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韻會消失嗎?


問題:平水韻會消失嗎?學習古詩詞,學習對聯,需要掌握平水韻。但是平水韻的念法跟現在普通話的念法大不相同,很多人認為,平水韻沒有流傳下去的必要,那麼平水韻會消失嗎?

一、尊古卑今的傳統

《莊子·外物》:"夫尊古而卑今,學者之流也。"

中國的傳統文人有個習慣,什麼都認為老祖宗的好,輕易不肯改變祖制。平水韻雖然在宋朝編製而成,其實懂得詩詞創作的人知道,平水韻是從隋朝切韻一脈相承而來。用宋朝的平水韻來檢查隋唐的詩歌,會發現大多數隋唐詩會符合宋朝的韻書標準。

從隋朝至今天,差不多1500年的歷史,韻書傳承下來並沒有根本性的改變。說明切韻不僅僅是實用,尊古卑今的中國讀書人一直習慣性遵循著優秀的傳統文化。如果沒有特別的政治原因,平水韻不會消失的。

二、平水韻的科學性與實用性

隋朝以前作詩以口語押韻, 因各地方言不同,押韻會有一些區別。隋朝的陸法言等人研究過各地方言以後,綜合了各方意見制訂了統一的韻書-切韻,從此以後的官方韻書一直以切韻系統基礎,雖有改編,但是萬變不離其宗.

到了宋朝出現平水韻以後,詩韻幾乎固定下來不再有什麼變化。官方作為科舉考試的工具書也說明平水韻(切韻)系統的科學性和實用性,也因此得到了歷朝歷代讀書人的認可。

三、文化不可割裂

我們今天常常笑話韓國人讀不懂自己的歷史書,因為這些書是用漢字寫成的,而今天的韓國因為政府強行消滅漢字,造成了歷史文化傳承的割裂。

我們隋唐以後的古詩用切韻系統寫成,今天不了解古韻的人常常疑惑為什麼好多古詩不押韻,但是經過簡單的學習就能明白,原來我們以為不押韻的唐詩宋詞都是押韻的。如果平水韻真得消失了,我們連自己的寶貴文化遺產都看不懂了。

李商隱《登樂游原》今天讀起來不押韻: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四、歷史證明切韻系統的頑強生命力 不會被消滅

中國歷史悠久,口音因地域不同而不同,隨著朝代更迭而不同,唐朝的語言在宋朝就有變化,宋朝的劉攽在《中山詩話》中說道:

白樂天詩曰:「請錢不早朝。」「請」作平聲,唐人語也。今人不用廝字,唐人作斯音,五代已作入聲,陶谷雲「尖檐帽子卑凡廝」是也。

註:

以上兩句詩之所以單獨拿出來說,是因為,「請錢不早朝」犯孤平,如果「請」作平聲,則是近體詩常見的變格三仄尾;「尖檐帽子卑凡廝」是三平調,廝字,作入聲,則是律詩正常的句式。

可以看出,雖然個別字唐宋口音已經有了一點區別,但是整個韻書的系統沒有變化,大部分字的平仄與押韻是沒有變化的。

在元朝官話里消滅了入聲,北曲用中原音韻無入聲,但是詩詞並沒有變化,依然是用平水韻,例如元朝王冕的七絕《墨梅》押平水韻的【上平十三元】: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明朝恢復了下江官話,重新有了入聲,但是清朝入關以後,入聲又消失了。可是強大的漢人文化傳統卻沒有被消滅,其實是滿人皇帝作詩,也依然要用平水韻:

新秋月(清·弘曆) 押平水韻: 十一尤  

新月如玉鉤,韜光尚未流。素娥不用餌,釣得許多秋。

五、民族自信與經濟發展

另外我以為平水韻不會消失的, 至於詩詞本身繼承和創新等等爭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國泰民安,經濟穩步發展。

越是在這種情況下,國人越發自信,越發注重文化傳統的繼承。獨一無二的詩詞文化是中國古典文學的瑰寶,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去割裂和拋棄。

至於新韻與平水域的爭議,我以前寫過不少,對於真正喜愛詩詞的人來說,也根本不值得爭議,新韻是入門級的捷徑,對於推廣詩詞創作有著積極的作用,古韻是入門後的進階課程,喜歡與不喜歡,使用與不使用是個人的自由。完全可以雙軌制,各行其道。

結語

平水韻從民國後就被官方教育消滅在課堂上了,但是依然具有這麼強大的生命力,到今天不僅沒有消失,反而越來越被詩人接納和維護。

元朝沒有被消滅,清朝沒有被消滅,民國沒有被消滅,難道今天會被消滅嗎?

