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代社會對一些知識分子充滿了蔑視?
關於知識分子的地位問題以及知識分子在歷史上的演變,史學家余英時先生的《中國知識分子的邊緣化》,以及徐賁、許紀霖等學者的一些著作,已經給予了很多分析。
我在這裡就不想在糾結於學理方面的分析,只是想以當下為基點,反思一下這個問題。
現代社會知識分子越來越被蔑視,首先是現代商業主義的強烈衝擊。在前工業社會,因為社會環境變化不大,讀書人一般都有良好的經濟生活條件(一般能夠讀得起書的人,家裡都不會是普通人,而且古代大家是靠有多少地來決定社會水準的。所以,經濟收入都比較穩定。不像現在,你可能今年工資非常高,明年可能因為公司效益不好,就沒有了工作),所以他們不必為稻梁謀,可以具有更加獨立的人格。而且,以前識字的人比較少,所以大家自然會遵奉讀書人(比如說他們是「天上的文曲星」)。可是,現在隨著教育普及的提高,尤其是所有人都必須為了生活拼搏,那麼讀書人那種超然於世外的條件已經不復存在。
第二,在商業主義的社會氛圍之下,能夠賺錢成為了評定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準。知識分子也不例外,而且知識本身不能立即創造價值,所以必須迎合商業。比如,現在很多文化機構,甚至學術會議都需要有企業的資助,才能有錢繼續興辦下去。
第三,是近代以來歷史發展的影響,余英時稱之為「士大夫觀念的死亡」。在古代,知識分子是有入世的心態,立影響社會發展為己任。「為國負責,行事有權」。比如我們知道的「五四」運動,就是由學生髮起的。但是,現在知識分子更願意「躲進小樓成一統」,更願意在象牙塔裡面耕耘,與社會不再產生聯繫。大眾不知道這些知識分子天天做什麼,自然會遭到蔑視。
比如,我曾聽某學者說,他回老家,經常會被同村的人問,你是做什麼的?他說我是研究歷史的,經常會得到村民們的譏笑,歷史有什麼好研究的,研究那玩意有什麼用?可見,人們對知識分子的偏見。
千年歷史,古今中外,知識分子本應該是受人尊重的群體,從傳說中的倉頡造字到四大發明的師祖,從孔老夫子到魯迅先生,從鄧稼先到錢學森,從季羨林到南懷瑾,從華羅庚到袁隆平,哪一位不被我們所尊敬!以前受教育的人群比較少,現代社會人們受教育的程度高了人數也多了,現代詞典對知識分子的定義是:「大專及其以上學歷的……運用知識為核心工作的腦力勞動者……」。照此定義,現代所謂的知識分子已經不是社會最頂尖的人才,最多算大眾群體了。因此,所謂「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有些知識分子的素質實在讓人不敢恭維。
在今天的高校,不僅學生的論文存在普遍的抄襲現象,就連所謂的教授,他們自己的論文也抄襲他人,甚至抄襲自己的學生,這樣的事情早就司空見慣了。於是使社會對知識分子甚至包括高校教授其人品和學問產生了質疑,也就不足為掛了。現在我們對一些無良知識分子的稱呼更是層出不窮:叫獸、鑽假、血賊、全萎、哭虛假等,充滿了調侃和諷刺。
有些知識分子名聲在外,以為其有多大的學問,結果一接觸才知道,不過是徒有虛名罷了;有些知識分子經常在媒體信口雌黃,為了某個利益集團忽悠你上當,其所獲當然是巨額的金錢獎勵和膨脹的虛名,證明咱們現在就是一個金錢開道的社會,只要有錢什麼都不是問題。
但是,無良被蔑視的知識分子只是社會的少數人群,絕大多數知識分子還是受到大眾的尊重的。我們蔑視的是那些偽知識分子和披著知識權威的外衣專干坑蒙拐騙勾當的無良知識分子。對於真正道德高尚和有學問者,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比如現在的白岩松、崔永元等公眾人物,他們一直受到大眾的喜愛,特別是崔永元現在正在和娛樂圈不良風氣做鬥爭,觸犯了某些利益集團,生命都已經受到了威脅,但是仍然無所畏懼,敢冒生命危險做鬥爭,何嘗不是一位勇士,一位有良知的知識分子。
中國古人將人分為十等,即: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工六農七匠八娼九儒十丐。一等人為官,二等人為吏……九等人為儒,十等人為丐。從這個等級劃分上,儒,也就是現在所謂的知識分子,連妓女都不如!
