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什麼意思?
「一者陰極之至,二者陽氣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謂之冬至也。」——《三禮義宗》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確立的節氣之一。早在公元前20世紀的人類,通過觀察星象和日月運行的位置,還有周圍草木的生長,風雨之聲從而確立了:春分、秋分、冬至、夏至這四個最早的節氣。
攝影 / 非與非的相片冊子
沒有比冬至更讓人愉快的節氣了。
冬至的古老存在,彷彿像一顆啟明星,給人以安心的希望。「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又被稱為「冬節」、「長歲節」,這一日,白晝的時間降到了最低,夜晚星象仍然是美麗的冬季星空,不過,冬至以後的日子,白晝將越來越長,封凍已久的天地正在緩緩舒展身體,下一個天地循環正在走來。
冬至宜絕百事,安身靜體。漢代的冬至,「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全國都度過安寧舒服的一日。現在的冬至也是如此,適合多躺多睡,吃吃喝喝。
攝影 / 張覺民
江南人在冬至吃湯圓。江南這個時候,氣溫好像才剛剛入冬似得。清晨,街上有涼風吹過,水面上泛起一些漣漪,橋上有人走過,影子靜靜倒映在湖水上。山茶花倒是開了,開得大大幾朵,被雪覆蓋著一點,一股「細雨無人我獨來」的倔強。屋檐上也有雪,有細細的炊煙冒出來,斜斜地飄著,搞得雪不知所措起來。
家家的廚房都是燈火通明的。很少很看到這麼燈火通明的廚房,把搓的圓圓的湯圓,一個個扔下鍋里,向右一擰,青藍色的火苗舔著鍋底,發出滋滋的聲音。這些糰子不一會兒就會變得軟乎乎,再長胖一圈,漸漸浮到鍋里。理想的湯圓要有超級好的芝麻餡,偷偷從鍋里撈起來一個偷吃,咬破白乎乎的糯米,濃醇的黑餡流出來,吃的滿嘴都是甜味,染得牙齒也黑黑的,這個時候要躲得遠一點,不要被長輩發現才好。
有一種較為古老的風俗,把冬至的湯圓黏在家裡角角落落,來犒勞守護家裡各位神明的辛勞,叫做「餉耗」。台灣學者林再復描述,「家家戶戶清晨都以冬至圓仔致祭祖先……從大門、小門、窗門、倉門、床、櫃、桌、井、廁、牛舍、豬舍都得以冬至圓一二粒在上面,祭告一番,以求保佑一家大小平安。」
江南人還有一個必選項:吃年糕。摘地頭上的野菜來炒年糕吃最好,野菜的氣味老往鼻子里鑽,鑽得人心裡也痒痒的。如果家裡有灶台的話,建議把年糕簡單粗暴地扔到灶台里煨著。柴火燒的越來越明亮,把年糕煨地焦焦的。年糕的表皮迅速皺起來,凝成一個個泡泡,有的氣泡裂開了,那得翻個面。煨好的年糕金黃明亮,抹上一層鹽,燙燙地拿在手裡,咬又捨不得,搞得熱氣糊了兩片眼鏡。
街頭偶爾會有人打年糕,很多江南人的兒時記憶里也曾參與過這樣的遊戲。一般兩個人就可以組成打年糕小分隊,分為上下手。做上手的再石臼邊站穩,身體微微弓起,擺出架勢,雙手緊握年糕錘長長的木柄;做下手的就默默半蹲在地,捲起袖子,錘起錘落之間需要不時挪動身子,與對方保持默契。年糕被揍得越來越軟乎,打手的額頭沁出一層薄汗。所以說,打年糕也是很暖和的遊戲,只是現在參與的機會越來越少。
不論是湯圓還是年糕,都是由糯米粉做成的。手巧的人家自己做糯米粉。用水把糯米泡軟,軟到手指可以捏碎的程度,再用石墨慢慢捻成米漿,把米漿倒入布袋,紮緊,吊在屋檐上,讓裡面的水慢慢流干。待水分盡數除去,袋中就留下整塊的米粉,將其碎成小塊,再重新磨細成粉,徹底晾乾,就成了水磨糯米粉。
不過,糯米粉做的食物,一定要趁熱吃,放涼後就會變硬,還很難消化。除了糰子聯盟,肉食也不能放過。
在北方,大家都選擇吃餃子。白菜餡、芹菜豬肉餡、蘿蔔餡、韭菜蝦仁餡、香菇餡、三鮮餡……到底應該吃哪一種呢?真是一個甜蜜的煩惱啊。梁實秋認為「最好的餃子機器應該是——人」。先說面,「一定要自己和面,軟硬合度,而且要多醒一陣子,蓋上一塊濕布,防乾裂。擀麵子不難,久練即熟,中心稍厚,邊緣稍薄。」至於餡兒嘛,不管是豬肉冬瓜餡還是羊肉餡,天下之口不一定同嗜。
羊肉最補元氣國內羊肉的吃法很多,內蒙古達茂旗有一種比較神奇的吃法叫「羊貝子」,也就是白煮全羊。整隻羊放在鍋里煮大約一小時,各人用刀割取自己中意的部位,沾一點鹽水吃。羊肉還帶著生,一刀切下去,會滲出一點血,但是鮮嫩無比。
攝影 / 尹忠
臘肉是舊日中國村鎮的溫馨風景。淮揚有甜臘和醬臘,西南有香臘,江西有咸臘……高高垂掛的臘肉,讓人一看就有一種「這個冬天有著落了」的感覺。給臘肉抹上鹽,慢慢搓揉,直到肉裡頭的自然水分被完全搓揉殆盡,抹上胡椒粉、花椒粉等調料,揉勻後放入大木桶或大陶缸中,經過約半個月的腌制,鹽和香料慢慢滲透進去,臘肉才入味。臘肉最好吃的做法,也很簡單。在灶上燜上柴火飯,然後丟一根臘肉進去同燜,出來後就有股混合著米飯的清香,好吃到整個人都覺得溫暖清爽。
