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給聊聊文藝復興-工業革命-大航海之間的內在關係?


這是一個超級有趣的問題,基本上就是一本西方近代史。

不過在這裡可以補充一下,順序是——

1. 中世紀。2. 大航海。3.文藝復興。4.工業革命。

他們之間互成先後因果關係。

古羅馬帝國滅亡以後,歐洲進入了黑暗的中世紀,騎士家族和教會沆瀣一氣,殘酷剝削和壓榨老百姓,當然,當時的生產力也非常低下,人口流動極少,物質交換也很少。直到大航海以前,歐洲都處於愚昧,混沌,匱乏,戰亂的環境里。

大航海是指1492年前後,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處於各種目的開始向海洋進發,進而進行環球航行,把地球上被大洋割裂開的各版塊,各種族聯繫起來的地理大發現,由此推動了物質,人種的交流。

大概在15世紀前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崛起,阻斷了傳統的聯通東西方的商路,位於歐洲邊陲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叫苦不迭,於是邁開了向海洋進發的步伐。

葡萄牙人在恩里克王子的帶領下,很早就開始了對海洋的探索,然而他們的技術很先進,目標很明確——沿著已有的,已知的航線,繞過好望角,通過印度洋到達印度。而西班牙人僱傭的義大利航海家哥倫布腦洞比較大,他想證明一下地球是圓的,因此一直向西,發現了美洲。再加上後來麥哲倫等環球航行,庫克船長發現澳洲,終於把地球上各個角落聯絡成了一個整體。

從此,拉美的馬鈴薯、玉米等高產作物到達了歐洲,促進經濟發展,帶動人口增長,非洲的黑奴被販運到美洲,開始以歐、非、拉為基礎的大混血,人類不再是愚昧混沌,孤立的社群。

大航海和文藝復興幾乎是在同步進行的,14-17世紀,歐洲的中世紀進入尾聲,大航海帶來的物質的交換,促進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增長,長期混沌愚昧,受到宗教壓迫的人們開始擺脫禁錮,手工業者,小資產階級開始覺醒,尋求自己的地位。因為這個時候神權還非常強大,人們不敢說擺脫神權,但是偷偷的在偷換概念,即,大量文藝創作都藉助古典時期的神的形象,神話人物,卻賦予了他們人的特徵,比如神也有七情六慾,比如神也會嫉妒,比如神的軀體不再是無限完美和強大,而是柔美婀娜。

雕像阿波羅與達芙妮,由義大利大師濟安·勞倫佐·貝尼尼於1622~1623年創作,雕塑描述了太陽神阿波羅在追逐達芙妮,然後干不可描述的事情,達芙妮不堪受辱,在被抓住的一瞬間,變成了月桂樹。

古典時期,也就是古羅馬時代的阿波羅長這樣——

很明顯,到了文藝復興,從外形上,內容上,神都更加接近於人。

佛羅倫薩的梅蒂契家族因為經營得當,富得流油,非常懼怕死後不能升上天堂,當然也可能是為了風評考慮,因此投巨資給藝術家們,支持他們進行文藝復興創作,利用舊的神話形象,賦予他們大量的人文細節,弱化他們的人性,強化他們的神性。

大航海帶來的充足的物質交換人口流動,也使得歐洲的經濟更進一步發展,尤其是從拉美掠奪了大量的黃金白銀,作為通貨的必備材料,為歐洲經濟發展注入了充足的後盾。

有了文藝復興的鋪墊,生產力發展,物質豐富,人們越來越開始尋求物質和精神上的自由,先是王權崛起,教權沒落,然後資產階級崛起,尋求自己的合法地位。由此提出了法制,平等,自由,民主等概念。過去是教會說了算,天賦神權,然後是王公貴族說了算,天賦王權,再到後來是憲法說了算,是天賦人權。很顯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比教會,國王說了算要更公平。這也符合歐洲早在古典時代,古希臘式的商貿交換中的對等原則。

蒸汽機的發明,再次提高了人口、物質、信息交換的效率,人口膨脹,科學進步,一件又一件新發明,新創造誕生,人類開始高速發展。當然,工業革命後,人類的過於自大和對技術的極端迷信,以及物質的分配不均,導致了一戰、二戰、冷戰,險些把人類推向滅亡的邊緣,經歷了大量的犧牲,付出了巨大代價後,人類開始尊重不同視角,今天的世界,進入到不同文化,思想並存的後現代,那,已經是另一個故事了。


