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才和帥才的區別在什麼地方?


將才和帥才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帥才是對大局的把握,帥才是負責整個大局的部署,而將才是執行者,是對於帥才布置的任務的執行。

如果帥才做了將才做的事情,或者將才做了帥才做的事情,那麼就會死的很難看。

比如曹操當時就是作為一個帥才做了將才做的事情,所以赤壁之戰死的那麼慘。那麼帥才和將才之間具體的有哪些區別呢?

其實現在說帥才和將才多是在說公司管理方面,所以主要在說職場上的事情:

一、執行方面的不同。

帥才是一個善於將任務分解給下屬的人,而且他會留多餘的方案在解決突發事情。而將才是具體是執行這些任務的人,他們能力很強,可以一個頂兩的人物,做起事情來很利索。但是如果這些事情不是自己該做的那麼就漠不關心,只是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負責好自己應該負責的任務。

二、管理方面

將才帶兵是言傳身教,就和師傅教徒弟一樣,對下屬管理也很嚴格。他們教徒弟方面是一把好手,但是卻不一定善於處理徒弟之間的矛盾。而帥纔則不同,他們不會親自去教徒弟,但是他們會提倡讓自己的下屬提高學習能力,提高整體隊伍的素質,提供大的方向,而且他們也是非常善於處理下屬之間的矛盾。

三、溝通能力

帥才善於溝通,不管對於什麼人都可以溝通的很好,而將才就不一定,將才不一定能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四、性格方面

將才的性格是洒脫的,要麼非常內向要麼非常外向。但是帥才卻不同,他們是非常沉穩的,不會特別外向,也不會特別內向。

五、理想方面的不同

帥才是做好所有的工作不管是擅長還是不擅長,要帶領的是整個團隊,而將才是做好自己擅長的工作。

六、給人的感覺不同

將才是那種一開始看起來很嚴格不好親近,但是相處久了才知道很好相處,但是帥才是一開始感覺很溫和親和力特彆強,但是久了感覺伴君如伴虎。

總的來說,帥才是對大局方面對整個團隊負責的,而將才是對自己的屬下負責的!


將帥可以一體,這也是最高境界,諸如朱元璋,朱棣,王越,袁崇煥,毛文龍,努爾哈赤,皇太極,李自成,吳三桂,洪承疇,左宗棠這都是將帥一體,屬於優秀統帥型人才。

將帥可以分離,尤其是文武分離後,文官居於統帥,運籌帷幄。比如王驥,王陽明,楊鎬,孫傳庭等。相對於第一類,他們有的接近戰場,有的就在後方,指揮組織能力也有高低。

在文武分離下,將才就是專事衝殺。比如曹文詔,曹變蛟,白廣恩,鰲拜,劉銘傳,周盛傳,周盛波,劉松山,鮑超等。他們長時間衝殺在一線,靠著人頭一步步上升,屬於用將,受著統帥指揮。

到這裡大體將才與帥才得關係就清晰了。也可以發現成為優秀統帥型人才很難,尤其是從文官成為優秀統帥。

當然將帥是個動態的體系。

比如吳三桂在重文輕武,以文治武的時代里,出身將門,大概率會成為將才。事實也是朝著這走的,登萊作戰,松錦作戰,證明其是優秀的騎兵將領。歷史進程就是不可預料,投降清朝後,南征北戰,尤其是在川陝長年作戰,其逐步成為一個優秀的統帥。三藩之亂中,湖南已經成為突出部,面臨清軍三四支主力部隊攻擊,反而給清軍造成很大壓力。直到病死,戰局才逆轉,可見其爐火純青的指揮藝術。

也有文官成為統帥。洪承疇本身是進士,後來在延綏做參政,慢慢升遷就行了。但遇上農民起義,洪指揮當地守備賀人龍作戰,漸漸嶄露頭角。後來在陝西十年作戰,指揮部隊山地,平原,陣戰,奔襲戰。基本可以全天候作戰。也鍛煉了一批屬於自己的將才,諸如曹變蛟,唐通,馬科,賀人龍等。後來松錦會戰,清軍損失中高級將領四十餘員,可圈可點。

