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管錐編》是怎樣一種體驗?
我也算是《管錐編》的老讀者了。讀《管錐編》,最大的體會,是「大道無名,大匠不斫,大師無界」。
雖然它的作者錢鍾書名滿天下,這部著作也人所周知,但我的體會,這依然是一部「寂寞之書」。它的地位沒有得到應有的評價,它的隱微寄託也沒有得到更多的發掘,大家只是視之為談文論藝的學術寶典,而忽視了它如九曲十八澗一般曲折傳達的思想意詣。
可以說,淵博論學,只是《管錐編》的肉體;思想的湛妙,才是《管錐編》的靈魂。
我亂翻《管錐編》,始於高中一年級。
我初中時,通讀過錢先生幾乎所有的文學類作品。諸如《圍城》《人獸鬼》《寫在人生邊上》等是基本看完了。真是五體投地,像發現新世界一樣的欣喜,還寫過幾篇讀後感性質的淺薄評論文字發在國內報刊上。
青春期的心總是誤裝逼為好學的。那時淺嘗輒止式的嘗鼎一臠,就足以讓我對錢先生更為「高大上的學術著作例如《宋詩選注》、《談藝錄》《七綴集》,尤其是《管錐編》歆羨而蠢蠢欲動了。當時,我還在老家小城,買書很困難。那個時候,社會上還流行」貝塔斯曼」——雖然已經是最後的垂死掙扎。這是一家類似亞馬遜的網上書城,每月給你郵寄書籍介紹圖冊,讀者有看中的就到郵寄匯款買書。有一次,看見裡面有舒展編選的《錢鍾書論學文選》(六冊),是混合錢先生所有學術文字編排的,非常興奮,當天中午就跑去郵局下單了。書價印象也很清楚,折後96元,是差不多我半個月的零用錢。
自此以後,開始了我接觸並閱讀《管錐編》的旅程。《錢鍾書論學文選》亂翻著亂讀著,我也就跟著上大學,借閱、購置《管錐編》都變得順理成章也輕而易舉了。我不斷地讀它,斷斷續續近十年,大部分如入迷宮,茫然不知所云,但是讀到會心處,不能釋卷的情況也往往有之,那種喜悅是難以言傳的相通莫逆之感,反正有得即喜,一知半解也可。
可以說,《管錐編》這部書,和我的生命成長、人生體驗息息相關。
《管錐編》的最大也是最直觀的魅力,當然是它談文論學的淵通博辟、文字高邈。
《管錐編》鼓吹大雅,品藻藝林,真能凌轢塵寰,一字無遺,無微不及;一部《管錐編》猶如中國文化的勝地名園,滿冪如錦,刻畫光景,恢恢有餘。
讀者迷花醉月,用認自適,讓你在思想文化的世界裡徜徉自肆,移步換景,應接不暇,但是每一小路又都是自有條理的,只要細心辨識,你並不會真的迷路,山重水複,柳暗花明,條條大路通羅馬。
《管錐編》的體例,最近於顧炎武的《日知錄》。而單論它的學術成就,也堪與《日知錄》並稱三百年來學術雙壁。
讀了《管錐編》,我感受到的另一種震驚,是裡面思想深度的不同尋常,能夠無限地啟發人的思想,砉然有聲。
這一點,它長期聲名不彰,如明珠暗投在通街大衢,灰土霾積,無人撿拾,至為可惜可嘆。就我體會而言,讀錢先生著作,實和讀別的學術文字很不一樣。這一點感受,與日推移,愈覺深切。《管錐編》讓我認識到,錢先生實在是現代中國隱藏最深的思想大家。
錢先生,在學術與文藝上說起來,都說他是文學家,語言學家,考據學家,史學家,詩人,小說家,古典學家,翻譯家,其實看《管錐編》,他的思想之遼廓,之尖銳,之深刻,完全不會亞於同時的魯迅。也因有這本書,錢先生跳出了文士學人的層面,進入思想巨子的行列。
《管錐編》不僅只是談學之書,也是論世之書,也是憂患之書,用西人列奧.施特勞斯那句有名的話說,也是「隱微寫作」之書。他寫作這部書的時代,是中國文字獄最橫行的時代,舉國迷狂,知識分子噤若寒蟬動輒罹難,錢先生目擊心傷,他有多很多話要說,很多意見要表達。但是為了逃避羅網,他不得已用了最隱秘的表達方式來議論,即用古奧的文言、披著論述古籍的幌子,來控訴,來貶斥,來寄託。
就思想性質和用心而言,他和王夫之寫《讀通鑒論》,是隔岸呼應,是心曲相照,是有著相似的苦心孤詣的。我們今天讀《管錐篇》,因為時過境遷,因為隱語廋詞,最難體會到的,也是這點。
在我看來,中國近三百年,文史科類有四部書足稱偉大的:顧炎武《日知錄》、王船山《讀通鑒論》、章太炎《訄書》,還有是現下談論中的《管錐編》,隱然敵國。
忝為一介錢粉,作為《管錐編》的多年讀者,我最希望的,是更多朋友能夠親近《管錐編》這部書,認識到它的偉大之處,以及它何以偉大的原因。
2018,5,31,午間閑敲
勉力堅持每天都寫三五篇文史八卦、生活隨感、時政看法、影視評論等。所有關注、點贊,還有留言,都是最大的鼓勵和支持,感謝感謝!
