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嘗膽」這個典故是真的嗎?


【卧薪嘗膽不夠真,卧薪嘗「屎」倒是真的】

說起來也夠心塞,越王勾踐卧薪嘗膽的故事從春秋流傳至今,可謂激勵了千百年來的有識之士。包括阿墨本人也對此深信不疑,直到前不久停了儷波老師的一番講解,方才茅塞頓開。卧薪嘗膽是被以訛傳訛的勵志故事,卧薪嘗「屎」倒是確有其事。

越王受辱

越王勾踐當年被吳王夫差擒獲,在吳國幾乎是奴隸的身份,受盡屈辱,其中包括忍辱吃了吳王的糞便。越過領土幾乎被吳國吞併殆盡,只剩下不足百里。

當勾踐最後被吳王釋放後回到國內,幾乎是滿目瘡痍。史書上是這麼記載的「越國國土南至於句無,北至於御兒,東至於娜,西至於姑蔑,廣運百里。」因為戰事,大部分的居民們四散逃離,地方沒了人也跑了,真是到了窮途末路的境地,勾踐因此發誓要恢復自己丟失祖宗基業。

卧薪嘗膽,就是一場官方傳播

「卧薪嘗膽」究竟從何而來?史書究竟真實是如何記載的?

其實史書中都只記載了勾踐「嘗膽」,而沒有記載「卧薪」。嘗膽,這個卻是另有來源。根據《吳越春秋》里的記載:「越王從嘗糞惡之後,遂病口臭,飲食嘗膽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越王自從為吳王吃過「屎」後,總是覺得自己嘴巴臭,實際上這是一種心理因素。試想,一國之君為了活下去,吃侵略國的大便,這是奇恥大辱。心理上怎麼也說不過去。越王為了去除這股心理上的異味,每頓飯前都要吃苦膽來壓制。不明真相的吃瓜百姓就以為自己的君王是在勵精圖治,準備報仇雪恨,才成了一段佳話。

同時,為了鼓舞百姓,越國的宣傳機器也開動了,用這個卧薪嘗膽來向全體百姓展示一個勵精圖治,為報家國讎恨而忍辱負重的國君形象。


越王勾踐,姓姒,本名叫鳩淺,因為古代個時代文字不同,音譯成了勾踐。越王登基第三年,被吳國軍隊打敗,越王被迫向當時的吳王夫差投降。為了保住性命,勾踐在吳國宮中打工三年,過的是奴隸一樣的生活。三年後勾踐回國,時刻都忘不了在吳國受到的屈辱,為了讓自己牢記這些屈辱就在房中吊了一個苦膽,每天不管做什麼之前都要先去舔一下苦膽,讓自己時刻記住苦膽的味道(也不知道這苦膽掛了這麼長時間不會發臭,舔一口還有一種腐爛的臭味,想想就噁心)。而勾踐晚上睡覺的時候就用柴火棍子摞在一起睡在上面。經歷了十年的磨練,終於越王找到機會滅了吳國,逼得吳王夫差自殺身亡。

故事基本就是這樣一個情況,流傳了千百年的時間,但是有人查閱歷史文獻發現,這些可能都是後人為了誇大當時越王形象而編寫出來的。在《史記》中雖然記載了「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但是也沒有提到「卧薪」的事情。甚至《左傳》《國語》這些記載春秋戰國史實的文獻中,也只是記載了但是吳國和齊國的戰爭過程,沒有記載關於勾踐卧薪嘗膽的事情。更有甚者再後來的傳記傳聞中也沒有提到過「卧薪嘗膽」的事情。

在蘇軾的《擬孫權答曹操書》中記載過「卧薪嘗膽」,但是春秋距離北宋1000多年,這就沒有辦法作為根本性的證據和憑證。

結合上述一些歷史文獻可以看出,越王勾踐「卧薪嘗膽」一事為不屬實,最多只是「嘗膽」有沒有「卧薪」那就不為人知了,畢竟缺少很多有力的證據。


「卧薪嘗膽」是真得!人生地位再高,官再大,家再富,想干大事創大業,總會遇到艱難險阻窮困坎坷,再苦再髒的食物要充饑,再臟再亂的住房要困。睡柴草窩,嘗苦膽是磨練意志過度時間。勾踐只是一個典型代表。


我覺得應該是假的,膽的毒性很高,人要是吃膽多了,就會很快死去,這個成語無非是為了顯示勾踐能吃苦,但是用的手法太誇大了,脫離現實。


推薦閱讀:

岐山一日游
彼岸花開:走馬,皇位繼承也要遵循基本法
中國古代索兵鑒賞:套馬的漢子不光威武雄壯還能上陣抓人
所謂漢奸
以全球視角重新解讀一戰前歐洲格局的形成

TAG:勾踐 | 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