@老街味道


平水韻是否會保存下去,或者會消失,這取決於保存技術,而不是某些人想當然就能決定下去了。

先談談平水韻是否還能適用。

先拋出觀點:能用,且僅能在適合平水韻的文體中。現在很多人有很奇怪的論調,不管自己用得上不用上的東西,都要打上群眾標籤,都要說什麼貼近大眾云云,並以此將一些真正的國粹弄得面目全非-------其中就有詩詞對聯。

打個比方吧,有些重要場合就要你西裝配皮鞋,因為這個搭配一直都認為是相對正式的著裝。但實用性高嗎?束手束腳的,有在家穿睡衣拖鞋舒服嗎?按部分人的邏輯,西裝配皮鞋不舒服,我就西裝配拖鞋,睡衣配皮鞋,多好!又適合正式場合又穿的舒服-------大家對於平水韻的邏輯就這種「搭配邏輯」,想想可笑嗎?

詩詞對聯本身就不是什麼社會必須產物,在當下這些東西的主要屬性也只是作為「個人愛好」存在的。您非得要把這種東西強行大眾化,要搞出新意,且不說你到底有沒有那麼高的舊學水平,就說這麼干都是非常愚蠢的------除了誆騙研究經費,我想不出有其他的什麼好處。

因此,詩詞對聯乃至古典文學,也如西裝一般,僅是在某些特定場合中才用的上,正常情況下是沒人會天天掛在嘴上,穿在身上。


接下來,再說說平水韻和詩詞對聯的體系問題。

古典詩詞的體系就不是現代文學的產物,你憑什麼要求古典詩詞要適應現代通用體系?舉個很簡單的道理,古人用繁體字,比如「發」字,有「發」和「髮」兩個寫法,蘇軾有一首詞叫做《念如嬌》,其中有兩句: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發)。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髮)。

如果按現代漢字,這兩個字就重了,屬於詩詞中重韻的禁忌。

但用繁體字呢?發表意是射發;而髮指的是頭髮,二者字不同,意不同,一目了然。

其次就是平水韻了。平水韻本質上就不是語言體系,而是一種「擬音」體系,就如唐韻、廣韻一樣-----大家只是這麼寫,但唐人是按著唐韻去發音;宋人也不會按著廣韻去發言。更重要的是,歷代韻書都是在一個模板(切韻)上增修刪改,而不是用另外的語音體系去插入他。

唐宋元明清泱泱數千年,每一個能人志士能改韻部?只是俗稱罷了--因為這是統一的、共通的東西,是大家都明白的東西。

所以,你用不了平水韻,理解不了平水韻,不是因為韻書里的發言跟普通話不同,而是你不願去學,是你懶------這麼多朝代這麼多詩人,人家都不按這個發言說話,怎麼人家還在用平水韻?

總而言之,平水韻用在詩上;詞韻用在詞上,這是常識,且是約定俗成的東西,不能、且沒必要去另修今韻去硬套,有這功夫,為何不想想古代都有一代之文學,為何現在沒有一代之文學?在糟蹋詩詞的閑暇之餘,能不能想想自己這個時代能弄點什麼對得起古人,對得起後人的文學文體?

感謝閱讀,歡迎關注。


平水韻是不會消失。中華新韻已作了充分說明。「雙軌並行」,沒有必要再議論這些了。

但我個人認為:現代人還是以《中華新韻》作詩更好。韻腳也寬,不比古詩差,讀起來朗朗上口。以普通話為標準,全國以及世界華人都聽得懂,看得懂。用平水韻和新韻作詩,我都用過,但用平水韻作詩押韻腳都要有書才押得准,有些字和今天的普通話相差很遠,根本不能用來押韻腳。什麼事都要推陳出新,不能老停留原地不動。

文也如此,武也如此。

文:繼續抱著平水韻不放,我看相對今天說的普通話是有一定差距,讀起有些不上口。我還是喜歡用《中華新韻》作詩,但希望友友們用新韻作詩,請註明一下,以免有些習慣平水韻友友的誤會。

武:如果再是幾把大刀和弓箭的話,還能擋住外敵嗎?總不能還是幾條木船下西洋吧!

所以說,武都已現代化了,在文方面怎麼還是抱著舊枕頭不放呢?所以說大力推行新韻,勢在必行,以時俱進。同時我相信,若干年後年輕一代將來都會用《中華新韻》作詩詞,也就像繁體字簡化一樣,慢慢被人民接受,繁體字只是永遠保留。平水韻也是如此。所以說「雙軌並行」是很有道理的。


簡單講,就如國家級權威官刊《中華詩詞》關於聲韻改革的前言里所說,《平水韻》是以宋音為標準劃分的,也是以當時流行最普遍的「官話」為依據。其平仄標準,與當今以普通話讀音為依據,以《新華詞典》的注音為讀音依據,只分平仄,不辨入聲的《中華新韻》不同。但平水韻不會消失,它和中華新韻雖然是兩股道上跑的車,但允許雙軌並行,共同發展。

