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沒有唐肅宗靈武即位,當時的局面會如何發展,唐玄宗能否力挽狂瀾?


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安祿山在范陽反叛,橫掃河北,迅速渡過黃河,佔領東都洛陽。天寶十五年正月,安祿山在洛陽稱帝,國號大燕,改元聖武。

天寶十五年六月,叛軍攻破潼關,再占長安。唐玄宗帶領親信逃向四川。皇太子李亨奔向西北,並於七月在靈武登基,就是唐肅宗。

這以後,因為安祿山的健康出現問題,叛軍內部爭權,安祿山被自己的兒子害死,叛軍勢力受挫。唐肅宗以西北為根據地,向回紇等部借兵,由兒子李俶和郭子儀率領,很快收復了長安,在中原地區與叛軍反覆爭奪,最終平叛。

唐玄宗在位幾十年,到了後期暮氣沉重,沉湎酒色,最終弄出來這一次大叛亂,叛軍所到之處,摧枯拉朽一般,顯示出當時的軍政的腐朽程度相當驚人。

唐玄宗逃向四川,對於天下軍民已經完全沒有了號召力。此時,唐肅宗跑到西北,並在那裡站穩腳跟,是相當關鍵的一步。

如果當初李亨繼續做乖兒子,跟著父皇一起入川,整個大西北就會變成一盤散沙,要麼被叛軍吃掉,要麼被外部勢力吞食。而唐玄宗頂多能夠偏安四川,想要以四川為根據地,收復河山,難於登天,根本無法力挽狂瀾。


謝謝你的提問。你完全違反了歷史沒有假如的定律。如果歷史有那麼多的假如。我們應該還屬於秦始皇子孫統治,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

唐肅宗在靈武於唐玄宗天寶十五年七月十二日,在唐玄宗大臣的建議下登基。

從這一天開始,唐玄宗的天寶年號結束使命,唐肅宗的至德元年開始。

太子李亨即位的這一天,唐玄宗還在逃亡的路上。

但是,他對自己的領導權一點也沒有放鬆。第三天,即七月十五日。

跟隨唐玄宗的大臣們,也在最後制定領導全國人民的大事。

於是發出一個詔書。

這個詔書有兩個要點,一個是把唐玄宗的幾個兒子的權力、地位以法定的形式安排好。

這個安排中李亨的地位最高,是天下兵馬元帥,也就是「副總統」的地位。

第二個是,從戰略上形成南北攻守態勢。北方由太子李亨經營,南方由永王李璘統領。

這個決定,確立了以永王李璘為中心的南方政治版圖。

唐玄宗集團的認識是,假如安祿山叛軍把北方佔領了,那麼,他將以長江天險為屏障,與安祿山集團打一場持久戰。

這樣,安祿山也是不會長久的,大唐還會回到唐玄宗的手中的。因為,如果掐斷了給首都長安的大米等物資的供給,安祿山也是不戰自亂。

然後,唐玄宗從四川的長江進入南方,親自指揮北伐。

這個計劃按照古代三策來說,最多也就是一種中策。

而唐玄宗當時真的也沒有什麼上策可拿。

被安祿山打懵的唐玄宗,不得不出此無奈之舉。

我們就假設唐玄宗的這個計劃實施了,那會怎麼樣?應該說問題不大。

但是,假如北方沒有失守,太子李亨把安祿山給滅了。

那麼會不會發生唐玄宗與李亨之爭,以及,李璘與李亨之爭呢?

我們繼續看事實。

第一,歷史的真實是:唐玄宗的這個詔書還沒有下發出去。李亨的詔書於八月十二日報送唐玄宗了。

於是,唐玄宗敏銳感覺事態非常,於是馬上同意太子李亨即位大統。

因為,唐玄宗也是政變出身,真不同意李亨,恐怕自己老命難保。

因為兩個月前,在馬嵬坡已經預演了他的命運。你想想,自己的愛妃都保不住,是不是對他的嚴重警告呢?

那麼,唐玄宗的那個詔書,李亨那麼辦?

