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跳過楷書直接練習行書嗎?


謝謝你的邀請,讓你久等了!為了回答你這個問題,我先講講我學習書法的過程或故事。我記不清自己是幾歲迷戀上書法的,自認為天生就是寫字(學習書法)的材料,反正從小學入學我就沒有一筆一畫寫過漢字,直接入草,我深深被草書的靈動吸引著我,但這並不影響我的學習成績和一筆一畫寫字,記得小時候老師對我的評語是:×××同學,想寫的時候就能寫好,不想寫的時候就會潦草!我不知道是在鼓勵我還是在諷刺我,反正就一直潦草到現在。當時還有一種評價我寫字的聲音就是:×××你太牛逼了,你的字竟然比老師都寫的好!這句話我是聽進入了,這是崇拜更是羨慕。

一路走來,一路揮灑,從小時候自製毛筆在家裡的牆上、畫上、杯上、窗戶上題字練字到讀高中當板報組組長,從企業辦公室當主任到政府機關專事文字材料,從紅白喜事幫忙的刷刷點點到閑來無事、有感而發寫一幅字送人,標語會標寫過、上牆的東西寫過,展牌做過,文字材料更是不知道寫了多少。一句話,這輩子盡跟文字打交道了。故事講到這裡,我想你應該能找到答案了。只要有興趣,怎麼舒服怎麼來吧!(好像是蘇東坡說過的一句書法名言)

我個人建議:不要把書法這門技藝也好,藝術也罷看的那麼神秘,只要你有興趣,有時間,有功夫,你就盡情地去揮灑吧!揮灑的過程其實也就是學習的過程、揣摩的過程和琢磨的過程,多看看寫好字的人是怎麼寫的,寫出來的字是什麼樣,慢慢學習,慢慢借鑒,慢慢提高,最後總有成功的時候。我有一個老師,開始他的字寫的非常難看,最後決心練字,由於缺少紙張先是用鉛筆寫再用鋼筆壓最後用毛筆蓋!最終成為我們老家的一位好字先生。關於寫字的故事很多,關於寫好字的人也很多,你可以多去學習學習,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成功!


大家好!我是墨韻書香1314。

各位可以去了解一下中國書法史:從先秦書法到秦代書法,漢代書法到魏晉書法,南北朝書法到唐代書法,五代書法到宋代書法,元代書法到明代書法,清代書法到當代書法再到現代書法,書法字體的發展以篆,隸,草,楷,行為順序的。按照這個發展史來說是可以的,但是必須有篆,隸作為基礎。

個人建議先楷後行草,楷書尚法,也就是要在讀帖,臨摹和練習過程中認真體會每個字的法則所在。

按照現在練習書法來說,行書以楷書為基礎,只有基本功紮實了,練習行書才會得心應手,必須要掌握楷書的結字和筆法。

蘇軾說過:「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所以必須有個循序漸進,先楷後行草,打個比方:人的立,走,跑,如果人連站都站不穩,又何談能走和跑呢,是吧?

沒有楷書作為基礎,直接寫行書或者草書,就會疏於法度,輕浮,飄浮。

等到楷書練習熟練了,再行草,一般都是先點畫,後結構,再章法,都是循序漸進的慢慢來,切記急功近利。

個人粗淺意見,不吝指教,留言討論,

關注一下:墨韻書香1314吧,點個贊(≧▽≦)/謝謝!


從書體演變上來講,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行書、楷書(楷書真正成熟是在唐代)。從這個方面來講,楷書成熟在後,行書成熟在前,好像是可以直接學習行書的。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其實不然,楷書未成熟之前,古人學行書,雖然未受到楷書影響,但必然會受到篆書、隸書的影響,這也說明古人行書為什麼在格調上較現當代書家高古的原因。所以說,古人並不是在完全沒有書法基礎的情況下直接學習行書的。而今人多數是沒有毛筆書法基礎的,所以直接學習行書是不明智的。蘇軾在其《論唐六家書》中提到「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也正是說的這個道理。

王羲之《姨母帖》

總結,並不是說非得有楷書基礎才能學好行書或草書的,但是,在學習行書之前必須有正書(篆書、隸書、楷書)基礎,如有較好的篆書或隸書基礎,再學習行書是沒問題的。

張芝《二月八日帖》


這個問題我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能。當然,學習書法是不是一定要從楷書開始學習?在書法史上歷來就有爭議。就算是在當代書壇,也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這裡沒必要引經據典,也不需要例舉那些書法家的觀點。其實,書法發展到今天,其實用性已然被淘汰,作為一門傳統藝術卻受到了格外重視。既然是藝術,學習方法當然應該更為靈活,沒必要默守陳規。

