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摧毀一個人有多簡單?


摧毀一個人有多簡單?

如果用我的個人經歷來說,非常的簡單!

我曾經讓一個女孩子,跪在我家門口哭了一整夜,我就在門內靜靜的聽著。

離開我的另一個世界,她是被很多人追求的女神,有的男人跟她說話,都要小心翼翼,生怕不小心惹她生氣了。

我住的小區,就在我家樓上,有個哥們和女朋友吵架跳樓了,警察過來調查取證,後來證明是自殺,就不了了之了。

這是一個很陽光開朗的人。甚至都很難在別人的口中聽到他和誰不和。

摧毀一個難嗎?

真的不難,有很多方法,可以徹底抽空一個人的理智。

人在失去理智的情況下,能幹出多麼沒有下限的事,是你難以想像的。

我自己有很多摧毀的案例,她們被我稱為試驗品,我一直很謹慎的把她們控制在死亡的邊緣,我知道做的事遊走在法律的邊緣,所以我不敢和任何人公開,只能說說自己對這些事一些簡單的理解。

太深入的,我也不能講。

人性之中,有兩個致命的弱點。

1.恐懼

2.貪慾

恐懼可以剝奪一個人所有的安全感,把一個充滿自信的人變得畏畏縮縮。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恐懼的事。

就拿我摧毀過的例子來說事。

在對方最幸福,感情最充滿幻想的時候。

強行的放大對方的錯誤進行摧毀。

把對方的所有感情幻想,情感上的投資,都給剝奪掉。

這時候,這個人,只會想到一件事——無論如何都不能失去你。

這就叫恐懼。

這種恐懼感,能夠抽空人的理智。

使人一直處於害怕失去的漩渦當中。

再來講講貪慾。

賭徒是最容易被毀掉的一類人。

因為什麼?

曾經有個賭徒朋友跟我說。

做生意有什麼賺錢的?

可能你一個月的收入,就只是我一晚上的遊戲。

結果呢,和我說這句話的這位哥們。

因為,貪慾把自己毀掉了。

妻離子散,家庭破碎。

這些都是貪慾,導致的。

想要摧毀一個人,可以用恐懼和貪慾抽空他的理智,並且不斷的把他推向痛苦極限的邊緣。

你會發現,你不僅僅是摧毀了他。

還得到了一個任你控制的玩具


摧毀一個人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讓他患上「習慣性無助」。

我們家農村,很多人年輕的時候,非常努力,非常努力,他們的夢想,就是想掙多點錢,然後能夠在家裡蓋房子,接著娶妻生子,過上美好的生活。

但因為沒有受過多少文化教育,家庭背景又不好,他們所謂的努力,一直都停留在「低質量」之上。

他們去到工廠打工,依靠不斷加班來爭取獲得薪酬的提高,他們無論怎麼努力,工資依舊沒有多大的提高。

剛開始的時候,可能還會反思一下自己,可能是在深夜輾轉反側的時候,發誓第二天一定要更加努力,或者是和朋友互相打氣,然後互餵雞湯。

但幾年過去了,他們的工資一直都停留在3,4千之間,他們逐漸明白,無論自己多麼努力,多麼拼搏,在這個時代里,想要過上更好的生活,功成名就是沒有多大的可能了。

於是你可以看到這樣的一種現象:

無論有多麼看似美好的機會擺在他們的面前,他們就是提不起勁去努力,他們過著平平淡淡的生活,沒有慾望,更加沒有什麼追求。

積極心理學塞利格曼曾經做過這樣的一個實驗,他讓狗一直處於被電擊的狀態,無論狗多麼努力想要掙脫,但都是徒勞。過了不久之後,再有機會讓它逃離,它已經不會有任何心思想要去逃離這個被電擊的環境了。

塞利格曼把這種現象稱之為「習慣性無助」。

如何毀掉一個人?最好的一個辦法就是,給他足夠的打擊,讓他在多次的打擊之後,慢慢認定自己是無能為力的,讓他覺得自己是活該,是理所應當過著這種生活。

一個人最糟糕的處境,就是失去了拼搏的信心,自己覺得自己,已經無可救藥了。


據一名殺人犯的真實講述:

「當時殺死一個人的時候真的費了好大力氣,砍了很多刀都沒死,自己累得不行,最後……」

這個故事是不是聽起來很恐怖?但它卻是真實的,從生物學來說,單靠力氣和鈍器殺死一個人的話,確實沒有那麼簡單。

可是,從心理學來說,「殺死」一個人卻很簡單,你若不信,且聽有書君講以下幾則故事:

據一位臨床專家說:

