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喜歡打對他最好的人?
孩子受到委屈,要求得不到滿足,遇到難題很無助等等都喜歡找親近的人來傾訴、發脾氣發泄情緒或是動手打人等,我覺得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你別看孩子小,鬼精著呢!孩子知道向不同家人提出不同的要求,而這些要求基本都會讓他得到滿意的結果。孩子3至4歲時,敢於向家人撒嬌、發脾氣甚至打家人發泄他的不滿,證明家庭教育環境寬鬆民主,充滿了愛。這很正常,不用太擔心,只要適當引導孩子如何正確表達、排解不滿情緒就好了。
2、家裡總有個無底線寵孩子的人。孩子心裡也明白家裡誰會無條件的滿足他一切要求,就會對這位家人提出各種無理要求,沒法滿足他的要求就哭鬧,打人甚至咬人。寵他的家人認為孩子還小,等長大後就會明事理,不會這樣了。須不知這樣嬌縱孩子、寵孩子,會害了孩子。部分「熊孩子」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等孩子長大後這些陋習更難改正過來。
3、孩子0到2歲時打人,可能是很喜歡你,又不知道怎麼來表達他的喜歡。這時家人得教會他正確表達方法。
如果孩子第一次發泄不滿打人的時候,家人要及時制止他,告訴他不可以,而不是笑著對他說「沒關係」,「我家孩子真厲害,都會打人了」等等。這種態度和語言等於是激勵他下次可以繼續這麼干。
以後他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或是在家受了委屈不滿時都會動手打最寵他的人。為什麼呢?因為他知道你不會跟他計較,也不會真的懲罰他。
我家是孩子爺爺很寵孩子,孩子對他爺爺沒有一點尊敬之心,經常指使爺爺幫他干這干那。他的東西、玩具找不到了,事情做不好了,碰到困難了,都是爺爺的責任。爺爺也是,要求他對孩子嚴厲點,不要事事順著他,他都會說孩子這麼小,懂什麼!有時孩子無理取鬧打他了,他還在笑,說他的孫子會打人,看到就來氣。沒辦法,年輕人需要工作養家,只能請老人幫忙看下孩子,請保姆自己也不放心。出現這種情況只能自己好好教育、引導孩子了。
在生活中我們會看見這樣的寶貝(5歲以下會更多),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就一哭二鬧三打人,並且動手打的往往是對自己最好的人(媽媽、姥姥、奶奶居多)。那麼孩子為什麼喜歡打對他最好的人呢?原因如下
第一,現在的孩子在家裡都是每個家庭的寶貝疙瘩,從小就地位高,在家裡呼風喚雨,爺爺奶奶則是俯首稱臣,對長輩根本沒有尊老意識,相反長輩還得時時刻刻滿足他自己的要求。
第二,對孩子的要求滿足的太快,一旦不滿足孩子就動手打人。現在好多孩子在家裡都有最高的話語權,指揮爸媽上東不敢去西,孩子有要求就得立馬滿足,使得孩子專橫霸道,感覺全世界都應該是我的。如果得不到滿足就會以哭鬧,動手打人來威脅家長,在第一次得手後就會變本加厲的使用這個法寶,再加上在外面家長愛面子又怕孩子哭鬧與自己臉上無光,就立即滿足孩子的無理要求,漸漸地形成了這種惡循環。
第三,對自己最愛的人動手成本最低。孩子都是小精靈,他對生活中誰在家裡的地位最高,誰對頭最好,心裡明白的很,他知道對陌生人下手,人家還會對他變本加厲的還回來的,對自己最親的人動手,打過之後會原諒他的而且自己還不用承擔太大的後果的。這樣做很安全還發泄了憤怒,說不定還會有驚喜呢,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時應該好好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溺愛和武力都不是解決的辦法,做父母是一輩子的職業,我們要不斷地學習和完善自己。
生活中我們會看見這樣的寶貝(5歲以下會更多),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就一哭二鬧三打人,並且動手打的往往是對自己最好的人(媽媽、姥姥、奶奶居多)。簡單分析一下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1、對自己最愛的人動手,成本最低。孩子都是小精靈,他對生活中誰在家裡的地位最高,誰對自己最親明白的很,他知道對陌生人下手,人家會還回來,對最親近的人下手,家長會原諒他的,這樣做最安全,也泄了私憤、還很安全,說不定還有點小驚喜,何樂而不為呢?
