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理解君子慎獨?


慎獨是君子修養的真功夫。王陽明曾講:「於慎獨處立定,便是端本澄源,便是立誠。古人許多誠身的工夫,精神命脈全體只在此處。」

慎獨便要內外無別。

很多人在大庭廣眾之下,謙謙君子,儀態巍然。回到辦公室一個人的時候,身子亂晃,又摳鼻子又摸腳,完全俗人一個。

也有的人在家裡,特別愛乾淨。地板上掉根頭髮,馬上清理。而到了火車站飛機場,或者走在馬路上,隨口吐痰,亂扔垃圾,肆無忌憚,沒有一點公德。

慎獨就是要同一個標準,不管是在眾人面前,還是一個人獨處;不管是在外面,還是在家裡,坦坦蕩蕩一個樣。

慎獨更是表裡如一。

有些人相貌堂堂,看起來乾淨利索。但做起事來,馬馬虎虎,拖拖拉拉。

有些人辦公室整潔如新,家裡臭襪子滿天飛。有些則相反,家裡井井有條,辦公室亂七八糟。

還有一些被抓的領導,台上要求別人廉潔,引經據典,頭頭是道。暗地裡,權錢權色交易。成了人人憎恨的兩面人。

慎獨就是要心裡所想的和行為所做的完全一致,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身作則,不自欺欺人。

慎獨是修身之本。

如果一個人離開了監督,就忘記了其本分,是善是惡,一覽無餘。那這樣的人,絕對不會是君子。從政禍害一方。持家,家庭不幸。教子,徒增笑柄。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慎獨就是誠其意,正其心。心中廓然大公,行為光明磊落。無私慾於心,惟行正於世。言不妄語,行不失當。知行不偏不倚。然後才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總結一句話:獨處是修心的最好時機,慎獨關鍵要不為外界所動,不因私慾而亂,心正意誠,方可為君子之知、成君子之行。


慎獨,是深谷幽蘭,是夜空星辰,是雲外明月,不會因為深處幽谷而不芬芳,不會因為沒人看見而不散發它的光芒。

基本概念與含義顧名即可思義。結合兩則故事理解更易得要。

(一)

《五燈會元》曾記載這樣一則故事:由於戰亂,普陀寺的眾禪者決定遷移廟址。在遷徙途中,只有豫通大師一人堅持早課,從不荒廢。有人勸曰:「此處無佛,大師可不必如此。」豫通大師答一偈(jì)子曰:「此處無佛,我心有佛。既誠我心,是誠我佛。」

(二)

清代康熙年間,一個書生模樣的青年一書店看書。賬台前一位少年購買《呂氏春秋》時一枚銅錢掉地滾到了這個青年的腳邊。青年斜眼掃了一下周圍,動腳把銅錢踏在了腳底。那少年付完錢離開店堂後,這個青年暗喜拾起了腳底下那枚銅錢。

湊巧,這個青年踏錢、取錢的一幕,被店堂裡邊的一位老翁看見了。他見此情景,盯著這個青年看了很久,然後站起身來走到青年面前,同青年攀談,了解了他的情況後老翁突然冷冷一笑就離開了。

後來,這青年到吏部應考合格,被選派到江蘇常熟縣任縣尉。於是滿心歡喜地到了常熟縣的上級衙門江寧府投帖報到,請求謁見上司。但卻一直不受接見——一連10天都不受待見——第11天,這青年耐著性子又去謁見,威嚴的府衙護衛官向他傳達巡撫大人的命令:「你不必去常熟縣上任了。你的名字已經寫進被彈劾的奏章,被革職了。」

我犯了什麼罪?「青年莫名其妙,便迫不及待地問。

「貪錢。」護衛官從容地回答。

「啊?」青年大吃一驚,自忖:我還沒有到任,怎麼會有貪污的贓證?一定是巡撫大人弄錯了。急忙請求當面向巡撫大人陳述,澄清事實。

護衛官進去稟報後,又出來傳達巡撫大人的話:「你不記得你當秀才的時候對一枚不屬於自己的銅錢都能佔為己有了嗎!今天當上了地方官,以後能不絞盡腦汁貪污而成為一名戴烏紗帽的強盜嗎?請你馬上解下官印離開這裡,不要使百姓受苦了。」