道理當然就是,要「知古」就須繼承,所以平水韻的研究很有必要;要「倡今」就得創新,就不能只允許「平水韻」單軌運行。與標準的普通話一致,《中華新韻》沒有「入聲字」。今人寫詩給今人看,可以不用古話里的入聲字「蒙人」。可笑的是,我在悟空問答發過一首新韻近體詩《蝴蝶》,卻被食古不化者拿《平水韻》拉大旗作虎皮來唬人,說你這是「仄仄仄仄仄仄平」,不是七律。——他們眼裡永遠只有平水韻,除此之外便沒有除此之外了。什麼內容意境,一概不做點評,就只用古板冰磚一句話砸將而來:你這不是格律!而我寫給大眾網友看的,當然要採用新韻了;你和古人對話我也支持,也絕不會用新韻標準來批評指責你們,強求於你們。以後,咱們就讓《中華新韻》和《平水韻》相向而行並軌前進,一同來「知古倡今」,如何?

中國曆朝歷代的詩詞改革,都要伴隨著語言的創新。所謂語言,包括辭彙,語音,語法三大要素。在當代中國,古人用過的不少辭彙和語音,已在過去的歷史中隨風消逝,而書面新詞,民間口頭語甚至外來詞,卻隨著時代而不斷地創造積累產生。詩體的創新和聲韻改革勢在必行。連古人都主張「唯陳言之務去」,今人當然要不斷採用「唯有源頭活水來」的,即各種有生命力的書面語言,有活力的口頭語言,有吸引力的網路語言和外來語言入詩,並將其千錘百鍊成新穎鮮活的詩家語。

建議偶爾習作詩詞的悟空網友,若手頭沒有《中華新韻》,可先以《新華詞典》的注音為依據來寫作。附上習作鷓鴣天·松》——

  • 翡翠虯龍峭壁盤,傲霜頸骨嵌岩生。

  • 昂頭笑覽千山雪,舒臂輕揮萬嶺雲。

  • 胸有膽,夢紮根,身凌絕頂展胸襟。

  • 弄潮林海掀濤吼,練就龍鱗不老身。


問這個問題的人首先就有一種先入為主的思想,你就認為平水韻該消失!這裡有一個誤區需要先消除,那就是北方人自以為是地認為,普通話已經全國普及了,大中國人人都說普通話,得到了全國人民的熱情接受!殊不知這只是少數北方人的一廂情願!我是南方人,普通話水平二級甲等,但我在生活中從來不說普通話!我身邊的人都不說普通話!因為我們感覺在生活中說普通話很奇怪,除非是對方聽不懂,出於禮貌說普通話!

接下來就說韻了!中華新韻是以普通話為標準制定的韻書,當然,北方人覺得很合適,因為他們的語言和中華新韻最接近,他們壓根就不知道什麼是入聲!他們也沒有問問懂入聲的江浙人,福建人,安徽人,廣東人,湖南人,四川人同意不同意。然而,歷史上的大詩人,絕大多數是南方人,南方出才子嘛!北方在詩詞領域就差得太遠了!所以,中華新韻是不適合南方人的!

那麼,中國這麼大,歷史這麼悠久,有沒有一種韻,能把古今的語言,以及整個中國大地的各種語言進行一個中和呢?或者說能讓歷史的每一個時期,或者中國的每一個角落的人讀了都大致認為押韻呢?答案是有,那就是平水韻!

平水韻,是宋末的人總結唐宋詩詞用韻的一部韻書。一直到清代民國以及現代都在使用!上下千年,縱橫萬里,放之四海皆準!要說北京作為首都的時間,可不是新中國開始的,元大都,明代,清代,首都都在北京,當時首都人民為什麼不發明一個新韻呢?

今天的新韻才多少年?一出來就遭到有識之士的反對,不過中華詩詞學會的老幹部們很需要新韻,他們官位高,又只會說普通話,這部新韻可以說是專門為他們設的!

其實韻書也是需要發展的,平水韻可不是從天而降,他是總結宋代的廣韻,廣韻總結的是唐韻,唐韻總結的是切韻!是有傳承的經歷。其實今天我們說的平水韻已經找不到原書了!我們見到的是清代根據平水韻編的官韻,叫做佩文符韻。也是一種傳承!而中華新韻沒有傳承,而是根據普通話重編的一部韻!誰有歷史內涵一看便知!

