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澳大利亞名校開學首日出現辱華海報一事?


冒犯性言論海報事件發生後,我們及時通知了維多利亞警局,並將我們掌握的所有關於作案者的證據材料都提供給了警局,例如監控錄像。警局已掌握了作案者的相關情況並負責此後的案件偵破環節。

為確保學校師生的安全,墨爾本大學實行一周七天、每天24小時無間斷的有效安保服務,人手充足、員工盡職盡責。 墨大還在整個校園乃至學校附近區域廣泛設置了監控網路系統,以保證師生們能夠感到安全地在校園附近出行。當諸如此類的事件發生時,經過良好培訓的墨大員工能快速行動,第一時間移除冒犯性材料,並通報給權威負責部門。此事件中,我們發現海報後的一小時之內就通知了警方。

所有的學生都應放心,墨爾本大學致力於保證校園的安全。我們為此採取了不同的措施(具體細節請參見墨爾本大學此前的官方聲明)。我們絕不會容許任何仇恨和狹隘行為。我們正全力維護並強化一個活力十足的、兼容並蓄的、充滿尊重的校園環境,而這樣的校園環境中,多元化深得我們的認同、重視與推崇。


作為一名正在墨大上學的中國留學生,看到這樣的事情第一感覺是很氣憤。在校園裡人來人往的ERC,Doug McDonell Building還有Physic Building和Design Building前張貼這樣頗具有種族歧視的海報,令人著實感到憤懣。

海報上用中文字寫著:「注意!此處禁止中國學生進入,如果違章將面臨起訴及驅逐出境的可能」,海報右上方是墨大的校徽,而下方則是中國學生會、全國學聯會及學生總會的標誌。

墨爾本大學中國學生會在得知海報的情況後立即發表了聲明:

墨爾本大學在得知此事之後也在網站上發表了官方聲明:

學校在安保部門的協助下已經移除了海報,並將海報的複印件以及校園監控錄像交給了警方,追究涉事相關人員的責任。

作為留學生中的一員,我們以維護國家尊嚴為己任,雖然我們可能沒辦法完全阻止這樣的事情發生,但是面對這樣的事件我們選擇理智面對並尋求正規的方式方法尋求調查。

中國外交部表示,希望澳方澳大利亞有關方面能儘快妥善處理此事,切實維護中國在澳大利亞留學生的人生安全、尊嚴與合法權益。

留學生來自於全世界各個地方,我們不希望有種族歧視的發生,更不允許這種事情發生在自己國家身上。我們欣慰於學校甚至外交部各方對這件事情反應的迅速,但同時也期待這件事情的後續進展情況。

希望同樣處於留學階段的夥伴們注意安全。

-------------------以下為7.26的更新------------------

在撕下的海報背後發現一行網站的水印:

點開這個網址發現其內容如下:

官網介紹:

We, the Australian youth refuse to keep sitting by and watching our people falter. We will be at the forefront of Australian National Socialist activism, filling a long empty void. We will scaffold the final victory of White Australia through rallies, demonstrations, and postering. We will lay the groundwork for our own unity via social events and group activities.

官網介紹翻譯如下:

作為澳洲的年輕一代,對於世界的衰敗我們不能坐視不管,不同於那些放任不管的人,我們將奮鬥在第一線!我們會通過機會、張貼海報等方式爭取最終的"白人澳洲"的勝利!同時,我們也會在社交媒體和線下組織活動來抗爭!

也就是此事完全是澳大利亞一個極右翼的納粹團體所為,海報正面的內容系故意栽贓墨爾本大學以及墨爾本大學中國學生會。

希望正在留學的夥伴們注意安全。

以上。


辱華在留學生群體中

從5月澳洲名校莫納什大學試題辱華,再到最近沸沸揚揚的切爾西球員拉維奇做「眯眯眼」手勢,對華人的歧視事件其實在北美各地其實層出不窮。

網友lamy1987認為因為被日漸崛起的極右翼思想和納粹情緒所左右,不同種族在考慮族群之間因為不同的背景文化、語言、宗教、習俗等方面帶來的差異會引起衝突,一些優越感很強的人發現自己所生活的區域變得越來越陌生,被一些外來文化和移民所侵佔,就會產生抵觸情緒

而我們看到,即使是最近沸沸揚揚不無道理的華裔美國教授開除中國學生事件,依然會讓人聯想到4月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出現歧視華人的傳單。

在學校的電梯里這樣的poster怎能不讓中國學生心驚心寒:

「你有沒有抄襲過他人的作品,這實際是盜竊別人的勞動成果,而且是犯法的行為。我們知道,在你們的文化里這樣的行為不是壞事

你有沒有在面試的時候或者申請研究生的時候編造或虛報你的能力,這是違法的你知道嗎?

