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一本書做思維導圖?
如何對一本書做思維導圖?這個問題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來看。
首先,思維導圖是什麼?怎麼做思維導圖?這個問題是針對,對思維導圖沒有認知,並且不會畫思維導圖的同學。
思維導圖是東尼·博贊創作的。
思維導圖的誕生史可以追溯到博贊的小學時期。在一次考試中博贊一分鐘讀了214個單詞,而有一個同學卻讀了314個單詞。博贊求助老師,我也想和他一樣快。老師卻告訴他不可能。
博贊卻深信大腦有無限的潛能,可以像鍛煉身體一樣鍛煉大腦。但是當他走進大學,想找一本「大腦的使用說明書」。然後偌大的圖書館,只有解剖生理學相關的書。於是博贊決定自己來寫一本。 思維導圖本來是為了提高記憶力而創造,但是當博贊把它推向世界,人們開始用它做更多的事情,有人用他來發散思維,有人用它來管理日程······人們在打破導圖的使用壁壘,把它的用途發揮到豐富多彩。
市面上關於思維導圖的書籍很多,除了博贊本人的。我推薦一本,《日常生活中思維導圖》。這本書的作者失島美由希,是一位思維導圖培訓師。她把思維導圖應用在生活中方方面面,這本書里詳細介紹了如何做思維導圖。
主要分為5步:選擇紙張—畫「中心圖像」—使用「顏色」—延展「線條」—「在上面寫下「詞語」
如圖所示。很簡單,我第一次學會思維導圖就是從這本書中,強烈推薦。
第二,如何把思維導圖應用於書中?這個問題的核心不再是,會不會畫思維導圖,而是怎麼用一頁思維導圖來囊獲一本書的核心價值。
這裡還是給題主分享一本我受益匪淺的書。《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的作者,大岩俊之是一位年讀300本書的閱讀達人,他的讀書的秘訣就是使用思維導圖來鞏固對書中知識的認知。
他一般是從四個方向著手的:
1、書本身的介紹
2、閱讀目的(包含問題)
3、答案
4、閱讀的總結
這是快速閱讀時,整理書中要點的一個好辦法。這樣的導圖的缺點是,損失了很多書籍本來的信息。
第二種方式則是針對想要記錄書中全部內容的情況。
思維導圖在這裡有兩種運用方式,一是按照章節、標題、小標題一層層的標識,按順序整理自己覺得重要的部分;
二是針對自己的重點,進行個性定製,選出來自己覺得重要的部分,向外延伸。
無論是哪一種使用方式,做思維導圖的前提是閱讀過程中已經對書有了標記,閱讀過程中的「折角」「劃線」「做標記」就是思維導圖的素材。
我們做書籍的思維導圖時,可以根據自己的閱讀目的,靈活運用。
推薦幾個適用於做思維導圖的APP上面介紹的思維導圖都是手繪的版本,很好看,但是也很浪費時間。我們現在已經有很多在線工具,可以替代手繪。
下面我推薦幾個,我自己常用的,希望能幫到你。
PC端的:百度腦圖、ZhiMap.
手機APP:思維導圖,MindNode等等。
這是我做的《故事思維》這本書的導圖。
依靠導圖來記憶要點或者做書評輸出,的確很有用。
希望對你有幫助。
思維導圖近幾年提的很多。一個好的思維導圖,無論是應用於教學上,還是應用於工作中,都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人一目了然,清晰的掌握需要了解的內容。
究竟什麼是思維導圖?導圖,就是引導圖,思維導圖,是能夠引導你的思維的一種結構圖。因此我的的理解,思維導圖就是根據一定的角度對一本書或者一份文件的內容進行高度的提純,用現在比較流行的一個詞,就是乾貨。思維導圖提煉出來的東西都是純乾貨。
我們經常會聽說這樣一句話,讀書的過程是,要把一本書由厚慢慢讀薄,再由薄慢慢讀厚。我想,這個讀薄的過程就是一個提取乾貨的過程,將書本中的精華部分提取出來。
上高中的時候,我的政治老師再每教完一章做最後的總結複習時,總會在黑板上畫上一個結構框,將整個章節的目錄及要點內容寫上去,我們看了就一目了然,對整一章內容有了一個全面的把握。現在想想,這其實就是一種思維導圖,把章節內容精鍊化成幾個點。只是那時候還沒有思維導圖這個概念。
那麼如何對一本書製作思維導圖呢?