可見,不只是現在的老百姓看不起知識分子,就是古人,也把知識分子視作節操連妓女都不如的下等人。為什麼會這樣?說白了就是知識分子太不要臉了,為了攀附權貴,什麼沒有底線的事都做的出來。對比,古人還有一句很形象的詩詞: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知識分子要是壞起來,比屠狗販履之輩要狠毒的多。就說《水滸傳》的智多星吳用吧,在樑上一眾好漢里,他算是一個文化人。比起那些草莽英雄,數他壞水最多,心腸最狠。為了讓楊志、徐寧和呼延灼入伙,他出的那些鬼點子無不是陰損到了極點。特別是為了賺盧俊義上山,搞得養尊處優的盧員外家破人亡。從吳用身上可以看到: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而中國現在的知識分子,其無恥程度可以說登峰造極,比過去的「儒」有過之而無不及。老百姓反對的,他們偏偏支持,動輒斥責老百姓愚昧無知;老百姓呼籲的,他們跳著腳反對,甚至還舔著臉為利益集團洗地。所以,老百姓授予他們「磚家」和「叫獸」的光榮稱號。其實,就他們那有辱斯文的言行,真的連禽獸都不如!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就知道他們有多無恥,老百姓是多麼痛恨他們了。
一,鼓吹轉基因。在世界範圍內,轉基因糧食的安全性都沒有定論,歐盟、日本、俄羅斯都在限制推廣轉基因的情況下,一些專家教授為了一點狗糧,拚命教唆、威脅中國的老百姓做轉基因的試驗品。無恥到連自己的祖宗都忘了,老百姓對他們能不恨之入骨嗎?
二,反對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對個人所得稅,老百姓憋著一肚子火,這哪是調節貧富差距,簡直就是殺貧濟富。國家對提高起征點徵求意見,全國一致呼籲提高到一萬元。可是有些專家跳出來反對,說起征點太高不利於培養公民的納稅意識!我一口老血差點吐出來,能說出這種話,這還是人嗎?
三,六個錢包理論。最可恨的就是房子。一些公知天天在網上叫囂房漲萬年論,為黑心爛肺的房地產利益集團站台。更有飯缸同學,悍然拋出了六個錢包理論,其無恥的嘴臉,讓人噁心到把三天的隔夜飯都吐了出來!就這樣的知識分子,哪還有半點的節操!
四,窮人的孩子就不該上大學。這個知識分子更有點數典忘祖了。窮人供養孩子上大學不堪重負,他們作為知識分子,不說為窮人鼓與呼,為國家教育改革提供真知灼見,反而一臉冷漠的說「窮人的孩子就不該讀大學」!這個無恥勁,已經可以入選吉尼斯紀錄了!
你怎麼認為呢?歡迎大家交流。
溫馨提示:閱後如果喜歡,請不要忘記添加關注喲??歡迎大家關注、點贊、交流、評論、收藏、轉發,謝謝??
1、許多知識分子自視甚高,卻百無一用
這不是現代社會才有的現象,在古代,人們也常說「百無一用是書生」。書讀了很多,但是到社會上沒什麼用,學來的知識不會變通,不會運用,只是死板地搖頭晃腦,深深感慨別人不懂他,對他不尊重。但實際上,你詳細地問他究竟學到了什麼,實際地考察一下,便會發現——他啥也沒學到。
2、人類無差別地鄙視「沒錢」,其中就包括做實事的知識分子現在的幼小教師,科研工作者,為啥沒有以前受人尊重了?因為在以前,只要你能當上老師,你就算村裡的明星了,就比種地來錢多且輕鬆。科研工作者本該有充足的資金支持,體面的生活,然而他們日復一日地工作、研究,但到最後,絕大多數人一月就領2000塊錢,非但旁人瞧不起,就算是家裡人,也瞧不起。需知,經濟實力是家庭地位的決定因素。你說破天,旁人也是根據你的收入來從內心給你定位的。
當然,大家可能嘴上說「沒錢但是有夢想我非常佩服」,實際行動中,卻杯杯先敬有錢人,找對象也是先找有錢的。就這樣,他們的地位如何高?