你知不知道打嗝放屁是不道德的?我們知道這些在你們文化中不是壞事!

我們會教你怎麼做,發送Email到ethicalcourses@gmail.com註冊」

案例分析:此類事件留學生應對的有效手段

一、了解留學生資源

一般來講所有接收留學生的學校都會設有國際生辦公室或中心,目前幾乎所有北美學校都會設有中國學生會,當地的留學生學生會。以我所在的UCLA為例,不僅設置有Dashew國際生中心為學生維權,還有中國學生會CSSA,國際生領導小組ISLC,以及全校學生會下屬的國際生分支和國際事務工作組。不管到達什麼學校學習的學生,都一定要留心這些機構,關注他們發布的信息,及時學會求助、溝通、維權。

二、不要沉默,積極維權

首先這個維權並非一定要上升到法律手段,只要是合情合理的發出聲音,協調解決問題,都是非常好的回應。比如之前發生的哥大撕名牌事件,我們看到各位中國留學生非常迅速地集結、呼籲、不僅得到學校積極處理,還通過製作Youtube視頻發布在Facebook等社交媒體平台尋求公眾理解,是非常有效、有力的做法。

三、注重同輩互助,融入並促進多元文化的環境

我所在的UCLA提供的多元化活動小組

之前有答主提到的同使館領事部或教育處取得聯繫,反映情況,以及發揚華人團結互助的精神, 確實可取。只不過留學生身在校園,如果能和同輩的學生會朋友有所聯繫,是在心理上和應對速度上可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

同時,我們要注意的是,其實在文化非常多元的澳洲、北美等地,受到歧視的不僅是留學生、華人一個群體。很多少數族裔、甚至女性、殘障人士,都無時無刻經受著各種社會歧視,和隱性偏見。作為在多元文化學習生活的留學生,應積極了解自己所留學國家的文化,除了學習一些實用的應對技巧,更要積极參加鼓勵多元文化的各種活動,促進環境對不同文化的理解。

舉例來說,很多高校每年的多樣化大會,各種文化節,以及專門解決平等維權問題的志願者活動都是留學生應該積极參与的。我們能做的不只是不沉默,還是積極建設一個更多元的文化環境。


我有個高中同學,學習很好,但家裡條件很差。有個家裡條件很不錯的女同學打上高中開始一直在追他,他一直不允,因為他知道,就家庭條件而言,他配不上她。但她窮追不捨,沒辦法,高中畢業時,他答應了她。當他去見她母親的時候,受到了她母親的極大羞辱,他憤然離去,並發誓:這一輩子哪怕打光棍也不和有這樣母親的姑娘談戀愛!果然,他三十多歲才找到了一個與他家庭條件相當的姑娘結婚。結婚10多年來,夫妻倆恩恩愛愛,小日子過得挺不錯。

由此可見,做人別自討沒趣,自己窮別去攀富人的高枝。做人,骨氣很重要。只要有了骨氣,你總會找到幸福。所以,如果這所大學不歡迎中國人,我們要拿出中國人的骨氣~~我們還不稀罕這樣的大學呢!離了這樣的大學我們有學上,即便沒學可上,我們也會好好的活下去,不至於會死!


謝邀。

任何國家和地區,都會存在一部分唯恐天下不亂的極端主義者或者種族主義者。

在國際上,華人受歧視並不是偶然現象。有國力因素,有文化差異原因,有日常陋習拉分,有小聰明討人嫌。

對於此類事件,不需要過度敏感,上述處理辦法就很好。

一國之強盛,不在領土大小,不在富甲天下。天下之大,並非唯我獨尊,融入世界,就要遵守國際規則,遇事據理力爭,犯錯勇敢承認。

不是逼著學生苦學十年英語,就能真正有了國際人才。假如民富國強,文化傳播四方,禮儀之邦國際認可,而非一群豪富持巨資四處炒房禍亂天下,則舉世讚譽有加。遍歷世界眾國,拋灑億萬黃金,能買來投票,但買不來朋友。有人肆意挑釁,該打則打,該踹則踹,崇敬反增三分。

