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該不該寫詩?為什麼很多好詩要等到詩人死後才發現?


看了這位朋友的作品,言辭中好像因寫詩,影響了生活,所以才有這兩個問題。老街以自己的體會,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第一個問題

首先,是不是農民跟寫詩沒有任何關係。在寫詩上,農民只是一種身份或職業,與工人、教授、商人、學生一樣,沒有區別。

大家都是業餘時間寫詩,幾乎沒有人靠寫詩養活自己。所以因寫詩影響生活是一個偽命題,和打麻將影響生活一樣,詩和麻將不是影響生活的理由。

愛好是愛好,工作是工作。

第二個問題

為什麼好詩要等到詩人死後才發現?

第一、你的詩不夠好

好詩的定義是很難界定的,大部分人只是自認為好而已。懷才不遇這個詞咱們都用不上,因為自認為有才和公認為有才不是一回事。

題主的這首江城子我就不評論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的頭條文章《老街詩詞閑話28-填詞不是填空,是弘揚還是扭曲傳統文化?》

第二、詩不是現在的主流文學

王國維說過:「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

今天寫小說、寫劇本,甚至寫段子,都比寫詩影響大,而且更易成名得利。寫詩就要耐得住寂寞。

第三、傳播範圍

不僅是詩,《三體》得獎之前,幾個人看過?這麼優秀的作品,非科幻迷的我,多年以後才讀到。在業內評價這麼高尚且如此,何況我們的不入流的作品。

第四、大眾鑒別能力有限,多是人云亦云

詩寫得好不被認可覺得冤屈,各位誰比梵高冤?陶淵明、杜甫生前在文學屆地位都不甚高,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自古皆然。

第五、並不是所有詩人生前都不被認可

余秀華、汪國真這些人都是例子,聞一多、葉嘉瑩都是被認可的。

結語

詩人大可不必自艾自怨,真的喜歡詩的話,找一份養家糊口的工作,業餘時間安安靜靜的學習、寫詩。不必考慮一朝成名的事情,那種事比中頭彩還難。


農民也可以有詩意人生,支持農民寫詩。事實上,腦癱女詩人余秀華等鄉村詩人的走紅,也說明,有田園生活體驗和農作耕耘常識的農民,對美的感受力有時更天然和敏感。在中國民眾這些年最愛提衰落淪陷鄉村的背景下,多一些農村詩人,也是傳遞鄉村的活力。

一、腦癱詩人余秀華的詩 讓我們看到高手在民間

湖北農村女詩人余秀華,2014年憑藉《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詩歌,紅遍南北。她的詩歌包括愛情、親情、生活感悟,包括無法擺脫的封閉村子。人生的疼痛和殘缺,和對鄉村生活的體驗,成為她創作的心靈之源。

她的詩歌振動了很動人,范儉跟蹤拍攝關於她的紀錄片《搖搖晃晃的人間》獲得了國際大獎。央視節目《朗讀者》的收官之夜,請她朗讀她自己寫的詩《給你》,獻給她曾經喜歡過的那些人。她也讓人們看到鄉村可以醞釀才華,積攢力量。

二、農民工流水線上寫詩 是表達話語權的新力量

有一部記錄電影叫《我的詩篇》,影片拍攝深入工廠車間和煤礦,記述了六位最農民工的工作與生活,大量嵌入詩歌語言。金爵獎最佳紀錄片獎的頒獎詞是這樣寫的:「這是一部非凡卓越、感人至深、富有原創精

神的作品。本片以詩歌的形式貫穿,深刻記錄了中國最有才華的工人詩人的生存狀態。評委會一致認為,本片製作精良、感情充沛、極具張力。」

例如一首《流水線上的兵馬俑》,這樣寫:「這些不分晝夜的打工者 穿戴好 靜電衣/、靜電帽、靜電鞋、靜電手套、靜電環 整裝待發,靜候軍令 只一響鈴功夫 悉數回到秦朝。」

他們還舉行「我的詩篇——草根詩會」,影片中出現的那些人走上給的舞台,朗讀自己寫的詩,他們中有礦工、熨衣女工、鍋爐工、爆破工、鐵路工人、鞍鋼工人、鞋工、釀酒工……通過詩歌的感染力,他們在爭取自己的話語權,讓我們看到他們的才華,生活淹沒在喧囂的流水線上,但靈魂可以詩意地不卑不亢。