袁崇煥,孫傳庭也是如此。

一個人成為將,或帥,確實要看細節的才幹與努力,也要考慮當時的制度因素,更要考慮到歷史進程。

你生在明初,走武將才能成為統帥。

生在明中葉,只有文官才能成為統帥。

到了明末,機會就多了。

清代也是如此。武將統帥_文官統帥(承平之世)_文官一流統帥_武將統帥。大體就是這個演化周期了。


在生活中,偶爾會聽到人們聊天評論某某是個將才,但不是帥才。那什麼是將才?什麼是帥才?將才和帥才的區別又是什麼呢?下面就來說說我的理解。

我國古代兵法有雲:能領兵者,謂之將,能將將者,謂之帥。我認為將才就是能夠帶領部下貫徹落實上級戰略部署,完成一項項任務,奪取一個個勝利的人。帥才就是能夠統帥將才的人。

史記上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劉邦和韓信聊天,討論將領能帶多少兵,劉邦問:「像我這樣的能帶多少兵?」韓信說:「陛下不過能帶兵十萬。」劉邦問:「你呢?」韓信說:「我是越多越好啊!」劉邦笑著問:「既然這樣,為什麼卻被我擒住了?」韓信說:「陛下雖不能帶兵卻善於駕馭將領,這就是我所以被陛下逮住的原因。」

從對話中可以看出,韓信認為自己是將才,能征善戰,作戰勇猛,敢於衝鋒陷陣;劉邦是帥才,能夠統攬全局,運籌帷幄。

這也揭示了將才和帥才的區別之所在:

1.思維不同。

將才更擅長於做,所以思考問題往往針對的是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容易陷入片面、僵化,格局不夠大。而帥才更擅長於謀,能夠駕馭將才;能夠深謀遠慮,捕捉機遇;能夠從全局思考問題、謀劃對策,站位更高。

2.能力要求不同。

將才要管理能力和執行能力強,而帥才不僅要管理能力和執行能力強,還要有很強的語言表達、總結歸納、思考謀劃、果斷決策等能力,即綜合能力要求更高。

比如一個企業的最高管理者,必須具備帥才應該具備的這些能力,才能把企業搞好。

3.工作內容不同。

將才的工作內容主要是帶領部屬貫徹落實各種指示精神,各項工作任務,側重在落實上。帥才的工作內容更多的是要思考謀劃戰略、確定工作目標、分配工作任務,側重在思考、決策、部署上。

比如一個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即帥才,他要思考企業的大事:謀劃企業的發展方向、產品對象、組織結構、人員配備、解決重大疑難問題等。而中層管理人員即將纔則是要帶領隊伍貫徹落實好高層管理者的決策部署。

華為老總任正非就強調要砍掉高級幹部的手和腳,只留下腦袋用來仰望星空、洞察市場、規劃戰略、運籌帷幄。高層幹部關鍵是要指揮好團隊作戰,不能習慣性地扎到事務性的工作中去。

4.崗位經歷不同。

將才不僅可以是通過多崗位歷練成長的,也可以是通過在單一崗位上歷練成長起來的,而帥才必須是通過多崗位歷練才能成長起來。

比如一個企業的中層管理人員,可能是在單一的崗位上歷練後表現出了很強的管理才能而就地提升起來的。但高層管理人員必須有多崗位,特別是基層一線管理崗位鍛煉的經歷。

綜上分析,將才不一定會成為帥才,而帥才一定曾是一個將才。但無論是將才還是帥才,都必須要不斷學習、恪盡職守地履好職、盡好責。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


將才和帥才的區別還是很大的,我用一個具體的故事給大家說一下,大家肯定就明白了。這個故事就是有關西漢皇帝劉邦和大將軍韓信之間的。

大家都知道,韓信被劉邦稱為漢初三傑之一,為大漢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大漢帝國建立之後,他更是被劉邦封為了齊王,然後又改為了楚王。

韓信絕對是劉邦建立大漢過程中,立下功勞最大的一個將領。

韓信更是因為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被世人津津樂道。

韓信的軍事才能,劉邦當然比誰都更加清楚了。

劉邦坐上皇帝的寶座之後,在一次舉行宴會的時候,劉邦和韓信閑聊了起來。

劉邦問韓信,大將軍你覺得我能帶領多少人打仗呢?