第一,可根據書本的章節目錄來做思維導圖。
我最近正好在讀一本書,提高閱讀術。在讀完這本書之後,為了能夠加深理解,我自己利用xmind思維導圖軟體給整本書做了個思維導圖。
根據章節目錄,提煉出要點,整個思維導圖製作好之後,再去回看思維導圖,感覺自己對整本書的內容又加深了理解。按照章節目錄製作思維導圖的一個好處就是不會遺漏知識點。針對為了參加考試等去看的各類書籍製作起來會省心省力。之前自己考編看資料書都是參照這種思維導圖的製作方法,很少遺漏知識點,能增加考試的成功率。
第二,根據自己的邏輯思維去製作導圖。
每個人去讀一本書,都會有自己的理解,也可能書本中會有一些暗線,比如書中人物前後期情緒的變化,當然這些暗線的尋找是比較考驗一個人的閱讀水平的,也並不是所有書都會有暗線出現,但是讀者可根據自己的理解給出一個符合邏輯的暗線能夠自圓其說就好。所以,在製作思維導圖的時候,如果能夠將書本中的暗線找出來,並製作出思維導圖,那有助於你更好的去理解書本內容,邏輯思維更加縝密。這種導圖製作方法比較燒腦。
比如,這本中國近代史,這個思維導圖是從領域的角度出發,將每個領域發生了哪些事情,要點記錄下來。我覺得還可以從時間的角度去製作思維導圖,然後每個時間段里,又細分為政治經濟科學文化等領域去概括要點。這兩種方法都是能夠幫助讀者更好的去理解並掌握書中要點。總而言之,一本書的思維導圖可以多角度的去製作,最重要的是看你對書的理解程度。
為什麼要把一本書提煉為思維導圖?
很多人都會遇到這個問題,明明讀了很多書,但當你問他書里都講了啥,有哪些有價值的內容時,他怎麼也講不清楚。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在閱讀的時候,他並沒有把書中的內容內化為自己的知識。不成體系的知識,當然就找不到概括的頭緒了。
這裡有一個簡單方便的解決方法:把書提煉為一張思維導圖。
這樣做有兩大好處:第一,思維導圖可以實現知識的體系化,幫助我們快速回憶起書中的內容和場景。第二,一張清晰的思維導圖能讓我們區分出書中哪些知識是對自己真正有用的,值得花時間反覆閱讀。而那些「比較水的」內容,就不用花太多精力回顧了;
怎樣才能將一本厚厚的書提煉為一張思維導圖呢?
以閱讀這本《關鍵對話》為例。當你已經讀完一遍,感覺有必要做一張思維導圖來整理一下思路,充分掌握知識點的時候,你需要:
第一步,再次把這本書通讀一遍。
與第一次閱讀不同,你可不能再腦袋空空非常茫然地讀了,腦子裡要帶著以下兩個問題,一邊讀一邊思考:
1)這本書講了什麼?
書里講了什麼,可以總結為一兩句話,讓你明確這本書在解決什麼問題。
2)書里的哪些內容真正打動了我?
