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心氣虛損,就可見自汗?


指由發汗、瀉下太過,或勞心過度,心氣耗損或年老臟氣日衰、病後體虛所致。表現為心悸,氣短(活動時加劇),自汗,胸悶不舒或痛,面色蒼白,體倦乏力,舌質淡,舌體胖嫩,苔白,脈虛等。治宜益氣養血為主。

治療多用四君子湯加黃芪以益氣,加酸棗仁、遠志、柏子仁、五味子等以養心安神。

氣虛,包括元氣、宗氣、衛氣的虛損,以及氣的推動、溫煦、防禦、固攝和氣化功能的減退,從而導致機體的某些功能活動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現象。多由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失養,或勞傷過度而耗損(「勞則氣耗」),或久病不復,或肺脾腎等臟腑功能減退,氣的生化不足等所致。

氣虛的病理反映可涉及全身各個方面,如氣虛則衛外無力,肌表不固,而易汗出;氣虛則四肢肌肉失養,周身倦怠乏力;氣虛則清陽不升、清竅失養而精神萎頓,頭昏耳鳴;氣虛則無力以率血行,則脈象虛弱無力或微細;氣虛則水液代謝失調,水液不化,輸布障礙,可凝痰成飲,甚則水邪泛濫而成水腫;氣虛還可導致臟腑功能減退,從而表現一系列臟腑虛弱徵象。

心氣虛證是臨床常見的、病勢較緩、病情較輕的證候。多因稟賦不足、心氣素虛;年邁體衰、臟氣漸弱;勞倦思慮過度,耗傷心氣;或由久病氣血雙虧,心氣乏源;或因誤汗、過汗、汗出過多,心氣隨之而泄,導致心氣不足。

心氣虛證是臨床常見的、病勢較緩、病情較輕的證候。多因稟賦不足、心氣素虛;年邁體衰、臟氣漸弱;勞倦思慮過度,耗傷心氣;或由久病氣血雙虧,心氣乏源;或因誤汗、過汗、汗出過多,心氣隨之而泄,導致心氣不足。其證屬虛,病位主要在心。日久可影響肺、脾、腎三臟功能失調;極易造成瘀血、痰濁等病理產物的發生。

[2] 心主血脈,藏神,「……有神明之心,神者,氣血所化生之本也……主宰萬事萬物,虛靈不昧是也」(《醫學入門》)。若心氣虛,則推動血液運行的力量減弱,血流不暢;心氣不足,神失潛藏,故神不守舍。因而《症因脈治》說:「……心氣虛則心主無威,心神失守。」故本證是以血運遲緩,心神不寧為病機特點。若心氣虛進一步發展,氣虛及陽,可出現心陽虛,前文已述,亦可累及於肺,肺失宣發肅降,肺氣亦虛,形成心肺氣虛證。

護理

1.精神及生活護理較為重要,要使病人克服急躁、驚恐、焦慮的不良情緒。病人居處的環境應安靜,嚴禁喧嘩,且應空氣新鮮,乾淨舒適,以保證病人能安靜休息。

2.心氣虧耗患者,一定要高度重視脈象的變化。過快、過侵及促、結、代等間歇脈,要及時調整方葯,觀察病情,結合病情迅速進行辨證處治。

3.「厥心痛」、「真心痛」病中屬心氣虛的病人,不宜飯後「百步走」,因飯後血液多集中在消化道以幫助消化食物,而飯後活動則使血液分布到四肢,造成相對的心臟供血不足而誘發「厥心痛」。勞則氣耗,導致心氣更虛,加重心絡痹阻,不通則痛作,不可不注意。


題主的提法略微有點問題,心氣虛損實際上指的是心陽虛,心陽虛的主要癥狀之一就是自汗。

自汗的定義

自汗是指:不因勞累活動,不因天熱及穿衣過暖和服用發散藥物等因素而自然汗出的表現。

自汗的主要原因有:營衛不和、熱熾陽明、暑傷氣陰、氣虛陽虛。

為什麼心氣虛損會導致自汗?

解釋心氣虛和自汗之間的因果關係,就必須從中醫的認識論出發。

中醫認為,汗液的輸布是由【衛氣】來決定的,衛氣強健,則汗液正常;衛氣統攝無力,則汗液代謝失常,也就是產生了自汗。

而衛陽不固則是由於心氣不足引起的。【衛氣】生於水谷,源於脾胃,水谷精微在心臟赤化後形成了血液以及各種氣,如中氣、衛氣……

從以上的邏輯可以見出:水谷精微之氣→心氣赤化→中氣/衛氣→控制汗液代謝

在這個功能鏈上,心氣是很重要的一個中間環節。

以上,不難發現:心氣虛則衛氣不固,衛氣不固則自汗。

希望能幫到題主!


這個問題我也不大懂,但是我知道多少就給你說多少,給你作參考。一個人的身體好壞,中醫理論上來講;陰陽平衡,陰氣十足也不好,陽氣十足也不好,二者要統一。我覺得你心氣虛損,不斷的時間出汗,這就是典型的陰氣十足,身體濕氣重,身體虧損,肝脾腎虛弱,陽氣少,這個不要緊的,沒事的。你到醫院看中醫門診,醫生給你搭脈,他們會給你配中藥,吃上三個月療程,那麼你的身體馬上會恢復正常,在補上營養,大告功成,喜笑顏開。


推薦閱讀:

經常戴眼鏡反而會增長度數?
孕婦的肉長哪兒了?教你如何長胎不長肉!
給孩子做微量元素檢查是忽悠嗎?兒科醫生告訴你真相!
為什麼很多惡性傳染病的源頭是非洲?
如何分辨鼻塞流涕是感冒還是過敏?

TAG: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