攝影 / 陳帆Fotochen
昨天冬至,你在哪?吃了什麼?
提起冬至,我們其實並不陌生。在二十四節氣里也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冬至被稱為「冬節」,我們從中也可以看出這個節日的重要性,民間甚至有「冬至如大年」的說法。
那麼冬至到底起源於何時呢?它的背後究竟有什麼故事,以及人們在冬至日這天會進行哪些活動?
說起冬至,它的來頭可不小,一直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周代。熟悉古代曆法的朋友,就會知道我國古代有所謂的「改正朔,易服色」的傳統,到了漢代的董仲舒,對之進行了進一步總結,上升到理論形態,進而提出「三統三正」的說法。「三統」,我們就不說了,我們還是說說「三正」吧。所謂的「正」就是指「正月」,我們今天將一月看作是正月,彷彿已經是常識了。
其實在古代並不是這樣的,比如夏朝就是以一月為正月,故而夏建寅;商代以十二月為正月,故而商建丑;周代以十一月為正月,故而周建子。到了秦朝,則以十月為正月。而漢朝取代了秦朝以後,對其進行了大規模的否定,甚至否認其政權的合法性,認為自己直接繼承了周代。而董仲舒則以「三」為循環,建立起自己的黑白赤三統的歷史觀,故而到了漢代,則又是一個循環,與夏朝的曆法一樣,都是以一月為正月。此後,兩千多年一直沿用了這套曆法,我們通常稱之為「農曆」,其實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即「夏曆」。
這樣,我們就明白了周代以農曆的十一月為正月,並且將冬至日作為一年的歲首,也就是說在商代,冬至就相當於新年。正如《漢書》所載,「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而明確將「冬至」作為一個固定節日確定下來則在漢代,而後盛於唐宋,一直沿用至今。周代的正月相當於夏曆的十一月,因此過冬和賀歲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到了漢武帝時期,重新沿用夏曆,正月變成了一月,這樣冬至與新年終於區別開來,基本沒有什麼聯繫。因此,作為獨立意義的「過冬」是從漢武帝以後開始的,其後一直流傳到今天。
漢代對冬至極為重視,將之稱為「冬節」。到了這一天,不僅要舉行盛大的儀式,官員還要休假。這種慶祝儀式稱為「賀冬」,而官員之間相互拜訪則稱為「拜冬」。正如《後漢書》所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朝野對冬至的重視程度。到了魏晉時期,冬至又有了一個別稱,即「亞歲」,每逢這一天,晚輩都要向長輩拜節。宋朝以後,冬至則得到進一步發展,人們會在該日祭祀祖先與神靈。到了明清時期,就顯得更為隆重了,皇帝要在這一天進行「祭天」,故有「冬至郊天」之說。
冬至從周代產生以後,這三千多年中一直在不斷的發展,人們對之越來越重視,由此也衍生出一些民俗,使得冬至的節日氛圍越發的濃了許多。《周禮·春官·神仕》曰:「以冬至日,致天神人鬼。」人們在這天禮敬鬼神,就是為了能夠攘除災凶,以求能有個吉兆。
到了唐宋時期,一度能和歲首並重。正如南宋時期的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所載:「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
其實我們對冬至最為熟悉的還是「九九消寒歌」,這個我們小時候都曾背誦過,因此會顯得分為的親切,「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楊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也就是到了冬至這一天,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此後歷經九九八十一日,天氣逐漸復甦,就會變得越來越暖。
