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容易喜歡上喜歡我的人?


你是否有想過你身邊親密聯繫的人有著哪些共同的特徵,使得你喜歡跟TA們相處?是因為TA們有著聰明的腦袋瓜子?還是因為TA們看著長得好看,看著順眼?再或者是TA們能夠給你提供某些幫助?

有心理學的研究表明,這些我們親密聯繫的人,通常也是喜歡與我們相處的人,這些人不一定有聰明的腦袋瓜子,也不一定就長得好看,以及不一定能夠給自己提供幫助等等,這僅僅是因為TA們喜歡我們,我們也就很喜歡他們。

那麼,為什麼我們會比較容易地喜歡上喜歡自己的人呢?

有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的一個實驗:設置兩個小組,一組對真實實驗毫不知情,即被試者;一組設定語言模式。接著,讓被試者「無意中」聽到一個剛與他說過話的夥伴告訴他人喜不喜歡他。接著,讓他們在一起工作。而被試者的面部表情會因為他們聽到的內容而有所不同。比如被試者聽到的喜歡的時候,他們會比那些聽到不喜歡的更為積極相處,語言上或是非語言模式上。

心理學家在後面統計出,被喜歡的被試者比不被喜歡的被試者更多地被吸引。也有更多其他的研究表明了該結果,且統稱為喜歡的互逆現象。

這就很好地解釋了這一問題。而具體的還表現在互相喜歡的人更容易理解彼此,使得彼此之間的需求得到滿足,也更容易讓彼此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所在。我們每一個個體都渴望被理解,被滿足,被賦予成就感,所以在喜歡我們的人那裡,我們更容易滿足我們這種渴望的需求,因此也就會促使我們去喜歡上這些人。

大概沒有多少人願意跟一個討厭自己的人相處,哪怕不得已相處,恐怕也難以相處愉快吧?!祝好!

以上內容為每日談心(瀚思專欄·心理筆記俠·鄭燕雲)原創,圖片來源網路。轉載請聯繫。每日談心是最有趣最有料的心理學媒體,歡迎關注。


謝邀。我是艾彌兒,你的親密關係助推者。

首先,在一段持久的親密關係里,感情一定是相互的。但是,這裡一定要注意區分你是喜歡對方還是只喜歡對方喜歡你的感覺。如果你也喜歡對方,一定是對方各方面條件都比較讓你心動,比方說對方的長相,性格,人品,才華,物質條件等等你都比較欣賞和滿意,所以這是你喜歡這個人的原因。

如果只是喜歡對方追求你,策劃浪漫的活動,凡事都寵著你,把你當成女神或者男神一般的對待的這種感覺的話,這段感情通常是不會持久的。

檢驗的方式是:如果是另外一個人也用同樣的方式對你,你是不是也喜歡這個人。如果你也喜歡的話,那就可能是你只是喜歡被人呵護,被人愛的感覺,而不是喜歡這個人本身。被人喜歡是一種很好的感覺,但是單單被喜歡這種感覺是不會長久的。

一段持久的親密關係,就像兩個人共同生火去煲一鍋湯。兩個人都要不斷的給火添柴,一人一根柴,火才會持久的燒下去,才會越燒越旺,才會把湯熬好,但如果始終是一個人添柴的話,這個人慢慢就會失去添柴的動力,所以,任何一段親密關係里,兩個人都要對這段關係有所付出,應該是相對公平的,這樣的話才能長久的發展下去。