三、沒有文化和歷史 就沒有將來

「沒有我們的文化,就沒有我們的歷史。沒有我們的歷史,就沒有我們的將來。」這是北京北五環外工友之家文學小組《皮村文學》上印的字。前一段走紅的范雨素也是小組的成員。這裡的工友不但寫詩,他們還有自己的圖書館,書架上不乏《中國新詩大系》這樣的文學經典。新工人藝術團的歌曲有一首常在這裡放的叫做《我們理想終將實現》,正像博物館裡的標語「記錄工人文化歷史,倡導勞動價值尊重」,新工人藝術團團長孫恆說,工人階級需要建立起自己的文化,倡導勞動價值和勞動光榮,主動表達自己,而不是被代言。

所以,讓我們為農民和農民工詩人鼓掌吧,感謝他們的詩與歌,讓我們看到如小草般堅韌不拔的力量,他們的詩歌,也是歷史書寫,值得認真收藏。

喜歡南瓜小主的文章,就關注我的小號吧,我會給你更多有趣的回答奧!


農民當然可以寫詩!文學是不分高低貴賤的,只要有喜愛,都可以進行文學創作!而且農民還是很多優秀詩歌作品的素材來源!

那些說農民不能創作詩歌的人本身就對文學、對詩歌沒有多少了解!在中國的詩歌歷史長河中,出身於農民的詩人或者以農民為主要歌頌對象的詩人比比皆是!最為著名的就是那首《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而著名的現代詩人——臧克家更是因為發表了許多抒寫農民的詩篇,因而獲得了"農民詩人"、"泥土詩人"的稱號。據了解,正是從廣大農民群體中獲得足夠的靈感,臧克家才可得以創作出那麼多流傳已久的詩句!

最著名的農民出身詩人——王老九!

如果說真正出身於農村,而且創作出優秀的詩歌作品,並且獲得了業界一致認可的人,有沒有呢?確實有!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建國初期的農民詩人——王老九。他甚至被稱為一個時代的文學記憶符號!據筆者查證了解,王老九本人曾多次受到時任國家領導人的接見,並與文壇巨匠郭沫若過詩,與諸多中國現當代的老一輩文壇大家都有過密切來往。他的作品深受群眾的歡迎和喜愛。

所以,文學不論高低,詩歌不分貴賤!喜歡就好!

《糧油市場報》官方賬號首發於在悟空問答!01.04


任何人都可以寫詩,包括農民和文盲,如果你深入農村釆風,你會發現,有個別從沒讀過書的老人編出來的山歌、打油詩、順口溜會令你拍案叫絕,詩沒有地域、種族、性別、階層之分,承載著人類的美好想像和美好嚮往,記錄了人生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但詩發展到現在,受到不少人的質疑,有幾種現象是值得警惕和反思的:

現象一:脫離生話,脫離大眾。一些詩歌刊物將自己人為地與民眾隔離開來,好象自己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登出來的作品雲里來霧裡去,讓人看不懂,失去了群眾基礎。

現象二:惡炒詩歌,以丑為美。詩歌講究美感和詩意,但一些所謂的行家卻以丑為美,推崇一些露骨、惡俗的作品和詩人,造成極壞的影響,也大大降低了詩歌的地位,甚至淪落到詩歌是用來搞笑的可悲處境。

現象三:詩歌網路化和娛樂化考驗每個寫詩人的定力。網路時代、全民娛樂時代,如何保持詩的本色是每位寫詩人要思考的問題,我們不能為了迎合別有用心的炒作而放棄對美和詩意的追求,那些即使打上再多的農民、腦癱、梨花標籤,也不能成為放棄詩意追求的借口!


