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標準是什麼?
在我國傳統文化的各種文學體裁、文學門類中,對聯可說是獨樹一幟,也是最具特色,是一字一音的漢語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堪稱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也是地地道道 的國粹。它懷傳統的格律詩有著濃厚的淵源, 一首律詩的頷聯或頸聯,絕大多數都合乎規格的對聯。作為一種藝術精品,它常常與書法溶為一體。
撰寫對聯,要過兩道 關卡:一是講求對仗;二是掌握音韻,做到平仄諧調,錯落有致。音韻分為平、上、去、入四聲;四聲又分平仄,平為平聲,上、去、入一律歸入仄聲。而現代漢語也是分為四聲,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去掉了入聲字,增加了平聲字。不過撰寫對聯還是以《佩文韻府》的音韻為標準。
我們在寫對聯的時候都要避忌孤平孤仄和三平尾三仄尾。這類問題之所以出現,同所謂的一三五不問,二四六分明的說法有關。
凡是對聯,在音韻方面都須遵守兩條準則:
一是仄起平落,即上聯以仄聲收結,下聯用平聲落腳 ;整副聯語,落腳處不能同為平聲或同為仄聲。可是現在,撰寫與張貼,上下聯顛倒,時有所見,有時還出現一副聯語同聲落腳現象。
二是對聯中如有分句、收尾的字,也不能同是平聲或同是仄聲。
雖然對聯在我們國家已有幾千年,但是,它的學問實在比較深,不是隨便就能寫出一副好對聯的,還要多學、多看、多練才有可能懂得對聯的內涵。
依照「聯律通則」所規定,對聯的規範應該首先有幾個需要注意的部分組成:
要符合對聯六要素所謂的對聯六要素,是組成對聯最基本的要求,即字數相等、詞性相當、結構相稱、節奏相應、平仄相諧、內容相關。
1、字數相等,即上下聯的字數要一樣,五言對五言、七言對七言,這個好理解:
2、詞性相當,即上下聯同一位置的詞或片語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詞性。實對實,虛對虛。
例如杜甫的絕句,這個就是標準的對聯,上下聯詞性一致。
兩個黃鸝鳴翠柳
數量形名動形名
一行白鷺上青天
數量形名動形名
3、結構相稱,即上下聯語句的語法結構應該儘可能相同。如主謂對主謂,動賓對動賓;
寫盡芳華詩句瘦
流干濁淚雁聲空
此聯的「寫盡芳華」「流干濁淚」都是動賓結構;「詩句瘦」「雁聲空」都是主謂結構。
4、節奏相應,即上下聯停頓的地方必須要一致。如:
山重/水復/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5、平仄相諧,即包含了上下聯的平仄相反,聯句內各自平仄交替。如:
山重水複疑無路
平平仄仄平平仄
柳暗花明又一村
仄仄平平仄仄平
首先是上下,重與暗、復與明、無與一的平仄相反。再是重、復、無是屬於平仄交替的,即平仄平,下聯的暗、明、一是屬於平仄交替,即仄平仄。
6、內容相關,就是對句要和出句既「對」,又「聯」,內容要同一頻道,不能你說春天,我說冬天。
對聯的出句須是仄字尾很多人搞不清上聯、下聯的區別,看到求對聯,就胡亂對一通,根本搞不清楚上下聯之分。切記:對聯的上句是以仄尾結束,通常的格式是七言: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五言: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出句對句忌用三尾平、三尾仄,如仄仄平平仄仄仄,後面三個仄就是三尾仄,犯忌。
凡是以平結尾的是對句,如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這都是對句,不能作為出句,所以在對聯的時候,要擦亮眼睛再對。
當然,對聯還有很多講究,比如說忌重字、生僻字、自造詞,忌隔情、隔景等等,需要系統深入去學習研究,才能慢慢上手,也歡迎各位加我交流。
