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玄奘取經路線為什麼要繞遠路?


玄奘西行取經路線從總體上看,並沒有繞路,他走的是絲綢之路的常規路線;從局部具體路線上看,繞路了,因為他要有很重要的使命……

唐貞觀元年,玄奘循著絲綢之路的常規路線經由河西走廊西行取經,由於當時唐與稱霸西域的西突厥及其附屬國高昌國(都城在今新疆吐魯番) 處於敵對狀態,禁止唐朝民眾西行,因此玄奘到達瓜州後,偷渡邊境的玉門關(唐玉門關在漢玉門關之東的瓜州附近),向西北行至當時並不屬於唐朝的伊吾(今新疆哈密),遇見了高昌國的使者,獲邀南下高昌國。高昌國王鞠文泰非常欽佩玄奘的學識,盛情邀請他在高昌國講經說法,並極力挽留,但玄奘堅持西行,承諾西行取經歸來後再回聚首。為了讓玄奘取經順利,高昌國王贈送了大量的財物、馬匹、嚮導、隨從,更重要的是有一封給西突厥統葉護可汗的介紹信,請求可汗協助玄奘西行。因此玄奘離開高昌後,並沒有繼續遵循絲綢之路的常規路線(天山南道或中道),而是在到達烏什縣後折向西北,翻越凌山(今天山位於中國、吉爾吉斯坦邊界的別迭里山口),經過熱海(今伊塞克湖),西行到達西突厥可汗的駐地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的阿克·貝希姆遺址),謁見統葉護可汗。可汗舉行盛大的宴會款待玄奘,並派遣騎兵一路護送南下,經由鐵門關,越過了中亞最大的河流——阿姆河(玄奘稱為「縛芻河」,唐代又稱「烏滸河」),到達了吐火羅諸國(今阿富汗北部),然後繼續向東南行,翻越時稱大雪山的興都庫什山,到達了印度(今巴基斯坦、北印度)。

從總體路線上講,玄奘西行路線是絲綢之路的常規路線,並沒有繞遠路。中國古代西行古印度取經的僧人,比玄奘早的法顯、宋雲,比玄奘晚的悟空,他們都是從河西走廊西行,經由今天的新疆南部翻越蔥嶺(今帕米爾高原)到達中亞,然後南下阿富汗,東南行至印度,單純從地理空間上看,確實繞路。但是由於中原漢人很難翻越高海拔的青藏高原,穿越藏北無人區,還有世界海拔最高的喜馬拉雅山直接到達印度,更何況玄奘西行時青藏高原上是與唐敵對的吐蕃;雖然從雲南經由緬甸早在西漢時就有一條「身毒道」,但由於中原漢人很難適應傳染病流行的熱帶雨林,這條道路始終困難重重,沒有與中原腹地直接連通。因此中國古代到達古印度的常規路線就是沿著絲綢之路一路西行至中亞,到達阿富汗後再東南行,玄奘的歸國路線即是沿著這條路線,從阿富汗東行至噴赤河谷(今分屬阿富汗、塔吉克的瓦罕谷地),翻越蔥嶺(今帕米爾高原)回到烏剎國(今新疆莎車綠洲),這也是絲綢之路的主幹道。

但從具體片斷路線上講,玄奘西行確實繞了路,即在他到達烏什以後,沒有沿著絲綢之路的常規路線中道繼續西行至疏勒國(今新疆喀什綠洲),然後翻越蔥嶺到達中亞的費爾干納盆地或阿富汗,而是因為要謁見西突厥可汗,西北行繞路至碎葉。


大家好,我是奇異樹下奇異果,每天分享各類歷史二三事,歡迎點擊關注。

玄奘取經路線圖

首先,貼出玄奘西行印度的路線圖,玄奘從長安出發,一路西行經河西走廊進入新疆,後進入中亞再向南走途徑阿富汗,巴基斯坦,最後達到印度,這樣看來確實是饒了一大圈,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以下玄奘為何繞路取經。