這是個挑事情的題啊!地球上過去沒有作家,沒有詩人,也沒有區別於農民的另外一種人,中國人之所以讓人看不起,就是自帶成份!你現在是個詩人,祖上肯定不是!為什麼一定要將「農民」單挑出來說事?一直以來,農民最辛苦!也最貧寒!讓人看不起的也是農民。

吃著農民的飯菜!拿著農民的錢財!自以為是的有些城裡人,硬生生的將自己標榜起來!詩,只是詩,誰寫都一樣!如果詩歌有感,萬不能接受這些卑鄙的區分!如果詩歌有情,怎麼能忍心將自己的一生交給某些職業的人,詩歌需要人人,詩歌也不是個科學問題,誰寫都是自己對人生、對社會、對情感的理解。

提到一般詩人生前無名,死後才發現他的詩歌,除了我們不具備和推崇詩人的年代外,對文學的漠視很嚴重。還有什麼解釋!詩歌如同一味苦藥!我們在拿著健碩的身體!追求物慾橫流!並不關心這些之外的東西!所謂無關生活。人死詩長存,當我們在某一天的某一瞬間!發現了一首詩,這首詩正好符合當下心境,也就能夠翻出來欣賞,詩人,往往是個比常人多了一點神經細胞的人!某種層面上,詩人都具備了不正常思維的人!能打動你我的,也許就是詩人理解的事態。


「如果給你寄一本書

我不會寄給你詩歌

我要給你一本關於植物

關於莊稼的

告訴你稻子和稗子的區別

告訴你一棵稗子提心弔膽的

春天」

這是余秀華的一首詩,名字叫做《我愛你》收錄於她的詩集《搖搖晃晃的人間》,她是一位農民,因為生病導致走路時搖搖晃晃,卻在這搖晃之間給了她審視人生的與眾不同的視角。如果沒有詩歌,她或將一直棲身於田野中,埋沒於沒有愛情的婚姻里,而詩歌給了她第二次生命,這就是詩歌給一位農民帶來的改變。

上圖:詩與遠方 圖片來自游刃的新浪博客

詩並不屬於誰,也不是哪個群體的特權,而是發自內心的吶喊,詩的才情和身份、學歷並無多大關係,而是看一個人心底有沒有對毫無波瀾的平日以吶喊的衝動。一首詩,哪怕寫的非常拙劣,也會記錄一個人的情感。我認識一位農民,經常給別人表演打油詩,因此常被別人笑話,他卻並不在意,一直到幾年以後的一個傍晚,我去參加一個詩會時,才發現那些沉重或者故作沉重的詩歌,遠不如那位農民在地頭間簡單的快樂。

農民的詩並沒有特定的風格,也有高雅的,也有通俗的,可是我感覺能打動人的還是源自於土地與勞動的,在讀到博士之後,我忽然厭倦了知識的規訓與束縛,反而感覺田野間歇斯底里的呼喊和市井街頭的吆喝更能帶來暢快淋漓的感覺。

上圖:大地本身就是詩歌,圖片來自游刃的新浪博客

關於很多好詩要等詩人去世以後才發現,我認為這也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現象,但是拋開複雜的詩歌理論,好與壞也是由個人感受決定的,一首詩,只要有一個人認為是好詩,這就夠了。因此,很多人把自己的詩歌放在了網上,或許在浮華的現代沒人關注,但說不定哪天黃昏,多年以後,一個人忽然翻到這首詩,便完成了一段靈魂的對話。

而任何網路的寫作都是如此,對於我來說,來悟空問答的時間不長,但當我在寫作的間隙凝望窗外夜色時,我忽然想起我的讀友們或許也和我一樣看燈火闌珊,便忍不住想問你一聲:你還好嗎?

想起多年前在瀋陽求學時寫過的一首詩,送給大家。

傍晚

十七點半的太陽

六月初的瀋陽

風吹起窗帘的聲響

我想起了很多夏天

風一直這樣吹著

吹過很多年

聽一首老歌

享受片刻的寧靜

剎那間忘記自己

時光荏苒

我在不同的窗前

被同一陣風送來靈感

兩段音樂的間隙

我寫下這平淡的瞬間

——《他們說我是詩人》


這個問題問得有意思,我想反問一句,為什麼農民就不能寫詩?難道寫詩就是文人的專利?