青年這才想起以前在書鋪里遇到的老翁,原來就是巡撫大人。

此外,柳下惠坐懷不亂,許衡不吃無主之梨,楊震不收黑夜之金,許由清溪洗耳,屈原被流放仍然「沐後彈冠,浴後更衣」。

無不體現出「蘭生幽谷,不為莫服而不芳;舟行江海,不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義,不為莫知而止休」的境界。

當然另一種理解同樣值得重視。

即「慎獨」重在「慎」字,這就決定了其不僅包括了慎獨,亦有慎言、慎行等。我國古人就留給後人許多慎言。俗話說,「慎言以養其德,節食以養其體」,體現了古人「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的道德標準,更有「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的良言謹句。

慎行——行謹則能堅其志,言謹則能崇其德——是一種瀟洒和坦蕩。慎行者必志存高遠,更有淡泊寧靜的睿智。

最後,附上著名理學傳人真德秀的解釋——「君子內省不疚而無愧於心」「處幽如顯,視獨如眾」。即:對於一個真正有操守的人來說,處在幽暗之中,和暴露於通衢(qú)大道之中並無分別;獨處之時,也與眾目睽睽之時沒有分別。當人沒有被外在約束力束縛著,仍能始終如一地堅守道德、法紀,這就是「慎獨」。


君子慎獨在《中庸》和《大學》中都有提到。

《中庸》中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強調在最細微處也要慎,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大學》中說:"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強調人前人後一致,不自欺欺人。

每個人在和其他人相處的時候,多少都會有所收斂顧忌,給儘力要求自己符合一般的社會道德原則。但是獨處的時候,卻往往會比較放縱,原則性,自我約束意願都有降低。

君子慎獨的提出,針對的就是這種情況。他主張人應該在獨處的時候,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這樣才是全面的道德修養,才是表裡如一,言行一致。


君子慎獨

【中庸原文】

是故君子:

戒慎乎,其所不睹;

恐懼乎,其所不聞。

莫見乎隱;

莫顯乎微,

故君子慎其獨也!

………………………………………………

【個人解讀】

是真正的君子:

警戒而謹慎行事,其所以不見疏忽與魯莽;

唯恐且懼怕意外,其所以不會惶恐與衝動。

沒人處不作哪隱患之事物;

眾人處只專註精微之物事。

真正的君子慎重而獨處依舊淡定從容!

………………………………………………

【個人總結】

是真正的為人君子:

要常提警戒而謹慎行事處置,其間所以不見疏忽與魯莽的行為;

要常防唯恐且懼怕意外萬一,其間所以不會惶恐與衝動的行徑。

沒人的地方不作哪些滋生隱患或不當舉動之事物行為;

眾人的地方不揚才露己只專註精微探究處置之物事行徑。

真正的君子慎重一以貫之,在眾人面前淡定從容而獨處依舊鎮定自若!

獨處的重要性:大部分人在沒人的地方都會有不當之舉,隱患滋生貪婪或侵佔取悅之自私,有自利喜歡偷梁換柱等等動作以為沒人知道;「其實欺人於無形同時也在自欺於無意?」所以不當行為和隱患之舉的壞習慣千萬要剋制不讓其發生。獨處更是不善之萌動處一動則後患無窮!故君子慎其獨也!


我國的「慎獨」思想古已有之,但由於學派各有側重,因此對「慎獨」的理解眾說紛紜。無論是從詞源含義還是哲學層面入手,「君子慎獨」既意味著個人獨處的物理狀態,也代表了內心專註於某事的一種心理狀態。

如果我們要溯其根源,慎獨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禮記·禮器》當中,「禮之以少為貴者,以其內心者也……故君子慎其獨」。慎是指珍貴,而獨則是指人的內心。因為儒家重「禮」,因此禮的精神也主要體現在人的道德修養與內在禮儀,它強調人要不斷精進自己的內心,要將內在之德作為行動的根本。

後來,《中庸》和《大學》都對「慎獨」做出了不同層面的解釋,如前者將它和「道」緊密相連,認為它有一種戒慎戒恐、保持中立的含義;而後者則緊扣「欲成其意」,把它引申為珍重、謹守的兩種含義。當然,之後漢唐經學家,或是宋明理學家、心學家,亦或是清儒的漢學家都做過不同層面的解釋。