玄奘

由上圖可知,由長安進入印度最近的直線距離應該是穿過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進入印度,但這條線路確實近,但是在今天內地進藏都十分困難,何況還要穿過喜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而且唐朝時唐與吐蕃不時發生戰爭,這條路絕不是明智之選,或許玄奘還未達到印度境內,就會因為道路曲折,戰亂而迷路或者取經未半而中道崩殂了,所以這條路行不通。

還有一條路,可以從長安南下,經四川雲南或者廣西進入越南,緬甸然後再向西走進入印度,這條線路同樣不可行。想想美軍對越作戰為何越陷越深,還不是因為越南山高林密,道路不平。進入緬甸就更不容易了,二戰時中國為開闢戰後補給線和戰場,派出中國遠征軍經緬甸進入英國,死傷無數,更別說是唐朝,所以同樣否掉。

最後說說為何選擇圖中的線路圖,早在漢武帝時期,為了聯合月氏(zhi 一聲)攻打匈奴,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各國,所以中國對經河西走廊向西訪問的歷史久遠,交流緊密,這是一條最佳路線,況且比玄奘早的法顯等人也是走的河西走廊這條西行線。

此外由於唐朝與西域諸國很多國家關係不是很好,玄奘西行取經不僅僅是為了取經,還要拜訪各國國王,積極傳播唐文化,加深彼此的了解,所以在些許路段上玄奘也因為拜訪國王而繞路,但總體來說不算繞路,換成其他人西行取經基本也是這條線路。

以上。


玄奘走的是繞,但是絕不是因為無知啊,反而是現在有很多人覺得自己比玄奘聰明,實際上就是啥都不懂。我們看前面給的地圖也能知道,在國內,玄奘走的是:西安——天水——蘭州——武威——嘉峪關——……,為啥不走其他道呢?

因為走不過去啊!只要往西走,就沒辦法繞過天水、蘭州、武威,在崇山峻岭之間,唯有這一路平坦:

其他路線一片茫茫大山,會死人的:

當然路線不止這一條,但幾乎所有路線都是繞路的。除了高山,還有政治因素不得不考慮。就好比你要西去,路線里有ISIS,你難道不會繞著走么?我們往大了看,也會發現玄奘是繞著高山群走的:

這條路線是玄奘自己摸索的么?

玄奘沒那麼笨,這條路是中國人絲綢之路通往西域的主要路線,到了西域,再根據記錄往南走,就能到天竺。

中國到印度有三條路線。

1、玄奘走的路線。

2、南下到雲南,再從緬甸去印度。

3、走海路,漂洋過海去往印度。

玄奘絕不會選擇後面兩種,第三條更麻煩,危險更多。第二條也絕對不行,因為和小說、電視劇里不一樣的是,玄奘一開始決心去天竺,是偷渡過去的,一直要躲著官兵,也沒什麼官牒。到沙漠有唐朝的瞭望台,差點被官兵射死。

往西走西域之路,人煙稀少,尚可以躲避鋒芒。往南走,全都是州縣,根本過不去,會暴露。

玄奘走之前練了身體,學習了外國語,研究了路線,跟天竺來的高僧詢問了路線,不是和大家想像的一樣啥都沒幹。玄奘取經,有勇,有謀,有決心,有毅力,有才智,也契合時機。他出國時是非法的沒獲批准,回國時受到了李世民的歡迎。


玄奘取經確實可以有很多條路可以選擇。除了直接向西,還可以向西南。不過那個時候西南山路居多,從長安到四川盆地首先就要翻閱秦嶺,這對於沒有隧道的年代是一個天然的阻隔。

除了這條路,那麼玄奘為什麼不走水路呢?

