邀請!
這個問題顯然誤解了量子力學,其實,量子力學並沒有否定客觀世界。
1、對量子力學中「觀察」的誤解。
在量子力學中的觀察並非特指用人的眼睛去看,這兒的觀察是物理學中的一個術語,指的是兩個系統之間發生了相互作用。比如,當一個電子打到了熒光屏上,我們就可以說熒光屏觀察了電子,也可以說電子觀察了熒光屏。
2、對海森堡量子不確定性原理的誤解。這個原理只是說,在觀察之前,量子的位置與動量不可同時被確定,位置的不確定性越小,則動量的不確定性越大,反之亦然。
實際上,如一個電子在被觀察前,我們不能確定的只是這個電子的某些狀態,像是動量、位置、自旋態等,而這個電子是客觀存在的,質量、電荷都是客觀存在的,並不會因為不被觀察而消失。
物理學家李淼先生說,「量子力學的世界是個神奇的世界,(不過)這個世界再神奇,也不會神奇到沒有意識就不存在。」 事實上,在人類出現之前,宇宙早就存在了。
總之,量子力學並沒有否定客觀世界,並沒有證明王陽明的心外無物論。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更好的意見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量子理論和王陽明的"心外無物"不存在因果關係,但薛定諤的哲學觀和王陽明的哲學觀卻是相同的。1>從哥本哈根學派→愛恩斯坦→薛定諤
A>哥本哈根學派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以波爾為代表的傳統學說認為:微觀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波和粒具有互補性→這是傳統的"量子"理論。
→哥本哈根學派的一個重要觀點是:一切物理學理論要以可觀測為原則!!
B>從愛因斯坦到薛定諤→現代量子理論。
△愛恩斯坦:
→他認為哥本哈根學派"可觀測原則"是狹隘的,他認為;"是理論決定了我們能觀測到的東西"→這句話的意思與當下所說的"思路決出路"是一個意思
→即根據科學的理論→進行猜想→然後通過推理、試驗來證明"猜想"是正確的<當然,也可能證明猜想是錯誤的>
→現代物理學越來證明,愛恩斯坦的觀點是正確的。
△薛定諤:→1926年他提出著名的薛定諤方程以及"薛定諤的貓"<假設試驗>→他為現代量子理論奠定了基礎。
△現代量子理論核心表達有2點:→微觀世界的粒子是波粒疊加態,是波還是粒→是概率性的,是不確定的。
→微觀世界的粒子之間相隔再遠,不需要媒介<如電波>會發生糾纏<互動>→量子糾纏。
→量子理論是對微觀世界"粒子"特性的假說→現在越來多的試驗和運用證明"→量子波粒疊加態和量子糾纏是正確的。
2>從王陽明到薛定諤。
王陽明的"心外無物"學說:
△如果從字面來看,人心之外沒有物質→這無疑是唯心主義!!是錯誤的。
△實際上,通過研究王陽明的整個學說,他的"心外無物"是個哲學命題:
→"心"是哲學概念上的"主體","物"是哲學上的"客體"→從主體和客體的互相關係而言,馬克思主義認為:沒有主體也就沒有客體!!→因此王的理論是符合馬克思主義觀點的!<主體和客體,這是一對複雜難懂的概念,在此無法深入說明>
→因此,王陽明的"心外無物"即是說:沒有主體就沒有客體→客體是<人>主體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沒人這個主體,所謂的反映<客體>就不存在了→主體與客體是不可分割的。
而在哲學上,薛定諤也確信:主體與客體是不可分割的!!王薛二人在這一哲學觀上是相通的|!
心外無物,王陽明重點不在表達無物,重點在於心外沒有真正的事情值得留戀,值得記掛在心,心外沒有真正的事情。所以,王陽明的無物和現代科學的無物,意思是不大一樣的!王陽明的這裡的物,表示的是事與物的總稱,表示的是心體之外的一切都叫物!