說起這個「九九消寒圖」,其實也是文人士大夫的一種雅趣。民間的九九消寒圖通常是一幅雙鉤描紅書法,書有繁體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共有九個字,每個字又恰好九畫,因此從冬至日算起,每天鉤一畫,九九八十一天之後,恰好能夠將這九個字塗滿。當然,這個操作確實有點簡單,不過是民間的做法罷了。而在文人士大夫那裡,則另有雅圖。文人們會在白紙上繪製九枝寒梅,每枝花開九朵。一枝則對應一九,一朵則對應一天。如此,每日據天氣狀況用相對應的顏色填充一朵梅花。元朝楊允孚在《灤京雜詠》中則將這一情況描繪的栩栩如生,躍然紙上,「試數窗間九九圖,余寒消盡暖回初。梅花點徧無餘白,看到今朝是杏株。」看到這裡,我們不得不感慨,古代的文人們真會玩,玩的都這麼文雅、有水平!
文:甪里先生
參考文獻:《東京夢華錄》《後漢書》《周禮·春官·神仕》《漢書》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冬至是什麼意思?
冬至,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
一、什麼是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古人用來指導農事的曆法,凝聚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經驗的結晶。
什麼時候有什麼樣的氣候,適合種什麼莊稼,該做什麼農活,都要順應自然,才能有好的收成。??
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業離不開節氣的指導。生活也同樣離不開節氣,什麼時間吃什麼、穿什麼、幹什麼事情,都要與春夏秋冬不同的時節聯繫在一起。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很多孩子跟大自然、跟風花雪月、跟春夏秋冬越來越遠。
但是,人也要順應自然規律,不違背自然,人才能健康、快樂、幸福。
二、冬至到了,一年裡也到了最冷的時候
冬至,又稱「數九」、「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古人們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23日。?????????
在這一天,是一年裡白晝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天氣開始越來越寒冷?,真正的進入冬天最冷的時候了???,也就是數九天開始了。
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逐漸加強,代表著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
所以,民間也有俗話「冬至大如年」,在冬至這天,是民間祭祖的重要日子,甚至和過年一樣熱鬧,有著家人團聚,祭祖,賀冬等習俗。????
子孫慎終追遠,祭拜已故的先人,祈求先人們的「在天之靈」庇佑著子孫後代。在冬至這一天敬拜祖宗,團圓是中國人根植於心的概念。??
三、冬至吃什麼
冬至就意味著新的一年真正開始了。????為了慶祝,這一天,北方人流行吃餃子,寓意「新舊交替、更歲交子」。
民間俗話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所以在這一天,無論有多忙碌,都會吃一頓熱氣騰騰的水餃,應應節氣。????????
而南方人則用湯圓來表達「團圓」和「節節高」的寓意。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前一天,家家戶戶就開始忙著搗米做湯圓了。??
湯圓一般用糯米磨成粉,搓揉成團,根據喜好,包上甜,咸各式餡料,一碗團團圓圓的冬至圓就把一家人團聚在一起了。??
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也就是過了冬至,就過了一年了,又長大了一歲。??
四、冬至養生
冬至一陰生,在這一天,盛到極致的陰氣開始衰退,人的生命活動開始由盛轉衰,由動轉靜。
冬至後,陽氣緩緩回升,白天慢慢變長,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此時要注意身體的保養。??
①早卧晚起,補腎固陽????。??
《黃帝內經》說「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
也就是說,冬天這三個月里,最好是早睡晚起,不熬夜,太陽出來以後再進行適量的戶外運動。
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人體陽氣的收藏,陰精儲蓄。人的作息規律要符合自然界的陰陽消長規律,才能有利於身體健康。??
②多曬後背補陽氣?????????