相反,一些有財政支持的科研項目,一些學者一年可以拿到數千萬,大家就「肅然起敬」了。
3、知識分子是精神中產階級多數知識分子,在收入和地位上,其實屬於苦力。但很多知識分子,卻總以「中產」和「精英」自居,誤以為自己的地位是和底層不一樣的。除非遭遇個什麼事件,讓這種幻想被打破,才恍然大悟。你想,大家都活得不容易,都在負重前行。此時突然蹦躂出來一個人,指著人群說:「我比你們高級!我鄙視底層!我不和你們交流!我天龍人!你們都是low b!」然後一個從天而降的大巴掌糊了過來,將他糊得血肉模糊。
眾人怎麼評價他?
對他的智慧嘖嘖稱奇?
4、如果一個人沒知識,那麼他就喜歡鄙視知識這就好比一個人數學不好一樣,他平時很喜歡說「數學會加減乘除就行,其他沒用」。
當一個人英語不好的時候,他喜歡誇自己「愛國」,並表示「不說鳥語」。
當一個人語文不好的時候,他喜歡反問「語文有什麼用」「學文言文有什麼用」。
當一個人什麼知識都沒有的時候,他就鄙視知識。
總此四條,乃是當今社會人們瞧不起「知識分子」的原因。大家還有什麼要補充的?
千年歷史,古今中外。知識永遠是被尊重的!代表知識的知識分子永遠是被尊敬的!因為人類文明和進步靠的就是知識。而推動我們人類文明進步的主要是知識分子。從傳說中的倉頡造字到四大發明的師祖,從孔老夫子到魯迅先生。哪一位不被我們尊重!從鄧稼先到錢學森,從季羨林到南懷瑾,從華羅庚到袁隆平。哪一位不被我們所尊敬!所謂充滿蔑視,其實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
所有的詞典,對知識分子的人群範圍的定義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大專及其以上學歷的……運用知識為核心工作的腦力勞動者……」按照這個定義,在當今社會,知識分子這個群體已經不屬於精英群體了,而是屬於大眾群體。所謂」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一部分無良知識分子被蔑視,再正常不過了。
網路玩出來的因為我們現在寫文章很少用筆,而是用鍵盤拼音打出來的。在打的時候同音但完全不同義的字自動跳出來了。尤其現在連打字都不需要,用語音輸入了(本人就是用語音輸入的。)在輸入的時候,普通話不標準的各類地方語言的同音字更是層出不窮。什麼「叫獸、鑽假、血賊、全萎、哭虛假」全部跟出來了。大家感覺好玩,又適用於對一些無良知識分子的調侃和諷刺,所以這些網路特有的名詞才流行起來了。至少,一開始並不是因為對知識分子的蔑視而創造了這些文字。
媒體炒出來的無良知識分子首先產生於無良媒體。這些媒體因為知識的膚淺和利慾的誘惑帶來的浮躁,所以他們往往會歪曲和誇大小道消息,各類標題黨充斥於報刊雜誌和網路,用一些低級的手段吸引大眾的眼球,把個別事件當作社會現象來報道。因此,誤導了我們普通大眾,使大家把少數無良知識分子當作了知識分子現象。
小部分知識分子干著欺世盜名,坑蒙拐騙的勾當,而玷污了知識分子這個群體我們蔑視的是那些偽知識分子和披著知識權威的外衣專干坑蒙拐騙勾當的無良知識分子。我就碰到過一位被人稱之為中國最有XX的XX學家。我本來對他還挺崇拜的。06年到我們這地區來講課,我因為有重要接待未能參加,所以特地安排了兩位辦公室人員去聽他的課並全程錄音。08年他又來講課。在課程中大肆批評我們的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然後又吹噓說兩年前(06年)到這裡來講課的時候就已經預測到08年會有金融危機的爆發。因為平時我在聽課時發言和提問比較認真,所以主辦方把提問的機會給了我。我本來準備給這位專家提三個問題的,我的第一個問題是:尊敬的x教授,您06年在這裡的演講我有錄音的……我剛開口講了半句話,這位教授的臉噌一下就紅起來了。結果我一句話沒講完,話筒就被主辦方搶走了……
哎,我不想貶損任何人。我們普通人耍耍嘴皮,沒有問題。但是專家權威吹牛皮可是要出大問題的。尤其是為了某個利益集團而吹牛,那可是很可惡的!當然也會被人蔑視的!我國傳統的農業時代,把老百姓分為四等:士、農、工、商。讀書人最受人尊敬,商人雖然有錢,但最被人看不起。解放後,很長一段時期,這個排序變為:工、農、商、學、兵,讀書人的地位大大下降,而商人的地位得到提高。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有一句很流行的順口溜,叫做「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拿手術刀的不如拿剃頭刀的」,說的就是這種現象。