如果您覺得不錯,就請點個贊哈,也歡迎一起傳播國學對聯,也叫楹聯、楹帖,俗稱對子。對聯是一種文學小品,是詩的一個分支,是藝苑奇葩,是民族文化的結晶。對聯篇幅短小,內容高度概括集中,文字精鍊,聲調和諧,結構優美,受到了我國廣大老百姓的欣賞和喜愛,在民間廣為流傳,有著極其強大的生命力。2008年10月1日中國楹聯學會頒布的《律聯通則》給對聯下的定義是:楹聯是傳統格律文學,具有格律性、典型性。凡不符合律聯基本要求的作品就不應稱其為楹聯。《律聯通則》對楹聯的基本規定標準是:一、字句對等。一幅楹聯,由上下聯兩部分構成。上下聯的句數相等,對應語句的字數要相等。二、詞性對品。上下聯句法結構中處於相同位置的詞,詞類屬性相同,或符合傳統的對仗種類。三、結構對應。上下聯詞語的構成,詞義的配合、詞序的排列,虛詞的使用,以及修辭的運用,合乎規律或習慣,彼此對應平衡。四、節律對拍。上下聯語句的語流一致。五、平仄對立。句中按節奏按排平仄交替,上下聯對應節奏點上的字用字平仄相反。上聯收於仄聲,下聯收於平聲。六、形成聯意。形成對舉,意義關聯。上下聯所表達的內容統一於主題。同時,還規定了對聯的避忌:一、忌合掌;二、忌不規則重字;三、忌上聯尾三仄、下聯尾三平。最後還聲明:《律聯通則》作為楹聯創作、評審、鑒賞的依據,由中國楹聯學會解釋。
對聯,它不僅是中國獨有的傳統文化,也是文學的一種形式。有些名聯之所以能長盛不衰,流傳千古,是因為它不光傳承和集中體現了傳統文化的精髓,同時還能獨到創新,而且讓它結晶固化,永不兌變,就像人類發現了火,吃了熟食永遠不會過時一樣。
優秀對聯,不光對仗工整押韻便是,還有用詞新奇,意境獨特引人入勝、完美融合,上下意思連貫,邏輯縝密,並具真實感人的故事,才能令人讚歎,傳世不衰!
如上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宮終屬楚。"
下聯:"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此聯在字面上對仗不算完美工整,但意境合一,並具有真實的歷史人物及故事,不光氣勢宏大,還很勵志,至今被許許多多文人志士推崇,甚至把它當成人生格言。
對聯既是一種文學形式,不光要傳存它的文化內涵,同時更應發揚光大,有所創新,並要跟上時代文化特色,不該拘泥於死板的格式!如前不久頭條出一上聯,其中有"楊柳"一詞,很多網友對下聯時,只注重"楊柳"是指楊樹和柳樹,下聯必須用花和草對之,或必須用兩種植物對之,恰恰對得平庸乏味!因為"花草"誰都會對,誰都知道,則落入了俗套,達不到令讀者一看便眼前一亮的效果!其實,"楊柳"一詞不光指兩種樹,還泛指柳樹,毛主席"春風楊柳萬千條"的詩句,就專指柳樹。柳樹則可引伸為
"女人,風騷,佳麗,高雅的牡丹花等",柳樹都生長在水邊,又可用"堤岸,碧瓦,閨亭"等詞對之。對聯,只要掌握要領,不拘一格,就不會那麼費神了。
什麼是對聯標準?我們都知道,對聯脫胎於唐宋格律詩詞,遵循詩詞對仗句各項硬性規定,自明清以來已形成了一整套完整規範。筆者也曾多次撰文進行了闡述,這裡就不再多說。
這裡要說的是,對聯規範是圈內人的事,你作為圈內人,自然必須遵守對聯規範,否則就會被踢出圈子。而現在頭條、悟空問答等是開放性平台,不設門坎,任何人都有權參與加入,抒發各自情感情懷。至於水平高低,自然參差不齊,大家都應包容諒解。
以前玩對聯多是文人雅士專利,人民大眾只能當吃瓜群眾,隨聲附和。幸虧現在網路發達,吃瓜群眾也能加入進來,應是好事,雖然水平不高,上下不分,但這些都可通過學習上檔提高,所以不應一概貶斥,誰生來就是李白杜甫?還不是一點一滴積累才有所小成?總不至於為規範制定一條法律,讓平台設置網路警察,將乘興而來的愛好者逐出網路,重新淪為吃瓜群眾吧?
真心希望愛好者們多學一點對聯知識,這又不是什麼難事,初中水平足矣!邊玩邊進步,說不定一年半載就能趕超文化人,也能成為頭條姣姣者!
在下誠邀廣大愛好者成為網路朋友,我們一起攜手,共同進步!