王陽明雖然早期出入於佛老,但是他最終是儒家的聖人。這就決定了,他必須走大眾教化路線,此即是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不知人,焉事鬼」的人本思想。所以,他的教化裡面,一般不會出現太超出人感知的東西存在。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真正的聖人,那是極數知來、陰陽不測的人了。可能現代的什麼分子、原子、元素等等等等,人家早就知道了,不說出來而已,表達不一樣而已。既然這樣,那他要教化大眾的時候,就必須考慮當前的大眾的認知水平、受教育程度,綜合考量,在選著合適的語言、例子、方法。就好比:聖人知道什麼是四維、五維、六維.....甚至十維,但聖人怎麼把這些我們普通人完全不懂的東西表達出來呢?
所以,聖人雖然知道世界的真相,但聖人不能說出來,一方面是聖人也沒辦法只靠嘴巴就可以把「道理」說出來;二是就算聖人把這些道理表達的差不多了,但大眾依然聽不明白!因此,不直接說是什麼,就直接用物來表示心體之外的一切,就成為必然了!
不是。首先,量子力學和心外無物論都是理論,理論之間可以論證或相關但不可相互因果實證,因為任何理論遲早必須實證才能成立。其次,量子力學屬於微觀世界的形而上學,可以數學論證;王陽明心學屬於玄學,類似於神學,既不可論證更別提實證。
汝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汝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政治、軍事、玄學成就超越了孔子,王陽明還是個心理學家,他的心外無物說法是很高明的心理學,用來做科學是很荒唐的。此地他把人心說成了一個抽象永恆的整體而忽視了存在漂浮、短暫的個體意識。實際上,賞花者不想花花也在,賞花者死了、心不在了,花照樣還在。自然不死。
心學的誕生在於王陽明格物致知的不到位所致。守仁格竹是家喻戶曉的典故,以朱熹為楷模,陽明格了七日七夜的竹子,希望格出竹子之理,最後病倒了。做學問的前提是定好方向,朱熹格物致知沒有格出自然之道卻整出個子虛烏有的天理。沿此方向,也只能從朱熹之理格出陽明之心,兩者均為偏離自然之道的玄學。有意思的是楊振寧也格過竹子,
我們知道王陽明格竹子,是要用人世間的「理」追求自然界的「理」,這樣當然格不出近代科學。近代科學一個特點就是要擺脫掉天人合一這個觀念,承認人世間有人世間的規律,有人世間複雜的現象,自然界有自然界的規律與自然界的複雜現象,這兩者是兩回事,不能把它合在一起。
首先贊同區分開玄學和物理學,這也是對頭條此題的答案,但我們一般沒有意識到物理學包括量子力學始於牛頓力學,而力學的基礎是數學。數學就是鮮為人知的形而上學,不是真的。
就此題而言,與陽明看花的心理學相對應的量子力學應該就是所謂的量子相干和量子退相干論,經典的案例就是眾所周知的薛定諤之貓(詳見其他回答),開箱前薛貓處於生死疊加的半死不活虛擬不可知狀態、開箱後只有事實一態:非死即活。雖然這只是個比喻,但把微觀世界的虛擬數學用於現實比喻給人以虛擬成真的錯覺。量子相干和量子退相干屬於科學尚未理解或無法測定的現象,不可把理論說法當成事實。比如,經典的雙縫實驗研究光、粒子的波粒兩象性。光子或電子在暗室內表現為波,光子一個接一個射過雙縫而相互干涉,好像個體之間前後有意識的感應默契,撞擊屏幕後產生一個由系列條紋組成的光帶;一旦暗室開燈「檢測」,光子隨即失去了波的特性,之間不再相互干涉,撞屏後生成對應雙縫的兩個簇點,而不再是個光帶。為什麼?一個簡單的解釋就是一旦開燈室內就充滿了光波,自然影響甚至完全抵消了實驗的光波特性。
現在不少學者如朱清時喜好把微觀世界的科學不確定、不可知性與神學、玄學的不可知論混為一談,這是極不明智的,只會誤導青少年對宗教的認知,使他們偏離對自己傳統文化自然之道的理解,更不會激起毫無目標的空洞敬畏感。
推薦閱讀:
※18張超酷的科學動圖,看到第一張就驚呆了
※開放科學之Elsevier --- 一個綁架科學的商業模型
※我們經常聽的一些學習方法上的建議!科學檢證,是李逵還是李鬼?
※科學家正在給CRISPR系統「瘦身」
※去金星上旅遊嗎?科學家奇思妙想建造金星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