我想回答應該是肯定的,任何人都可以寫詩,生活到處都有詩。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是詩人,詩無處不在。

雖然我對詩一知半解,但我非常喜愛。我覺得每個人都是詩歌愛好者,同時也是傳播者。過去詩歌屬於上流社會的高雅文化,受其自身影響,生活在底層的人們好象望塵莫及。但是正是經過千百年勞動人民的口口相傳,才讓詩歌永不落幕。

如今媒介,平台越來越多,至使許多詩篇可以發表的機會。只是農民學歷低,文化淺,不能廣泛地傳播寫作。今天寫詩的很多,懂詩的很少,受快餐文化的影響,詩有些被冷落,甚至成為一種嗤之以鼻的笑談。當然寫詩畢竟需要一定的文學功底,寫作技巧,還有詩歌自身的一些框框,把農民排斥在詩歌的大門之外。

我以為只要去心去寫,因感而發,甚至可以直抒豪氣真情,都可以說是詩。大家都熟悉的漢高祖劉邦的《大風歌》。如果不是後來稱帝才稱其為帝王體,那麼也可以說就是農民詩人。只不過當了皇帝就變了稱呼。黃巢的菊花詩也是如此,不一一舉例。

隨著社會的發展,發表詩的平台機會越來越多,許多好詩將會被發表,發現發掘。畢竟詩的孬好要經受歲月的沉澱,眾人的評價。好詩在民間,民間有好詩,還是有道理的。

至於為什麼好詩總是在死後才得已發現,這與時代,以及詩的本身,人們對詩的注重程度有關。人們對詩雖然喜歡,但並非喜歡到骨里去,真正懂得並把詩看作知己的很少。況且從古到今,聖賢詩人寂寞孤傲,有些詩多是悲憤,牢騷,甚至有些抨擊針貶時事,所以很難推廣流行。畢竟詩有其自身的特點,就連李杜一些大家名流,在當時也未必就很了得,只不過後人推崇讚歎而己。縱觀古今中外,玩文字弄藝術的,多是死後值金值銀,生前連溫飽解決都很難,這並不奇怪。因為物質在先,文化在後。物質是暫時的,現實的,文化,才是永久的,常存的。

農民也愛詩,詩也需要農民。


農民該不該寫詩?這問題聽起總覺的不那麼令人舒服,好像只有某一類的專家學者才有資格寫詩賦詞,這種提法欠妥。

中國自古就是農耕社會,農耕文化孕育了淵源流長的華夏文明。農民是中國社會發展進程絕對主體,離開農業,離開農民是無法想像的事。其實我國古代的詩詞民歌就發起于田間地頭,唱響于山野村夫之口,所以詩詞源頭來自民間,來源於農民。沒有農民,詩詞也就不會發展到今天這個樣子。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農業科技的發展以及機械化的推進,把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他們有更多的時間接觸學習最新科學知識,提高農業生產效律。互聯網的發展,使他們足不出戶就可知曉天下事,就可以銷售自家土地生產出的農產品,可以辦農家樂賺取大把的鈔票;可以互聯網下訂單進行網購、買機票去各地旅遊 ;可以讀書學習,抒發對美好生活的憧憬,下筆成詩成詞記錄生活的旋律,甚至一些農民做起專業詩人的夢想。這也值得一些人大驚小怪嗎?農民寫詩填詞惹怒了誰?使他們如此不安 !搶了某些人的飯碗亦或拉低了他們的身份,與農民為伍心有不甘嗎?

說白了這是對農民充滿了偏見,農民在他眼裡就是天生種地的,是沒有文化、沒有知識、沒有思想的莊家漢,怎麼會有文化專家的詩情雅緻呢?他們寫詩填詞會糟踏了詩詞。這種眼光真的落伍了,互聯網特別手機網路的發展,每個人都包括農民都可以做自己的文學夢,詩人夢。他們寫詩沒有該不該之說,只要心若有夢,就會夢想花開。

下面談談第二個問題,很多好詩等到詩人死後才被發現。這裡涉及古代詩詞的創作與傳播,詩詞起源民間,民間的傳播主要由民間的知識分子及歌唱愛好者來整理,大多數口口相傳,誰是作者早已搞不清楚,當記載傳錄時也只以錄者為作者。再者乾脆以無名氏代之,也有人給冠以古代勞動人民這個群體稱謂。不管怎麼說,這對後來詩詞的發展是有著巨大的助推作用,有些詩詞民歌甚至成為經典之作,仍然傳誦於廣大讀者心中。而它的作者早已飄逝於歷史的塵埃之間,無窮考之了。