冬天暖陽里,適宜負日而暄,晒晒後背是很舒服的。在早上十點左右,站在陽光里,背對著太陽,渾身都曬得溫暖舒暢。??
清代醫家曹庭棟在他的養生專著《老老恆言》中說:「日清風定,就南窗下,背日光而坐,列子所謂『負日之暄』也。脊樑得有微暖,能使遍體和暢。
日為太陽之精,其光壯人陽氣,極為補益」。??
民諺也有「冬日晒太陽,勝似喝參湯」之說。所以,冬天適當的晒晒太陽,讓身體接收太陽的補益,對身體是大有好處的。
③飲食要搭配合理。??
冬至後,氣溫趨於寒冷。這個時候適合溫補類食物,如雞肉、羊肉、牛肉、鯽魚等美味,可以作為進補的佳品。
很多地方都有冬至吃羊肉的習慣,一來溫補身體,一來可以驅寒。??
冬天陽氣日衰,脾喜溫惡冷,要少吃生冷食物,宜吃溫熱的食物以保護脾腎。可以多喝粥溫補滋潤脾胃。??
時光悄然無聲,一路匆匆過。此刻,當我們感受到冬意漸濃的氣息時,也迎來了這一年中最後一個節氣——冬至
冬至又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今年冬至怎麼過?可不能孤獨地在大街上隨便吃碗湯圓了事。這不,眾易居給小夥伴們準備了迎冬至·包餃子活動,一起來看看吧:
包餃子咯~
歡樂時光
餃子里的人情味兒
↑↑精緻小巧的柳葉餃,飽滿樸實的東北餃
這當然是我們的傑作,請不要質疑?!
買家秀PK賣家秀
↑↑這樣的大反差,怎一個「萌」字了得!
不過就算包得歪瓜裂棗也是「正宮」哈~
餃子秀來咯~
萌萌噠(?ω?)
這些是什麼鬼?嘻嘻~包雞丁、軟糖、鹽金棗的怪味餃子一定沒有吃過吧?!
我們不一樣!
↑↑在人事行政辛勤的勞作下,熱氣騰騰的餃子出鍋咯,蘸點汁,咬一口,濃香四溢。大家吃著聊著,享受著自已的勞動成果,濃濃的和氣在這寒冷的冬日裡更讓人留戀沉醉。
眾易居聯合創始人朱總致辭,帶來節日的問候
開吃啦~
↑↑吃貨+撒狗糧模式開啟
不吃湯圓天不亮
對於南方的小夥伴來說,冬至吃餃子可就不幹了,吃湯圓才有家鄉的儀式感。
↑↑入口嫩滑不粘牙的湯圓,散發著芝麻的香味,要不要來一個?
↑↑怪味餃子的「幸運」花落誰家?哈哈,居然是朱總本人和商務部婉娟獲此殊榮(此處應有掌聲),來,精美禮品獎勵~
↑↑再瞧瞧這些狼吞虎咽的傢伙,收收你們的口水嘛
↑
新夥伴們吃得棒棒香~
↑你瞅啥?瞅你咋地
都說冬至最重要的,是一家人坐在一起,美美地吃上一頓團圓飯。而在外工作的小夥伴們,在不斷前進的時候,在這樣的日子裡:
有更多的眾易居家人們陪著你
吃上一份熱騰騰的餃子/湯圓
這個冬至很暖,你呢?
2017年冬至時間
12月22日 00:27:53
農曆十一月初五 星期五
冬至,是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它就像一個轉折點,從這一天起,黑夜漸短,白晝漸長。
冬至開啟了一年中最冷時節的序幕,此節氣過後,氣溫往往會大幅下降,冬天最冷的時候也就到了。
不過冬至後,陽氣緩緩回升,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也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最好時機。所以古時冬至也喻意為新生命的開始。
自古以來就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古代冬至絕對是盛大而且隆重的節日,要穿新衣戴新帽,分享節日和美食,還要掃墓上墳。冬至是數九的開始,美食進補肯定是少不了的。冬至是數九的開始,在南京,到了冬至都有「進九吃雞」的習俗;民間還有「一『九』一隻雞」的說法。冬至的習俗其實花樣百出,還有很多是你不知道的!