能夠打動你的內容一定是有亮點的,或對你有用的。因此,這些內容才是值得你關注的。
第二步,通讀完全書後,你要做的是歸納出書中的核心要點。
建議你先用筆記的形式進行歸納。既然是核心要點,就要注意盡量使用簡潔的辭彙或短語。可以這樣寫:
第三,將你的筆記內容初步結構化。
一定要根據你自己的邏輯,將筆記內容再組織、擴充,這樣你回顧起來,一看就能明白。必要的時候,把書里的精彩觀點和有價值的內容摘錄下來,放進筆記。
第四,在初步結構化內容的基礎上,刪減增補,加入自己的觀點,形成一張思維導圖。對重點內容可以用做標記、加框框的方法突出展現。
當我們回顧這本書的時候,只需要看一遍自己提煉的思維導圖,就能迅速回憶起書里的關鍵內容和場景,真正實現知識的整理和內化了。
參考資料:網易雲課堂《最強思維導圖訓練營》
學習思維導圖之後,使用最多的就是思維導圖筆記,有聽課筆記、會議筆記…
其中讀書筆記是的一種重要的思維導圖筆記呈現方式。目的不同,讀書筆記側重不同。比如,初次讀一本書,對內容還不夠清楚,你想了解整個書籍的框架結構,那你的思維導圖可以記錄完整的信息;如果你對書的內容有一定了解,有詳略的處理,那麼你需要呈現的就是重點信息。
兩種方式讀書筆記步驟相同。
一、快速瀏覽書籍,包括封面、封底、序言、緒論、摘要,迅速了解主題、寫作背景等主要內容,對整本書由概括性了解。
二、快速瀏覽目錄,根據目錄劃分主幹框架結構,初學者可根據章數設主幹數;章數比較多時,根據內容先劃分層次,把主幹分支多劃分到5-7個。
三、根據每章裡面小節內容做一個小節思維導圖;小節思維導圖合成一章的思維導圖;所有章節思維導圖合成思維導圖總圖。
四、根據文中重點內容提煉關鍵詞,關鍵詞原則 one word on line,關鍵詞多為n、v,一般占辭彙總量的10%。把關鍵詞進行分類總結,記錄在各層分支上,增加文章的理解力,抓住重點找到答案,將其理解,必要時可用5w(who、what、where、when、why)和六頂思考帽等方法將書中的內容進行擴展。
五、對完成思維導圖進行修改和完善,添加圖像、符號、編碼等增強記憶力;連接線,色塊圖像混合應用可以凸顯筆記重點的關聯性,讓你的筆記更佳靈活。
六、按關鍵詞複述文章內容,1天、3天、一周、一個月、六個月的時間進行複習,確保溫故而知新。
作者:夢歸秦淮(一個最會寫字擅長P圖的歷史教師 公眾號:史覺一夢)
致力於個人成長、文化類的乾貨分享,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思維導圖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運用的十分廣泛,無論是工作中還是學習上,都很受人們的喜好,我經常在閱讀書籍的時候喜歡用思維導圖將重點進行記憶,下面我將方法和你說下;
首先,在建立思維導圖之前,中心主題是很重要的,所謂中心主題就是你閱讀一本書的書名,將書名填寫在中心主題中,沿著中心主題進行一級、二級節點的添加,其中一級節點節點就是一本書中的每一篇文章,二級標題上填寫的內容就是每一篇文章中的一些經典詞句;
框架搭建完後,進行內容的填充,將容易忘記的內容可以用顏色進行標註,點擊【外觀】欄目,在彈出的菜單欄中可以將其進行設置以及結構設置;
這時,一張完整的思維導圖就在線製作完成了,點擊畫布右上角【導出】在彈出的菜單欄中支持5種格式的導出與保存,選擇需要的格式進行導出即可;
以上就是講述的是如何利用思維導圖對一本書進行總結,步驟闡述的很詳細,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日本的大岩俊之在《適應性閱讀指南》里有介紹做一本書的思維導圖。在書里,他提到了兩種做全書思維導圖的方式。
第一種,按照順序總結一本書的章節、標題、小標題。
第二種,按順序整理書中自己感覺重要的的部分。
具體做法是這樣的:
1.先挑出自己認為重要的部分,寫到從中心圖直接往外延伸的粗枝上。在各分支把重點相關的內容用單詞連接起來。
2.可以先做一個黑白草稿,然後再用彩色筆描畫。
不過現在基本都是用軟體做思維導圖了,很少用手繪了。
我常用的思維導圖軟體有XMIND(電腦版),思維導圖(手機app)。