2、對孩子的要求太快滿足,孩子一旦受挫就動手。現在的4+2+1家庭模式下,是好多孩子在家裡有很高的話語權,指揮爸媽上東不敢上西,孩子有要求立馬滿足,使得孩子專橫、霸道,感覺整個世界都是我的,如果得不到滿足就會以哭鬧、動手來威脅家長,在第一次得手後更是變本加厲的使用這個秘籍,再加之在外邊家長愛面子又怕孩子哭鬧臉上無光,趕緊滿足,孩子就行程了這種惡性循環。
3、寶貝地位之高,爸媽爺爺奶奶俯首稱臣。現在的孩子,人小地位高,在家裡呼風喚雨,尤其是對隔輩老人根本沒有尊老意識,相反長輩的時刻滿足自己的需求。
4、「榜樣」力量,家裡有一個愛動手的家長。也有一種情況就是家有暴力家長,不會跟孩子好好溝通交流,孩子出現問題就是用打孩子來解決問題。孩子最善於模仿家長的舉止,所以也學會了遇到不滿情緒時用武力來解決問題。
總之,一個小小現象的背後,隱含著很深的問題,如果寶貝有這種問題,我們作為家長的一定該好好思考自己的教養方式是不是出了問題?溺愛和武力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做父母是一輩子的職業,不斷地學習和完善自己,做好父母和長輩是孩子賦予我們得職責和任務。
我2歲多的寶寶最近就總打我,雖然客觀原因是我總揍他爸,但是主觀上來說,還是我寵她更多讓她無法無天。不過大人也一樣,只對親近的人發脾氣不是嗎?
其實這是一種安全感和依賴性的感情投射。對方給予你很多,你就會認為對方能承受更多,自然會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戰對方的底線。
但是打人也得分情況,三歲以內小孩子和三歲以上的小孩子打人的原因是有些許不同的。
第一種:三歲以內,更多的是有樣學樣和不滿意的表達方式。
比如我經常開玩笑打我老公,我寶寶就學著打我,她可能認為這是一種交流方式。
比如我寶寶因為我不滿足她的無理要求或對她進行強制管制她急需表達自己的想法卻說不出話的時候,極度著急和憤怒就會促使她動手打我,這樣我的回應來的比較快。
第二種:三歲以上完全可以很好的表達自己,生氣會不理你或者賭氣離開或者摔東西。依然打人就是父母的教育問題了。
比如不和睦的家庭環境依然對孩子的行為和遇事處理方式有很深的影響。
比如父母過度遷就和溺愛會讓孩子的情緒管理髮展的很慢。
比如交往的小夥伴比較偏執或者暴力的動畫會讓孩子模仿。
無論如何,孩子的打人行為是一定要被教育和糾正的,任何時候發現都需要立刻制止,任何年齡段的管教都不晚。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李娜(頭條號 專註教育li):
李 娜,多倫多國際心理中心認證的情緒管理師,中國心理學會認證的情緒管理師,高級家庭教育導師,正面管教家長課高級導師;從事兒童心理教育研究和實踐工作十餘年,全國進行線上、線下數百場家庭教育講座,讓數萬家庭受益。
關係決定了親密度與隨意性。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都會選擇與自己關係比較親近的人撒嬌、耍懶、發脾氣。
主要原因有幾下幾點:
一、因為愛當孩子感受到別人對她的喜愛時,他們便會本能的與這個人親近。媽媽也好,爸爸也好,誰對孩子的愛多,孩子就會跟誰比較親近,同時他們也會在這些人面前隨性發脾氣、使性子。 因為他們相信愛著他們的人不會因著他們的無理取鬧而嫌棄她們。因為愛的真諦就是包容、忍耐。所以你會發現當孩子生氣了,不高興啦,就會用小手去打愛他的媽媽、爸爸。
當家長將他們擁在懷裡時,他們又是在享受愛的一個過程。也是增強孩子對媽媽、爸爸愛他們的一種信心的感知過程。
二、因為安全孩子在幼年的時候是非常需要安全感的,他們對那些嚴厲的、恐嚇他們的、訓斥他們的、不喜歡他們的人都會避而遠之。
而對於那些讓他們能感覺比較親切,有安全感的人,喜歡他們的人,他們的膽量反而變大了。因為他們深知,與這些喜歡他們的人相處是安全的,不會受到傷害的,所以便會在喜歡他們的人面前變的有些放肆,也會產生一些放肆的行為,如:打、踢、咬等等。
三、因為要獲得關注與安慰打其實是孩子在表達自己的不滿情緒的一種方法。當孩子對平時喜愛他們,寵著他們的人用這個動作來表達不滿時,多數情況是因為他們更想得到關注與安慰。
喜愛他們的人,不會過多的在意他們的行為而會更多的關注他們行為背後的原因。所以一般孩子向他們喜歡的人有了打,踢等行為時,大人都會關切的問他們怎麼啦?哪裡不舒服?發生了什麼事情啦?
