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無人機進軍農業生產?


已有有朋友的回答珠玉在前了,我就從國家補貼政策方面說一說農業無人機的發展前景吧。首先,農業部等部委是很支持農業無人機的運用了發展的,在前不久,多部委聯合下發了文件,對多地區農業無人機實行補貼政策。

農民購買植保無人機最高可獲3萬元補貼!

據糧油市場報了解,今年9月,農業部、財政部和民航局曾聯合印發通知,決定2017年在浙江等6個省市啟動實施農機購置補貼引導植保無人飛機規範應用試點,探索植保無人飛機購置補貼的路徑、方法及配套的操作人員培訓考核、作業飛行安全運行管理機制,促進植保無人飛機健康發展。

在補貼細則方面:2017年10月30日至2018年3月30日,開展農機購置補貼,引導植保無人飛機(即用於農林植物保護作業的無人駕駛飛機)規範應用試點,以引導植保無人機技術開發和規範應用,助推農業綠色發展。

此次補貼對象是各省區範圍內從事植保作業的農業生產經營組織,主要包括農民(農機)專業合作社、植保作業組織、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組織等,購機者在我市轄區內單機完成植保作業面積200畝以上方能申報補貼。

農業無人機操作人才缺失嚴重!

雖然國家開始給與農業無人機諸多補貼,但就市場反應而言,農業無人機操作人才缺失的情況很是明顯。

據了解,無人機飛手在各地非常緊缺,通常月薪過萬,即使高薪也難以吸引到優秀的飛手。

月薪過萬,應該很吸引人吧。然而,業內人士卻表示,發布招聘啟事的幾天來,應聘的人絡繹不絕,但卻沒找到合適的飛手。市場需要有執照的飛手,還需要他有操作無人機噴洒農藥的經驗。而符合這兩項要求的應聘者鳳毛麟角。

有人認為,農業植保類無人機飛手的短缺,主要原因在於缺乏相應的培訓體系。植保類無人機飛手,是一個相對專業的職業。從一個無人機小白,成長為熟練的飛手,需要一個健全的培訓體系。

但是據目前我國的情況來看,總的來說,國內農用無人機想要真正落地並取得跨越式發展,尚有不少路要走。

《糧油市場報》官方賬號首發於在悟空問答!11.22


一說到無人機,大家都會把它與高端科技聯繫起來,那這種高端科技在農業上的表現怎麼樣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農田藥物噴洒

無人機最廣泛也是最常見的應用,就是噴洒農藥了。相比於一般的機器噴洒農藥,無人機噴洒農藥有以下幾個優點:精準度高、效率高、智能化、環保、操作簡便。

無人機不僅佔地小,免去了使用大型機器的佔地空間的浪費,而且還節約人力。那些大型機器每台都要一個人來操作,而無人機就不需要,只要把它的程序設定好,就可以一聲令下,讓好幾十台甚至幾百台無人機一起工作。

而且無人機較小的體型也提高了它藥物噴洒的精度,避免浪費藥品和環境污染,不像大型機器有可能將藥品噴洒到農田外。

農田信息監測

是利用以遙感技術為主的空間信息技術來進行農田信息監測。通過對農田土地的航拍圖片來分析農作物的生長情況、病蟲害等,還可以指出哪裡土地灌溉不足,哪裡土地灌溉過度,便於農民對自己的農田有一個更具體的認識,從而更好地進行管理。

無人機農田信息監測具有範圍大、時效強和客觀準確的優勢,是常規監測手段無法企及的。

農業保險勘察

農民會為自己的農作物投農業保險,當他們的農作物遭受病蟲害或者其他問題時,界定賠償面積就變成了一個大難題。

但是現在無人機的出現,使這一問題迎刃而解,從高空傳來的航拍圖片,能清晰的表現並計算出農作物受損面積,為農民和保險公司雙方都提供了方便。

總結

隨著專業化統防統治的發展,以及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出現,他們對農業社會化服務和高效葯械的需求越來越迫切,無人機的出現彌補了這一空白,市場前景非常好。但是現在無人機在農業生產這方面是「有機無人」,有機器,相關一系列技術人員教學人員等稀少,所以無人機周邊維護工作的市場前景也非常好。

【雲種養APP—匯聚全國農技專家為你免費服務,點擊「了解更多」】

雲種養 查看官方網站 雲種養,彙集全國農技專家為你免費服務


我記得國內植保無人機是從2014年開始嶄露頭角的,那時候企業還不多,領頭的大概有六七家,高科新農,極飛,漢和,全豐等算是比較高調的企業。但是就在那一年,植保無人機的熱度就瞬間燒起來了,在2015年不完全統計有200多家製造植保無人家的企業,包括消費級無人機龍頭大疆也進入這個領域。至於植保無人機產品方向一直是兩大類,一個是多旋翼,一個是單旋翼。多旋翼就是較為低端的產品,就是多個旋翼配一個藥箱,產品技術含量很低,價格便宜。單旋翼就是非常類似直升機的樣子,產品技術含量較高,價格也比較貴。但是一直也僅僅是在市場炒熱度,銷量卻一直做不起來。主要原因就是用戶接受度很低,覺得這個不靠譜,二是需要專業操控手,這又是一個額外開支,還有就是質量不穩定容易炸機。所以很多企業,例如高科新農等轉型,不只是製造,開始是做培訓學校,現在更多去做一些農服平台,一是賣不上去銷量被逼無奈,二也算是一種推廣手段。

