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後日本裕仁天皇為何未被懲處?


二戰最大元兇之一裕仁,為什麼最終順利逃過懲處?是因為美國人誤判了形勢!

美國人掉進了常見的誤區里:

誤區一、天皇是日本的精神圖騰,是天照大神的後裔,是全體日本人的精神寄託。

這本身就是一個思維的惰性,再加上文化差異導致的理解不同而產生的錯誤判斷,美國人認為天皇在日本人民中享有崇高無比的威望,這桿菊花旗不能倒,倒了就會引發日本人民起義,危及戰後對日本的佔領統治。

誤區二、失去天皇的日本,將陷入混亂和無政府狀態,缺乏有號召力的協助者。

美國人腦袋缺根弦,扶植傀儡豈不是太容易了,遠的不說,日本南部有個開小賣鋪的「熊澤天皇」,作為日本戰國時代南天皇的後裔,還巴巴的等著推翻裕仁即位呢。與裕仁的北天皇傳人來說,人家才是正統。日本人有強烈的從眾心理,只要把裕仁乾淨利落的打倒,把熊澤迅速扶植起來,並非難事。

誤區三、日本政體不宜改動,以防蘇聯扶持的共產勢力崛起。

美國人通過與蘇聯的利益交換,已經穩穩佔據了日本列島,在這種基礎上,廢除天皇這個國家象徵,使日本直接過渡到總統制,有限的政壇混亂,反倒會有利於美國佔領軍的牢固統治。

裕仁天皇在日本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到底有多高呢?我們來看一下美國佔領軍當局收到的50萬封日本人民來信吧。

「絕對不可以審判天皇!」

「天皇陛下可不是什麼戰爭罪犯,他是我們全體國民的父親。」

「天皇陛下就是我們日本人的生命。請不要讓陛下受到污辱。」

與保皇派的上述觀點針鋒相對的信件同樣接收到很多:

「戰爭從開始到結束,都是依照天皇的詔令,日本國民可沒有任何責任。」

「為什麼不把天皇作為戰犯送上法庭?日本人的利己主義和卑怯世間罕見,沒有人衷心擁護天皇,不過為了明哲保身而已。即便審判天皇,日本也不會亂,因為日本人很膽小。」

「必須廢除天皇制。有天皇制,會阻礙日本的民主主義。戰犯至少有10萬人。領導階層應全部處以死刑。應該對日本實施永久佔領。最好是弄成殖民地。否則貴國一撤兵,壞人又要來欺壓人民。」

下面一封信比較寬容和充滿人情味,寫信人建議把天皇家族交到中國去關押。

「務必把天皇這個元兇驅逐出日本。當然,他們也是人。對他們離開日本,我們難免也有一絲同情。請允許在日本各地掛半旗,並唱最後一次「君之代」。」

看完了這些人民來信,我們會得出判斷,戰後日本的民意絕非鐵板一塊,甚至「美日合邦」也被再三建議,提議麥克阿瑟來做日本總統者,大有人在。

「為了日本的未來和我們的子孫,請把日本變成美國的屬國。只有接受美國的統治,日本才能幸福。」

「日本國民通過貴國駐軍才認識到貴國的優越,真後悔為什麼要跟這樣偉大的國家開戰。我和我周圍的人都希望如果情況允許的話最好把日本全部託付給貴國,如果將來能實現日美合併來拯救衰敗的日本,日本國民該有多麼幸福呀!」

「萬歲」、「神一般的慈祥」、「活著的救世主」,這些光榮稱號毫不吝惜的向麥克阿瑟頭上扔去。來自青森縣的一個老頭兒的人民來信說,他已經習慣了把麥克阿瑟的照片放在床頭替代天皇,每天頂禮膜拜;神戶的一個文化協會專門請人製作了老麥的畫像,畫像上,慈祥的老麥深情凝望著腳下的這片大地,跟天照大神沒有什麼兩樣。

麥克阿瑟被免職回國後,立刻發表了演講,裡面有這樣一句:「日本人的精神年齡,只有12歲。」

眾所周知,日本戰後缺乏對歷史深刻反省的態度,原因何在?

作為二戰最大元兇之一的裕仁未被審判,原因在此。


二戰結束後,是否要懲處日本裕仁天皇,美國進行了反覆研究,同盟國內也經歷了矛盾衝突。最終,由美國主導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沒有追究天皇的戰爭責任。為什麼?在「東京審判」結束後的記者會上,審判長韋伯表示:「使天皇免免予受到審判,毫無疑問完全是基於對盟國最有利的考慮而作出的決定。」首席檢察官季南也表示:「使天皇免受審判是盟國的政治決定。對此,蘇聯元首斯大林也不得不表示贊同。」這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但是,對是否起訴天皇,盟國內部曾存在明顯對立的意見。