首先是水路的可行性。我們知道:玄奘出生在公元602年,唐朝建立是在618年。玄奘西行求法的時間,在他29歲左右,也就是在唐朝剛剛建立時間不長。這個時候,由隋沿襲下來的水路確實存在,比如揚州港、明州港(今寧波港)。

但它們主要的功能是屯兵和軍事運輸。而後來意義上說的海上絲綢之路,在唐朝初年並沒有真正興起。比如我們知道的鑒真東渡,是在公元743年前後。這個時候。距離玄奘已經過去了將近150年。

或者換句話說:海上之絲綢之路的興起,和安史之亂有很大關係。正是因為安史之亂,導致陸地交通受阻,才催生了海上絲綢之路。安史之亂髮生在玄宗年間,而玄奘西行是比他早很多的太宗年間。

其次是西行的可行性。眾所周知:唐朝是個胸襟廣闊的王朝。這期間來自西域的商人連同傳教者,絕大多數都是沿著陸地絲綢之路,自西向東來的。像基督教的聶斯脫里派,就是大約在635年傳入長安,而摩尼教則是在大約694年傳入長安。

至於佛教更早,一直可以上溯到之前的漢朝。比如曾經的法顯,就是在公元四世紀已經走通了這條西行之路。這無疑是個很好的榜樣作用,同為佛教徒,玄奘不可能不知道。

最後,也像其他答主說的:玄奘這次西行實際上,相當於現代意義的偷渡。

偷渡的直接原因,是由天竺/印度來的僧人到達長安。玄奘得知了納蘭陀寺和戒賢法師,以及《瑜伽師地論》(梵文:Yogācāra-bhūmi-?āstra),所以更堅定了他求法的信心。在向太宗上陳情表未果之後,他才最終邁出西行之路。

綜上所述,玄奘之所以不走東線水路,而改走西線的路路。既有海上絲路仍未興起的現實考量,也有傳統西行路線通暢的慣性考量。以上,東西堂主


原因可能真的是因為不知道印度的具體位置。我這麼說是有真實依據的。

中國古代很長一段時間,以為印度的位置位於中亞,比如張騫通西域時,在中亞看到來自四川的土產,非常驚訝,於是問到底怎麼來的,當地人回答是去了印度,在印度與四川商人交易而得。

這說明什麼呢?說明當時四川有商人知道去印度的商路,但可能是作為商業秘密保存起來,並沒有報告給漢朝朝廷。蜀商們一直很好的保留著這個秘密,他們走的道路據現在考證是從成都到雲南,再經緬甸去印度。但歷代朝廷卻一無所知,始終以為印度在中亞。

到了後代,比如隋朝,中國又一次強盛起來,隋煬帝曾經派人前往西域(中亞)尋找漢代史書里記載的各個國家,可找遍了西域(中亞)卻找不到天竺------找得到才有鬼了。

其實古代去印度至少有三條陸路和一條海路,其中最短最方便的路線就是翻越世界屋脊,路過拉薩的「蕃尼古道」,玄奘走的那條先到中亞再向南的可以說是三條道路里最遠的。

所以玄奘回國以後,與李世民見面,才會被要求認真寫一部《大唐西域記》,對途徑的國家地理人口位置情況作詳細描述,因為本身大唐就極度缺乏此類知識。甚至在唐朝滅亡後出版的《舊唐書》中,抄錄者還是照搬舊資料,以為天竺位於帕米爾高原西北的中亞地區。

在之後,直到玄奘離開唐朝後13年,文成公主嫁去吐蕃和親,唐朝人才知道可以經過吐蕃去天竺,比原來繞路中亞節省了幾倍距離。玄奘回來以後唐朝與天竺的外交基本都是走這條路居多。

蕃尼道:經過唐蕃古道再向東南在吉隆出藏就可以到達尼泊爾,後來王玄策出使北印度,就是走的這條道。


經西藏去印度的路確實近很多,而且在張騫之前就有人走過,將四川的邛竹杖和土蘆布運到大夏去賣,不過那屬於民間小路,並非官道——張騫回來不說都沒人知道,後來漢武帝想開闢這條路也沒成功。而作為官道的唐蕃古道,是吐蕃第33任贊普松贊干布在公元634年遣使來唐之後——特別是641年文成公主入藏之後才暢通的。玄奘西遊是627年,此時唐蕃尚未建立外交關係。

而且,唐初的出入境管理非常嚴格,所有人都得辦簽證(過所),玄奘申請了好幾次都沒批,最後還是偷渡出去的,這還是去與中原友好的西域諸國,更何況那沒有建立外交關係的吐蕃呢。那麼玄奘可不可以走民間小路呢?也不行,彼時正值吐蕃動蕩期,松贊干布尚未統一政權,風險大,阻礙也會很多。