但是這兩年表面上看植保無人機提的少了,實際市場卻開始打開了,因為很多地方開始予以農機補貼,並且經過兩三年的推廣,一部分用戶開始接受了,但是很多走的還是政府項目,據說大疆走了很多政府項目。

個人一直覺得無人植保機適合南方丘陵山區地區,北方大田覺得不太適用。但是今年全國各地的植保無人機項目推的還不少,所以市場前景也是比較迷。


第一,植保無人機在國外有成功的案例。

  與中國農業耕地狀況相似的日本無人機(雅馬哈)噴洒農藥已經將近30年,2012年,業內人士估計日本大概有3000多架無人植保飛機在日本農田上空作業,其中有60%的水稻田採用無人機飛防來完成防治的,近40%的農田植保防治是用無人機來完成的。在中國,有人機防治和無人機防治加起來的佔有率有人估計不到2%,而無人機的植保市場規模難以估計,我國大田作物約15億畝,按平均每畝施藥三次計算,共需45億畝次施藥作業,有人估計是600億,有人估計高達900億,總之這塊蛋糕很大。所以,中國的植保無人機市場,只要生態系統完善起來,一樣可以達到較高的佔有率。

  第二,規模化種植對高效率的要求及農業自動化衍生了對植保無人機的需求。

  在美國,一個農民可以養活125個人,在中國,一個農民卻只能養活16個人,為什麼? 因為而核心技術沒有掌握,農村土地的流轉和集約化管理沒有做起來。如果有一款可以適應各種天氣條件自然飛行的農用無人機,每天可以作業300多畝的田地,將會極大地推動農業種植規模化和自動化的進程。隨著規模化種植的加快,統防統治成為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無人機的高效率和規模化操作為做無人機的企業和購買無人機的服務組織或農戶提供了盈利的可能性,只有盈利,一個行業才能市場化,才能發展下去。

  第三,人工打葯正成為種地的一種負擔,成本高、效率低,而且防治效果並不理想。

  在農村勞動力缺失的今天,很多的打葯隊成員多是留守在農村的中老年人,況且並非為自家耕地作業,噴洒質量並不高,重噴和漏噴現象比較普遍,而且長期背機打農藥對身體的潛在危害也很大。無人機噴洒農藥,技術相對成熟及操作穩定後,噴洒效果會高於人工噴洒,噴洒均勻,霧化好,而且直升機的螺旋槳產生的風力可以掀開植物,讓農藥噴到植物根部;斷點續噴,漏噴重噴小;加之對作物傷害小,綜合防治效果好。最重要的是實現了人機分離,農藥在噴洒過程中幾乎對人沒有危害,提高了農藥噴洒的安全性。

  第四,從農業現代化機械化的角度來說,從耕到種到收都實現了機械化操作,唯有植保沒有實現機械化操作。

人工防治作業存在難題,如水稻田有水,穿膠鞋進去很笨重,光腳進去防治有有劃破腳的危險,而對於玉米等高桿作物來說,人工打葯會造成作物枝葉受損等。此外地走式植保機械作業時存在毀苗率過高的問題,我們偶爾會看到一些國外用載人大飛機噴撒農藥的,但是大飛機噴洒缺點很多,雖然還在撒但是普及率最高也就是30%,國內大部分地區不具備條件,施藥的效果也不理想。那麼無人機的適應性就比較強,通過空中作業,不受山地、水田等地形因素,壟作、平作等種植方式,高稈、矮稈、林果以及作物生長周期的限制,有效解決作業難問題。

  第五,人工噴洒沒有行業標準是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的重要原因,無人機植保可以使行業走向標準化和規範化。

  據了解,我國農藥的有效利用率約為30%,另有60%-70%的農藥流失到土壤、水源或漂移到環境中,也就是說大部門的農藥不僅沒有起到防控作用,反而污染了環境。人工噴洒的整個用藥量是偏高的,並沒有標準的規定一畝地的用藥量在多大範圍內,農藥的質量和數量都無法監控。所以果蔬種植者通常是這樣的兩種情況:自己吃的一塊地,對市場銷售的另外一塊地。這非常可怕的,直接導致了中國農產品的出口瓶頸。那麼一旦無人機市場成熟起來,就會出現行業標準,可以規定一畝地要用多少的藥劑,植保無人機採用的GPS測速,用速度控制噴頭農藥噴量和開關,實現農藥自動定量精準控制噴洒;此外,噴霧裝備的藥劑物化質量直接影響農藥在作物上的沉積分布,無人機在實現科學施藥方式的同時,根據霧化原理,掌握噴嘴與靶標物體的距離,保證農藥有效利用,這樣就可以按照行業或國家的施藥標準規範作業了。