附上我對《適應性閱讀指南》的思維導圖。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思維導圖是英國教育家托尼·博贊所提倡的一種思考方法。它是將我們頭腦中所思考的內容,以可視化圖形呈現出來的一種思考方法。
在《實用性閱讀指南》一書中,作者大岩俊之為我們介紹了三種書籍思維導圖的製作方法,他的這種方法幫助我在讀書時加深了對書籍理解的同時也使我能夠把學到的知識納入自己的體系,內化成自己的知識。現在分享給大家,希望可以幫助和我一樣有閱讀愛好的人。
對一本書做思維導圖有三種方法。這取決於你這個思維導圖所要表現的是什麼。
一、表現本書的結構。
基於這樣的目的,我們可以按順序總結書的章節名,標題,和小標題。因為每個章節的名字和標題基本上就涵蓋了這章節所講內容。把每個章節的主要內容表現串聯起來,使這本書的結構更加清晰明了。
二、按照閱讀目的製作。
可以先寫下書籍的名字和基本信息。然後寫出自己讀這本書的目的,繼續深入思考的目的,然後根據這樣的目的,在書中找出答案。
三、整理對自己重要的知識。
在讀書時把自己覺得重要的地方做上標記,貼上便簽,然後根據順序記錄自己覺得重要的知識,這樣就是完全個性的私人訂製了。再次回顧時,只需拿出思維導圖,一看就明白本書的重點了。
用整理重要內容、掌握書的結構、表現讀書目的這三個方法來製作思維導圖,使閱讀更加高效。不同的製作方法表現出不同的看書目的。你覺得自己更喜歡哪種方式方法,可以實踐起來。
每到精讀複習後,
思維導圖做梳理。
知識結構要清晰,
逐級隸屬要明白。
鉛筆起草先布局,
色筆定稿須仔細。
思維導圖如權木,
書名提煉做根本。
目錄主桿逐級分,
均勻細分到微末。
文字因級大到小,
線條由粗分細短。
配圖形象有趣味,
色彩搭配有深意。
運用書畫藝術美,
數字字母定級序。
導圖完善須時日,
每次複習都升級。
由約到博補漏缺,
由博返約熟心間。
對圖互講和討論,
多方交流互補正。
勤能生熟圖在心,
心動圖動得生機。
熟能生巧新妙奇,
一網打盡知識魚。
巧能生精思維樹,
簡明扼要敗葉去。
精能生妙思維佳,
靈感開出智慧花。
妙能生奇智慧火,
創新思維結碩果。
思維導圖效果佳,
培養思維有妙法。
由約變博靠勤學,
由博返約靠學活。
修圖完善靠交流,
精簡升級靠琢磨。
一朝無圖勝有圖,
知能內化成學神!
為學為師五十春,
圖表導圖熟如身。
現代三論做指導,
信息系統控制好。
網路技術離不了,
行業升級運用廣。
多文研圖導思維,
導讀導畫導複習。
歡迎關贊和熱議,
互勉互勵互學習!
做一本書的思維導圖,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
1我們先從章節目錄開始做整本書的思維導圖,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不會遺漏知識點,壞處就是太過僵硬不夠靈活,不夠擴展。
2我們可以從自己閱讀後的記憶碎片來做思維導圖,為什麼呢?這樣可以檢驗自己對整本書的記憶如何,自己的閱讀的深度如何,理解到什麼程度,在與章節式的思維導圖對照查看自己遺漏了什麼知識點。
3在自己深度閱讀,深度理解的基礎上,往書外擴展,擴展的越多越好,比作者想的更多,可能行更豐富。這種思維導圖才是用的最好的。
思維導圖如果只是用來總結就有點大材小用了,它的主要功能是擴展你的思維,鑄就無限可能的神奇工具。我記得2008年我就買了思維導圖方面的書,別人還笑話我煞筆,思維還用導圖嗎?現在看看思維導圖這麼多人在用,讓這麼多人受益。
如果我說對你有幫助請點贊,評論,轉發,幫助更多的人,我是多米星際。謝謝!
一般是先粗略的讀一遍書,對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製作思維導圖可以從書的目錄下手,按章節製作。
自己就提取每個章節的關鍵點,將內容濃縮。
大致就是這樣,
具體可以參考mindmaster社區中別人分享出來的
我看到有很多做得很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