了解一些書法史的朋友都知道,從小篆發展到隸書之後,幾乎同時演化出來草書、行書和楷書,而且楷書的出現還要晚於草書和行書。所以,現在很多初學者選擇從隸書入手學習書法,其實是可行的。同樣的道理,先避開楷書從行書開始學習,也未嘗不可。

也個人認為,從行書開始學習書法至少有一個好處,就是不至於把字寫得過於死板,繼而學習楷書時用筆更活,結體也更為靈動。其實,我們看到很多書法愛好者,包括一些書法家,其實都表現出這方面的弊端,用筆結體都過於拘謹,放不開。當然,這也不能一概而論,應該根據每個人的實際情況設定學習計劃,必然會收穫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我多年的書法教學過程中,學員入門時選擇範本和書體大多是因人而異。根據每個學員不同的功底和興趣取向,可以選擇隸書和行書範本進行臨習,有些學員為了體會筆鋒的變化,甚至可以從篆書入手學習。不過,鑒於草書和小楷的學習難度相對較大,我一般不建議初學者選擇。

其實在楷書四大家中,趙體就並非嚴格意義上的楷書,稱其為行楷更為合適。大概也是這個原因,歷來選擇從趙體入手的書法愛好者並不多。我倒是認為,趙體不但書風妍美,同時用筆結體都相當遒勁。初學者容易得其妍美而失其遒勁,如果能有意識地克服這個弊病,趙體也是初學者非常不錯的選擇。

當然,這也只是驚龍軒一家之言,歡迎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謝謝!


不求大成,可以跳過楷書直接練習行書,但是我建議還是要先練習一下楷書再去寫行書。下面來比較一下先練楷書,再練行書與直接練行書的區別。

如果直接練習行書會比較困難,對於字的結構與筆畫的走向不是能很好的把握,就像我建議的先去練楷書再去寫行書,可能會花費更多的時間,但是這樣你的功底會無形變得深厚一點。我們現在每個人寫字也都只是興趣愛好而已,沒有很多人寫字是為了一定要有什麼成就,可能就是我們對這個專業比較喜歡,並且有可能這個專業在以後也不會成為讓我們吃飯的職業。既然是出於喜歡,那為什麼不把它做得好一點呢?

首先,練習楷書是給行書做基礎,做鋪墊的一個過程。楷書是將每一個字的字形筆畫結構進行完美的展現,一筆一畫,點橫豎撇捺折鉤提,鏗鏘有力!楷書將每一個字的筆畫以及它的線條表現得淋漓盡致。

其次,行書是在楷書基礎上的一個升華。在楷書的基礎上,行書將他的許多筆畫連起來,從而達到一種美的效果。行書還有很多布局上的講究,比如說哪一個筆畫要和下一個字的哪個筆畫連起來會更加好看等等。

我是學習書法六年後才開始練習行書,中間可能有學習或者是考試之類的事情有所耽擱,練字的時間有那麼一些些的少,所以輾轉幾次經過六年的時間才開始練習行書,之前也一直都是以楷書和隸書為主,依據我自己的例子,我總是覺得我練習行書的時候,我感覺自己上手很快,所以才有了現在這樣一個觀點。

如果非要直接去練習行書的話,那麼可能你要下的功夫會更多,因為當你筆還沒有拿穩的時候就想飛,那一定是不會很順心的。所以最後還是要提醒,練習書法沒有捷徑,一部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從基礎做起。


對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應當明白,一般情況下,世間萬物的運動、發展、變化,都是按照一定的客觀規律進行的!就像人類的嬰兒學步,必須經過「爬行、站立、慢走、快行再到跑步」這幾個基本的階段!練書法的過程與此「基本相似」!「筆畫」就像「爬行」,「偏旁」就像「站立」,「結體」就像慢走,「行書」就像「快行」,「草書」就像「跑步」!自古以來,就流傳著「不會走就想跑」的話來形容那種「急於求成」的心態!當然,也可能有「像神童那樣」的,「剛出生就會說話、不會爬就會走」的例子,但這肯定極為罕見!同樣道理,練書法若不經過嚴格、規範的「執筆、運筆、筆畫、偏旁、結體、」刻苦的「楷書」練習過程,不具備最起碼的「基本功」而直接練習行書、草書,就肯定會像練武術「沒壓開腿、蹲不穩馬步」就急於「練套路」那樣,效果肯定不理想!只能是「事倍功半」!下面,發上我的楷書、行書、草書、隸書字供參考。


肯定不行!下面是草聖林散之先生的學書箴言——

前輩之言不可違!