  第六,植保無人機屬於農機系列,農業智能化裝備迎來了國家政策的支持。

  2014年、2015年「中央基於以上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加強農用航空建設」,為航空植保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幾個方面因素,植保無人機的發展迎來利好,成為一種市場剛性需求。B從無到有,植保無人機迎難而上 一邊是不斷升溫與發展的市場,一邊是質疑與問題的回饋,植保無人機從無到有,從最早的一家企業到目前近百家企業,植保無人機產業迎難而上,直面問題,力求更大的發展。

  不斷升溫的植保無人機市場

  10年前,國內部分研究無人直升機的單位以及航模發燒友,進行了無人直升機噴洒農藥的嘗試,但因沒有專業的植保知識和葯械知識,對植保市場的陌生,進展一直不大。2010年,國內首架植保無人機問世。但在當時,市場對植保無人機的認知度極低,在一線,人們很難想像植保無人機能真正下田噴葯。

  2011年,在北京國際現代農業博覽會上,只有一家企業展示植保無人機,顯得非常孤獨,這種孤獨的狀態也持續了很久。但該團隊認為,現代農業的發展需要高功效的農業裝備來推動,所以他們堅定的朝這個方向走。為了培育市場,他們頻繁參加各種農業與農機展會,投入宣傳,引導市場認識與接受植保無人機。

  2013年以後,越來越多的企業看到了這一市場的巨大前景,開始以各種方式進入這一領域,植保無人機的機型也更加多樣化。在2015年的北京國際現代農業博覽會上,參展的植保無人機企業已經接近60家。2012年,溫家寶總理在河南參觀某公司組織的植保無人機噴葯試驗,植保無人機獲得了鼓勵與認可,引起了市場更廣泛的關注。

  自2014年至今,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先後四次觀看農用無人機現場作業,表明了中央政府對植保無人機產業的高度關注。近兩年,一些無人機企業,也參與到航空植保領域,推動了這個行業的發展。

  從2012年到2015年,植保無人機的關注度一年比一年升溫,尤其是2015年我們看到了大量關於植保無人機田間試驗和田間作業的報道。

應用效果不理想,市場推廣阻力重重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只有真正去嘗試用無人機田間作業的人才懂得無人機並非想像的那麼簡單。儘管植保無人機已經被大家炒的沸沸揚揚,媒體上報道植保無人機在哪個地區一天高效率作業數百畝地的新聞到處都是。然而事實上,無人機可以真正長時間大面積下地幹活的場景依舊很難看到。於是有業內專家說,無人機田間表演很簡單,隨便哪個廠家都可以做到,但是真正下地幹活的,考驗的是廠家的技術實力,只有少數企業能做得到。筆者採訪了一些購買無人機的個人或組織,情況通常是經銷商和合作社通過觀看無人機飛防田間試驗後,覺得可行,便購買了,然而實際的應用卻難盡人意。在演示市場獲得植保無人機的用戶,很快面臨困境。花費不菲的植保無人機並不能真正「幹活」,產生不了實際的效益。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開飛機」是個技術活,普通農戶玩不轉;二是出於演示用目的製造的無人機,實在不是幹活的料;三是成本太高,與植保收益相比,農戶沒有盈利的空間。

  市場反映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無人機的質量不過關,墜機事件時有發生,用時間不久就退還給廠家;

  第二,雖然學了近一個月的操控技術,但還是不夠熟練,害怕摔壞飛機,就從外面找專業飛手來操控飛機,增加了成本,防控面積並不大;培訓及售後服務不到位,買家無人飛不敢飛,當成了擺設;

  第三,買了飛機,卻發現自己賣的農藥或農戶提供的農藥不適用於無人機的噴洒裝置,到處尋找無人機專用藥劑找不到;

  第四,飛機好操作,質量也不錯,噴洒效果也可以,但是電池續航時間太短,反覆的充電,電池成本還高,失去了最初的價值;

  第五,飛機長時間沒有保養好,以至於應用時發生故障;

  第六,飛機售後服務跟不上,某個零部件壞了,當地缺少專業的維修點,只能拉回廠家維修,極其麻煩。以上幾種情況就是無人機購買者經常遇到的集中問題,這些問題或單一出現或集中出現。也有經銷商說的相對含蓄,說防治效果還是不錯的,但是有很多問題,技術有待進一步成熟。從另一個方面也說明了,在演示中,市場已經逐步接受了無人機噴洒農藥這件事,在不斷的嘗試,期望自己遇到的問題能夠進一步得到解決,如果能解決上述的幾個問題,那麼植保無人機市場便會迅速普及。

  價格高昂,讓有意者望而卻步


推薦閱讀:

發展生態農業 確保農業安全
榆林以「三農」改革促進現代農業紮根黃土地

TAG:無人機 | 科技 | 財經 | 農業 | 三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