最後直接回答一下題主的問題,平水韻不會消失,並且還會一直傳承下去!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實在不好回答。前段時間,有人問我,詩詞有什麼用?道理其實是一樣的。詩詞若是不存在,那麼也就不要談論韻是否存在的問題了。

現今社會,快餐文化盛行,一切講究快節奏,高效率,在這樣的背景下,的確詩詞的存在有些多餘。

但任何的一件事情都沒有絕對的對錯,而且我們是中國人,詩詞是我們從小就接觸東西,詩是一種高雅的情趣,是一種對於精神世界美好的欣賞和追求。任何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自己的民族性格,對此我們要做的是繼承和發揚,而非詆毀與遺棄。如同子不嫌母醜,情理上是互通的。

如此再說平水韻,對於很多人來說,平水韻的限制很大,用起來跟不順手。其實任何一種韻部都是當時總結的這一個歷史階段的語言習慣。所以說,具體用什麼韻,是個人的自由。

而現今的詩詞,有很大一部分存在詞藻堆砌,內容淺薄等等問題,至於打油之類,更不必說了。古體詩詞,有自己獨特的意境,結構,語言,韻律,手法,一味講求什麼創新,用現代語言填符合格律的句子,那不是詩詞,只能是長短句。

而同時,在韻上,新韻的韻部寬廣,雖然相對限制少了,但對應的韻味也大多很難體現出來。

所以說,只要詩詞不消失,那麼韻與律都不會消失。而只要堅持古韻的詩詞能存在,那麼平水韻也會一直存在。


鄙人認為,《平水韻》和《詞林正韻》,類似繁體字現在中國大陸的地位,學習和研究可以,但你(中國大陸人)若用繁體字與人交流,那就是對人家的不尊重了。現代人寫舊體,是寫給現代人看和讀的,而現代人都以普通話為標準。你以平水韻之類的寫出來,現代人讀之,根本就沒有了舊體詩抑揚頓挫之美感。所以,現代人寫舊體,還是提倡用中華新韻。不過在目前的情況看來,用中華新韻者,還是加個備註的好,以免招來守舊者的攻擊。


世界上沒有永遠存在的東西,消失是早晚的事。平水韻代表的是唐宋時的語音,一千多年漢語語音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許多漢字在唐宋時的讀音我們已經不知道了,只是在寫舊詩詞時會用到平水韻,也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許多用現在的讀音念起來已經不押韻了。就像康熙字典里的許多漢字已經是沒有生命力的古董,有些人認識幾個,除了炫耀一番以外沒有什麼用途,這些都屬於淘汰了的東西,除了專門研究的人誰也不會用它。平水韻也一樣,隨著它與現實語音逐漸脫節,越行越遠,被拋棄是很正常的,由能夠反映現實語音的體系來代替它。實際上上古的語音是什麼樣的我們知道的就更少,比如詩經楚辭時代的語音肯定也不同於唐宋語音,如果唐宋人都按詩經的標準寫作,就不會有唐詩宋詞。既然唐宋人不用上古語音寫詩,我們也沒有必要拘泥於唐宋時的語音。


我是懶人,但也喜歡寫近體詩。由於懶,不喜歡記,不喜歡背,也不喜歡翻。那就只好靠小學的漢語拼音底子了。因此有理由相信,中華新韻是我唯一的選擇。

這裡也獻上一首七絕《月亮故里》,當然只能是新韻的。


古有詩詞曲賦,因為押韻的緣故,後來有人總結了平水韻。這樣可以方便寫詩詞曲賦查韻,因為你不可能把韻字全部記住。

如果說平水韻會消失嗎?那就是說唐詩宋詞元曲及辭賦會消失嗎?答案是肯定不會消失的。它也是各種文學形式的一種體裁。

雖然新韻出現了,如果你沒用過平水韻,你在讀唐詩宋詞時,會感覺到困惑。因為有些字今平古仄,可平可仄等,意義也和當今不同。

學唐詩宋詞最好使用平水韻,當明白了平水韻,也可以用新韻作詩詞。這樣你對古今字詞的把握不會出現尷尬的局面。而且,當你讀唐詩宋詞時,會理解其中韻字的意義。有的字的意義和現在不同。

唐詩宋詞是我們的瑰寶。古人留下了那麼多千古名句。他們是不會消失的,因為裡面都是用的平水韻。你說,平水韻能消失嗎?

這好比文言文,雖然現代是白話文,請問,文言文能消失嗎?答案是肯給不會的。

365行,行行出狀元。你不喜歡的東西,總有人喜歡。所以世界拒絕單調,需要百花齊放,豐富多彩。

所以平水韻作為古代詩詞押韻的一個韻典,怎麼可能消失呢?!我們還需要學習鑒賞古代的東西,並運用它。


推薦閱讀:

重建民族自信,西方與傳統
高曉松說明朝「無明君,無名將,無名士」,如何看待這種說法?
清代宮女生活好嗎,待遇如何?
為什麼梵高的畫這麼值錢?
放過去52度白酒是差酒代名詞

TAG:語言 | 文化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