這個世界,說到底還是拳頭大才是真理。

諸君當努力。


這一事件的發生能夠代表著一些澳大利亞的極右翼團體和組織試圖發揮自己的政治上影響中澳關係,但是還應該看到,澳的目前主流民意是對華友好的,中澳關係的穩定的大局不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辱華海報背後的極右翼組織

「澳洲抵抗」在其社交媒體上聲稱對這些海報負責。據悉,這是一個以墨爾本為總部,將澳大利亞東南部城市的大學為主要活動範圍的,新納粹性質的極右翼團體。他們宣揚極端的「白澳至上」種族主義,白人和異性戀是其成員入會的必要條件。

根據澳大利亞媒體報道,「澳洲抵抗」此前已經多次組織帶有強烈種族主義傾向的類似活動,是澳大利亞境內活躍的極右翼團體。

澳大利亞的右翼勢力的興起

極右翼勢力在澳大利亞實際上一直都存在,只不過近年來呈擴張之勢,澳大利亞境內的右翼團體包括「澳洲崛起」、「愛國者陣線聯盟」、「澳洲防衛聯盟」以及這一次製造辱華海報事件的「澳洲抵抗」等,在近段時間的活動頻率明顯提高。同時在16年大選中,澳大利亞以反移民為主要政治主張的極右翼政黨「一族黨」歷史性地獲得四個參議院,也反映了右翼勢力在澳大利亞的興起。

其實不只是在澳大利亞,目前全球的政治經濟格局都面臨著結構性的調整,世界上許多國家都迎來了反全球化的、民族主義和保守主義的高潮。因此,極右翼勢力在澳大利亞政治領域的影響力的增強,不過反映了全世界範圍內出現的短時間的調整與不穩定,以及澳大利亞兩大政黨暫時性的力量走弱,並不能證明極右翼勢力在澳大利亞已經佔據絕對上風。

中澳關係的未來

儘管澳大利亞始終是美國堅定的盟友,也有許多澳大利亞人將近些迅速崛起的中國視為威脅,但是從中澳兩國頻繁的人員交流和密切的經貿往來關係看,中澳兩國的關係不會輕易被少數的右翼團體和政黨所左右。

據中國外交部資料顯示,截至2015年底,中國在澳留學生總數約26萬人,是澳最大的海外留學生群體。2016年,中國赴澳遊客達120萬人次。中國為澳大利亞第一大貿易夥伴、出口市場和進口來源地。據澳大利亞智庫洛伊研究今年6月發布的年度民調,有79%的受訪者認為中國是澳大利亞至關重要的貿易夥伴。而悉尼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去年發布的研究報告也顯示,69%的澳大利亞人認為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最大,並且澳百姓更熱衷於加強與中國的關係。

在不同文化和民族相遇和融合過程中出現些許的摩擦是非常正常的,以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增加彼此的了解才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澳大利亞現在有2400萬人,顯然不可能所有人對中國人都是同一個態度,因此這其中有歡迎中國人的,有討厭中國人的,當然也有打醬油的。澳大利亞是一個移民國家,社會共識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尊重不同文化、宗教和背景,所以至少在表面上中國人、華裔移民是被主流社會接受的。尤其是在教育、旅遊和地產投資等對海外人士依賴性較強的行業,中國人意味著商機,只要別做出太出格的事情來,中國人是十分受歡迎的。但也有一部分澳洲人認為,澳大利亞近幾年的房價上漲、失業率提高或是一些社會問題與移民或中國人息息相關,因此對中國人持敵視態度。不過嘛,這種人很多都是種族主義者或白人至上主義者,總會找到借口來攻擊某個群體,中國人現在被盯上了而已。還有很多澳洲人,他們根本分不清你是中國人、日本人、越南人,對他們來說你只是一個姓氏很難發音的人,在影響到他們之前,對你也不會有什麼特別的態度。

不過澳大利亞現在有許多針對移民、少數族群的政治團體存在,上至國會裡的一族黨,下至前一陣子在墨爾本大學貼歧華海報的納粹組織。這些人的願望就是把所有非白人趕走,把澳大利亞變成理想中高尚的白人國家,雖然現在還不成氣候,但也值得警惕。