相對於民間的詩歌,一些詩詞大家的經典名篇流傳廣泛,深為宮廷貴族仕人所喜愛,被譜成曲子被彈奏,但這樣的名篇只佔一小部分。有些名家挺高產的,一生創作幾萬首詩詞,顯然在詩人生前我們是無法獲得這麼多詩稿的,也只能在詩人過世之後,相關的尋珠過程方可有條件展開,專家學者會為我們找出一些詩海遺珠,並擦去塵封的歷史煙塵,讓它煥發亮麗的光彩。


這個是這個好問題,最近剛剛好看了一篇文章,畢加索和梵高,為什麼一個富死,一個窮死,答案是,畢加索更會營銷。

雖然很慘,但是是事實,你的產品好,但是你不會營銷,你就死後等人挖掘吧,你有團隊,或者自己會營銷,你就是當代大詩人。

您還別急著憤世嫉俗,有憤世嫉俗的功夫,好好運營運營自己,你看李白,不也是一邊寫了狂詩,一邊捧了楊玉環的臭腳,才能讓高力士給脫鞋么?

你要真信了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你就傻逼了


這道問題 實際是包含兩個不同內容的問題。而兩個問題分屬於 兩類 不能混為一談的`不同類項的概念,故不能混在一起作答。只能分為兩個問題作答。// 《一》農民該不該寫詩?這個問題隱含著偏見。我們的國家,在法律上 人人平等 : 無論任何職業,都沒有貴賤之分!沒有任何法律條文規定:作家可以寫詩`而農民不該寫詩!可以說,不但我國,而且全世界 :在寫詩的問題上,皆人人平等!試問,是什麼王法和規定,農民不該寫詩?//在我國,農民的人口數量最多,居住的區域最廣。建設富強的祖國,無論哪一個方面,農民都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詩歌領域裡,事實上己湧現很多優秀的農民詩人!尤其是農民工詩人!詩界有權威人士說:「中國農民工 藏龍卧虎"!此評論不假!例如:24歲自殺的農民工許立志,就是一夥過早隕落的詩星!抄其詩一首於下: //我咽下一枚鐵做的月亮/他們把它叫做螺絲/我咽下這工業廢水,失業的訂單/那些低於機台的青春,早早夭亡//我咽下奔波/咽下流離失所/咽下人行天橋/咽下長滿水銹的生活/我再咽不下所有我曾經咽下的現在/都從喉嚨洶湧而出/在祖國的領土上,鋪成一首/恥辱的詩//又例如:女農民工 衡巨芝,寫了多首清新的好詩,受到詩界的好評和關注!抄其詩一首於下://誰種雲溪一寸根,獨生玉骨向寒春,暗香開到多情處,十里清香是故人!//例如:河北省農民工 郭金牛,更是一夥耀眼的詩星!他在網路和詩刊上發表了多篇詩歌,獲得詩界的關注,2012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了他的詩集《紙上還鄉》,亮相於上海國際書展。2013年該詩集獲第44屆國際華文詩歌獎!第44屆國際詩歌節主席親自來「北京大學"舉辦"頒獎典禮,為農民工詩人郭金牛 頒發獎盃!其詩歌被瑞士`德國等譯成外文`刊發於著名報刊!於此,匆匆抄他的詩一點兒在下面://青蔥歲月/野草一樣的年華/我的詩記錄著我/走到生活的深處/摸到生命的痛 !// //這是我們的江湖/一間工棚/猶似瘦西籬/住著七個省/七八種語言/石頭`剪刀`布/七八瓶白酒/38`,43`,54`/七八斤鄉愁/東倒西歪/每張臉 養育蚊蟲/七八隻//……可以說,農民(農民工)詩人如天上星星,難以數清!與其它星星一樣,共同照亮祖國的詩歌夜空!誰敢說農民不能寫詩?農民不該寫詩?《問題 一(於此答完)》 // 《問題二》為什麼很多好詩要等到詩人死後才發現? 我認為,這涉及幾個重要的原因。1)詩人是怎樣誕生的?也即是說,什麼關鍵性溫床 會催生詩人?對此,自古以來就有這樣的說法:《窮愁出詩人》!雖說,歷史上並不是全部的詩人皆如此,但大體上都是如此!