時至今日,社會上雖然沒有一個明確的職業身份的排序,但商業人士顯然是排在第一位的,而士、農、工的界限卻變得模糊。或者可以乾脆地說,讀書人已經排在末位。現在的低收入群體,早已不是那些早起晚歸的街頭小販,而是外表光鮮,出入高樓大廈的所謂白領階層。這是知識分子受輕視的主要原因。
還有一些原因,出自知識分子本身。比如一些公知,盲目崇洋媚外,逢美必舔,逢中必噴,在很大程度上破壞了人們對知識分子的整體印象。再如一些專家學者,不認真搞學術,靠抄襲、拼湊來完成論文,進行學術造假,也玷污了知識分子的名聲。
此外,由於時代的發展,社會總體受教育水平提高,文盲幾乎消失,人們對知識分子不再崇拜和仰望,覺得你無非比我多讀了幾天書而已。這也是知識分子地位下降的一個原因。
覺得被輕視,是因為曾經被高看。但當今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無論哪行哪業,只要做得好,都能出頭,都會受人尊敬。所以,對待知識分子,以平常心視之就好。知識分子不比別的行業高貴,也不比別的行業低賤,無須高高在上,也不必妄自菲薄,努力就好。
將來,隨著我國城鎮化的進一步推進,高等教育的普及,工業自動化生產的大量應用,服務性產業將成為社會的主流,個人創業、一人多職業將會變成時尚,傳統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身份的區別將會消失。每個人只有努力營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才能給自己塑造最大的價值。
著名未來學家托夫勒說:「21世紀的文盲不會是那些能讀能寫的人,而是那些沒有能力學習和不斷更新知識的人。」農業時代,會種地就能生存;工業時代,會操作一兩種機器或者一兩門手藝就能過得很好;而在如今的信息化時代,人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知識結構,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古人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將成為每個人必須面臨的現實。
認為知識分子就應該受尊重,這是農業和工業時代的思想,如今已經落伍了。將來每個人都是知識分子,「知識」成為每個人的標配,大家拼的是知識更新和把知識轉化為智慧的能力。
首先我想用李敖的那句話來聊聊知識分子,一個社會的正義和良知的標準應該由知識分子提出!知識分子在大是大非的時候要體現正義的立場,知識分子要敢於擔當大義。而現在知識分子變得越來越狹窄、委瑣、軟弱、趨炎附勢。
李敖先生作為台灣三寶中,最後僅存的一個良知和批判性的知識分子,他很清楚目前的狀況。今日有傳聞說李敖先生病重,在此祈禱他安康!
有時我喜歡看台灣那些大師對世事的評判,一針見血,大是大非立竿見影。敢說敢做敢身體立行。柏楊書中那些醜陋的中國人,那些偽知識分子作為系統內的那些搖尾班子,那些牆頭草,就算學歷再好,也不過是家裡的裝飾品,沒有心,更不會走心。
所以我們再來看題目,為什麼鄙視知識分子,不好意思都是偽知識分子。你見過真正的知識分子嗎?沒有。你見過文學大師嗎?也沒有,那你有什麼資格去鄙視個不了解的群體,那是稀缺資源,珍惜都來不及
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你也大可不必有什麼隱憂 。原因很簡單,任何一個階層,都是人。是人,都有想法,但想法錯誤,就會影響人的三觀 。
比如文革我們會罵"臭老九",難道個個都是臭老九?沒那回事,那時以錢學森為代表的大量科學家,農科人員,工程師都被國家捧為至寶,高度重視,甚至國家克服困難,給予一定優待與照顧。但這些國寶,眼看人民生話的艱辛,都主動放棄之類的優待,與大家同甘共苦。正是他們與全國人民一道,在黨的領導下,把新中國建成了一個門類齊全的工業和規模化農業的大國。