有人說玄奘不走近路是沒有精確的地圖,其實不然。牧童遙指杏花村,只要大概方向錯不了就行,真走的話你有高德導航也白搭,那時根本沒修路也沒路標啊,得自己摸索才行。不過那運竹杖的能過去玄奘自然也能過去,所以這個不是重點。至於道路崎嶇、高原反應、高山仰止就更不是理由了,天山、帕米爾那邊也一樣,又不是非得翻越珠穆朗瑪。

所以,玄奘捨近求遠不為別的,就是此路不通!

實際上玄奘選擇的是彼時最成熟的一條線路,張騫之後中原和西域往來頻繁,既有跡可循,也少不了商旅為伴。而且,沿途國家雖多,卻也並不見得有多兇險。彼時西域佛教盛行,多數國家都信奉佛教,國內建有許多伽藍(寺院),僧眾甚多,好多國王還都是忠誠信徒,對玄奘那是熱烈歡迎,高規格接待,生怕有所怠慢。玄奘不用費心找旅館,還可以免費吃齋,想住多久就住多久——比如在龜茲就呆了兩個月,何樂而不為呢。

最慷慨的是高昌國王麴文泰,臨行前為玄奘準備了三十套法衣,無數雙保暖手套、鞋襪,還有防風沙的面罩,以及夠玄奘花二十年的盤纏——包括黃金百兩、銀錢三萬、綾絹五百匹。此外還給玄奘配備了30匹馬、25個壯勞力,另有4個專門服侍的小沙彌。這排場,比栗特人的商隊還要大。有馬騎有人攙著,有禦寒的衣物和足夠的盤纏,這些都是玄奘得以順利前行的必要保障。

麴文泰還給沿途24個國家分別寫了國書,並附送大綾一匹,交代他們對玄奘放行、照顧,並派殿中侍御史歡信護送玄奘翻越天山、帕米爾一直到西突厥可汗的帳衙。西突厥可汗也給了玄奘許多盤纏,還專門派了一個精通各國語言的翻譯隨行,解決了玄奘此行的語言障礙問題。

可以說,沒有沿途國家和僧侶同行的幫助,玄奘不可能走得那麼順。而且,玄奘行走也必須沿著國家或綠洲城市的路線走,該繞遠得繞遠,否則沒有休息的驛站不說也無法獲得通關文牒,不是哪裡近就走哪裡。所謂的近只是相對的,好走、暢通才是王道。


西南抄近道明顯是不可能的,雖然根據歷史的記載,從四川到印度肯定是能走過去的,比如張騫在中亞發現了產於四川的棉布和竹仗,比如秦王破陣樂傳到了印度,但究竟是通過什麼線路傳遞的,沒人說得清楚。反正在宋朝之前,中國官方似乎就沒有開通一條從西南地區到達印度的道路來,比如漢武帝就曾經為了找這條路而開展了轟轟烈烈的「經略西南夷」活動,但結果卻無疾而終。

所以讓玄奘走這條路線,無疑是增加了他的難度,極有可能便迷失在了西南地區的茫茫深山之中。當然玄奘可以走西藏進入印度,這條路在當時是存在的,只是當時唐朝和吐蕃不是很好的關係,加大了他取經的風險。而且高海拔地區,玄奘的身體未必承受的了。

所以他只能繞道走絲綢之路,況且之前又有很多高僧走過,還有隋朝人裴矩編的《西域圖記》指引,對於玄奘而言無疑是一條最為靠譜的道路了。當然走海路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只可惜玄奘沒有獲批出國,歸根結底就是一個偷渡客,坐船隻會增加他失敗的風險,所以他也只能放棄了。


謝邀。

在今天的科技和交通條件下,翻越青藏高原去印度尚且不是件輕鬆的事,在玄奘那個年代,越過雪山高原比登天還難!