當我們了解了「慎獨」含義轉變的發展脈絡後,我們也能更深刻地意識到,「君子慎獨」指的不僅僅是禮的制定、施行都要以心為貴,都要將內心良好的德性、外在體面的儀態達到和諧統一;更重要的是,它還強調我們應當「尊心」,順應、保持本心的良善,並以其為宗旨實現知、情、意的和諧統一。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崔春玉:

慎獨,是儒家的一個重要概念,慎獨關乎個人道德水平的修養,是個人風範的最高境界。出於《大學》《中庸》。對於其含義,東漢鄭玄注《中庸》「慎獨」云:「慎其家居之所為。」《辭海》給予了這樣的解釋:在獨處無人注意時,自己的行為也要謹慎不苟。《辭源》中注釋:在獨處時能謹慎不苟。

慎獨,用通俗的話講就是工作時領導在與不在一個樣。慎獨在醫療行業中顯得尤其重要,它反映了一名醫務人員的職業操守。在行醫工作中大多數時間工作都需要獨自完成,無菌操作、執行醫囑,無論是年輕的護士還是年長的醫生,無論是醫技科室的技術人員,還是手術室的麻醉師,都把慎獨落實在行動中,謹小慎微。他們每一個人都敬仰生命,希望可以通過最大的努力減輕患者的病痛,挽救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即使有時候很無耐。

肩負保衛祖國神聖使命的部隊官兵,長年駐守在風雪肆虐的邊疆,每天徒步幾十里深深積雪的山路,巡視著象徵國土的一塊塊界碑,這難道不是慎獨?

其實慎獨標誌著一個國家道德水平的進步程度。就像如今的我們,為了創造一個更好、更舒適的生活環境,我們大多數人自發自覺地去約束自己的行為,不亂扔廢棄物,將共享單車放在指定的地點,自覺排隊上車,你能說這些不是慎獨的表現嗎?


(原創)有的人活得風生水起,因為一種精神與信念加速自己的燃燒與沸騰。慎獨就是最好的體現方式。君子慎獨出自【禮記中庸】,意思是:人在獨自工作或創業的時候,在無人監督與管控的情況下,必須嚴以律己用道德規範自己的行為。不做違背道德與原則的事。

慎獨是一種品行,一種坦蕩,一種自律,一種規範。是 拋開私心雜念努力學習和工作體現自己人生價值的思想境界。是對完美生活的追求與渴望。是心靈的井然有序。

抗震救災中平凡的軍人用不平凡的舉動詮釋了慎獨精神豐厚的底蘊和內涵,在人們心中樹立起一座無比高大而忠誠的精神豐碑。他們慎始敬終,默默無聞卻又捨生取義。他們用行動完美的詮釋了慎獨的含義。人們敬畏軍人的忠誠與博愛,更讚美子弟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無尚情懷與豪邁。猶如春風化雨滋潤著人們的心田。他們站在靈魂與智慧的頂峰,向世界展現中國的雄奇與人心的偉岸。

慎獨是一種境界,一種情懷。教誨我們得之坦然,失之泰然。慎獨是懸掛在我們心頭的一面鏡子,時時提醒自己,做事要盡心儘力踏踏實實,不要人前一套背後一套,要懂得寬容與禮讓。才有社會的和諧與安康。

  


關於君子慎獨,我覺得這首詩詮釋的非常好

月明風清夜半時,

扁舟相送故遲遲。

感君情重還君贈,

不畏人知畏己知。」

這首詩的最後一句就反映出了君子慎獨的本質,君子慎獨不欺暗室

給大家講幾個關於慎獨的故事吧,方便大家理解

元代大學者許衡一日外出,因為天氣炎熱,口渴難耐。正好路邊有一棵梨樹,行人們紛紛去摘梨解渴,只有許衡一個人不為所動。這時有人就問他:「為什麼你不摘梨呢?」他說:「不是自己的梨,怎麼可以隨便亂摘呢?」那人就笑他迂腐:「世道這麼亂,管它是誰的梨。」他說:「梨雖無主,我心有主。」