癌症病人的死亡原因,有1/3是由器官衰竭而導致生老病死,有1/3是由於冒險式的醫療而被治死的,還有1/3是在知道病情後被自己「嚇死」的,就是我們所說的內心「恐懼」。

有書君一位朋友的父親就是這樣,在他父親患癌早期,家人一直隱瞞病情。

在此期間,他父親雖在發病時痛苦不堪,但精神狀態還算不錯,後期因為要動手術住進醫院,繼而得知病情。

剛住進醫院時他父親報以生的希望,積極治療,後來隨著病房中的病友一個個先後「去世」。

對死亡的恐懼和對生命的迷茫,直接在心理上摧毀了這位父親。

沒過多久,癌細胞就擴散至全身,這位父親也撒手人寰。

有書君的朋友A,從小酷愛寫作,中學時代的她也一直被稱為""故事小公主""。

大學畢業後,自信滿滿的A開始向小說平台投稿,然而事情並沒有想像中的順利,幾個月過去了。

A始終沒有收到編輯的回復,在等待的這段日子裡,A陷入到自我否定的循環中,無心做其它的事,整個人看起來很頹廢。

絕望的情緒常常伴隨著她,她曾告訴有書君,想放棄多年來堅持的寫作夢想。

這半年的時間裡,因期盼的事情長期得不到回應、自我否定、絕望等負面情緒,A就好像被「殺死」了一樣,整日鬱鬱寡歡。

所幸後來的A終於收到了回復,原來由於個中緣由,她的投稿一直被擱置了好久。

收到回復的A如獲新生,如今A也是年入百萬的暢銷作家,據說明年她的原創小說就要被拍成電視劇了。

負面情緒是不好的情緒,它能摧毀人也不難理解,那「太過」高興的事是不是就不容易摧毀一個人?其實並不然。

還記得中學課本里的那個范進嗎?在沒有中舉人之前,范進窮困潦倒,被街坊鄰居和丈人老屠夫瞧不起。

後來窮秀才范進高中舉人,在聽到中舉的消息後,長期的心理壓抑瞬間得到釋放,欣喜若狂的他出現瘋癲狀態。

范進「中舉」,這樂極生悲式的意外驚喜,也將苦讀多年、失望多年的范進摧毀至瘋癲狀態。

從上面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出,摧毀一個人的不一定是驚天動地、家破人亡的大悲大痛。

極度恐懼氛圍、長期期待的事情得不到回應、自我否定、樂極生悲式的意外驚喜等等,都可以摧毀一個人。

人心是最複雜的,它有最堅強的一面,也有最脆弱的一面。

在現實生活中,沒有誰的人生如行雲流水,可以一路順遂,但既然困難和挫折在我們的人生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那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在遇到挫折打擊的時候,學會接受生活的不如意,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

在遇到長期壓抑的心情時,學著從容淡定的去面對,告訴自己不好的一切終會過去,光明總會到來。


摧毀一個人最簡單的人:

直接的就是你最熟悉的身邊人,尤其是身邊親人父母的否定。一個孩子從小時候父母都以欣賞的態度讚賞孩子。在孩子心中就會滋生心理的優越感,增強自立,增強自信心。反之自卑猥瑣感會加持一輩子。

長輩摧毀一個人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無視,冷淡。比如,三個小夥伴偶遇一名老師,老師和其中兩位學生聊的熱火朝天,而對其中一名學生不搭不理。尤其兩個好夥伴,老師遇到兩人對其中一個讚賞有加,對另一個無視。

小夥伴摧毀一個人最簡單的方式:是孤立。當一個人在同齡中落落寡歡,成為眾人中的異類的時候,基本上她(他)的自尊大廈早就倒塌了。

親人摧毀一個最簡單的方式:失望。當你感覺到親人對你深深的失望的時候,你從內心裡會滋生深深的悲哀與無助。這樣會使你逐漸破罐破摔的,最終不但讓親人們厭惡,也逐漸讓周圍的人厭惡。


簡單到只需要四個字來表述,「殺人誅心」。

日本有一部極喪的電影,叫做《告白》。

影片的開頭,是學生在喧鬧的教室里嬉笑打鬧,看上去就像一部正常的校園青春片。然而繼續看下去你就會發現,這片子並不是表面上那麼單純簡單。

在班級結業典禮上,森口老師平靜地告白:自己的女兒愛美被害身亡,兇手就是班上的兩個學生,渡邊修哉和下村直樹。兩個人坦誠了自己是兇手,但並不認為自己有罪。這樣一件悲傷的事情,卻並沒有人在意,台下依舊一片喧囂之聲,直到森口說出,她女兒的爸爸是一位HIV感染者,她已經在那兩人的牛奶里注射了感染了HIV的血液,台下才一片驚恐。