《管錐編》大概是我第一部讀過的學術筆記。
初中的時候看《圍城》,覺得哇塞這書好有趣,從此號稱自己喜歡錢鍾書。結果當時的政治老師跟我說,你現在並不能理解錢鍾書有多了不起,《圍城》這種書是看著玩的,要了解學問是什麼,得去看《管錐編》。
於是初中畢業那年的暑假,去昆明一邊玩,一邊逛書店買了套《管錐編》,一路看順便又背回了家。然而那時候發現自己真的看不懂……
但是看不懂沒關係,這至少可以檢驗我讀書的進境。再次開始讀似乎是高中,第一條《周易正義》「論易之三名」後來算是讀明白了,講了半天,不就是再說易的訓詁裡面包含的意義可以跟「揚棄」做對比嗎?但是還是不明白他這是在幹嘛……到了高二高三以後,慢慢接觸了一些清代學術筆記,總算是對這一類札記摸到點頭緒了,於是也就不再看《管錐編》了。為什麼呢?在學術筆記的大脈絡裡面,《管錐編》真心不算寫的好的。當然了,錢老在中西之間縱橫捭闔的能力,肯定是前人所不及的,但是……他沒說出什麼特別的道道來啊。
誠然,非要拿錢老的《管錐編》跟錢大昕的《十駕齋養新錄》、趙翼的《廿二史札記》去比,確實是在玩賴皮。只是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我對於錢老的讀書有會心處,實在不太有共鳴。
其實從可讀性來說,《談藝錄》多少就比《管錐編》好一些。《管錐編》這書怎麼說呢,哎,由於書房越來越逼仄,這套書是我比較早就裝箱不打算再拿出來的幾套名家大作之一。
玉龍兄至今已經讀完兩冊《管錐編》(三聯版的四冊本),作為一位讀者而不是學者,個人感覺還算有發言權。
體驗一:不建議閱讀電子版。
《管錐編》全書為繁體字印刷,無論是在哪種電子閱讀設備上閱讀,體驗感都會非常差,因為根本不是通俗性讀物。學術作品閱讀門檻較高,還是實體書拿在手裡比較踏實,也比較容易劃重點。
體驗二:不建議從第一頁開始讀。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當年「方韓大戰」時一個搞笑謎語:「徹夜閱讀《管錐編》,讀懂一頁變成仙,打一俗語。」謎底為「錢可通神」。《管錐編》晦澀難懂大家都知道,開篇第一部分就是《周易正義》27則,不了解《周易》的內容當然跟讀天書似的。
體驗三:從《毛詩正義》開始閱讀比較好。
因為高中時期本人學過《蒹葭》一文,我想看看錢鍾書先生有何高見,結果真發現高見了!錢老說,古今中外都喜歡用水的另一邊來比喻企慕之地,無論是《詩經》里的「在水一方」,還是佛經里的「彼岸」。讀至此處一下不禁大喊,自己咋從來沒有發現呢!從此愛上《管錐編》。
體驗四:書中內容貫通中西,能學來不少碎片化見識。
依然以《毛詩正義》舉例。錢老在《淇奧》中旁徵博引,曆數各位考據黨證明淇水兩岸不適合竹子生長的言論,說詩歌中有些描述可能是創作者虛構的,同時列舉後人考證歐陽修《醉翁亭記》不靠譜(環滁皆沒有山)。讀至此處,我不禁作打油詩一首:「今夜閑坐燈下讀,乃覺不可盡信書。詩經史料皆有誤,淇水兩岸哪有竹?」
體驗五:沒有閱讀積累,不要讀《管錐編》。
《管錐編》前兩冊涉及《周易》《詩經》《左傳》《史記》《老子》《列子》《焦氏易林》《楚辭》《太平廣記》,我恰好有過一些涉獵,知道哪一句在說什麼。但第三冊講秦漢六朝文,暫時不在自己閱讀能力之內,只好先暫停閱讀了。
以上均為個人閱讀體驗,僅供參考。
我的偶像是阿根廷小說家博爾赫斯,而錢鍾書是最接近博爾赫斯的人物。
讀《管錐編》,就如撞進一座歷時千年的國家級的圖書館,各色書籍一應俱全,目不暇接,頭昏腦脹,頭痛欲裂。
但是,讀博爾赫斯小說集,也同樣是像撞進了一座歷時千年的國家級的圖書館,同樣是各色書籍一應俱全,目不暇接,卻並不頭昏腦脹,絕對不會頭痛欲裂,反而是其樂融融。
兩套書比較的話,就好比同樣是跌進知識的海洋,在錢鍾書的大海里,我給嗆得夠厲害;而在博爾赫斯的大海里,我悠哉游哉。
這是為什麼?同樣的知識海洋,為什麼一個讓我累垮,一個讓我愉快?