這種對孩子心理的關注才是孩子真實想要的結果。
他們也願意將自己的不委屈、不滿全部的告訴給家長,但卻不知道怎麼說,所以會採用這種極端的方式,引起家長的詢問或是心裡上的安慰。
生活中我們會看見這樣的寶貝(5歲以下更常見),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就一哭二鬧三打人,並且動手打的往往是對自己最好的人(媽媽、姥姥、奶奶居多)。簡單分析一下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1、對自己最愛的人動手,成本最低。
孩子都是小精靈,他對生活中誰在家裡的地位最高,誰對自己最親明白的很,他知道對陌生人下手,人家會還回來,對最親近的人下手,家長會原諒他的,這樣做最安全,也泄了私憤、還很安全,說不定還有點小驚喜,何樂而不為呢?
2、對孩子的要求太快滿足,孩子一旦受挫就動手。
現在的4+2+1家庭模式下,是好多孩子在家裡有很高的話語權,指揮爸媽上東不敢上西,孩子有要求立馬滿足,使得孩子專橫、霸道,感覺整個世界都是我的,如果得不到滿足就會以哭鬧、動手來威脅家長,在第一次得手後更是變本加厲的使用這個秘籍,再加之在外邊家長愛面子又怕孩子哭鬧臉上無光,趕緊滿足,孩子就行程了這種惡性循環。
3、寶貝地位之高,爸媽爺爺奶奶俯首稱臣。
現在的孩子,人小地位高,在家裡呼風喚雨,尤其是對隔輩老人根本沒有尊老意識,相反長輩的時刻滿足自己的需求。
4、「榜樣」力量,家裡有一個愛動手的家長。
也有一種情況就是家有暴力家長,不會跟孩子好好溝通交流,孩子出現問題就是用打孩子來解決問題。孩子最善於模仿家長的舉止,所以也學會了遇到不滿情緒時用武力來解決問題。
總之,一個小小現象的背後,隱含著很深的問題,如果寶貝有這種問題,我們作為家長的一定該好好思考自己的教養方式是不是出了問題?溺愛和武力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做父母是一輩子的職業,不斷地學習和完善自己,做好父母和長輩是孩子賦予我們得職責和任務。
——關注「浙江美福寶婦兒醫院」公眾號,更多健康知識輕鬆獲取孩子都很聰明的,知道誰對他最好,那麼這個人他打了之後,也是會原諒他的。對於小孩子不要太容易滿足,一旦一次沒有立馬滿足,他就手舞足蹈 ,哭鬧,打人。這種情況該反思和改變的還是父母。
我女兒想要什麼東西就敢對外婆哭鬧,但是不敢對我哭鬧。因為我說一不二,說可以買的就買,說不可以的再怎樣說都沒有。所以對於孩子,規則要早建立。
最好不要讓孩子打人成習慣。我經常看到我侄子因為要求得不到滿足而動手不停的打他爸爸,而他爸爸還笑嘻嘻的,寶貝得不得了。試想,這樣孩子不打你還打誰?因為打人之後他不用付出代價不用受到懲罰。
人,首當其衝,會對自己最親近、最在安全範圍內的人發脾氣,這樣對自己是最安全的。
1.當自己的要求沒有被滿足
要求沒有被滿足時,內心裡會有滿滿的沮喪與挫敗感,情緒需要宣洩,首先要找到突破口,那這個時候在自己範圍半徑內的人會先遭殃,畢竟後果最小。特別是媽媽,是自己最親近的那個人,也是對自己最好的那個人,對於孩子來說是安全無害的, 即使發脾氣需要承擔的後果也並不嚴重嘛!