修哉是個天才,繼承了他身為學者的母親的優良基因,但他的母親卻認為他是個累贅,耽誤了自己的發展,最後選擇了離婚,拋棄了修哉。修哉為了得到母親的關注,虐貓、殘害動物,卻始終未能如願,最終,他想到了殺人。

殺害愛美後,修哉看到了博客上母親的留言,他欣喜若狂,在約定的時間去了母親的辦公室,卻發現母親已經和另一個男人度蜜月去了。這時,他才意識到自己真的被拋棄了。為了報復這個世界,他錄了一段自殺視頻,並把自製的炸彈放在了學校里,想讓所有人為他陪葬。

在他演講完之後,修哉按下了引爆按鈕,然而他期待的爆炸並沒有出現。手機鈴聲響起,是森口老師打來的。森口告訴他,她已經把炸彈轉移到了他母親的實驗室里。

如果修哉心裡還有哪怕一絲絲善念,他的母親就不會被炸彈炸死。

可是他沒有。

修哉從頭到尾都是冷漠的,他只愛著母親,把其他所有人的生命都當作了草芥。他從未有過一絲愧疚和難過,殺害愛美後沒有,殺害曖昧女友美原時也沒有,他的內心,無比強大。

然而當修哉得知是自己親手殺死了母親之後,這個冷血無情、內心強大的人,終於崩潰了。

片子末尾,森口走到崩潰的修哉面前,對他說,「今天是你改過自新的第一步」。

修哉似乎想到了什麼,他掙扎著爬起身,想要獲得森口的原諒。

森口卻笑著說了一句,「開玩笑的」。

「啪嘰」,重要的東西消失的聲音。一聲微不足道的脆響,足以徹底摧毀一個人。

毀掉一個人最好的辦法,不是毀掉他,而是讓他失去最重要的東西。


一個人被徹底摧毀的標準是什麼

謝謝邀請,首先我們要弄明白摧毀的標準是什麼?是導致對方身心全方位崩潰。讓他精神失常,讓他生活不能自理,但這隻能存在於比較理想化的狀態,或者是在比較極端的環境下,如克格勃對待犯人剝奪對方的睡眠,或者持續讓對方處在嘈雜的環境下,用高分貝的聲音不斷的刺激騷擾。高強度不間斷的審訊,可以直接達到摧毀對方意志跟身心的目的。

我想你指的不是這一種,更多的是像電影《沉默的羔羊》的漢尼拔醫生那樣,用心理學催眠術,操縱對方的心身,讓對方處在一種持續的無意識狀態。心甘情願的奉上自己的麵皮,心甘情願的奉上自己的腦漿。等自己意識到了,也就被摧毀了。

將梯子一下子給抽掉了!你會直接從天堂掉入地獄

但這種扭曲的心理和人格的惡魔,在生活中,其實也並不是常見的,更多的摧毀應該是心理上的摧毀,這就是捧殺,當一個人逐漸滿足你對安全感的需求,滿足你對認同感的需求,滿足你對匱乏感的需求。你對她/他逐漸產生了依賴感。這好比給你搭建了一個通向天堂的梯子,你越爬越高,天堂只在咫尺。突然,對方從下面將梯子一下子給抽掉了!你會直接從天堂掉入地獄。你爬得夠高,那就掉得夠深,摔得越重,摔得越慘,直到將你摧毀!

當然有時候對方並非是有意而為之的,有時候可能是因為時勢使然,就好比張國榮的電影《胭脂扣》裡面,所描述的那樣。一個風塵女子對於愛情的渴望。對於幸福的想像。全部在一個紈絝子弟陳十二少的身上得到了滿足。拒絕了其他所有人的追求。現實的生活瞬間將兩人打回原形。最後雙雙殉情自殺,陳十二少被救活,自己即便做鬼,也在飽受摧殘。

這種情況自古至今中外就一直在不斷的上演,就好比是,唐朝的太平公主,見到了薛紹的第一眼。就春心暗許,薛紹的死直接摧毀了太平,雖然自己貴為公主。但失去了精神支柱,自己通往天堂的梯子被抽走了。

又好比近代的張愛玲之於胡蘭成,張愛玲是人盡皆知的才女。給人的感覺又是那麼的孤傲。胡蘭成比她大十幾歲,又是五個孩子的爸爸。男人的花言巧語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懂你,這種懂不是心疼你,而是他看透了你潛意識裡的需求,這些需求就是意識療法裡面提到的匱乏感認同感跟安全感。