即使是官員,也只有憂國憂民`仕途坎坷的官員才有詩作流傳下來。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在《梅聖俞詩集序》等文章中 也總結了「窮愁出詩人"的客觀鐵律。古今中外,凡詩人者,大都要背負一輩子苦難的十字架!無病呻吟的詩歌,即使能盛傳幾十年,也不能久遠流傳。有人說 : 當代對對顧城`海子`阿櫓等評價很高,百年之後才能見分曉。據說,郭金牛在詩歌創作中取得了很大成績,至今也仍是「打工者",在深圳龍華從事流動人口與出租屋的登記服務工作。生活並不是很如意。有另一位詩人,生活更寒滄!她是河北省承德市一位普通農婦,叫傅桂香,出生於1945年。1963年初中畢業,由於窮困,便結婚了。歷經風霜,數十年 田裡耕作,家中奉養公婆,日夜勞苦,經受比一般農婦更艱辛的磨難。生活使她愁苦`怨恨`寂寞`孤獨,多次想死!是意志使她堅持下來,她從詩詞中找到精神安慰和寄託,從閱讀詩詞中擺脫苦痛,學習古人的堅韌意志和節操,產生了對詩詞的痴愛,並學習創作詩詞"寄託自己的哀傷,表達自己的意志和對美好理想的追求與渴望。「迎風斗雪度年華,盼得朝霞燦爛。" 「秋,慘淡生涯志未酬,惆悵,白了少年頭。"「山城美酒艷陽天,且喜詩書結忘年"「問君能有幾韻華,記得一彎新月照梨花" 「 『紫塞春光明媚,燕語鶯歌清脆。杏雨染余紅,我欲因之沉醉。沉醉,沉醉,堪笑海棠貪睡。"……她保留下來的詩一千多首,被人發現,覺得優秀,推薦了她的詩詞,遂陸續發表。於1994年出版了《桂香詩詞集》,引起轟動!名字傳遍全國!《中國文化報》《中國婦女報》《工人日報》《解放軍報》《人民日報》對其事迹進行報導,《中央電視台》對她進行了專題採訪。全國各地讀者紛紛來信`索詩`慰問`捐助`邀請她旅遊。據2016年有關報導,這位著名的農民女詩人,己72歲,丈夫去世多年,家境貧寒!承德好人網及愛心人士 一行8人帶著生活用品去慰問她!//獲得國際大獎的郭金牛,平淡地說,詩己是他生命的一部分。詩人僅是個名譽而己。2)現代社會,科技突飛猛進,網路的發展日新月異。自媒體很普及,人人都可以發表詩歌,優秀的詩 被大量的、無質量或低質量的詩歌淹沒了!本來「窮愁"潦倒的優秀詩人要「露頭角"己屬不易,再加上潮水般的低質詩歌的「深淹",要遇伯樂就更是不易了!3)紙質媒體在網路媒體的衝擊下,生存己日益艱難!報紙或刊物如果沒有政府給予的補貼,沒有廣告收入和商業的扶助,己面臨倒閉!對於投稿,如果不是成名成家的「大咖",而是像我們這些普通的人 ,要靠 「寫詩" 過日子,或靠 『賣文" 過日子,是極不符合現實的事情了!「自古窮愁出詩人",在高科技的時代,更是如此!以上3方面,導致社會上有人說:很多好詩要等到詩人死後才被發現。//但很多好詩要等到詩人死後才被發現,我認為是一種誇張的說法!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好詩,都要等到詩人死後 才被人發現!我個人認為:這句話含有一種深沉的寓意,它是告誡人們: 在新時代,有志於要當詩人的人,要有「處於死地而後生"的抱負!要耐得住貧困與寂寞!讓靈感 接受貧困與愁苦的煎熬和考驗,才有可能 幸運地 觸及時代的脈博`噴發出撼人的心聲!


推薦閱讀:

初二了想學習書法,晚不晚呢?
上聯是踏雪尋梅香引路,下聯應該如何應對?
你看過的所有小說裡面,哪句經典的話讓你忘不掉?
一夜之間「麥當勞」變「金拱門」,你還知道哪些奇葩的「中譯名」?
趙孟頫《膽巴碑》視頻示範,大家幫忙推薦一下,好嗎?

TAG:文化 | 美文 | 三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