你以為玄奘取經是這樣的:

其實是這樣的:

還有這樣的:

好吧,言歸正傳——貞觀元年(627年)玄奘請求西行求法,但未獲唐太宗批准。直到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29歲的玄奘才開始了漫漫西行路。

從地圖來看,玄奘經過的地區有中國西北(為了方便理解,只寫今天的地名)的吐魯番、庫車、喀什,以及中西亞的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阿富汗和南亞的巴基斯坦、印度等地。這樣一條道路,在今天看來似乎並不好走,但在當時,卻是無數僧侶、商人用生命他出來的一條生路。按照前人走過的路,雖然也花費不少時間,確實相對最安全的。

一方面,絲綢之路一帶有完整的驛站系統,能為玄奘法師西行提供補給,到了國外,那些國家對新崛起的唐王朝既好奇又畏懼,玄奘經過各國,也是了解異國文化的過程。

另一方面,除了自然條件惡劣,當時青藏高原上的統一國家吐蕃剛誕生不就,和唐朝還沒有什麼官方來往。玄奘這時候經過吐蕃地帶,毫無安全保障,被當地人隨意抓取或者殺掉,都是有可能的事。如果真這樣,也就談不上什麼取經大業了。

玄奘顯然沒這麼傻,寧可多走一些路,轉一個大圈,也不會深入險境的。這可能和一些人對冒險者的理解有不同,探險家並非一味只有勇敢,而是在審時度勢下做出最勇敢地選擇,既然這條路幾乎是死路,玄奘根本沒必要去冒這個險。

因此,玄奘走的路雖然遠了點,但是當時最合適的、最安全的一條路。


圖二

看了這兩幅地圖你就知道為什麼要繞路了。你以為唐師傅是傻愣啊,不懂走近路啊!關鍵是近路能走不。


玄奘西行路線 :長安(今陝西西安)——秦州(今甘肅天水)——蘭州——涼州(今甘肅武威)——瓜州(今甘肅安西縣東南)——玉門關——伊吾(今新疆哈密)——高昌(今新疆吐魯番)——阿耆尼國(今新疆焉耆)——屈支國(今新疆庫車)——跋逯迦國(今新疆阿克蘇)——凌山(今天山穆蘇爾嶺)——大清池(今吉爾吉斯斯坦伊塞克湖)——素葉城(即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西南)——昭武九姓七國(都在今烏茲別克境內)——鐵門(烏茲別克南部茲嘎拉山口)——今阿富汗北境——大雪山(今興都庫什山)——今阿富汗貝格拉姆——巴基斯坦白沙瓦城——印度

中國到印度一共有四條路。

第一條路:沿絲綢之路向西,從中亞進入印度,這是歷史上用得最多的一條路,東晉高僧法顯通過這種方法進入印度並成功取回真經,商旅也多走這條路,這條路久經考驗,道路條件比較好,成功率最高。玄奘採用的就是這條路。

第二條路,通過文成公主入藏的路到達拉薩,然後翻越喜馬拉雅山進入西藏,從地圖上看這是最近的一條路,但是可行性很低,到達拉薩需要走幾千里幾乎沒有人探索過的無人區(而西域通過無人區的方法早已探索過),而且翻越喜馬拉雅山幾乎是個不可能的任務,更何況從沒有中原人從這條路進入印度,充滿著未知的風險,成功的可能很渺茫。

第三條路,通過雲南地區經過現在緬甸進入印度,這只是理論上的一條路,雖然早在漢代就已經提出可能能進入印度,但是從沒有人實現過。而且當時的雲南地區由七個小國控制,又充滿雨林,危險性更大。

第四條路,法顯回來的路,也就是海路。但是玄奘並沒有足夠的經費坐船,中央政府由於姓李而支持道教,不會支持他去印度,因為沒有錢,所以,只能採取別的路了。


推薦閱讀:

如果你真的能吃到唐僧肉的話你會怎祥?
唐僧被一個和尚罵哭了,而孫悟空的殘暴讓他明白了一個殘酷道理!
孫悟空第二次被唐僧趕走,跑觀音菩薩處哭訴,結果卻掉進了圈套!

TAG:玄奘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