澳大利亞曾堅決主張在東京審判中起訴天皇、追究天皇的戰爭責任。當時擔任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最高法院院長的威廉·韋伯對戰時日軍在南太平洋的殘暴行為進行了調查,獲得了471個人的證詞和1000件證據,於1944年3月向澳大利亞政府和位於倫敦的聯合國戰爭犯罪委員會遞交了《關於1941年-1944年日本人的殘虐行為和違反戰爭法規的報告》,主張起訴天皇。同年8月11日,澳大利亞政府以韋伯的這份報告為依據,向聯合國提出:「對日本的侵略行為和戰爭犯罪,天皇難辭其責。」1946年2月5日,澳大利亞檢察官曼斯費爾德到達東京後提交的戰犯名單,天皇裕仁被列在第七位。名單所附文件對將天皇裕仁列為戰犯作了如下說明:「按照日本帝國憲法的規定,宣戰、媾和、締結條約的權力為天皇所有,因此在認可發動侵略戰爭時,天皇當然必須承擔責任。」

但是,英國反對起訴天皇。在獲知澳大利亞認為應起訴天皇的消息後,8月17日,英國向澳大利亞發去極密緊急電報:「我們認為,視天皇為戰犯,是重大政治錯誤。我們希望以天皇的地位作為統制日本人的手段,以及控制人員和其他資源的手段。因此,按照我們的看法,起訴現在佔據天皇地位者(昭和天皇),是很不明智的。」

美國對日政策方面擁有很大發言權的麥克阿瑟堅決反對追究天皇的戰爭責任。 按照麥克阿瑟的看法,利用日本國民對天皇的敬愛心理的佔領政策,比之耗費大量資金、派大批軍隊長期駐留日本,無疑是上策。在給艾森豪威爾的電報中,麥克阿瑟提出:「如果認為應將天皇作為戰犯進行審判,那麼必須對佔領計劃作極大變更。如果這麼做,那麼在開始實際行動之前必須做好一切必要準備。毫無疑問,對天皇的控告必將在日本國民中引起極大振蕩,其反響之烈,不管我們如何評估都不會過分。天皇是凝聚所有日本人的象徵,將他滅掉就是使日本這個國家崩潰。」

中國軍令部1945年6月擬定的戰犯名單,列在首位的就是天皇裕仁。1945年10月2日,中國國民參政會向最高國防委員會遞交了強烈要求追究天皇戰爭責任和廢除天皇制的提案。委員會將此提案轉致行政院。最終,行政院外交部和司法行政部提出了如下共同意見:是否將天皇列為戰犯,由於和麥克阿瑟的佔領政策有密切關係,因此將留待與美國進行磋商、對犯罪事實進行調查後再作決定。10月份,中國政府表示,雖然天皇應承擔主要戰爭責任,但是為了在日本順利實施佔領政策,防止共產主義勢力的擴大,天皇的存在是有價值的。12月,中國政府正式決定不追訴天皇。

蘇聯對美國主導東京審判甚為不滿,故意推遲派出代表團。但正致力於在東歐擴張的蘇聯,為了獲得美國對其勢力範圍的承認,最終決定採取避免和美國發生衝突的方針。4月17日,在辦案檢察官會議上,蘇聯要求追加5名被告,最終增加了兩名被告:重光葵和梅津美治郎,沒有提出天皇裕仁。最終,此次會議確定了28名甲級戰犯名單。

圖:刊登在報紙上的駐日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和天皇裕仁會面後合影。日本民眾通過這種照片看到了作為「現人神」的裕仁天皇形象。


我越回答裕仁的問題,裕仁的問題就好像越多。。。

為何未被懲處?