原因在於:《管錐編》里的知識點,就像機關槍密集的子彈,持續地射過來,讓人想防禦而無法防禦。而博爾赫斯小說里的知識點,就像糖果罐傾倒,密集糖果持續地砸到身上,讓人痛在身上,甜在心裡。
為什麼會有如此的區別呢?
這是因為,《管錐編》和博爾赫斯小說,表面上都是知識的堆砌,但博爾赫斯小說知識點背後,除了有故事情節的串聯,主要還有一條老子《道德經》式的玄想主線。我讀這些小說時,思維就跟著這神秘玄想走,因此非常享受。
《管錐編》的各個知識點,同樣是像珍珠一樣,有一條明顯的線串著它們。這條線是錢鍾書先生骨子裡的莊子逍遙思想。他是像莊子一樣在知識里縱情暢遊。但我是一個喜歡玄思而不喜逍遙自在的人,因此無法跟隨錢鍾書先生一樣享受到知識背後的莊子夢幻。
這,就是我硬著頭皮讀完《管錐編》的體驗。
《管錐篇》別的都好,惟有周易正義一部分,我非但不認可,簡直要認為他在胡說。
以下為《管錐篇》內容:大過 「九二:枯楊生稊;老夫得其女妻,無不利。象曰:老夫女妻,過以相與也。……作者牽於押韻,用《易經》語,遂成語病,若向死婦宣告:「吾將續娶新人,汝則一瞑長逝。」亦運古屬詞之失於檢點者。 「九五:枯楊生華,老婦士夫,亦可丑也」一事也,皆「過以相與」也,而於老夫則獎之,於老婦則責之。恆之六五:「恆其德,貞;婦人吉,夫子凶。象曰:婦人貞,吉,從一而終也;夫子制義,從婦凶也。」《詩·衛風·氓》:「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皆乖平等之道,假典常以逞男子之私便,古謔語所謂:「使撰詩、制禮、定律者為周姥而非周公,當不如是」……
大過卦九二:枯楊生稊;老夫得其女妻,無不利。
大過卦九五:枯楊生華,老婦士夫,亦可丑也。
錢老說你這個不對啊,大男子主義。說後來的人拚命解釋是為了替男性分辨,憑什麼「假典常以逞男子之私便」,這是歧視女性。
實際情況是什麼呢?女性更年期後就絕經,不能再生育,而男性不同,六十歲以後正常情況下依然能讓女性懷孕。
所以大過卦九二說老夫得女,無不利;而九五說老婦士夫,亦可丑。
《易經》是闡述天道或者客觀規律的一本經書,除了大小象傳有人文精神的發揮(致君子)以外,講的都是客觀規律如何發展,興替。
古代社會,繁衍生存是非常重要的社會活動,錢鍾書特別加以闡述,說古代如何讚揚婦女貞潔,從一而終,實際上是不經意之間中了宋儒理學的毒而已。
恆卦 六五。恆其德,貞。婦人吉,夫子凶。
恆其德,言六五陰爻居剛位,中且與九二相應,六五為女君之位,應當長久的保持這樣的德行。貞,為堅守正道。婦人吉因為六五為陰,夫子凶說如六五陰變陽則為大過卦,陽爻即有大過滅頂之凶禍而已。
這裡的」貞「,是堅守正道,堅持的意思。
根本不是說婦女貞潔。
象曰:婦人貞吉,從一而終也。夫子制義,從婦凶也。
這裡的《小像傳》,被宋儒拿去引用發揮,錢鍾書拿去更發揮到:謔語所謂:「使撰詩、制禮、定律者為周姥而非周公,當不如是」,這是不客觀的看待古代從女性氏族社會走向男性社會的過程,而才有的疑問。
周公制禮,制定的是治國之禮,被他這麼一說好像周禮就在講男尊女卑別的都不講了。
讀錢老的書,千萬不要被錢老所害。