這是一個好問題。文藝復興、大航海時代和工業革命這三者之間確實有關係,但是提問的發生時間和邏輯順序都需要重新調整。

實際上,這一問題有一個內核邏輯:近代西方社會為何崛起而遠遠領先世界,並塑造了世界秩序。在此我從三方面來分析:

一、文藝復興是思想文化領域的近代變革。

中世紀向近代的文明轉型,首先表現在思想文化領域。根據傳統定義,文藝復興(Renaissance)是發生在14世紀到16世紀的一場反映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歐洲思想文化運動。主要體現在神權的消退和新興商業群體的興起,古典人文精神繼續萌生。

文藝復興者們藉助於希臘羅馬文化,力求走出舊時代。這個概念在14-17世紀時已被義大利的人文主義作家和學者所使用。中世紀的黑暗籠罩在天空之中,當時的知識階層認為,文藝在希臘、羅馬古典時代曾高度繁榮,但在中世紀的「黑暗時代」卻因此衰敗湮沒,直到他們所處的時代才獲得進一步「再生」與「復興」,因此才被稱為「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最先在義大利各城市興起,以後擴展到西歐各國,於16世紀達到頂峰,帶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文藝復興是西歐近代三大思想解放運動中的最早環節,另外兩個是宗教改革與啟蒙運動,共同為技術革命提供了思想先導和制度鋪設。

二、大航海時代是世界格局和交通路線的全球化。

全球和世界意識的形成,源於新地理的發現。大航海時代(Age of Discovery),又被稱作地理大發現。是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由歐洲人開闢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繞道非洲南端到達印度的新航線以及第一次環球航行的成功。大航海時代是人類文明進程中最重要的歷史之一。

伴隨著新航路的開闢,東西方之間的文化、貿易交流開始大量增加,殖民主義與自由貿易主義也開始出現。歐洲這個時期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其超過亞洲繁榮的基礎。大航海時代也促進了交通工具的變革和新技術的興起。新大陸的發現,擴展了市場需求和人口移動的速度,技術革命不可避免。

三、工業革命是科學技術的形成與轉型。

技術革命是社會生活第一生產力。工業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開始於十八世紀六十年代,通常認為它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是指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早期歷程,即資本主義生產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的階段。

工業革命是以機器取代人力,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由於機器的發明及運用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標誌,因此歷史學家稱這個時代為「機器時代」(the Age of Machines)。

也就是說,近代以來的社會轉型,就是多重啟蒙、技術變革和思想文化共同努力的結果。不是西方偶然性導致進步,而是時間長久發育的結果。


實際上這個順序應該是航海貿易——文藝復興——工業革命!因為藝術需要的就是金錢的支持比如達芬奇,米開朗基羅都是為有錢的貴族,教皇工作!而這些金錢都是來自復興的地中海貿易,自羅馬帝國滅亡之後歐洲進入黑暗時代,之後直到十一世紀烏爾班二世領導的十字軍東征為起點才逐步恢復以義大利為中心的地中海貿易,尤其是對東方香料,絲綢,棉布,瓷器,茶葉等商品!在葡萄牙開闢從非洲好望角的東方新航路之前,以威尼斯,熱那亞為主的義大利商人壟斷東方的地中海貿易進而暴富,財富的積累進而激起對文化藝術的追求(十字軍東征從中東掠奪回大量希臘羅馬文獻,藝術品)為這種追求奠定了基礎!之後隨著東方新航路開闢以及奧斯曼崛起,壟斷了東方航路最終導致歐洲的力量向大西洋尋找向中國的航路(發現美洲),並且註定了威尼斯,熱那亞的衰落,而這個過程中英國利用自己的島國優勢逐步取得優勢地位(封閉市場競爭進行資本積累)尤其是煤礦中蒸汽抽水機的長期的技術積累為日後蒸汽動力的工業革命奠定了基礎,而工業革命導致產品成本暴跌,進而促進了海外貿易,比如對印度從進口棉布轉而變成對印度進口棉花加工後再出口棉布!


推薦閱讀:

銘記歷史,吾輩自強|日本投降73周年
華夏粟粒的藥用及其精神價值
通鑒中國1000年【第二卷】39.朝鮮
通鑒中國1000年【第二卷】37.絲路

TAG:大航海 | 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