北方冬至吃餃子
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每年一到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相傳,這一習俗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
南方冬至吃湯圓
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古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民間便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還代表團圓之意。
四川冬至喝羊肉湯
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以求來年有個好兆頭。現四川冬至包括廣元家家都要喝羊肉湯。
冬至習俗:吃赤豆糯米飯
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冬至做好保暖
喝熱茶、暖身體
冬季,北方空氣寒冷,空氣濕度有所減少,皮膚、鼻、咽容易感覺乾燥,不少人會發現鼻咽乾燥、乾咳少痰、皮膚乾燥等一系列惱人的癥狀開始時不時「騷擾」自己一番,並且使人容易上火,簡單有效的解決辦法就是喝熱茶、暖身體,還能去火消炎、潤燥養生!
護肝養胃,喝蒲公英刺玫茶
取蒲公英根2g、刺玫花1g,做成蒲公英刺玫茶包,每日取一包,熱水代茶飲,即可!
冬季人們聚在一起,喝杯小酒,不僅情誼更濃,還可暖身驅寒,一舉兩得,然而喝酒的你,需要注意護肝養胃哦!可以每天一杯蒲公英刺玫茶,護肝養胃、還可以去火消炎。
蒲公英和刺玫花,都是葯食兩用的草藥植物,現代科學證實,蒲公英可拮抗內毒素所致的肝細胞溶酶體和線粒體的損傷,解除內毒素導致的毒性作用 , 故可以保肝。蒲公英跟乳薊的功能不相上下,都是最常用在需要去肝毒的病患身上。
刺玫花味辛、甘,性微溫。強肝養胃、調經活血、促進血液輪迴,能夠溫養人的心肝血脈,舒發體內鬱氣,起到鎮靜、安撫、抗抑鬱的功效,對於肝臟健康非常有利並且可以暖胃、養胃。
潤肺止咳,喝玉竹桔梗茶
將蒲公英根、菊苣、桔梗、玉竹按2:2:1:1比例製成玉竹桔梗茶,每日沖泡。
蒲公英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炎的作用,現代研究發現,蒲公英還有廣譜殺菌的作用,能預防戒煙後上火導致的口腔潰瘍、牙床腫脹等,還有助於修復吸煙時導致的胃黏膜潰瘍。
桔梗宣肺生血,有非常顯著的祛痰、止咳、利咽作用;玉竹可治咽干舌燥,對肺陰虛所致的乾咳少痰,咽干舌燥,對肺結核咳嗽等都有一定的治療作用;菊苣可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增強免疫力;四者搭配對慢性支氣管炎及慢性潰瘍有一定的預防與治療效果,非常適合煙民作為日常代茶飲飲用。
最後,冬至時節,你的家鄉有哪些習俗,和大家來分享一下吧!
冬至節,又名冬節、交冬、亞歲、賀冬節、小年。時間在農曆十一月間,公曆12月22日前後。冬至日,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間最長。古人認為這時陰極之至,陽氣始生。古代冬至日的習俗包括饋送、祭祀祖先、守冬、賀冬、獻履、團冬、占驗等等。在冬至之日,北方人以餃子作為主要食品,而在成都則主要是喝羊肉湯、吃羊肉,明天就是冬至節了,你準備好節日食品了嗎。
冬至節日飲食有鮮明的冬令特點。宋代流行「冬(至)餛飩,年(節)餺飥」的諺語,特別是《武林舊事》說:「貴家求奇,一器凡十餘色,謂之『百味餛飩』」,吃餛飩直到明清時代仍是冬至節民間食俗。餛飩形如雞卵,頗似陰陽未分時的一團渾沌,在陽氣始生的冬至日,人們食用餛飩,以模擬的巫術形式破除陰陽包裹的混沌狀態,以支助陽氣生長。一些地區在冬至節還喜歡吃牛肉、羊肉,認為是冬補食品。民國《江津縣誌》就記有冬至日「邑俗多市牛羊肉煮而食之,謂可以壯體溫。」福建有冬至吃糯米丸之俗,江南地區有食冬至團之俗,清代顧祿在《清嘉錄·卷十一》中描寫吳地冬至團:「比戶磨粉為團,以糖、肉、菜、果、豇豆沙、蘿蔔絲等為餡,為祀先祭灶之品,並以饋貽,名曰『冬至團』。」從冬至節開始,我國進入一年中最冷的時期,此時腌制雞鴨魚肉,不僅不易變質,而且可產生腌臘風味。所腌魚肉,可供春節及開春數月之用。清光緒《增修灌縣誌》講冬至日,「鄉村於是日多宰割豬只和鹽置諸瓮內,十餘日取出熏干,謂之『臘肉』,以為來年宴客、餉農之費。」這種肉歷久不腐,民間又稱之為「冬至肉」。
古人對冬至極為重視,有「冬至大如年」之說。宋代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卷十載:「京師最重冬至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賀往來,一如年節。」直到今天,冬至食俗仍影響著人們的飲食生活。
不知不覺,冬至來了。
有些地方的朋友們鍋里下著一鍋餃子,之所以有冬至吃餃子的習慣,是因為餃子的外形很像耳朵,這一天吃了餃子,一整年都不凍耳朵啦~這就是冬至吃餃子,一冬不會凍耳朵。
而在浙江的嘉興,冬至這一天,當地人就會吃上一碗桂圓燒蛋,食材也很簡單,先把桂圓放在水裡煮,加紅糖,等到差不多了就打入一個雞蛋,愛吃甜的,可以加些紅糖進去。有興趣的朋友晚上可以回家自己嘗試一下。
告訴空空,在你的家鄉,冬至都有哪些傳統習俗?