對錢鍾書印象最深的是他的《管錐編》,小說《圍城》雖可能更加有名,但限於故事的無聊,終竟沒有卒讀過。或是那時候年輕不更事,對平凡中的深意未能領略,故泛泛而後罷,及至後來仍沒再讀。
而對《管錐編》,則除了驚嘆就還是驚嘆。
《管錐編》作者自謙云為錐指管窺,通俗而言就是錢老先生不追求宏觀把握,而是把傳統典籍用顯微鏡做了審視,辨析甚至和西洋典籍進行了對比。
此誠不得了的事,倘或沒過人的識記能力,廣泛的閱讀,通曉各國的語言及歷史文化,以及通透的洞察力,誰能寫出這樣的考訂文字呢?
用今時語以言,錢的頭腦不僅有強大的內存,還有能實時調用的搜索引擎,更有隨時能夠切換的語言系統。想想,錢鍾書若參加最強大腦,在世界文化領域恐是穩拿冠軍的。
那麼《管錐編》的意義何在呢?
實際上,錢的考訂不過是延襲了明清以降的考據之學,除了摘章琢句之外,比乾嘉學派厲害的是他通覽西洋文學,不僅有古今還有中外,不僅有典籍還有逸書野趣。這在掉書袋比試才情和學養的老讀書人那裡是十分有意思也津津有味於其中的事。也就是錢自已說的,幾個素心人,在瓜棚陋巷談些自己的掌故,聊以打發時光,或消遣落寞,如此而已。其意義不過相互一笑,形而下就是今天流行冷笑話或段子,形而上就是學術討論。而不關糧食豐歉,不關房價漲落,更不關經濟上下行。
錢老讀書一輩子,吐珠噴玉,讓多少學子匍匐其下,竊思錢老皓首窮經,不經世亦不濟世,為讀而讀而已。然則,當今計算機廣泛應用,搜索引擎一點,各類知識悉數在目,何須再用錢老這樣強大的腦。
何況錢老如此厲害的能力不是一般人通過努力就能獲得的。錢老的父親當年是上海大學著名的教授錢基博,無錫的錢家更是國內少有的文化家族,在這樣的背景下,錢的幼年及少年時代的閱讀條件應是十分優裕的,肯定也少不了父親及他人的點拔和指導。天才就是內秀及悟性加上勤奮和外在優厚條件才產生的,能夠滿足這四個條件的人少之又少,所以錢老少年得志。在北大上學期間,國學大師吳宓都對之畢恭畢敬。蓋因錢在上大學之前,已在國學中浸洇涵養,加上非凡的識記能力,就似一部活字典。
錢的天才現象,可能複製不了,在今天看也無複製的必要,把自己打造成一台電腦,然後產生思想或金句,也是生活的一種,但絕不會是大眾化的訴求。
錢腦雖是我等的偶像,但他畢竟比不了今天的電腦。他的運存也一定比不了大數據和雲計算。
或許,《管錐編》式的才情可防痴呆,呵呵。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中華書局版《管錐編》我買過3套,2套送了人;三聯書店版《管錐編》買了5套,2套送了人,家裡還有3套。
《管錐編》是一部智慧之書。每天不讀幾頁,就會覺得這一天白過了。這部書幾乎囊括了人文科學的各個門類,適合各個層次的讀者閱讀,深者得其深,淺者得其淺,只要你讀,總會有所收穫。
《管錐編》引用了古今中外近千位作者的數千本著作,勾連打通,淵深如海。許多人一看到錢先生的旁徵博引,就被嚇住了,覺得看一頁都費勁!其實要想深入理解《管錐編》,除了盡量擁有更廣博的相關知識,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閱讀技巧!