改革開放後,廣大知識分子,更是迎來了科學的春天。為國防,科技,工業,農業等各行各業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讓中國由一個大國向世界強國奮進。不管什麼時候,知識分子都是社會的精英,都是構成國家上層建築的重要成份。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知識份子中也不乏敗類,也有出賣人格,出賣國家的人。但他們代表不了主流,更代表不了知識份子。就象公交車上有幾個搶座,打人,罵人的老混混就說老人變壞了。看到在河裡,路邊亂扔共享單車,就去指責所有騎共享車的人都沒有教養一樣!因此,我們也不會因少數知識份子的不恥行為,而看不起廣大知識份子。
知識分子得不到應有的尊重,既有知識分子自身的原因,也與長期以來形成的偏見有關。
知識分子,其實就是腦力勞動者,過去稱為文化人或文人,在特定的時期也曾被貶稱為「臭老九」,其實這些稱呼都不盡準確,每個人心目中的知識分子形象或許也都不一樣的。就六甲番人而言,知識分子就是傳播文化的人群,包括學者專家、教師、作家、編輯等文化工作者。
在六甲番人心目中,知識分子首先應當頭腦清醒,能獨立思考,不媚從不媚眾,其次應該有良知,人前文明人後慎獨,再次應有社會責任感,雖無安國平天下之能,但也懷有兼濟世人之心。
可惜的是,現在的很多知識分子讓人失望了,比如很著名的一些學者專家,為利益驅動,完全沒有道德觀念,完全沒有良知責任,有些人利用知名度宣傳偽劣產品,有些人成為利益集團的代言人,有些人抄襲盜竊知識產權,有些人故意挑戰摸黑傳統文化,這些人被民眾戲稱為「磚家」、「叫獸」。
一點墨汁染黑一盆水,雖然「磚家叫獸」的人數並不算很多,但這讓知識分子們都因此受其牽連了,整體形象也因此受損。
而在過去的一些歲月里,很多人對知識不夠尊重,甚至有人提出「讀書無用論」,這是特定時期帶來的影響,在知識的力量無法衡量、知識分子的貢獻無法公正評估的時候,成就往往會被掛名在實操者頭上,而在經濟挂帥、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年代,知識分子由於天生的謹慎而常常失去發達的機會,這也成為「無用」的例證,知識分子更因此成為被恥笑的對象。
偏見的產生經長年累月而成,而要消除更非一朝一夕之事。偏見既然存在,牢騷無益,知識分子想得到尊重,必先做好自己,凡事先摸摸良心再為之吧。
我是六甲番人,致力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琴棋書畫詩酒茶,均有涉獵,希望大家關注。
《紐約時報》曾經對知識分子下過定義,大概意思說知識分子的標準到了要「批判社會」的程度,也就是「憤世嫉俗」。按照這個標準,我以前是不大相信。
如果是到歷史上去找這些知識分子,先秦百家和古希臘的哲學家算,但距離太遠。到了中古,我覺的更多時候是這些人,進了縣學的讀書人;參加科舉的時候,能領到食物的人;但中了科舉以後,恐怕就不能算知識分子。再接著就是,研究的學問屬於人文、哲學、社會領域的。在歐洲,則是那些教士、傳道士研究神學,信仰基督的人。這些人雖然生活清苦,志向也不同。一邊則是士當以天下為己任,另一邊則立志獻身於上帝。但都出了很好的人物,比如孔子、曹雪芹、布魯諾,哥白尼。在古代,中外知識分子還是很相像的,到了近代,中外就沒有相似的地方了。那麼誰是知識分子?
假如是在我們國家,我們國家大部分人的觀念是以受過某種高等教育為尺度來界定這一個概念的。在我們父母那個年代,出了一個大學生就叫知識分子,到現在你讀個博士別人可能才把你當作半個知識分子。但是我和一些外國朋友交流過,他們卻不是這麼想的。他們認為知識分子不是在某一領域有所研究的人比如工程師、建築師,而是在大學或者研究部門學習、工作的人,這些人即不掙大錢也不受制度約束。
中外知識分子都在做同一件事,就是做學問和關注社會。至於關注社會,關注的方式在中國是關注社會倫理道德論說是非公正,在外國則是關注人類未來,以理性為基礎。可能有點以偏概全。王小波就說過:「現代知識分子就是不像遠古的知識分子那樣建立道德體系,也不像歐美知識分子立論。最愛乾的就是拿著已有的道德體系說別人。」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會對知識分子充滿蔑視。
推薦閱讀:
※怎麼弄清楚矯情與真的孤獨之間的真正區別?
※你有哪些無聊的技能?
※未來五年,這些領域將會誕生億萬級富豪!
※每種花都有它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