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溶咖啡是怎麼做的?
歐洲人喝咖啡的習慣,是16 世紀被威尼斯商人傳過去流行起來的。但「速溶咖啡」卻是在 20 世紀初才被發明的,一上市就風靡全球,現在每天大概有 2.5 億杯咖啡會被喝掉,加起來也能繞地球一圈了…今天介紹咖啡怎麼變成「速溶粉」的,可能有點乾巴,但過程查的很詳實啦~
去除雜質
這裡用的咖啡豆已經被去過雜質,都濾到大鍋爐中了。
咖啡豆烘焙
咖啡豆會先在 200℃ 的高溫中進行烘焙。烘焙機不斷地拌炒,讓咖啡均勻受熱不被燒焦。
「炒」好了的咖啡豆顏色也變深沉了。
咖啡豆研磨
之後將咖啡豆移送到研磨機中,研磨成粗顆粒狀。
咖啡豆萃取
研磨後的咖啡轉移到大型機台,用蒸汽和壓力去「釋放」咖啡里的物質,把咖啡的有效成分萃取到水中。然後將咖啡不斷地加熱濃縮,出來的就是下圖這樣的粘稠物了,要通過運輸帶傳送去乾燥。
說到萃取的重要性,屠呦呦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而青蒿素的萃取方法用的是低溫乙醚提取,也是萃取出來的。「呦」這裡是念作(yōu),不是嗷嗷...
冷凍乾燥
乾燥方法通常有兩種,一種是製作奶粉常用的「噴霧乾燥」,還有一種是「冷凍乾燥」。這裡的流水線是後者,將提取物冷凍成顆粒狀,更能保持咖啡原有的風味。
零下 50℃ 的冷凍室,進去前工人必須穿上發熱衣。這個低溫是什麼概念?就是煮一壺沸水潑出去,落地前已經凍住了…江小喪曾經體驗過零下 30℃,大概走了幾百米的路,腿上就「印」上了褲子的紋路…
冷凍隧道
在三十米長的傳輸帶尾端,還有個「絞肉機」一樣的機器把提取物打成顆粒狀,這些工序是由監控器進行實時監控以防出錯的,畢竟...沒有什麼工人這麼抗凍。由於冷凍的顆粒里還含有水分,接下來還得抽離殘餘水分。
出來的冷凍濃縮物顆粒。
蒸發水分
將提取物顆粒堆疊在低壓管的托盤上,然後真空處理,加熱到 60℃,要經過 5 個小時水分在壓力下就會蒸發掉。
以下是示意圖~叉叉說「特別像烘乾貓屎」……
為啥只用 60℃?因為水在高壓時沸點高,低壓時沸點低,所以高壓鍋燉肉時,水的沸點會高於100度,肉能接收到更多的熱,就會特別爛熟入味…(ˉ﹃ˉ)…
保存風味
5 個小時後冷凍乾燥的環節就完成了,此時的咖啡提取物顆粒可以在常溫下貯存,比起直接研磨的粉末咖啡粉又保存了更多的風味。
裝罐環節
之前真空處理萃取物的托盤翻轉後,提取物顆粒就進入到存儲槽了,再通過給料管裝進罐子里,擰蓋密封后,再貼上標籤。
走你!
等等!Cast 還有話說
我還挺喜歡速溶的,沖水就好,冷水也行…… (主要是懶)
我是 Cast,學機械設計的
好奇各種東西都咋做的?我來帶你看個究竟!
校對:江小喪、王叉叉
文中 Gif 截取自:HOW IT WORKS《Instant Coffee》
萃取,然後濃縮,然後噴霧乾燥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