我是寶玉石文玩達人空空!雖人丑脾氣臭,但有鑒假估價和配串問題可私信我, 我會儘力回答哦。
冬至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季,四立二至二分是一年四季孟季起始和仲季正中時節,從氣溫變化和日照角度和夏至相反,都是最熱最寒夏冬兩季的仲季之中日,固名思意冬天到了,處於北半球的我國,特別中原地區是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白晝漸長,黑夜逐短,也是數九寒天的第一天,開始正式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直至立春為止。冬至為一九第一天。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冬至吃餃子習俗,預防一年中最寒冷的天氣凍掉耳朵,而安上假的像耳朵的餃子,來保護真耳的安全,當然這是古人對嚴寒氣候的比喻擬人誇張說法。曆法中,冬至陰曆日期到月底的天數計算農曆下一年是否閏年,在哪一月後加閏月的最基本依據。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一個使用的節氣,其它二十三個節氣都以冬至來推算確定,農曆閏年和月份推算也是上年冬至農曆日期確定。即所有曆法的編排和節氣閏置,及有關曆法數據均以冬至這天為準繩去定奪確准,冬至和其它二十三節氣好比國家第一大法一一憲法和刑民等法關係。萬本不離其宗,是根本第一大節氣,是節季之宗。看客們是怎樣理解冬至日呢?賜教關注討論。
冬至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二十四節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氣。「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這天,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長,而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
冬至這天有哪些飲食習慣?在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
南方地區在冬至有吃湯圓、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有祈求團圓、長壽的意思,而且還會祭奠祖先,祈禱祖先保佑全家人來年一切平安如意。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相傳醫聖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時適逢大雪紛飛的冬天,看見不少鄉親的耳朵被凍爛了,他心裡非常難過,就叫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把羊肉和一些驅寒藥物放在一起,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煮熟後送給被凍傷的百姓食用。這既是一種食物,也是一種防凍傷的藥物,張仲景叫它「祛寒嬌耳湯」。百姓吃了以後,血脈通暢,兩耳變暖,凍傷也就好了。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人們為了不忘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冬至日到來時必吃餃子。
冬至與釣魚冬至來臨,開始進入數九寒天,大多數地區已經不適合釣魚,北方此時開始流行大棚垂釣,當然也有些釣友會去冰釣,鑿個冰洞、支個帳篷,煮個火鍋釣著魚,很是愜意。南方到了冬至除了少數四季如春的地帶,大部分地區魚口也會變差,尤其是早晨和晚上氣溫也接近冰點不宜出釣;而中午和下午氣溫提升魚口會變好,是一天中垂釣的好時段。
延伸閱讀,我國還有哪些傳統節日?春節(農曆正月初一)、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頭牙(農曆二月初二)
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清明節(節氣清明)、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
七夕(農曆七月初七)、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冬至(節氣冬至)、臘八節(農曆臘月初八)
尾牙(農曆臘月十六)、祭灶(農曆臘月廿四)、除夕(農曆十二月三十日)
——上弦月
推薦閱讀:
※饅頭萎縮塌陷是酵母放少了嘛?
※你們行業的「天梯排行榜」是怎樣的?
※拒接接收陌生人的幫助是正常的心理反應嗎?應該拒接嗎?
※夏天怎麼減肥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