1.從國內來說

日本天皇是全體日本和族的祖先後裔,祖先是不能被懲處的,否則日本人完全有集體自殺的理由。

不僅天皇本人不能被懲處,連天皇的近親們都不能懲處。

皇族,下令屠殺南京城「一個不留」的皇族,朝香宮鳩彥親王等一批對中國欠下累累血債的皇族,一個也都沒有被懲處。

戰後,這些人只是象徵性地開除了皇籍。N年後,他們照樣享受無聲的特權,在商業、政治上崛起。

2.從國際來說

美國不同意,蘇聯、澳大利亞等要求懲處,中國當時聽誰的,你也知道。

據說9月2日密蘇里號的投降儀式上,徐永昌將軍接受記者採訪,說了一通要和日本向前看的高大上論調,令記者頗為掃興。

美國不同意是重中之重。

因為美國要順利佔領日本,麥克阿瑟說,利用日本人民對天皇的絕對服從崇拜,可以節省n個師的美國兵力,順利佔領改造日本。

美國駐日本前大使格魯曾說過類似這樣的話:天皇是蜂窩裡的蜂王,只有不了解日本的人,才主張把天皇幹掉。

3.逆向假設一下

我們可以假設日本天皇被幹掉後會有什麼後果。

1.日本大亂,各派勢力興起,軍部瘋狂頑抗,迅速被滅掉,勢必與盟軍同歸於盡。

失去聽話的日本,不是美國希望看到的結果;失去一批批美國大兵,更不是美國人民支持的結局。

2.幹掉天皇,蘇聯擁有與美國瓜分日本的籌碼和可能性,日本姓共還是姓資?這不是美國希望看到的討論。

給日本個人情,讓他永遠歸順自己親密姓資,把戰後日本打造成遠東最強軍事基地,制衡老二蘇聯,才是美國的現實目的。

鑒於此,杜魯門密令麥克阿瑟和基南,天皇不能殺,東京審判可以導演,法治精神可以有節制地發揮,但政治原則不能動。


日本問題還是由日本問題專家橋本回答。

二戰結束以後,日本裕仁天皇為何未被懲處的問題。問題看上去很簡單,其實並不簡單。二戰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戰爭,戰爭造成的危害以及後果是非常巨大。日本為何會被美國投下兩顆原子彈的主要原因就是日本當時還想在本土決戰中獲得起死回生的結果。並且在決戰無望時,還向盟國要求保留國體,不對天皇進行審判的要求。這就是有條件停戰,但盟國堅決要求日本是無條件投降,特別是中國,蘇聯等國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對日本戰犯進行審判。

之後的結果很明白,在美國投下原子彈,與蘇聯軍隊出兵東北之後,天皇為了保留日本的未來的人才以及工業的基礎,進行復興的準備,決定接受美國的無條件投降的要求,這就是天皇的「御音詔書」宣布投降的由來。不久美軍進入日本,當時進入日本的只有2個師的兵力,而日本在本土有400萬的軍隊,這些絕對雖然放下武器,但也是重大隱患,如何使日本人服從美軍佔領,是麥克阿瑟的重點考慮的事務。

俗話說打敗一個國家容易,但佔領與管理一個國家並不容易。戰後的日本各種勢力交織在一起,報紙已經被美國當局解除了審閱,可以自由報道,但日本原來的體制與美軍的佔領體制之間的衝突不斷。日本國內的各種對美國的敵視勢力也在蠢蠢欲動。面對嚴峻的形式,美方一邊從亞洲各地調閱軍隊齊聚東京,進行武裝示威,讓日本方面看到美軍的實力,另一方面也在考慮如何平穩地對日本統治,其中更換天皇人選都有考慮,但最後也放棄。正在美方焦慮時,天皇裕仁親自前往GHQ大樓,拜訪麥克阿瑟,會談內容到目前為止都沒有向外公布,但有幾點可以明確:

1)天皇向麥帥保證自己不在參與政治決策,將由神變為人

2)天皇願意承擔所有的責任(這點打動了麥帥)

3)天皇向美方保證願意全力協助美國

這個訪問的內容顯然打動了美方,雖然之後的有關天皇新聞報道,使美方解散了日本內務省,使得日本原來的軍部,警察,內務省的三位一體體制被打破。但,天皇的人間宣言獲得廣泛的支持,也使他未來能夠起的新作用顯現。東京審判開始前,各方達成默契,各種內容完全避開天皇,責任都由部下承擔,至此,美國與日本的秘密達成的不審判天皇,以及日本完全協助美國的時代開始。


首先我們要破除一個誤區,那就是「近代天皇制」的天皇和戰後天皇制的天皇,權力上的不同。

始於明治維新,成於所謂《大日本帝國憲法》(也稱明治憲法)的近代天皇制下,天皇作為國家的實際元首和軍隊統帥,有軍事、政治、外交、立法、人事任免等方面的最高權力。該憲法第四條規定,「天皇是國家元首,總攬統治權。」也就是說,在近代天皇制下,日本所做出的一切國家行為,特別是自九一八事變起至日本投降止的戰爭行為,天皇需要負總的責任。而戰後的《日本國憲法》(即和平憲法)第四條規定,「天皇只能行使憲法所規定的有關國事行為,並無關於國政的權力。」天皇這才真正成為了日本國家的單純象徵。

既然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作為審判二戰日本首犯的軍事法庭,天皇作為日本國家元首,被起訴也是理所當然。

但是向法院提起訴訟這一環節被美國檢察官季南為首的檢查團控制,所以是否起訴天皇實際上取決於美國。

美國人認為天皇是日本國家的元首也是日本人的精神支柱(在日本投降之前,普通日本人甚至沒見過天皇、沒聽過他的聲音),所以一旦將天皇推上被告席,於戰後美國管理日本不利。美國對日佔領是通過駐日盟軍總司令部(GHQ)向日本政府下達命令的形式間接展開的,所以保持日本的政府不至癱瘓對其統治至關重要。(這和舊政府已經被蘇美盟軍砸碎,只能直接管理的德國不同)

所以,美國決定不起訴天皇,盟國也相繼接受了美國的決定,只有澳大利亞自始至終一直表達著對此的反對意見。

可以說,今天日本的軍國主義復活,其根源就在於美國的間接佔領下,對日本軍國主義殘餘的清算不夠。而「公審天皇」的想法,目前也只能在遊戲里實現了。


推薦閱讀:

日本的設計理念是什麼水平?
掌握「淡麗」與「濃醇」等口味的形容方式
中國研修生在日境況牛馬不如,是真的么?
日本原裝進口AND品牌FG型號精密電子台秤

TAG:昭和天皇 | 日本 | 軍事歷史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