生活不易,有我陪你。有什麼問題對我說,我在悟空問答等你。


您好,我是暖心理諮詢師楊湛德,很高興為您解答。我們進入一段親密關係的時候,我們對於對方的期待,我們對關係的期待會很容易受到我們的成長經歷當中的親子關係的影響。

您所提到的問題,為什麼您會容易喜歡上喜歡您的人?一方面反映了您在成長過程中,您對於愛與被愛的渴望。也許您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父母都很好的關愛,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不值得被愛的小孩,這樣的感受會在成長經歷中不斷得到疊加和驗證。這也是為什麼在您長大後,當您遇上對方喜歡上您時,您會有種錯覺,您會覺得這就是您所需要的愛,你會毫不猶豫愛上對方,從而忽略了對方身上您無法接受的缺點。所以這樣就反映了您在親密關係中所追求,您所期待的是一種被愛的感受,被別人認可的感覺,而此時您所喜歡上的並不是真實對方,而是對方給您帶來的那種感覺。

一方面您對於感情中的付出是有所害怕和恐懼的,你擔心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報和回應,害怕自己會不斷受傷。這也反映了在您的成長過程當中,您在對父母的愛的表達時得不到父母任何正面的回應的。任何得不到回應的情緒或者是行為,在小孩子看來,這是不應該存在的。從而在成長過程當中,小孩子更加否認自己愛的能力,不敢主動去爭取自己的感情。所以對您而言,喜歡上喜歡您的人雖然是很被動,但也是最保險的,您只有感受到別人喜歡上您,您才敢去喜歡。這就也就意味著您不敢去爭取屬於自己的感情,更加不敢離開不適合您的感情。

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我們總會遇到很多很多的缺陷和遺憾,但這也意味著,我們遇到問題時也是我們改變的機遇。學會對自己重新認識,學會重新去鍛煉自己愛的能力,會是您現在成長的一個重要課題。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釋夢師楊湛德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當一個人問你為什麼會選擇現在的伴侶,有的人會回答:「我也不清楚,愛情不需要理由!」,也有人可能會回答:「情人眼裡出西施,愛情是盲目的!」等等

這個問題曾經有位心理學家這樣說:「告訴我你愛誰,我就能告訴你,你是誰!」這句話深刻的解釋了愛情本來的樣子。

我們先來解釋第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會愛上另一個人?

1.作為獨一無二的自己,每個人都希望看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客觀存在

美國最資深的研究自尊(self-esteem)的心理學家Nathaniel Branden教授,是這樣說過:「就像我們看到所有東西一樣,我們希望「看到」自己也是真實存在在這個世界上的。」那這個「真實存在」的物質形式我們怎樣才能看到呢?其實很簡單,只需要一面鏡子,透過鏡子中的自己,可以讓我們在意識層面感受到自己的客觀存在。

肉體的自己我們可以很輕易直接「看到」的,可是我們的最深處的靈魂,我們的思想、價值觀、信仰等等,是那麼的抽象,那我們要怎麼樣才能像其他真實存在的物質一樣被「看見」呢?

只有通過找到另一個人,另一個跟我們有相似意識存在的人,把他當做一面可以照出我內在的靈魂。這個人如果能夠「看見」我們的靈魂,並且通過跟我們的互動,把他們眼中看見的靈魂反射給我們,我們就知道自己的靈魂也是像所有其他真實存在的物品一樣是可以被看見的了。

2.心理可見性原則(The principle of psychological visibility)

Nathaniel Branden教授指出「我們之所以會持久的愛上一個人(短暫的不算,因為短暫的可能是因為一些錯誤的原因),本質上是基於的「心理可見性原則」。

如果我們的靈魂真正的被一個人看見,我們很可能就會愛上這個人。當我們發現,別人看我們的眼光跟我們內心深處最真實的自己對自己的看法是一致的,並且他們通過他們對我們的言行,表現出對我們的這種理解,我們就會有一種深深的被「看見」的感覺。

3.由心理可見性(psychological visibility)引發的自我探索

心理可見性其實是開啟了我們自我探索的大門。我們在各種與他人的互動中不斷的加深對自己的自我認知,但是沒有什麼比親密關係更能增加我們的自我認識了。在一段親密關係中,我們會不斷的發現自己之前都沒有意識到,或者還沒有浮出水面的未知能力,潛力,以及性格特質等等。通過愛一個人,我更加清晰的看見了自我,認識自我,一個由內而外,由淺到深的自我。

再來解釋第二問題——當別人喜歡你以後,為什麼你也很容易喜歡上別人了?