胡蘭成知道自己能給予她這些,所以就肆無忌憚,張愛玲也渴望這些,從她的文字裡面可以看得到:見到他,他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他的心是歡喜的,期待從塵埃里開出花來。這個男人知道她的弱點。也因為他掌握了這個弱點,他就直接可以將你玩弄於掌心。

所以第一次見面,他就大喇喇地問張愛玲:你一個月能賺多少錢啊?在別人看來,這個話題很尷尬,特別是當你去相親的時候,你要是問及這樣的話題,可能十有八九會被PASS掉。但張愛玲認為這個男人很體貼,很踏實,很溫暖,很打動人心。這傷了多少過年相親人的心啊。

張愛玲深深的陷入進去,她以為嫁給懂她的人,即便在婚後,胡蘭成如何罵她,即便對方兩次婚內出軌,她還是義無反顧,直到對方把梯子全部抽走。此刻拒絕多少人追求的孤傲女神已經被摧毀的體無完膚了,真正跌落進塵埃里,一世蒼涼!

另外還有一個很能說明這個問題的電影就是《了不起的蓋茨比》,一個從農家出身,地位卑微的叫蓋茨比的年輕人,一次偶然的機會見識到了紐約這個城市的上流人士,並見到了讓他一見傾心的女孩黛西。黛西的身上承載了這個自卑年輕人所有對美好事物的想像。

若干年後的蓋茨比,成為一個億萬富豪。帶著他年少時候的夢想,再次來找黛西。在與蓋茨比相會的過程中有意挑逗,蓋茨比昏昏然聽她任意擺布,並天真的認為那段不了情,有了圓滿的結局。

而真正的悲劇在此刻悄悄拉開帷幕,黛西早已不是舊日的黛西,她只不過將這段曖昧關係當成丈夫出軌後煩悶狀態的一種調劑,在心煩意亂的狀態下,壓死了丈夫的情婦,蓋茨比為了保護黛西主動承擔所有的責任。最後情婦的丈夫前來報復,殺死了蓋茨比,臨終前他甚至都沒有來得及看清楚黛西臉上嘲弄的神情,他死後黛西甚至都沒來參加自己的葬禮,此刻的黛西跟她的丈夫早已在歐洲旅行的路上。

從心理上摧毀一個人的步驟

所以從心理上摧毀一個人的步驟很簡單,首先給他一個梯子,可以讓對無限接近於天堂的梯子。然後冷不丁的將梯子偷偷抽走。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千山萬水獨行,尋找登天梯子呢?在意識療法裡面提到那裡我們童年,我們在原生家庭裡面所匱乏的東西,驅使我們的是我們的愛不被滿足,我們的行為不被肯定,我們的需求不被重視導致的,自卑感不配感,以及匱乏感。

當然並不是一無是處,它有時候成為我們人生的動力。我們有了天堂,當然地獄也被塑造了出來。所以崎嶇里的少年,抬頭來向青天深處笑一聲。發誓要把美麗擁抱,摘下閃閃滿天星。

也許這個世界上並沒有天堂跟地獄,天堂地獄就在一念之間。在意識療法裡面提到天堂跟地獄,它也是一組二元的對立,當你覺知了,你就會超越所有的二元對立,你就會從內心深處生出一股力量。藉著這股力量,沒有任何人可以摧毀你。

陳了凡: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了凡心療愈》意識療法創始人,自我心理療愈發起人,意識療法跟森田療法認知療法CBT一樣是心理療愈的體系,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法,唯一不同的是意識療法它是自我心理療愈的體系,旨在成為自己的心理療愈師,處在各種心境障礙下的人們,肉體的痛苦可以通過生理治療,而心理上的痛苦是持久的深遠的,當每個人長大時都會注意到一件事就是,受苦似乎是身而為人的一種常態。通過意識療法的踐行讓更多處在痛苦煎熬中的人們,獲得內在活出自我的力量,不困於情不惑於心的力量,不戀過往不畏將來的力量,出離頭腦活在當下的力量,成為自己的心理療愈師!


摧毀一個人,就讓他閑著

長大後,才發現,孩子的世界可以那樣簡單,天真無邪,無憂無慮。從發展心理學角度講,長大是一個必經的過程。

成年後,有的人依然渴望休閑。以為無所事事,坐吃山空是幸福的來源。用不了幾天,這個人就廢了。

好吃懶做是人性,自律的人是反人性。可能有的人,覺得自己現在安逸了,害怕自己進入舒適區,被溫水煮青蛙一樣吞噬。

摧毀一個人,只需要讓他閑著,茶餘飯後,他就會開始胡思亂想,情緒無常,身體慢慢就出了問題。

解決辦法:

有這種居安思危的意識還是不錯的。那我們可以做哪些準備呢?

