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中的畢方鳥就是現在的火烈鳥類的鶴和鸛嗎?
畢方就是火烈鳥《山海經·西山經》:「有鳥焉,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青質而白喙,名曰畢方,其鳴自叫也,見則其邑有訛火。」
理解這段話的關鍵是對足字的理解,最早是站立的意思。此段文字翻譯為現代漢語:
群山中有一種鳥,形狀像我們常見的鶴一樣,此鳥休息喜歡一隻腳站立。有些是紅色羽毛,有些是白色的羽毛,有些是黑白相間,羽毛是變化的,根據食物的礦物質而變化。鳥喙一般是白的。它名稱是畢方,取這個名字是因為它喜歡鳴叫,聲音類似畢方,彷彿是自己在叫自己名字。人們初次遠遠地看見火紅的火烈鳥群,都會驚嘆,彷彿眼前是一片燃燒的火焰。
《山海經·海外南?經》特意提到的火烈鳥常見的地方:「畢方鳥在其東,青水西,其為鳥人面一腳。一曰在二八神東。」
這段文字的理解需要知道當時的時代地貌,也就是海陸時代。二八是象形文字,昊的意思,也就是台灣以東的地方,那時已經變成了陸地。青水指日本海溝。翻譯成現代漢語:火烈鳥類生活在我們的東面,在日本列島的西面。這種鳥有人的特點,可以像人一樣單腿站立休閑。也有人在昊國(台灣)東邊看見過這種鳥。
畢方還有另一個意義,在崑崙文明發展中早期,畢方代表黑暗,他用血腥和暴力領導他的部落,性情暴烈,氣焰囂張。根據盤古史詩的唱詞,大昊打敗的畢方,才結束漫長的崑崙黑暗時代,把人類歷史引向光明。
史詩中只有2句提到了畢方這個人,部落,或者王朝。
魚鼓一停我接住,來說太昊一段古。
自從洪水泡了天,渺渺茫茫無天數。
豎亥粟害和鼠害,饑寒交迫千年苦。
燭陰定律色與性,萬年寂寞人孤苦。
畢方據比血和夜,人煙稀少地窮途。
山中十萬八千年,才出太昊一老祖。
講起老祖來出世,要講昊的老祖母。
祖母原是金石長,一無母來二無父。
清水三番得人形,石人得道成聖母。
聖母端坐虛妙洞,惦念靈山四方土。
兩條長龍日夜斗,洪水滔滔百姓苦。
老祖聖母氣又憤,頭頂抵角怒生出。
打敗畢方驅黑夜,雲開日明回洞府。
圖片由提問者提供。
畢方曾是中國上古文化中的神鳥,傳說它追隨黃帝四處征戰,可謂聲名顯赫。但此後歷經多年演變,最後讓鳳凰成為鳥中最神聖的。這真是讓人感慨。
《山海經·西山經》這樣描述畢方:「有鳥焉,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青質而白喙,名曰畢方,其鳴自叫也,見則其邑有訛火。"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這一種鳥形狀像鶴,但只有一隻腳,紅色的斑紋和青色的身子,有一張白嘴巴,名叫畢方,它鳴叫的聲音就是自身名稱的讀音,在哪個地方出現那裡就會發生怪火。
人們不禁會問,畢方是以什麼鳥為原型?儘管鳳凰就是融合很多鳥的形象,其原型主體是孔雀。
其原型是鶴嗎?在鶴類家族中,丹頂鶴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僅次於鳳凰,被稱為仙禽,僅次於鳳凰。清代一品文官的補服圖案就是丹頂鶴。它身長約120---150厘米,翅膀打開約2米,嘴長、頸長、腿長。成鳥除頸部和飛羽後端為黑色外,全身潔白,頭頂皮膚裸露,呈鮮紅色。其次級飛羽和三級飛羽形長彎曲成弓狀,兩翼摺疊時,覆於整個短尾上面。
丹頂鶴繁殖在中國黑龍江的三江平原和嫩江中下游地區、在中國東南沿海各地及長江下游等地越冬。歷史上丹頂鶴的分布區比現在要大得多,越冬地更為往南,可至中國福建、海南島、台灣等地。若畢方是丹頂鶴,《山海經》就不會說「其狀如鶴「,而是說畢方就是鶴了。還有,鶴類很少單腿長期站立。叫聲也不是「畢方」。
其原型是火烈鳥嗎?火烈鳥又名紅鸛、紅鶴,也是一種大型水鳥,主要分布於非洲、中南美洲,以及印度等地區。根據資料,它在中國以前沒有分布。近年來,在中國新疆和湖南省東洞庭湖自然保護區曾見到過迷鳥。2014年12月,天津報告發現火烈鳥。若是在中國哪個地方又發現火烈鳥,肯定成為當地頭號新聞。
其實,火烈鳥也分許多種。它們可以單腿長期站立。古人見它們單腿長期站立,就以為它們就是獨腿。看來,古人觀察不夠仔細。即使在現代,若沒有影像資料,僅憑口口相傳,或者文字描述,難免會誇張或者失真,就會有誤判。何況幾千年前的上古時代。
無論是在現代還是在過去,無論是在哪個國家和地區,若是發現當地少有物種,或者從來沒有見著的物種,都會被當作新聞去傳播。儘管,那時沒有「新聞」一詞的說法,也沒有報紙。有些時候,甚至會驚動最高統治者。
所以,畢方的原型是火烈鳥的可能最大。
推薦閱讀:
※山海經是什麼時候寫的?
※《山海經》比《史記》更可信?解開這4個謎團才能讀懂
※張錦江:新說山海經
※《山海經》對中國地理的記錄準確嗎?
※首發 | 兩個國度,三部經典,召喚出《山海經》中的100個神祇異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