我們可以用心理學中的戀愛補償效應來解釋,所謂戀愛補償效應就是是指人們一般會喜歡那些喜歡自己的人。

人類大體上是互利互惠的一種動物,這種趨向來自於進化。簡言之,人類,甚至很多其他生物,都很敏感的接受社交信號。如果有個人喜歡我們了,我們會感到受到了某種認同,人都喜歡被認同的感覺,因此對喜歡自己或者認同自己的人,或多或少產生好感。

弄清楚了這些心理機制,你還會對這個有困惑嗎?

作者:Trista蓉

您的點贊就是鼓勵,您的關注就是動力!

從生活中談情感,從情感中談心理學!


為了更好的回答這個問題,允許我先做個假設。當你從上海到北京大學報到的那一天,一下車從你手中接過行李的競然會是你少年時的弄堂玩伴,此刻的你肯定會是驚喜交加,喜出望外,頗有幾分「金榜提名時,他鄉遇故知」的現實感覺和人生感嘆,這份喜悅之情完全出自你個人對鄰家大哥的信任與尊重。與此同時,對方也會同樣有著對你的加倍喜愛和信任的態度。這種我容易喜歡上喜歡我的人的現象,社會心理學稱之為互愛效應,又稱之為自己人效應。

相反的,當你在大學報到的那一時刻見到的是一張完全陌生但非常和善的笑臉的時候,你的感覺如何呢?當你見到的是一張長相平常或酷酷的面孔的時候,你的第一感覺又會是如何呢?心理學認為當一個人面對一個不熟悉的場景和事物時,都自然而然地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心理反應,就是防衛心理和親和心理。防衛心理是在遭遇到不熟悉的場景和事物面前,害怕自身受到侵犯和傷害而產生的自我防備的意識和保護措施,在人的社會化的不同程度,都表現為想法與行為的脫離,儘管內心害怕仍提醒自己要表現出故作輕鬆狀。而親和心理是與防衛心理完全相反的心理反應,是希望融合到新的集體中去以祈求安全保護和人際溫暖,同時是滿足友情、愛情等情感交流的需要。

總之,「女為悅已者」一個人無論性別,無論在什麼環境里,都容易喜歡上喜歡自己的人。所以一定要堅信情感的悅已性,主動與周圍的人表示友好的情意,對方一定會受到你的「心理感應」,對你報以同樣的情感,並逐漸把你當成「自己人」。


被人喜歡時一種很奇妙的感覺,有一點得意,有一點開心,有一點幸福可能還有一點惶恐。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青睞,當然不一定非得是愛,但是總會希望獲得比人的矚目,當你獲得之後,就會開心的想要回饋對方,這時,人們對感情的判斷就會因人而異。有很多單身的朋友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被別人表白了,之前有看到一個調查,說很多人遇到這種事情,除非很討厭的人,不然都會用留有餘地的方式回絕或者直接答應,然後在繼續接觸一段時間,看看是否合適。我們對於能欣賞自己的人都有著天然的好感,因為人是尋求認同的動物,我們希望被別人欣賞和理解。

上面簡單說了說為啥有可能喜歡上,接下來講講為啥為啥容易喜歡上。這個原因很多,我在這裡提供幾種可能,題目自取吧。可能一,有的朋友從小就是一個比較樂於與人為善的人,對於別人的好意總是難以拒絕,也願意回饋別人,因此人緣也很不錯,有一天突然發現了一個人喜歡自己,恰好自己也不討厭他,慢慢的就走到了一起,但是其實他分不太清感情到底是個什麼感覺,慢慢雖然分不清有多喜歡,但是能明白什麼時候不喜歡了,最後可能就分開了,下一個又是一個新的循環。可能二:有的朋友可能一直不太受人關注,也不怎麼被人理解,有一天突然有人欣賞自己,甚至對自己表白了,這種感覺讓他欣喜,為了能回饋那個喜歡她的人,也希望他幸福,就跟他建立了關係,回饋了對方的喜歡。但之後的事情是幸福的童話還是悲傷的戀歌,就看各自的造化了。


