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墨是用什麼東西做成的?
根據原料,主要分為松煙墨和油煙墨兩種。
松煙墨以松枝燒煙配製,烏黑而無亮光,膠輕質松,滲化力強。
所謂燒煙,指燒木頭或者油料,以取得碳粉,又稱煙煤、煙炱(tái),也就是作為黑顏色的碳黑。
最早時,這種碳黑是直接使用的,用的時候磨出來一點,加點水,就成了墨汁。
到了春秋時期,已經有「墨丸」,就是把漆煙、松煤加在一起,再加入膠質(一般都是動物膠),搓成一個個小丸子。
墨丸顯然更便攜,用的時候加水磨開,就成了墨汁。
從東漢開始,一直到明代,開始主要用松煙來制墨。松煙是燒松樹取煙。
油煙墨用油燒煙,制墨。
油,有桐油、麻油、豬油、菜籽油、豆油,等等。
但桐油應用最廣。
因為成本高(油的成本肯定比松枝高),所以價格比松煙墨更昂貴很多。但顏色也十分黑亮油潤。
制墨的佐料明《天工開物》記載有燒油取煙法:
將桐油、清油或豬油放入油燈中點燃,油燈上方有鐵蓋收集油煙。每一位熟練的工人可以掌管200盞油燈,動作要敏捷,否則油煙過老。
然後用鵝毛刷輕輕將鐵蓋表明層的油煙刷入紙片上,這是上等油煙,造出的墨精美有光澤。鐵蓋裡層油煙,必須用力刮下的是次等油煙。每斤油可刮取約一兩上等油煙。然後再加入膠料,製成墨。
唐代以後,墨的主料肯定是煙炱,但是會加入一些佐料。
佐料就是香料。
唐代加入的佐料,有皂角、膽礬、馬鞭草、石榴皮水、藤黃、巴豆等等。
宋代,會加入生漆、牛角胎、豬膽、鯉魚膽、白檀、丁香、龍腦、地榆、五倍子、黃蓮、紫草、茜根、黑豆、蘇木、胡桃、烏頭、牡丹皮、 子仁、青黛、硃砂等。
可加入制墨的佐料,有上千種。
而各個制墨名家,都有自己的配伍秘方,秘而不宣。常見的有丁香、紫草、秦皮、蘇木、白檀、蘇合香、珍珠、冰片、麝香等等。
反正,佐料越貴,墨越高檔。
高檔的墨,會壓入墨模成型,最後塗金,成品宛如工藝品,極為精美。
《天工開物》說:「凡墨,燒煙、凝質而為之。」這是講制墨的方法。所謂燒煙,是指燃燒木頭或者油料,以取得碳黑。凝質就是膠,通常是指動物膠。碳黑、膠、水,以一定比例混合,就構成了墨。
木材或油料在不充分燃燒時,會煙,煙中包含煙粒,也就是碳黑,制墨的第一步,就是將這些煙粒收集起來。制煙的木材,通常是松木,陶宗儀說「取松煙為者,居十之九」。取松木之前,要先將松香流掉,不然燒出的煙容易粘接在一起,無法制墨,方法是在松樹根部鑿一小孔,放入一小燈盞,慢慢加熱。
取來的松木,要燒煙,通常是入窯。窯很長,十幾丈,但頂端只開若干小孔,為的是空氣不充足,使松木無法充分燃燒。一窯煙,通常要燒數天,等窯冷卻了,制墨工再入內刮煙。越靠近窯底的煙,顆粒越細,質地越好,叫作清煙,向外依次是混煙、煙子、粗煙,粗煙只能用來刷漆了,無法制墨。
制煙的油料種類很多,桐油、麻子油、皂青油、菜子油、豆油都可以。油料燒的煙通常比較淡,而且顏色不鮮艷,桐油效果最好,而且成本也最低。桐油燒煙,一般是將油盞放置在一塊金屬板下面,煙附著在金屬板上,再由制墨工刮下來。一斤桐油可以制煙一兩。這項工作非常耗費眼睛,制墨工常常雙眼紅腫,因此失明的也為數不少。
煙,混入動物膠和水,再定型,就得到墨。最初是墨丸,後來普遍是墨錠了。
古籍《天工開物》裡面詳細記載有古人是如何做墨的。
墨的主要原料是松煙,松煙又是什麼東西呢?其實就是煙灰。
首先是取松木,砍成一截一截的。再用竹片搭一個長長的圓拱形,把上面的小孔都用紙糊上,形成一個有點像窯洞的東西。然後把松木放到裡面燒,要小火連著燒上好幾天。
松木燃燒的時候冒煙,煙會熏到上面的竹子上,然後會在竹子表面形成一層黑黑的煙灰,這就是松煙。等松木燒完了就可以刮竹片上的松煙了。這其實就和煙囪內壁上厚厚的黑灰、還有用木材燒鍋形成鍋底灰是一個東西,專業術語叫做煙炱。
把松煙刮下來以後,然後再加入油放到火上熬,直到松煙和油徹底混合,熬制後就變成了膠狀物,然後會進行一番捶打,跟做年糕有點像。然後捏成一塊一塊的,晾起來等待風乾,然後一塊最簡單的墨就做好了。
而著名的徽墨就講究多了,在加入油的同時,還會加入更多的東西。比如香料,生漆,珍珠粉等等。這樣做出來的墨不但有香氣,顏色也更加的黑潤,不易褪色,寫起字來非常的順,古代的文人都喜歡用徽墨。
古人一般都把墨做成長條方塊的形狀,用起來很方便。在硯台里加點水,然後拿著墨塊摩擦就能變成墨水了。也有做成一粒粒的墨丸的,用的時候拿一粒在硯台里加水磨開。