韓信笑了笑說道,你呀,最多能帶十萬大軍,再多了你就玩不轉了。

韓信說的確實沒錯,劉邦最多也只能率領十萬的士兵,你看當年他攻打彭城的時候,率領了六十萬大軍,,這六十萬大軍,竟然被項羽三萬軍隊,打了個落花流水,連褲子差點都被打沒了。

這說明劉邦確實不能帶領更多的軍隊。

劉邦似乎對韓信的回答很滿意,畢竟十萬大軍,並不是說誰都能帶領的,那也是需要有軍事才能的。

劉邦又問韓信,那大將軍你能帶多少人呢?

韓信很自信的回答,我呀,正無窮大,越多越好。

劉邦頓時不開心了,好小子,我才能帶十萬大軍,你帶無窮大。

劉邦靈光一轉,又問韓信,你不是能帶正無窮大的軍隊嗎,那你怎麼聽我這個只能帶十萬軍隊的人的話呢?

韓信說,這你就不懂了吧。

我呀,善於將兵,是個將才。

您呀善於將將,是個帥才。這就是我之所以聽從您號令的原因。

韓信一這樣說,劉邦就開心了。

原來我還是比你韓信高一個等級的呀。

這就是將才和帥才的區別,將才就是像韓信這樣的人,率領百萬雄師在戰場上殺伐決斷,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人。

帥才就是劉邦這樣的,能對將領下達命令,並讓將領堅決執行你命令的人。

帥才在考慮問題的時候,格局更大,視野更寬,考慮的是全局的層面。

將才考慮問答的時候,對具體的實物具體分析,只要把一件一件具體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


什麼樣的人是「將才」?

能領兵者,謂之將。天下兵的韓信、十萬兵的白起、萬人敵的項羽、千騎的李靖、百人的陳慶之、單槍匹馬的趙子龍。衡量一個人將才的大小,要麼是通過能帶多少人,要麼是通過面對多少敵人。如果脫離開打仗這件事而放在職場上來說,一是帶人幹活的能力,二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是解決困難問題的能力。將才未必需要自己幹活,但卻需要帶人幹活。

什麼樣的人是「帥才」?

能將將者,謂之帥。與「將才」不同,帥才不是看能帶多少兵打仗,而是看你能領導多少將領。就像劉邦所說,論領兵打仗不如韓信,論出謀劃策不如張良,論資源調度不如蕭何。同樣都有平定亂世的志向,項羽只有范增一個人而不能用,而劉邦卻能讓各路大牛人盡其才,所以最終才能實現抱負。而在職場上,所謂「帥才」並不需要和具體細節較勁,而是需要找到能夠解決具體問題的人。

「將才」與「帥才」的區別

面對的問題不同

「將才」面對的是明確的問題(即使有時候問題很難解決),他們需要做的只是利用有限的資源,達成具體目標。就像劉邦評價韓信「提百萬之眾,攻必克,戰必勝」,將才需要的是執行能力。

「帥才」面對的是不明確的問題,他們需要統籌全局的能力,長遠的目光,不爭一時之功,以圖長久之計。帥才需要的是眼光,主要的職責是指路,只有大方向對了,解決具體的問題才有意義。

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

將才思考問題的角度是:要做什麼?當面對一個既定的目標時,將才需要知道解決問題要花費多大的代價,自己有多少資源,以及制定相應的執行方案。就像孫子兵法中所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帥才思考問題的角度是:不要做什麼? 首先從用人的角度來說,統帥之才要給有才能的人留位置,如果不給其他人留有發揮才能的餘地,事事親躬,就算你個人再牛,到頭來也只能自己干到死。其次是從做事的角度,團隊填坑能力再強,也架不住領導挖坑。在未來局勢不明朗的前提下,能不瞎折騰沉住氣很難得。

不一定帥才就比將才高一等,關鍵還是要看自己所處的位置,如果本就是一個小兵的角色,卻自命不凡人中龍鳳,純屬沉迷於裝逼的快感中無法自拔。人生艱難,江湖險惡,小怪獸要一個一個打,經驗要一點一點長。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珍惜眼下的平台,才能有更高遠的發展。


先以古今人物對比來看吧。

第一對:項羽和劉邦

項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才氣過人。

威震天下的巨鹿之戰,項羽年僅24歲,不愧是英雄出少年。

可是就這麼牛逼一個人物,為何最後還是敗給了劉邦。

或許這其中緣由,劉邦的那番話還是很好地解釋吧。

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這是劉邦說的一句話。

大意是說:「運籌帷幄,我不如張良;經濟管理,我不如蕭何,用兵打仗,我不如韓信。這三個傢伙都是牛氣衝天的,但是,都為我所用,這也是為什麼我能取得天下的原因」。

反觀項羽,個人能力確實是爆表,幾乎無人能敵,但是,用人和團隊不行啊。

你看韓信,最開始是在項羽麾下的,跟著他南征北戰,可是,韓信有毛病,就是老喜歡給領導提意見,項羽年少氣盛受不了啊,給他安排一個閑職,後來,韓信就投靠劉邦去了。你說這二人一文一武,要是精誠合作,何愁天下不取啊。