對聯,其實是是一種很簡單但同時也很難的格律文學。說他簡單,是因為它就是兩句話,長短還不限,不像詩詞歌賦,最短的如絕句也得有四句,還得押韻,對聯就不用押韻。說他很難,是因為就兩句話,但你得把你要表達的思想完整的表達出來,還要給人留下餘味,不能只是流水賬。這就好比同樣同樣拉五百斤貨,你用詩詞歌賦表達,就像是個貨車,有足夠的空間給你承載,可你用對聯就像蹬個小三輪,你得更加合理的利用你僅有的空間,合理規劃安排,什麼東西放哪你都得考慮得周到細緻了才行。所以說對聯是很容易入門卻很不容易精通的一種格律文學。
作為一種格律文學,對聯的標準,其實和詩詞一樣也是兩大方面,一個是格律,一個就是文學性。格律是個死的東西,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是最容易掌握的。對聯的格律相比詩詞來說,也是最簡單的,就是中國楹聯學會頒布的《聯律通則》,這是學聯必讀的,不學它那可是永遠沒法入門的哦,大家可以自行搜索學習。有不懂的地方就再讀讀葉子彤大師的《聯律通則解讀》。至於對聯的文學性,這個就和天底下所有的文章一樣了,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沒有一個固定的好壞標準,只要能打動讀者,引發讀者共鳴,給讀者帶來美的體驗,那就一定不會是壞的。
關於對聯,您還有什麼想知道的都可以關注我,我是個致力於楹聯基礎教育的楹聯家,我會在今後的頭條號文章中發布一系列對聯的入門教程,繼續推廣和普及楹聯,帶著熱愛楹聯的你玩得更專業。
答覆:
對聯有正對、反對、串對之分,結構上講究:平仄對應,仄起(上聯)平落(下聯),字數一致,詞性相合,內涵上追求:意境相當,氣韻諧和。不苛求絕對的工整,不應「以形奪意」,反而可以「以意破形」??????
樣板1:
橫眉冷對千夫指
俯首甘為孺子牛
樣板2:
躲進小樓成一統
管他冬夏與春秋
是的,對聯是要對仗工整的,平仄相對、詞性相對,還要意境相對,不能風馬牛不相及,上聯最後一個字必須是仄起,下聯最後一個字必須平收。我看很多人喜歡出對,但是平仄都不太懂,常有上聯平起,這顯然是不對的,有些人喜歡應對,但有字面上對上了,可卻是東拉西扯!
對聯句式不一,形式多樣,但不管何類對聯,使用哪種形式,傳統意義上的對聯必須符合以下特點:
1,字數相等,節奏一致
各聯本身字數沒有定規,一般的,上下聯各在四個到二十多個漢字左右。上下聯相對應的句子節奏點必須一致。例如,一副七言對聯,上聯節奏點是「二二二一」,那麼下聯節奏點也必須是「二二二一」。這樣才彼此契合,否則就叫失對。
2. 詞性相對,句式相同
所謂 詞性相對,就是「實對實,虛對虛」,什麼詞性對什麼詞性,名詞對名次,動詞對動詞,等等。所謂句式相對,是說相對的詞性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比如「喜報英雄門第,春到光榮人家」,「喜報」對「春到」,「英雄門第」對「光榮人家」。
3. 平仄相合,音調和諧
對聯傳統習慣是「仄起平落」,也就是說上聯尾字用仄聲,下聯尾字用平聲。這樣吟誦起來才抑揚頓挫,富有音律美。
4. 內容相關,上下銜接
對聯上下聯在內容上必須互相關聯,存在一定的邏輯關係,這樣才能珠聯璧合。如果上下聯不相關,即使詞性相對,句式相同,也不能稱之為好的對聯。
簡單來講,對聯必須就是以上四個基本標準。樓主說的有人把下聯當做上聯的情況,我以為不在乎兩種情況:一是貼對聯的人不知道對聯的基本要求,把原本正確的貼反了。二是出上聯或者下聯的人沒有掌握對聯的平仄要求,僅憑自己的興趣出對。我覺得這都沒關係,人對事物的認知都有一個學習的過程,都是從不知到知,時間久了慢慢就會了。跟大家共勉,互相學習。
對聯講究對仗平仄工整是肯定的。我看過許多春聯集錦,和春聯知識方面的書。都是出版社印刷的,我發現意境好的很多,但也有平仄欠工整的。不同文化層次的人寫的也不一樣,不一定文化高的人寫得就好,文化低的人就寫不行,掌握了技巧作聯都不難。平平仄仄仄仄平,誰都會講,可多少人運用到了實踐中。我認為意境好,對仗工整也就可以了。李白在安徽馬鞍山采石磯題詩,許多遊人也在這裡寫詩。有個文化不高的人也題了一首:採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來來去去一首詩,魯班門前甩大斧。這一首說明了社會上只有人才,沒有高才。(本人言論,不代表他人)。
推薦閱讀:
※當今最好的程派青衣是誰?
※一清是誰?
※年底欠新,三角寒酸抵不清,請下聯?
※李清照結婚前詞有哪些?
※女媧造的第一個人是男的,還是女的?叫什麼名字?
TAG: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