大家好,我是景堂書法。

這個問題仍舊是學習書法進程的問題,以前曾做過解答,在此,簡單闡述一下,供大家參考。

我覺得書法學習的進程,最好的是按照書法發展史的順序來學習。即從篆書入手,再由篆書到隸書,然後進入行草楷書。這樣的進程是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的,由易到難的原理。

由此可見,書法學習談不上跳過楷書,行草本來就不是楷書產生以後出現的。行草書與楷書產生的時間是差不多一致的,都是在隸書以後形成的。因此,我覺得學習書法完全可以在對篆隸書學習的基礎上進入。近來,書法教育的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

一點淺見,僅供參考。

喜歡的記得點個贊喲——


可以,我就沒練過楷書,但是偶爾也會寫幾下,主要是太慢太墨跡了,木有那份耐心啊,練了半年多了,完全是自己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寫,關鍵看你自己喜歡什麼樣的體吧,天賦也是很重要的。


我是大成,我愛國學。

您的問題中用了一個跳字,這很能說明公眾約定俗成的一些誤解,比如練書法要從楷書開始練、練楷書要從顏體開始練、行筆只能中鋒、握筆必須撥鐙法等等,不一而足。我們必需承認這些所謂的常識和規則已經存在了大幾百年了,並非胡說八道,確有其道理,不過,完全不必引以為圭臬、不敢越雷池一步。我們來說說本問題相關的道理。

行書的成熟其實比楷書早,並不是一般人以為的先有了楷書然後寫的快了就產生了行書。行書並不是來源於楷書,而是在章草、大草之後出現的書體。確切講,不但行書不是產生於楷書,或許楷書相當程度上產生於行書。鍾繇王羲之時代的楷書並沒有達到完全成熟,楷書的成熟階段要推到唐楷百花齊放的局面下。魏晉時期的楷書還沒能完全脫離隸書的影響,尤其是體勢,王羲之獻之的小楷解決了筆法問題,體勢並沒有完全形成自己的一套體系。這個問題的解決時間在唐代。而羲之獻之時代的行書已經完全成熟,至善至美。不要以為只有羲之獻之才有那麼流美遒勁的行書,《晉書》記載當時善書者百三十人,僅王氏家族就有二三十人上榜。不信就看看伯遠帖,未必輸給蘭亭序吧。那時善書多為行書,尤其信箋手札。既然從書體史來說,行書成熟本就在楷書之前,那又何必學書一定從楷書始?

其二,書法不是適合人人學的,書法也不是很多人可以成名成家的,能在書法上有造詣的,本就是鳳毛麟角。既然目標不是指向成名成家,或修心養性、或提升B格、或增長才情、或豐富生活,那麼何不喜歡什麼體就去學什麼體?何必繞來繞去?更何況練行書可以直接提升寫字水平,練楷書卻未必。從實用角度上講,直接行書開蒙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其三,啟功先生曾經說過:楷書宜當行書寫,有顧盼。行書宜當楷書寫,存法度。趙孟頫有以楷入行、以行入楷之稱。所以,其實楷書和行書的一些內在關聯極其深刻,大成理解中,楷行其實是一體兩面。唐楷那種亦步亦趨的廣播體操般的刻板書風其實離美麗已經遠了,江湖書風那種毫無法度的行草離跳大神或者廣場舞庶幾近之。所以,無論從楷書練起,還是行書練起,或者篆隸也好、寫經也罷,都不妨入手,如同找媳婦,非要按照三圍多少或者面相如何去按圖索驥,恐怕一輩子也找不到合心的媳婦,就算找到也會感情不好。喜歡,就是最高的道理,不要去管那些似是而非的理論。

我是大成,我愛國學!

請撥冗點贊,冬夜碼字,倍感溫馨!謝謝!


推薦閱讀:

【連載】西遊記中記——12.沙僧入選取經隊伍-1
詩經怎麼讀?
薔薇把牆圍,如何對下聯?

TAG:書法愛好者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