說到墨是用什麼做的,這讓小編想到前些日子很火的《爸爸去哪兒》有一期給小朋友們派了任務,讓他們去尋找可以畫畫的墨子。
在古時,墨與硯是不分家的。
一般人肯定以為古人最早是用漆或木炭寫字,直到漢代,用的依然是天然礦物石墨。
墨一般分為兩個品種,一種是油煙墨,是用桐油、麻油、菜油等燒煙,加入膠和香料製成,這種墨比較有色澤但不會太濃黑。
△東家匠人汪春林作品
第二種松煙墨,是用松樹燒煙再加輕膠製成,這種墨就不會有光澤了,但是寫出來比較黑。
△東家匠人項氏徽墨藝術作品
用墨直接在硯台上研磨,那是魏晉時之事了,北魏賈思勰著《齊民要術》最早記述制墨的方法。即:"用上好煙搗細,過篩;一斤煙末和上五兩好膠,浸在梣樹皮汁中,再加五個雞蛋白,又將一兩朱沙,二兩犀香搗細和入,放入鐵臼,搗三萬下。每錠墨不超過二三兩,寧可小,不可大"。
如果要把墨分的很細緻的話,古代的墨除了比較常見的松煙墨和油煙墨,還有六種墨也受古人喜愛。
1. 洋煙墨:又稱炭黑墨,使用礦物質油如「煤油」類燃燒取出的煙煤製作成的墨叫洋煙墨,傳統的洋煙與油煙很接近,常人不易區分,因煤油等礦物質油較便宜,近百年油煙墨大多使用洋煙做材料,或在油煙中參用洋煙。
2. 彩墨:就是彩色的礦物質顏料墨,用五色或十色顏料製成;一般有很多種顏色組成一套,比如一套五種、一套十種的。彩墨主要用於繪畫。古人繪畫,除了墨以外,也有設色者,需要各種色彩顏料,有礦物質岩彩和植物染料色,植物類的不易製成墨,而礦物質顏色則易於製成墨,因此彩墨都是礦物質類的顏料。歷史上以清乾隆五彩墨等最為著名。
3. 青墨/茶墨:是用油煙或松煙添加其他色澤原料製成,墨色含黛黑或茶褐色,用於特殊效果的書法、繪畫,墨存放時間愈久, 藍色調就越明顯,故稱之為「青墨」。
△東家匠人紫墨軒作品
4.再和墨:以舊墨重製稱為「再和」,用退膠的古墨、陳墨搗碎後再摻入新的色素和連接料重新加工製成,墨色陳醇古雅;
5. 葯墨:以油煙和阿膠為主要原料,加入金箔、麝香、牛黃、犀角、羚角、珍珠粉、琥珀、青黛、熊膽、牛膽、蛇膽、豬膽、青魚膽等,製成墨錠,可用於書畫,亦可內服或外敷,具有清熱、止血、解毐等作用,主治口腔潰瘍、無名腫毒等,當然也可以用於書法。
6. 蠟墨:用蠟為黏結材料,可直接在紙上書寫塗畫,色澤烏黑,不褪色,耐水性能良好,是拓刻碑專用之物,傳拓用的撲子用白布或綢緞包棉花和油紙做成,內襯布兩層,一頭綁紮成蒜頭型,按所拓碑刻、器物的需要,可捆紮成大、中、小三種撲子。
部分文獻來自於《墨的製作和研究》,部分圖片來源於東家app和網路,歡迎關注東家·手藝人
古代墨按照製作的材料來分的話,則主要分為松煙與油煙兩大類
松煙墨和油煙墨製作方法都是通過墨窯燃燒原料,提取煙熏而積的黑色粉末,經搗杵提純加皮膠調製而成的。
松煙墨(用松枝燒煙製成)
松煙墨的原料是帶脂油的松枝,松煙墨的特點為墨色黑,但缺少光澤,膠輕質松,入水易化。這種墨顯得清淡古雅,適合臨仿古畫。
油煙墨(用桐油、麻油、豬油等燒煙製成)
油煙墨選用桐油、豬油等動植物油經過燃燒提制,油煙墨質地堅實、細膩、耐磨、色澤烏黑髮亮,但用膠量較重,總的來說油煙墨墨色黑而有光澤,宜書宜畫。
中國古代的制墨家,還獨具匠心,發明了葯墨。葯墨不僅可以作書作畫,還可以止疼治病。在中國傳統制墨業中的安徽胡開文墨店,在清代的時候就曾生產一種叫「五膽八寶」墨,這種墨配入了冰片、麝香、蛇膽等珍貴中藥,可外敷止疼消炎,研磨時幽香陣陣,層層推來,沁人心脾,爽爽提神,助人雅懷。近年來,這種絕世已久的奇墨,又由它的母家一安 徽制墨老字號胡開文墨廠恢復生產。
古代的墨的品種很多,但大多可歸為兩類。
一是油煙墨,主要成分為桐油燃燒產生的煙,通常還會再加入膠料、麝香、冰片等。油 煙墨質地堅實細膩、顏色烏黑且有光澤 。
二是松煙墨,主要成分為松樹枝 燒產生的煙,再配以膠料、香料。松煙墨的顏色也很黑,但缺少光澤,膠質 較輕。
現在很少使用墨錠,更多使用成品瓶裝墨汁。市場上瓶裝墨 的品種很多,如「一得閣」、「中華」、「曹素功」等,具有很高知名度和美譽度。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推薦閱讀:
※一段被掩飾拋棄的歷史《泰景亨策》191
※為什麼你會借不到錢?
※那個將紅旗插上老山主峰的戰士,他的名字叫羅世忠
※額爾古涅-昆的考證·蒙古的名稱來歷·乞顏和一些蒙古部的名稱來歷·蒙古部西遷
※四十二——忽悠,接著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