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可以有效避免嗎?


無法有效避免,已經昏庸老邁的唐玄宗在「開元盛世」後變的只顧享樂,陶醉在往日的輝煌里喜歡歌功頌德拍馬屁的飄忽忽的感覺,忙著搞藝術,成為「梨園祖師」,喪失了自唐太宗以來皇帝應有的危機感。安祿山工於心計,在討好唐玄宗的同時也清楚的了解了唐朝內部的混亂腐朽,但是被唐玄宗厚待又恐懼大奸臣李林甫的陰險狠毒。李林甫一死楊國忠為了爭寵,不斷說安祿山的壞話,最致命的說法就是謀反。可唐玄宗早年披甲帶兵是忙著圍繞皇權搞政變兵變,對邊將的危害嚴重認識不足,又不相信自己厚待的安祿山會造反,反而還是一味寵信,根本不採取有效的制衡措施。已經沒有顧忌又時刻忌憚楊國忠算計的安祿山也害怕萬一哪天唐玄宗變卦了呢?加上又得罪了太子李亨(後來的唐肅宗),那就反吧。唐朝內地自唐太宗平定天下後已經歌舞昇平了80年,軍備廢馳,加上此前楊國忠弄權打雲南,精壯男丁損失慘重。憑著邊兵兇悍的戰鬥力和10年的準備,內地的唐軍根本不是對手,於是安祿山打著奉聖旨誅殺楊國忠的幌子起兵造反了……


安史之亂會發生,如果按照大將軍封常清,高仙芝的戰略,安史之亂很快就會平定。也就是大唐盛世的一個小插曲而已,就是因為唐玄宗殺自己大將,自毀長城,逼著哥書翰出潼關造成那麼大的損失的。想當年唐太宗時自己兒子造反,武則天時李敬宗造反很快就平定,安史之亂簡單的說就是唐玄宗晚年昏庸亂指揮才影響那麼大的,要是唐玄宗稍微冷靜些,也就是和唐太宗,武女皇時那兩個小動亂而已。


應該很難避免,以當時的局面縱沒有安綠山造反,也早晚有其他的人造反。因為當時唐朝的軍事力量偏重於北方西北方,以應對日異壯大的氣丹,回仡等少數民族政權,而為了便於應對付游牧民族的入侵進一步給於了邊軍將領權力,使得邊地將領權力極大同時擁有了軍權行政權人事權,相當地方土皇帝了,而且還有將領同時擁有幾個地方的軍政大權,這進一步的導致了地方將領野心增大。而當時唐朝對西南地區的南詔作戰中連連喪師,損失了強大的中央軍,這進一步讓邊軍將領按不住野心,所以說安史之亂在當時以無法避免了避


對安史之亂的反思,說法不一。是否可以避免?我個人認為好多歷史並非一定會發生,而是有很大的偶然性!安祿山和史思明的藩鎮作亂很大程度上是機緣巧合,諸多矛盾的集中爆發,未必就單純是唐皇允許軍閥勢力發展壯大的做法有問題。如果唐明皇少沉溺於美女,多管些軍事朝政,安史兩人恐沒機會,也不敢作亂!

但後世的歷朝歷代卻對此好像有共同的認識,那就是:都是藩鎮惹的禍!

結果宋朝,明朝都實行的是重文抑武的政策。尤其是對功臣的打壓。什麼杯酒釋兵權啦,殺滅功臣啦,都是皇帝們乾的事。連清朝皇帝也把削藩當成其最大的功績。結果就是造反一點沒少,還把武將打仗的雙手捆起來一隻。這可能也是造成唐以後中國武力越來越弱的原因!

哈哈,跑題了,總而言之,我認為安史之亂並非不可避免!


推薦閱讀:

淚痕春雨漫評晚唐史 第二十二節 封常清之死 (上)
「安史之亂」的惡首之一安祿山
淚痕春雨漫評晚唐歷史 第31節 馬嵬兵變
淚痕春雨漫評晚唐史 第二十四節 唐玄宗與楊國忠的真實關係
門閥大族是如何消亡的?科舉制?安史之亂?

TAG:唐朝 | 歷史 | 安史之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