雖然大多數人都覺得,喜歡上一個人完全是出於自己內心的感受 ,並不受到自身理性計算的影響,但事實上心理學家們卻發現,人們遠比自己幻想的更加理性和功利,在確定自己未來的愛人和伴侶時,大多數人會暗自在心中使用一個公式來衡量自己對於對方產生的興趣,以及雙方建立起親密關係的可能性,然後再決定是否喜歡上對方。

這個公式就是:對未來伴侶的喜愛程度=伴侶的相貌吸引力*伴侶接納自己的可能性

從上述公式我們可以看出,我們對伴侶的綜合喜愛程度如何,取決於伴侶本身具有的吸引力和我們判斷對方喜歡我們的可能性的乘積。因此,如果有人長得奇醜無比,但是對我們一片真心,可能我們仍然不會選擇這個人作為伴侶;但反過來說,如果對方貌似天仙,但是對我們冷若冰霜,我們可能仍然不會投入真情,不顧一起地去追求對方。最吸引我們的伴侶,往往是那些長相基本符合我們的審美標準,同時也對我們表現出一定的喜愛和認可的人。

如果說上述內容還只是心理學家的觀察和理論推測的話,下面要介紹的這個實驗更進一步證明了之前的假設。一項美國的心理學研究發現,對於很多男性大學生而言,如果他們發現了一位非常漂亮的女生,那麼在拿不準該女生對他們的態度的時候,只有3%的人會主動邀請該美女去約會。而在訪談這些男生的時候,大家也普遍表示,只有深入了解,確定了雙方有一些共同的興趣愛好,並且感受到美女對自己多少有一些興趣之後,他們才會進一步行動。


戀愛關係,和其他的人際關係一樣,肯定是有來有往的。一個人對我們好,我們會喜歡他/她,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題主的困擾是,容易喜歡上喜歡自己的人,並且似乎為此感到煩惱。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有以下這些原因。

1.我們在他人身上尋求自己的價值。可能是因為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受到過很多挫折。所謂的挫折是說,我們總感覺到自己不夠好。這原因有很多了,比如,總是得不到表揚,在家庭的關係中總是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等等。這導致的結果是,我們非常自卑,覺得沒有人會喜歡自己。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旦遇到一個喜歡自己的人,我們就很難把他/她放開。因為這個人會看到我們身上的優點,肯定自己。這太重要了,如果讓他/她離開,我們就又會回到一文不值的狀態。所以,當我們在他人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時,就很容易喜歡上這個人。

2.自戀的需求,讓我們容易喜歡那些喜歡自己的人。自戀的人,一般來說他們更喜歡自己。但如果有人能和自己一樣欣賞到自己的好,那麼他們也會因此而認為這個人是完美的,是可以相處的,所以出於自戀的需求、相互欣賞的需要。我們也有可能喜歡上這個喜歡自己的人。

具體到每個人身上,容易喜歡上喜歡自己的人,究竟是哪種情形,因人而異。不過,如果我們總是容易喜歡上喜歡自己的人,並且為此而苦惱,我們就需要看看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畢竟,如果因為喜歡自己,我們才喜歡這個人,不是一種健康的關係,如果在戀愛的過程中,甚至沒辦法說這是一種愛情——因為這樣的關係是有條件的。如果不看清楚,勢必在將來對我們的親密關係產生影響。因此,及時的察覺和反思,是很重要的。


知道別人喜歡我之後,慢慢的容易對他產生好感。這是為什麼呢?

