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會刻意把字寫到別人不認識呢?


書法,就是為了讓人更容易辨認識讀。無論篆隸行楷草,莫不例外。

為什麼會產生草書讓人看不懂的這個問題?其實看不懂的書體不只是草書。小篆,大篆,甲骨文,相信大多數人都看不懂。而且比看不懂草書的人更多。

由於一些激進的人,片面錯誤的理解了草書,以為把字盡量的寫的讓人不認識,就越具有水平。持這種荒謬見解的人,在某協會中佔有相當大比例。而由於手中握著話語權,利用辦展的手段,把他們的被人詬病的作品,肆無忌憚的向世人展示。以致造成不懂書法的人,更加的迷糊。以為草書的書寫就是越看不懂越好的錯誤觀念。

其實,草書和其他書體一樣,只要你學習掌握它的書寫規則,認清它的各種特定筆畫。便能和其他書體一樣的辨識。


在書法中有很多書體是比較難認的,如草書(章草、今草、狂草)、小篆、金文、甲骨文、簡帛體等。這些雖然難認識但都有它本身的法度。

書法發展到今天,已從古代的辦公、日常生活等書寫工具發展為文字藝術,即是藝術,就要滿足人們精神上的需求。

所以我們在創作中,以不違反法度的前提下可以根據形式的需要進行拓展。比如把字的某一筆畫拉長或縮短、結構疏散或拘謹、用墨或濃或淡、不同風格進行融合等,來表現出創作者的思想和意境,但這些還是可以辯識的。

那些故意寫成讓人無法辯識的,要麼是掩蓋自己的不足,要麼是故弄玄虛。正統書家是不屑這麼做的。


我認為寫字就是寫字,不能叫創作。無論是真楷隸篆還是草書,主要是要把字寫得漂亮養眼,給人一種美感,美的享受,而不是率性而為。如果把字寫得四不像,面貌全非,就失去了文字的意義。凡事都有規律,寫草書也如此,筆走龍蛇是有草書規律的,失去規章,率性而為,讓人看不懂,就失去了文字的本意。與其說是創意,倒不如說是遭踏了中國文化。


草書是漢字書法史上的高峰。草書可以追溯到魏晉甚至漢,這時中國漢字書法史上的必然。當時草書還只是實用書寫為主,到唐宋發展為高峰,發展到書法藝術階段。學習草書很難,需要經歷相當長的摸索學習階段。一般沒有十年二十年時間是寫不出來的。可以說,學習草書比學習一門外語還難。就算寫過三五年,臨過王羲之十七貼,張旭的古詩四貼,懷素的自敘貼和大草千字文,孫過庭的書譜,黃庭堅的李白憶舊遊以及王鐸等草書大家的帖子,但距寫成功恐怕還有很長的修鍊過程。當今寫草書成功的沒有幾個人,有幾個寫草書,經常露臉的那幾個人要我看寫的還欠功夫,還差的很遠。難怪有些佔用很高地位的但寫的還不成熟的作品一發表就被起鬨的網友群起而攻之,一頓臭罵。我奉勸那些地位高但草書寫的一般的同道,不要自吹自雷。不是你占的位置高書法水平也高。還是謙虛一些。可以說這些同道的草書還要學習,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繼續努力吧。同時我也建議網友不要詆毀草書,草書是書法當中最難學的書法,。草書是我國漢字書寫的最高境界,草書草書是書法的精華,草書是中華書法人幾千年苦苦追求的最高藝術。珍惜吧。


會的。在上世紀80年代初,我認識了一位美麗的姑娘,她當時在農村擔任民辦教師。我一見鍾情,向她發動了書信攻勢。不是我盲目自信,我認為我的文筆還是可以的,書法也不錯。我花了真功夫用最漂亮的行書給她寫了一封熱情洋溢且文靜含蓄的情書。不久她回信了,說現在年輕,不能對愛情有奢望。但是從回信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第二封更花費了心思:用了賈詡抹書間韓遂之計,寫了一封比較深入有些故事的長信,其中不乏潦草之處,更有甚者,甚至塗抹。果然生效。由於好奇,所以書信往來,鴻雁傳書,時常利用自己的一些″優勢″進行誘惑,最終把她騙到了手,成為我的妻子。


愛好草書,鑽研學習,不為討好任何人,隨心隨性就好


早年習草聖張旭的帖真有這事兒。害得解釋再解釋的,當然啦,不是刻意的。

所以呢,認識字也是功夫。這是心得,一點點哦。

臨《初月帖》久了就,就秀速度了。哈哈哈。

沒黔印,一個解釋是草稿,另一個隱情是怕,書聖打頭,「就你快」。

見笑就笑。


看看就好!你如果一定要知道它的內容,那就猜吧!

當初覺得好看,才留意它的……??????


不會啊,那樣不是江湖體就是怪體,不可取的……新手練了一個多月的東東


作書之道嘉於有意無意之間。「刻意把字寫到別人不認識……」,我的回答是:只要所書之字「不逾矩」,其字結體造型新、奇、險,是創新(看書法史沿革創新從未停止過)。那是大好事,至於欣賞者是否認識,那不是書寫者的事了,更不能怪罪書寫者,需要欣賞者得加強學習,與書寫者的作品產生共鳴,這才有意思。


推薦閱讀:

當代草書,路在何方?!
別看到草書就說「丑書」,五種方法讀懂草書之美
唐李懷琳草書《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有智永的痕迹啊!

TAG:草書 | 書法愛好者 | 藝術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