1.梳理夢想,夢想會點燃你,會讓你跑起來。

2.定期復盤,不斷總結,完善升級

3.保持學習的習慣,成就一個人,就讓他自律

我是終身學習者耿吉超


對於用心理學整人猶太人可以算老師,一位經理要辭退一個不努力工作的員工,第一天宣布下個月要給他加薪,讓這位懶人受寵若驚,第二天宣布下個月給他升級。第三天宣布他的不作為將他辭退,像大熱天突然潑了一盆冷水!

要重用某個人,就先找他的麻煩,連續兩星期,居然都有寫辭職信的人了,可見意志薄弱的人很容易被擊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做過一個實驗,宣布將一個人放血殺死,然後蒙住他的眼睛,假裝在他身上放血,旁邊發出滴血的聲音,最後這個人真的被嚇死了。心理的錯誤預期大於事實,更重要是遠遠大於承受力。

對於負債纍纍,沒有技能,妻離子散的人內心的強大很重要!華為老闆任正非40歲上被騙200萬,老婆也離開了他,這時候心理有多大打擊呀!好在他戰勝了內心的懦弱,重整旗鼓,有了今天通信大王的榮光!

心理摧毀一個內心軟弱的人分分鐘將他打倒,毀滅!對一個內心堅強的人來說,比這壓強大一百倍的苦難和危險也打不垮他!你是那個堅強的人嗎?


摧毀一個人是不是簡單,取決於這個人的內部的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由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調節構成。就是說,你認為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認為外部世界是怎樣?你對自己或者生活,有怎樣的情感體驗?你的行為模式是怎樣?…而靠外部環境去摧毀一個人是很難的。別人的詆毀、傷害、遭遇的重大變故,都很難真正擊垮一個人。有時候看起來好像是經歷了一些糟糕的事情,讓一個人倒下,其實究其根本,是自己對自己的否定,才真正喪失了希望。

前幾天我在微信上看了一個故事:非洲貧困且落後地區的一個少女,在4歲,遭到爸爸朋友的誘姦。5歲被迫接受了女性割禮,在她之前,她兩個姐姐都因為這個殘酷的習俗喪命,而她活了下來,在12歲時,爸爸逼迫她嫁給一個老頭,她跑了幾天幾夜,終於從沙漠逃了出去。她去當女傭,當清潔工,有幸遇到一位攝影師,她成為了一個頂級的超模,有了自己的家庭,並且享受當媽媽的生活。最後這個故事拍成了《沙漠之花》電影。

我想,世界上並不缺少這樣的故事,這些人都很堅強,有力量,難以摧毀。那麼也一定有相反的故事:一個女孩,從小都以自己是一個漂亮的女孩自居,忽然到了青春期,她長了好多痘痘,她為此而鬱悶煩惱,她的心情影響了身體,又長出好多痘痘,小女孩心中那個「漂亮」的自己的認知已經打碎,她每日看鏡子,每日都深感抑鬱。她出現了自殘行為,想死的衝動。這是一個被擊垮的典型例子。你問擊垮一個人有多容易?從這個例子來看,太容易了。我們可能會覺得,這個女孩也太脆弱了,長几個痘痘就導致她被擊垮了。

如果用冰山來形容一個人,那我們看到的,都是浮出水面的一個角,我們沒有看到的有很多,比如,這個女孩抑鬱背後的想法:她覺得自己不漂亮了,所以就不會有人喜歡她了,她因此一無是處了。她是怎麼形成這種想法的?我們可能推測她的父母對她的養育可能出現了問題,也許女孩沒有獲得過高質量的愛的體驗,或者說得到的愛是有附加條件的,她只有滿足父母的要求才能得到認可。沒有感受到過自己本身存在是有價值的,值得被愛的。甚至父母這樣指責:你很糟糕,你毫無價值,除了長得好看之外,你有什麼用?長大後,她就會用父母對待她的方法對待自己,用父母的眼光認知自己。這些東西藏在潛意識深處,會引發一系列問題。

一個人是不是堅強,取決於他的自我認識,經歷挫折和磨難,是不是還能發自內心覺得自己好。自我認識的建立最早還是依賴父母的對待,長大後,命運就在我們自己手裡,我們完全可以成長自己,重建認知。

回答者:暖心理諮詢師劉瑾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推薦閱讀:

腦科學發展會不會導致人性的喪失?
A History of Psychology 讀後感:行為主義與精神分析
女朋友送給我一件假牌子的大冬衣是什麼心理?
安心:無條件養育的迷思
讓你銷量翻倍的小技巧

TAG:心理學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