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漢語:「沒有」是「沒」,「聽說」是「聽」,「不是」,是「不」,還有這樣的詞語嗎?
這是漢語的構詞法,其實,是兩種,沒有,是有的否定。聽說,是聽和說並列,未必就是聽,常常是聽和說。一種類似的結構,才是獨特的,由兩個相關或相反的字構成,而意思側重於其中一個字。例如,是非,側重於非,死活,側重於死,等等。
語
感謝頭條問答的邀請。初看題目,都有點兒沒看明白,又仔細看了一遍,懂了。立馬想到了兩個:「仔細」是「細」,「看見」是「看」。於是又細想了下,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上下五千年悠久歷史,華夏文明博大精深,漢字也是迄今為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的文字。像這種有趣的文字現象,在生活中還有很多,比如:「在食堂吃」卻說成「吃食堂」,「被太陽曬」卻說成「曬太陽」,「自己哭」卻說是「哭鼻子」,「滅火」卻說成是「救火」。還有一種有趣的現象,就是有些東西的名稱,如果把它倒過來說,正好表明了這種東西的用途,比如:羊圈——圈羊、門鎖——鎖門、鍋蓋——蓋鍋、牙刷——刷牙、床罩——罩床、鞋墊——墊鞋、風扇——扇風、魚網——網魚等等。
漢語用字廣,比如,聽說,是「聽」。不是,是「不」。上山,是「上」。拿走,是「拿」。挑擔,是「挑」。打虎,是「打」。跑步,是「跑"。吃飯,是「吃」。寫詩,是「寫」,,,,,,學而不盡,用之不盡。
謝邀!這問題,包含面太廣了。多不勝數。充分說明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世界上任何民族的方言文化,都不能與我漢文化比美。象:德,信,禮,義,誠,信……等等,每一字,都能單獨表達一個圓滿的意境和喻意(漢語的每一字詞的起源大多都有其獨特的喻意和意境),多來源於象形,和意形。所以言之不盡。這就是中華文化值得驕傲之處,任何國家無法比擬。問世界文化,唯我中華獨尊。
上下五千年悠久歷史,華夏文明博大精深,漢字也是迄今為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的文字。像這種有趣的文字現象,在生活中還有很多,比如:「在食堂吃」卻說成「吃食堂」,「被太陽曬」卻說成「曬太陽」,「自己哭」卻說是「哭鼻子」,「滅火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