2400萬澳洲人,各自擁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經歷,沒辦法一概而論他們喜歡誰、不喜歡誰。澳洲的流行文化基本跟在美國屁股後面,但你跟許多澳洲人聊天時又會發現他們對美國人的自大嗤之以鼻;一些澳洲人很喜歡日本人,覺得他們做事認真而且禮節周全,也有一部分澳洲人因為二戰始終對日本人持保留態度。我覺得我們沒有必要把澳洲標籤化,還是那句話,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沒必要戴著國籍這一類有色眼鏡來審視。


種族歧視歷來存在,但如此厚顏無恥,明目張胆,還為數不多,無論出現在那個國家,那個學校,一定要分析出現之後的解決,如果當地或者學校當局嚴肅處理,甚至當地政府嚴肅處理,涉及的法律問題的及時高效的處理,我們依然可以認為是偶發事件,少數種族歧視分子的個人行為。如果持續不斷的高頻次發生,就要認真考慮當地學校所在環境,所處地域和社會文化當中是否瀰漫著嚴重的種族歧視的現象和普遍性的存在,就要認真考慮是否依然適合繼續留在這裡學習的問題。

同時,等待外交機構,學生會,華人社團也要針鋒相對的表達我們的態度,採取對應的行動,形成自我保護合力保護的概念,必要的時候也要針鋒相對的為自己權利鬥志。

針對準備留學澳洲的可以選擇紐西蘭,香港等價位適中,教學品質可靠,移民機會多的地區和國家做留學方案備選。

如果考慮安全因素,確實也要慎之又慎,萬無一失。


謝謝邀請!從2014年澳大利亞議員帕爾默發表辱華言論,2016年悉尼大學華裔教員焚燒中國護照,到今年5月莫那什大學的試題爭議,再到這次名校開學辱華海報事件,需要談一談澳大利亞的種族問題。

其實在種族問題上,澳大利亞可謂「下線高、上線低」。所謂「下線高」,指澳大利亞雖然在19世紀中期通過《排華法案》,限制華人的入境和移民,但沒有進行過種族屠殺,也沒有限制種族間的通婚。澳大利亞沒有血債,也沒有大規模的反抗,相應「上線」也低。校方公開聲明反對種族歧視,事情就算得到解決。問當地華人留學生怎麼看?大家不認同,也只是口頭譴責,沒有具體行動。

首先,這種行為肯定是錯的。種族平等的理念獲得廣泛認可,基於種族而對某一群體發起攻擊,留學生不會認同。不過,留學生更關心學業和生活,想著澳大利亞政府的移民政策是否對自己有利,是回國還是留下,如何打工賺取生活費用。關心、參與政治的是少數,大多數仍延續著華人不問政治的傳統。

其次,華人確實對微觀層面的分配,造成一定困擾。留學生熱衷的「代購」,在澳大利亞屬於灰色產業。大量留學生,以商業目的採購奶粉、保健品、奢侈品和化妝品,發展出完整的產業鏈。某些超市不得不限購奶粉,保障本地人的利益,而中國人根本不理,買完接著買。就在上月,澳大利亞《每日郵報》再次在頭條報道中國「代購黨」在澳大利亞超市搶購奶粉的現象,引髮網友「借題發揮」發表不當言論。類似針對華人的事情,在其他國家和地區也存在。

最後,「辱華」海報能夠出現,也與華人爭取不夠有關。中國的政治是選賢用能的藝術,西方的政治是對抗和辯論的藝術,天差地別。超越語言和文化的障礙,參與本地遊戲,需要一到兩代人的努力。而一旦融入本地,思維方式、語言和習慣的西化,又使其不一定再為華人爭取。這種矛盾結構性矛盾,也是澳大利亞有120萬華裔,而其參政的水平,始終不和人口成正比的原因之一。


董先生個人觀點:

一,這一看就是其他別有心思的個人或組織所為。

二,後經官方了解非學生會所為。

三,這是對華復興的嫉妒。

四,小丑行徑,不足為奇。

五,未來和現在都是華人的天下,所以要淡定。

六,靜觀流雲,風一吹就散了,不急。

七,祝福祖國強大。


推薦閱讀:

教育在國民生產生活中越來越重要?
哈佛大學的入學要求是什麼?
養孩子,拼的就是父母的「規則感
校運會到了,穿著班服的我最喜歡躲在教室里……

TAG:墨爾本大學 | 國際 | 教育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