在我的諮詢工作中,經常看到具備這樣情感模式的男男女女,我總結了一下,發現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他們很在意他人對自己評價,並以他評作為衡量自身的重要標準。

二、他們心中將「產生情感」與「接納」等同起來。

三、他們很希望回報他人。

當一個人以「他評」作為衡量自身的重要標準時,他就會特別在意周圍人對自己的評價。越缺乏自我價值感,內心越渴求他人的肯定與認可。

而在很多人心中,愛情象徵著完全的接納、認可、欣賞、忠誠,意味著自己在對方心目中是獨一無二的。獨一無二是對一個人價值的最高肯定。

所以,當這種類型的人發現他人喜歡自己時,潛意識就會認為自己被完全的接納、無上的肯定,從而感到極大的滿足。

而如果他天性敦厚,對他人的善意習慣投桃報李,或者內心覺得如果他人給自己肯定,自己就有責任給予回報的話,他便會「要求」自己以相同的方式回應他人。

這裡的「要求」不是意識層面的清晰自主,而是潛意識層面的驅動,反映在人的意識層面,就是他會感覺自己好像慢慢愛上了對方,這愛通常並不熱烈,甚至有很多理性考量,但卻顯得理所當然。

當一個人對於自己的自我價值感到懷疑,對情感缺乏安全感時,他也容易愛上先愛自己的人,因為這樣相對更「安全」。

在這段關係中,對方已經先認定了自己,比起自己努力想要得到對方的好感來說,要輕鬆、篤定得多。

我們可以從以上多個方面綜合理解自己。

答主簡介:曹懷寧,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諮詢實踐超千小時,主擅領域包括婚戀情感、人際交往、兩性心理、人生規劃、家庭關係等。《婚姻與家庭》雜誌特邀專家,多家媒體簽約撰稿人。頭條號:心理諮詢師曹懷寧。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吳瓊燕:

(吳瓊燕:心理學科普志願者,在中山大學業餘學習心理學,建築技術工程師背景,看問題較為客觀、深刻而透徹,思維富於邏輯和條理,樂於為心理學知識的普及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希望能幫助到親愛的朋友們!分享和給予,是我們內心幸福的源泉! )

拿我自己來說吧,我也容易喜歡上喜歡我的人,人們普遍容易喜歡上喜歡自己的人。

分析一下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我自身的安全感不是很好,所以當有人表達出喜歡我、欣賞我的時候,我會覺得安全感方面得到了一些彌補,不會再被漫無邊際的不確定所帶來的恐懼所籠罩,自身感覺相處方面相對安全。

二,他人的喜歡和欣賞傳達出對自己的認可,這種認可讓自己覺得得到價值的肯定和尊重,儘管來自外界,但依然是正面的能量。於是體內會分泌讓人心情愉快的血清素,願意去回報對方好的東西,呼應了人際交往的黃金法則「你願別人怎樣待你,就怎樣待別人」,我願別人喜歡我,於是我就喜歡別人。

三,因為他人就是自己的一面鏡子,這種喜歡的發生其實在二者之間同時和相互產生。他人身上存在著某種符合我們自身的價值觀或評判標準的特質,這種特質為我們所贊同和欣賞,於是我們就容易將這種喜歡和欣賞投射到這個人身上,而他也正好喜歡和欣賞我們身上的這種特質,兩個人就容易相互喜歡和欣賞。

出生於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人們,在物質條件比較匱乏的條件下成長,在早期的生命過程中普遍缺愛,在成年的生活經歷中,對得到愛是滿懷感激之心的,也更願意去回饋對方對自己的好。

而出生於九十年代至今的人們,物質條件比較充裕,安全感普遍比較好,個性比較自我和特立獨行,但對精神層面有了較高的追求,內心渴望深層次的成長。無論自己是否會喜歡上喜歡自己的人,建議請認真尊重這份被他人喜歡的感情。


推薦閱讀:

TAG:心理學 | 喜歡就是喜歡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