再看看他的亞父范增,本來也是天生的搭檔,可惜,鴻門宴之後,二人意見相左,項羽不聽范增諫言,劉邦跑了,終成大患。起得范增罵道,「豎子不足以謀」。

就像劉邦最後所說的,「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我擒也 」。

第二對:蔡崇信和馬雲

蔡崇信是耶魯大學經濟學學士及耶魯法學院法學博士學位,加入阿里巴巴以前都是全球領先企業集團的律師、顧問和高管,算得上是將才了——在股權、法律等領域造詣深厚。

馬雲,杭州師範大學畢業,而後擔任教師,後來又去了其他一些單位,但都比不上蔡崇信。論學歷、論專業能力和水準,馬雲差人家真的不止一截。

那你說馬雲憑什麼,把人家年薪300多萬港幣的人「忽悠」過來,變成月薪500塊人民幣,「忽悠能力」絕對是一流啊。

真的就是眼界、心胸、格局和人格魅力。

  • 那個年代就能看到互聯網的將來,這是眼界;

  • 要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格局和氣魄不得不服氣;

  • 當然,最重要的是一路堅持下來了,這才是真牛逼。

所以,將才和帥才的區別在哪裡呢?

  • 將才聰明能幹、才華卓著,功勛彪炳,在一些領域或者很多領域具有非凡才能,但是在用人、團隊及領導方面卻可能有不足,至少是不如帥才的;

  • 帥才可能乍看之下不如將才這般耀眼,沒有萬丈光芒,可是人家在視野、格局、心胸、團隊和領導方面具有卓越才能和稟賦啊,能夠帶領其他將才最終取得事業成就。

用心的回答不容易,如果你覺得有道理,記得點贊、評論和關注哦~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

什麼是將?什麼是帥?在歷史影視劇里,我們常看到這樣的場景:軍帳裡邊,一個人面向眾人,手執令牌發號施令:某某,命你帶多少人馬去攻城;某某,命你帶多少人馬到哪裡埋伏……這個下令的人就是帥,而口稱「得令」奉命行事的那些人,就是將。這是最直觀的說法。

與將相比,帥要考慮的事情多得多。戰前籌備階段,他要考慮:天氣怎麼樣?地形怎麼樣?敵方將帥怎麼樣?敵方戰力怎麼樣?糧草怎麼調配?人馬怎麼調度?將領怎麼使用?敵情怎麼刺探?軍營怎麼安扎?軍令怎麼傳達?軍心怎麼穩定?

戰爭中,帥要負責排兵布陣,以及協調指揮將領作戰,緊要關頭必須作出決斷!

戰後,帥還要負責賞功罰過、彙報戰況、總結經驗等等。並不是說以上這些事,帥都要事必躬親,但是這些對帥來說,都是基本功!

帥是統籌戰爭全局的,是軍隊首腦、第一責任人,故又稱「統帥」、「元帥」。真正的「帥才」,須知天文、識地理,通曉軍務,還要料敵於先,臨陣決斷,是一位全能型人才。

至於將,偏重於執行層面,相對簡單一些,主要任務有二:一是帶好手下的兵,二是執行帥令。士兵接觸更多的是自己的將,所以作為一個「將才」,首要的是為士兵樹立榜樣,以身作則,讓士兵服你。同時,要具備一定的管理能力和執行能力,能夠獨當一面。

舉個例子可能更清楚一些,當初劉邦能打敗項羽奪得天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麾下人才濟濟,在行政、參謀、外交、軍事各個領域都有頂尖人才。其中,大將軍韓信就是一位罕見的帥才(我看很多答案說韓信是將才,不敢苟同),蕭何說他「國士無雙」,並不算過譽。而像曹參、樊噲、夏侯嬰、灌嬰、周勃這些人,都是能夠獨當一面的將才。反觀項羽團隊,就要遜色很多,軍事方面有將才而無帥才,所以儘管軍隊戰鬥力很強,但戰略戰術都有欠缺,所以敗給了劉邦。至於劉邦本人,是帝王之才,同時也是一位優秀的軍事統帥,當然跟韓信還是沒法比。