這個技巧就是:把《管錐編》的每一則專題都當作一場會議來看——古今中外的文化大咖是被邀請出席的人,就是參會發言者,錢鍾書先生本人就是主持人,這些人濟濟一堂,踴躍發言,錢鍾書先生時不時做一些介紹過點評,等到會議結束的時候,這個問題就討論的差不多了。
這樣,每一則專文就是一場生動的文化交流和研討會,再加上錢鍾書先生優美漂亮的文言,閱讀完這個專題,你一定會感覺到思想的樂趣,精神也將得到充實和豐滿。
錢老的《管錐編》和《談藝錄》是讓我敬畏的作品。
90年代中華書局再版後立馬買來拜讀,《談藝錄》大概看了40多頁,《管錐編》看了70來頁,合上書,默默地放進書櫃。時年未滿三十的我才真正感悟到什麼叫學海無涯。
這麼說吧,看《管錐編》前我曾詳讀《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三遍,記錄的3400多種書目能記得九成,當時頗為自負。而僅僅看了《談藝錄》和《管錐編》幾十頁里,錢老引據的中國古代著作名稱我竟不知十之八九!才知自己功底不夠,不能讀懂錢老的大作。時至今日尚無勇氣去讀這兩套書。
《管錐編》是錢鍾書先生的筆記體巨著,《談藝錄》是錢先生的詩話。《管》書中錢先生引據了古今四千位著者上萬部作品中的數萬則書證。而《談》書更是顯現了錢老的貫通中西之絕學,比如裡面談到席勒的某詩中的某句與唐詩中的某人某詩的意境相似,等等。
錢老是個大學問家,但我相信怹不會是個好老師。因為書中很多他認為很平常的知識一句帶過了,而我們研究了半天也未必能領悟。
所以奉勸想讀《管錐編》和《談藝錄》的非專業人士的諸位,一定做好心理準備,想讀明白的需要輔查輔助的資料著作要百倍於此書。
當然如果你抱著求知好學的態度去讀此書未嘗不可,能認認真真將此書從頭到尾讀完的人真的不多。如果你能,我真心地佩服你!
我是在大學三年級的時候,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將《管錐編》通讀了一遍,當然,即使讀完了,連半懂不懂也都還是不敢說的。若說體驗,倒有幾點:
第一,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可能也是最後一次一字不漏的啃完一本不好看的書。一字不漏看完的書以前也是有過,但都是小說,不是《管錐編》這種讓人肅然起敬的經典。所以,看完還是很有成就感的,感覺是對自己的一種超越。
第二,學識上有什麼收益,因為許多當時並不是很懂,所以收益其實也沒有很多,但也不是一點沒有,譬如錢老對文如其人、神話想像也需要邏輯等問題的論述,至今印象深刻。再如錢老對西方人動不動就搞一套理論體系的學術傳統不以為然,故採取古代筆記的方式著作《管錐編》,當時我讀的時候也象許多人一樣認為這不過是錢老的藏拙之法,是掩飾自己理論思維不夠的託詞,但現在卻越來越認同錢老的觀點。諸多理論貌似體大思精,但用來解決和解釋實際問題,往往大而無當,倒是一些源於實際問題的經驗,雖無精密論證,但往往能片言解紛,遠甚於學者專家的長篇大論。學界的論文尤其是社科人文類,絕大多數是自說自話自嗨而已。
第三,錢老的語言精鍊簡潔,卻又搖曳多姿,甚且不乏莊子李白一樣的卷舒自如,這徹底更新了我對文言的理解。因為使用歷史更久,文言比百話更多套語,尤其是現代人,於文言大多浸染未深,寫起來貌似工整典雅,仔細品味,卻皆是死語,毫無生氣。這方面,現在所謂許多文史大家也不能避免。錢老學術文字的這種印象也是相當獨特的體驗。
管窺錐指自成編,煙海蒼茫罩九天。直面沉浮猶戲謔,恣情臧否恁狂癲。
中西交錯通幽徑,今古相承賞妙椽。可嘆中書君去後,不知學問只知錢。
第一次在詩話里看到大段的外文引用。
民國的大師們,不但對傳統文化有著很好的繼承,同時也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陶,甚至很多人留過學。他們能夠將中西方的知識融會貫通,對我們傳統文化用嶄新的角度去闡釋。從王國維到錢鍾書,都能看到這一點,而用文言文寫作也是共同的特點。
推薦閱讀:
※晴雯與襲人的關係究竟是怎樣的?
※朋友送了一塊千兩茶,很喜歡竹香茶香,他說常喝黑茶身體好,是什麼情況?
※孔子的老師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