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學英語感覺很好學,而學日語卻感覺很難學?


對於這個問題我是深有感觸的,從小學開始就學英語,到現在只用背單詞的詞根就行了,上了大學以後,想要學習第三門語言,在日語和韓語之間選擇了很久,最終選定要學習日語,我最早接觸日語是看柯南了解到的,那時候聽不懂,就看中文版的,但是覺得口型不對,就看了日語版的,漸漸的對日語就產生了興趣

最近我對這個問題有個體會,但只是我個人看法

越學越難的點應該有若干個,其中一個肯定是虛詞、實詞虛化的精細和曖昧

漢語、英語、日語 這3種語言都有個特徵,就是遠古詞綴系統大部分(或全部)崩潰

這種詞綴崩潰的語言,語法功能就得轉化為用海量的助詞、介詞片語、語氣來表達

這種變化其實是讓語言變得更加靈活了,原先一個詞綴的功能,現在會進一步細化成多種表達

這種語言,再搭配上悠久的文學史,那麼海量的精細表達就會積澱在語言當中

這一點算是 漢語-日語 vs 越南語-韓語的不同,後者的文學史太短,表達的精細程度明顯弱於前者

另一方面,由於詞綴系統崩潰,一開始會給人很好學的假象(相比於德語、俄語來說)

越學下去,就會發現這類語言的各種片語搭配、句型搭配,花樣百出,名目繁多,一點都不簡單

當然我沒學過德語,所以我說的也很可能不對

我只是粗淺知道德語很多詞綴的功能,在英語要化為各種複雜的介詞片語和時態下邊算是我在學習日語的總結吧為什麼說日本人不肯好好去說話而不是日語本身就很複雜?因為若分析歧義,中文更為複雜。日語靠助詞來提示各部分,比如を後面前面就是受動對象(俗稱賓語),が 前面是施動對象(一般來說都是主語)。中文你妹的全靠語序啊摔!各種倒裝句有木有!但是,日本人是不會主動發表自己的意見的!於是,經常(故意)省略一些句子的一些部分,比如不提到主語。或者陳述事實的時候,為了不讓人抓把柄會說:我覺得怎麼怎麼樣/大家覺得怎麼怎麼樣……這樣就給閱讀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因為拿不準到底是什麼意思。甚至於,中文、英文是描寫動作,而日文是描寫狀態。比如下面兩個句子:1)小明打了小紅。2)小明好像打了小紅的樣子。(ように)可以體會兩句話的微妙差別么?第一句是經過一系列判斷得出的結論;第二句是一個主體(比如說「我」),描述自己看到的狀態,但是並沒有下結論,「我」覺得小明把小紅打了,但也可能兩個人只是鬧著玩之類。總之非常微妙的差別,中文翻譯過來都一樣,因為中文不會去描述動作的狀態以及去關注說話人的心態,那種好像說了其實屁都沒說的話,簡直煩死,特別是和上司說,上司模糊其詞,你自我理解一番,最後出了事很可能就會被推卸責任,所以日本人不作為的比較多。


謝邀。作為一個英語專業的學生,我覺得,還是和環境有很大關係。你從小就接觸的英語,考試考的也是英語,身邊的人都會說幾句英語,自然而然,你就會覺得英語簡單。反觀日語,身邊人會說的就比較少了,可能給你一種心理上的暗示。關鍵是你的興趣,只要有興趣肯努力,英語和日語都是可以學很好的 。


英語大一過六級,輔修日語現在N3水平路過。看到這個問題深有感觸。日語剛入門的時候,感覺超級簡單,大量漢語辭彙,甚至不少發音還相似,語法自然不是問題,聽到老師說自明治維新以後日語大量出現外來語,其中又有大部分來自於英語,拼寫直接來自於發音,感覺自己彷彿是賺了。結果學到後面,突然發現漢語是個誤導,你總是會想到漢語讀音,導致單詞很難背熟,語法到後面也是,看書沒問題,但到自己寫的時候就不知道該用什麼語法,因為日語語法有微妙的語氣差別,這和英語完全不一樣,尤其是敬語。聽力說白了就是單詞語法熟練度,單詞不會自然無從練起。。。總而言之,英語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日語一在A情況是一,在B情況是二,給人就是這種感覺。。。


母語是中文,英語熟練,學日語不要太簡單,因為其中一多半辭彙己會,漢字詞看中文,外來語看英文,爽得不要不要的。語法,有點小挑戰,也不是事。剩下的,就是看片了。


推薦閱讀:

TAG:日語 | 教育 | 我們一起學英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