在古代戰場上,帝王選帥,帥統將,將帶兵。在今天的公司,董事長選拔總經理(帥才),總經理任用部門經理(將才),部門經理管理部門職員(兵)。商場如戰場,古今同理。


點此查看圖片摺疊原因

01

前兩天的一個問題是關於楚漢爭雄,劉邦為什麼殺韓信。在這個關係體裡面,劉邦就是帥,韓信就是將。

帥的功能是運籌帷幄,將的作用則是具體的行軍打仗。

有一次,大家在吃飽喝足以後,坐在草地上閑聊,那時候他們還沒有開始相愛相殺,君臣融洽。

劉邦就問韓信:像我這樣的人你看能帶領多少士兵?

韓信得意的笑了笑:我看啊,超不過十萬人。

劉邦又問:那你呢?

韓信說:自然是多多益善,有多少兵我也能控制的恰如其分。

劉邦笑了:吹!牛都在內蒙呢!你還這麼能吹!你這麼厲害,怎麼還是被我抓了呢?

韓信正色說:你不善領兵卒,卻善於領導將士,這就是我韓信為你所抓的原因。

這個典故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韓信不光是一名出色的軍事家,同時他也是一名優秀的理論家,他定義了將、帥的區別。

將才=善將兵

帥才=善將將

張良、蕭何、韓信這三個優秀的人都屬於將才,正是在劉邦這位帥才的領導下,他們才能各顯其能,幫助劉邦在和項羽的競爭中成就了帝王偉業。

02

要是將才沒有帥才的領導,他們也發揮不了最大作用;如果帥才沒有將才的支持,他的方針政策也得不到具體的執行。

將帥之間的關係是:相輔相成,同時也相生相剋。

一般可以成為將才的人已經是人中之傑,而且他們自身的演化,可能還有上升空間。

帥材如何管理將才,才能讓他們心服口服,人盡其用,是一門藝術,而且是一門高深的藝術。

劉邦和韓信的關係是非常融洽的嗎?其實也不是。

在劉邦和項羽最後決戰烏江的時候,韓信和彭越並沒有動兵參加,戰爭的最開始是劉邦節節敗退的。

直到劉邦劃陳(淮陽)以東至海廣大地區為齊王韓信封地;封彭越為梁王,劃睢陽以北至谷城(山東東阿南),為其封地。

韓信和彭月才帶兵出戰,漢軍形成從南、北、西三面合圍楚軍之勢,項羽被迫向垓下(安徽靈璧南)退兵,最終慘敗自刎於烏江。

而劉邦最終稱帝建立了大漢王朝。

勝敗都在劉邦的一念選擇之上,如何御人是們學問。

03

古代的君候將相和今天的經濟社會非常同步。

2000年2月,在一個叫湖畔花園的小區,16棟三層,有十八個人聚在一起開了一個動員會。

這個房間里幾乎家徒四壁,擺設只有一個破舊沙大部分人席地而坐,有一個並不高大的男人,站在中間講了整整兩個小時,

然後他們開始了創業,在很長的時間裡,這些人每個月拿500塊錢的工資。

這個男人就馬雲,馬雲帶領著他的團隊,用了14年的時間,把阿里巴巴做成了中國最大的電商購物平台,做成了IPO估值高達1000億美元的公司。

馬雲作為核心創始人領導者不僅功成名就、更被封神朝拜,而追隨他的17個人而今也都成為了獨當一面的大將。

馬雲也多次表示:沒有他們,沒有團隊,也不會有今天的阿里巴巴帝國。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


簡單說,將才就是帶兵的能力,讓士兵訓練好,士氣高,然後在具體戰鬥或戰役中發揮出色,選擇正確戰術取得勝利。帥才就是帶將的能力,安排麾下若干將領,選擇不同的將領和部隊完成最合適的任務,保證戰役勝利。

韓信曾評價劉邦和自己,說自己帶兵多多益善,但劉邦不善將兵,而善將將。這可以說是將帥之才最大的區別。

一般而言,比較單純帶兵的,能夠勇猛或機智布置戰術,帶著部隊打勝仗的,就是將才。能夠安排不同部隊分進合擊,協調人事關係的,就是帥才。從這個角度上說,將才和帥才兩者並不是截然分開的,也不單純是按照帶兵的多少或者參加戰役的大小來看。