明代曹鼎任泰和典吏(相當於現在的檢察幹部),他在一次捕捉盜賊的時候,抓了一名絕色女賊,由於離縣衙路遠,夜宿一座廟中。月光下,女賊千方百計地以色相引誘他,當他實在頂不住時,就寫下了「曹鼎不可」四個字貼在牆上提醒自己,終於保住了清白之身。

清代,河南巡撫葉存仁在一次離職時,僚屬們為給他贈物、送禮,想方設法不透露風聲,一舉一動避人耳目,在深更半夜無人能知、能見、能聞之時,用小船給他送了一批財物。葉存仁既不想私藏暗吞,又不願生推硬擋,就寫詩一首加以拒絕。詩曰:「月明風清夜半時,扁舟相送故遲遲。感君情重還君贈,不畏人知畏己知。」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李白》。看清形勢,認清自己,一步一個腳印扎紮實實往前走是最踏實的方式。

曾國藩的「慎獨則心安」可謂人生的大實在功夫。

特別是對於低運或者困境有段話說的很好,與諸君共勉:天賜困難,能識人心;天賜失敗,能辯真假;天賜孤獨,反思自省;天賜君佞,磨礪智商。天地不仁,視蒼生為芻狗,實則對每個人都是一視同仁,有人讓你哭了,一定會有人讓你笑。 道德經裡面強調的「無為」是拼盡全力之後的不強求,而非袖手不作為。所以努力把自己做到最好,老天自有最好安排。

運勢的通性 天道忌巧,踏實的人生勝算更大。

運勢有個通性,就是大凡沉穩持重,慎言謹行,執著專心的人,成功的幾率比較大,因為天道忌巧,不是每個人都是生於富貴家的,全中國也只有思聰先生那幾個人才能輕鬆擁有5個億的創業基金,絕大部分都是下的笨功夫,每前進一步都是用盡全力,才會逐漸實現目標的。其實每一步都是自己勢力的積蓄和沉澱,無論是小有成就還是暫時遇挫,哀而不怨,繼續篤行,此謂活的明白。

而另一種自身不去扎紮實實的努力積累,總想著投機取巧,或者賭博方式的去做事,失敗的幾率就比較大,當然不能否認會有極其微小的成功幾率。目前投機取巧玩的最神氣就是某寶馬經理了,此角兒就不多言了。有句古話「人有千算,天只一算」 。

其實綜合起來,所謂時運不濟,都是講的萬事不可強為,順風順水也是必須開始有所行動之後才會遇到的幸運。而一歲人一歲事一歲心,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要做的事情和不能做的事情。這就需要了解自己長處短板,自我修正,才能有助於我們等待機緣。

旺運時抓住時機積極奮進,衰運時砥身礪行。無論是旺運還是衰運時都能做到慎獨自律,善莫大焉。


一、古代的君子慎獨(親請關注我)

此語見於儒家經典《中庸》和《大學》之中,是儒家的道德觀念和自我修養方法之一,而且是一種很高的境界。

1.《禮記·大學》:「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2.《禮記·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3.三國·魏 曹植 《卞太后誄》:「祇畏神明,敬惟慎獨。」

4.宋 彭乘 《續墨客揮犀·陶谷使江南》:「 熙載 使歌姬 秦蒻蘭 衣弊衣為驛卒女, 谷見之而喜,遂犯慎獨之戒。」

5.《官場現形記》第二十回:「我們講理學的人,最講究的是慎獨工夫,總要能夠衾影無愧,屋漏不慚。」

7.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一章:「在這種不開通、不文明的地方,身當人師的人,那敢不慎獨?」

二、現代意義的慎獨

慎獨是一種情操;慎獨是一種修養;慎獨是一種自律;慎獨是一種坦蕩。所謂「慎獨」,是指人們在獨自活動無人監督的情況下,憑著高度自覺,按照一定的道德規範行動,而不做任何有違道德信念、做人原則之事。這是進行個人道德修養的重要方法,也是評定一個人道德水準的關鍵性環節。慎獨是必要的,終有一天人類會知道作為一個人要學會慎獨,因為一個人的人生離不開它。


推薦閱讀:

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沒有標準的標準答案
開一下腦洞,如果你還有一個月生活或者一年生命,你會怎麼過啊?
你曾經因為信息不對稱而吃過哪些虧?
你三十歲的時候有多少積蓄?現在有多少了?

TAG:人生 | 文化 | 社會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