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一些大賽聽寫的生僻漢字和詞語都沒什麼人用,這些字和詞語有何存在的意義?


感謝邀請,我個人認為聽寫大賽,對漢字漢語普及意義不大,也就是說形式大過意義。

為什麼這麼講,中國漢字常用字2500,次常用1000,也就是說3500字,使用頻率可以覆蓋 96% 的組詞,再加上通用字和次通用字共7500-8000,使用率達到99.9%了,也就是說8000字以上的都算是生僻字了,平常很難用到。

看到幾期聽寫大賽,大多是生僻字,對普通人而言,太遙遠,對選手而言,為了比賽而比賽,賽前準備肯定要背大字典,過不了多久也就忘了,其實對語文水平的提升沒太大幫助。只是比賽而已,當娛樂節目看就行。

中國的漢字有5、6萬之多,大多是生僻字,用得很少,但不能說沒有存在意義。每個漢字的產生過程,就是一段文化記錄、歷史傳承的記錄。

比如:干 字,由四個字合併簡化的,

其它使用少的,低的,並不能說沒意義了。

另外,雖然這些生僻字,現在不用,將來也可能會用上,

現代社會發展太快,每天不斷的造出新詞,看了拉丁語寫的藥名有長,就知道了,這就是拼音文字的弊端,造新詞會有天花板。漢字不存在這種問題。


首先沒有人用不等於沒用!3500常用漢字中本身就有很多是我們日常用不到的。康熙字典收了四萬多字,平常用不到的就更多了,這些字在古籍中都存在。我們學習歷史,學習古典文化時都會遇到。

其次,所有漢字都是我們文字系統的組成部分,是文化的基因,這是它們最大的用途,也是它們存在的根本意義。假如,我說假如,我們因為日常不用就把它們廢掉,那麼民族文化的根基就動搖了。就像韓國人越南人廢除漢字,表面上滿足了民族自尊心,但他們忘了漢字是他們文化的組成部分,他們的歷史是漢字記載的,他們民族的發展到如今離不開漢字的貢獻,這跟民族自尊沒關係。他們願意動搖自己的根基是他們的事。我們自己千萬不要有這樣的疑問,千古流傳的東西沒有沒用的,不要把「用」理解得太狹隘了。


是呀,現在都互聯網時代了,玩這些還有什麻意思?上網一查不都有了哈!這麼說下去現在還搞什麼書法呀,聽什麼詩歌呀,唱什麼京劇呀,開什麼高等學府呀…,有互聯網玩就成了,會說中國話就得了哈。你說我答跑題了?那我往正里說,那些你認為沒啥大用的恰恰是我們的傳承,是我們民族文化厚度的一部分。就像我們的生活不只是娶妻生子吃飯穿衣,還有許多精神物質需求一樣。如果一個國家的民族文化都喪失了,也就喪失了可持續性。中國的語言文化包括了直接表達,而更深層面的,形式是多樣化的,包括詩歌、戲劇、小說、文哲史法等等,涵蓋了國家和國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許多有深度的中國文化內容都需要語言文字做載體。因此有些人認為的生僻漢字,在有些文化領域是不可或缺的。不知我說明白沒有。


推薦閱讀:

TAG:漢字聽寫大會 | 教育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