舉個例子,一個帶兵三萬人的軍長,手下三個師長,但他打仗主要就是從軍事角度調派部隊,哪個主攻,哪個掩護,哪個做具備隊。這個主要體現的是將才。而一個帶兵兩千的團長,如果他很關注麾下營連軍官的特長、個性、成長,在平時內部訓練建設,以及臨場戰鬥任務分配時,很好地注意了每個人的性情特徵,這樣來達到一個任務完成的最佳。那麼,雖然他手下兵力很少,其實已經部分體現了帥才。當然,不是說有將才就沒帥才,或者有帥才就沒將才,而是說某些工作方式和任務特點側重於某一方面。

舉個實際例子,《大決戰淮海戰役》中,粟裕指揮了40萬華野大軍,劉鄧只指揮了20萬中野大軍。但是粟裕更多體現的就是將才,而鄧小平那句「就算中野拼光了其他隊伍照樣過長江」就體現了帥才的素質。

桂系軍閥李宗仁、白崇禧兩人都具有將才,但李宗仁憑藉五戰區司令長官任上,充分安撫協調川軍鄧錫侯部、西北軍龐炳勛部、張自忠部,壓服不聽話的湯恩伯部,體現了很強的帥才。而白崇禧雖然人稱小諸葛,更多只有將才。

杜聿明後來擔任徐州剿總副總司令,麾下名義上指揮的大軍有六十多萬,兵力超過李宗仁第五戰區。但他根本沒法鎮住麾下的邱清泉、孫元良等驕兵悍將,淮海戰役國軍各部首鼠兩端,互不救助,杜聿明的帥才可以說一塌糊塗。


大家好,我是專註職場領域的頭條號作者職場日誌,關於將才和帥才和區別,這個問題其實很有意思,當然這個問題其實涉及一個很前衛的觀念,就是領導力的問題,那麼如何理解這個問題,我們可以以國有企業的領導架構來理解。

比如在國有企業中,董事長兼黨委書記其實就應該定位為帥才,而總經理則應該是將才的定位,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可以分開來看這兩者的區別:

首先,國有企業中董事長的職責是什麼呢?就是總覽全局把方向管宏觀,而總經理的職責又是什麼呢?就是抓業務抓具體干實際。那麼在帥才和將才的區別中,我們顯然得知,帥才在於胸謀全局全役,而將才在於勇猛作戰負責一城一地的征戰。所以從這方面看,帥才主要是全局,而將才主要是局部。

其次,繼續以國有企業為例,董事長作為帥才負責全局工作,那麼可以干預一些很小的很具體的事情嗎,其實是可以的,畢竟許可權使然,但是又是不可以的,因為那樣會妨礙總經理工作;引起不必要的內部爭權鬥爭等;同樣的,總經理作為將才可以干預帥才的事情嗎?其實也還是可以,畢竟都是班子成員至少有建議權,但是也同樣犯忌諱,因為在別人看來你可能野心太大等等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由此又可以看出,帥才和將才都是才,但是帥有帥的位置而將有將的地盤,雙方只有在各自的領域才會發揮出各自的能量,但是如果一旦雙方不在其位而謀他政,不但不會發揮出人才的作用反而會有一些負面作用。

再次,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那麼自然知曉了將相和的重要性,同理,國企中作為帥才的董事長和總經理之間,二個人之間的融和相處幾乎會影響一個公司的生存和發展,大家可以在網上查找出很多一個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各自為陣從而導致公司人心渙散沒有主心骨甚至站隊表態等等,大家忙於人事事務而忽略了公司戰略規劃的制訂和實施,從而使得一家公司沒有了戰鬥力沒有了競爭力,最終在市場浪潮中被淘汰的例子其實比比皆是,所以,討論將才和帥才的區別固然重要,但是如何讓將才和帥才各安其位合力而為更是值得大家注意甚至反思的事情。


推薦閱讀:

村上春樹的羊男出自哪部作品?
周武王滅殷商,為什麼還要把殷王室微子啟分封在宋國?
大家知道書法家王羲之與王獻之是什麼關係嗎?
觀音為什麼走哪裡都要帶著木吒?
為什麼「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是千古名句呢?

TAG:文化 | 生活 | 職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