執行啊,因為李亨剛登基,就給唐玄宗一個絕路,對自己也不利。

但是,就在李亨即位以後的第三年,即乾元元年,還是把李璘給滅了。

這裡還牽涉了我們的大詩人李白呢。

所以,按照唐玄宗的政策,唐朝的內部分裂會進一步加重的。


我認為不可能,我認為許多英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了該做但做好了的事。而巨人,也是不斷在前人的基礎上長起來的。說白了,前人播種後人收,後人再來做前人,風吹水面層層浪,拍死一浪還一浪。

肅宗,的確厲害,一步一步建立自己的威信。從兵馬大元帥,到靈武即位,到收復二京,恢復正統。做了大功績。但如果沒有他,唐會不會亡國?我認為不會,因為,安史之亂,來勢兇猛,但畢竟唐沒有失心,大功臣郭子儀,李光弼,包括很多將領,還是圍繞以唐朝皇帝為核心的立場上,堅持李唐之路。唐玄宗偏好歌舞享樂,眾臣有意見,有意見可以提,沒看已經弄死楊玉環了嗎?而且,唐玄宗離位,我認為不敢說是個人就可以做到李亨這樣,但李亨也未必只能由他完成,他完成業績的條件還是在太上皇的支持關懷下,依靠全體指戰員的奮戰,全國人民的支持下取得的,只要是李家正統,太子位,找對將領,還是可以再複製成功的,沒有郭子儀,也許就會變。

但,唐玄宗李隆基,因為犯了紀律錯誤,使個人威信下降,所以我認為唐玄宗力挽狂瀾的可能性不大,但沒有唐肅宗李亨靈武繼位,唐也未必滅亡,可能會出現分裂國土的情況,時間長了,我覺得李唐還會統一。就如同台灣,別看現在鬧騰,幾百上千年後,再回顧歷史,台灣只不過是歷史的小插曲,充其量幾句話,台灣曾經試圖分裂並獨立,但沒過多久變回到祖國的懷抱。就如同康熙解放台灣,現在我們說起來不就是一下下。時間是最牛的解決方案,儘管現在的物理學家不承認有時間這個概念,但時間就是歷史,為什麼要學習歷史,就是告訴我們經驗,但我們也不必看重歷史,因為很多時候其實就一個選擇,如果生二心,如安史之亂,可能會在短時間內達到分裂祖國的目的,但只要認真了,正統就是正統,在下定決心的情況下,一個島,認為有地球另一面的某個國家支持,妄圖搞事情,最終還是會失敗。有些人,只是夾在大國間的棋子,也許經濟強盛一些,但你還是棋子,你想做棋手那是決定不可能的。因為各個棋手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來博弈,真的有棋子變為棋手,那麼等待的肯定是打壓,征討。而灣灣想依靠別的國家完成自己的心愿,甚至想打壓大陸,那等待的只能是最壞也是最好的結局。


人到了晚年,銳志不再,性格卻肯定是愈發倔強,聽不進逆耳忠言了。安史之亂初發時,唐朝廷雖然被安祿山有心算無心打了個措手不及,但盛唐底子還在,雖失了東都洛陽,但仍坐擁潼關天險,名將高仙芝封常清可堪一戰,河西諸路精兵勤王在即,南方膏腴之地也未淪陷。但玄宗一意孤行,偏聽偏信宦官邊令誠之言,自毀長城,斬了高封二人。高封二人之死,不僅直接導致潼關失陷,唐朝各路大將亦是兔死狐悲,對玄宗甚是寒心——肅宗能在靈寶自行稱帝,此亦是誘因。玄宗出逃長安後,第一反應是往四川跑——四川雖有天險,卻是偏安之所,入四川,也間接宣示了玄宗無收復山河的決心,天下百姓亦是心寒,可見玄宗當時是被嚇破了膽的。肅宗才略雖不及玄宗早年,卻是比當時暮氣沉沉的玄宗強了太多——能讓李林甫,楊國忠之徒為相多載而不察的皇帝,放在哪朝都算不上雄主吧。


推薦閱讀:

歐陸風雲—馬略改革
七夕的歷史與神話
老而不死會怎樣?世界各地的棄老殘酷物語
小欖首屆古董珍品展即將開幕 展現中國傳統東方文化遺產
春秋秦漢的財政策略

TAG:唐朝 | 唐玄宗 | 唐肅宗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