2.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大人發脾氣時有,孩子發脾氣也時有,大人遇到問題時的處理方式深深的影響著孩子,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當你遇到問題時是如何處理的?是大喊大叫,還是理智冷靜應對?當你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是積極尋找解決方式還是把情緒發泄給最親近的家人?這些都會深深的影響孩子的處事方式。
3.發脾氣的邊界在不斷收縮
當每一次孩子用大喊大叫,沖媽媽發脾氣的方式處理情緒未得到及時制止,之後也未有任何的責任追究,這就會得到不斷強化,成為孩子的處事方式。孩子發脾氣的承載能力會越來越小,漸漸的很小的事情就會引爆孩子的怒火。
如何修正這種情況?
第一,告知孩子,媽媽不喜歡他動手的事實,把自己的真實情緒表達給孩子;
第二,和孩子一起尋找發泄情緒的其他方法;
第三,和孩子制定合理的規則,這樣當不如意時,不會一股腦怪罪媽媽;
第四,言傳身教。
孩子打最喜歡的人,其實是因為還沒學會理性表達自己的情緒,因此只好依照本能,向那個自己最想親近、也最信任的人宣洩一下。而且,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家」,他敢於動手去打的,也一定是相對最包容、甚至溺愛他的那個家長。
但是一不如意就動手打人,畢竟不是好習慣,家長應該及時干預。爸爸或者媽媽也要在這個時候適當的樹立權威。
首先,要抓住孩子的雙手,或者抱住他們,使得他們不能夠繼續實施「打」這個行為。
然後,不要盲目斥責孩子打這個行為,要根據孩子發脾氣的原因,跟孩子溝通。這就要求爸媽對孩子的情緒來源有一個清晰的體察。比如,有時候孩子正專心玩玩具,奶奶端著切好的水果非要孩子吃,孩子因為被打斷,很氣憤,動手打人。這類情況下,可以算作事出有因,其實奶奶的打擾是有錯在先的,那就不應該武斷的判定錯全在孩子。可以在制止孩子之後,立刻說出「你是因為被打擾了所以生氣對嗎?」,孩子一旦發現自己是被理解的,往往情緒就會緩和許多。然後再教孩子,不想吃就說出來,但是打人不可以。同時也可以提醒奶奶,以後不要隨便打擾孩子。讓孩子體會到,爸媽對事件的處置是公平公正的。
如果確實是孩子無理取鬧,在制止他之後,要明確的跟他說,你們不會滿足他的要求,如果孩子情緒過激,要一直等他情緒平復,再講道理,該堅持的原則要堅持。並且,還應該讓孩子為自己的不當行為承擔後果,也就是說要適度懲罰。
比如,他打了誰,首先要去跟誰道歉,然後幫助那個家長完成一些家務,或者給家長捶腿按摩,做一些令家長高興的事。
總之,在整個干預過程中,家長要保持情緒穩定,可以表示不滿,但也不要暴躁怒吼,甚至對孩子動手,因為你此刻的表現,就是孩子的榜樣。
對他最好的人是讓他最有安全感的人,一有情緒自然找最有安全感的人。
其實我們很多成年人也是,在外對他人都很友好,回家把情緒給最親近的人。
其實最好的教養是對親近的人保持應有的禮儀,這需要修鍊。
所以孩子這樣非常正常。
推薦閱讀:
※五年制專轉本的優勢
※各類體育項目中,有哪些巨星級的運動員退役後教練生涯也談得上成功?
※這9所985大學,每年都很好考!在黑龍江多少分能進?
※孩子受到不公平待辦遇後,家長該怎麼辦?
※作為老師,應該如何對待成績明顯低於全班水平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