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師的書法究竟好在哪裡?


弘一法師(1880--1942),天津人。俗名李叔同。大師在書畫、詩文、戲劇、音樂、藝術、金石、教育各個領域都有極深的造詣。

很多朋友都非常喜歡弘一法師的書法,他的書法也雅俗共賞,只要稍微懂點書法的朋友,都能在他的字中看到一種平靜和淡然。但他的書法一開始也並非這樣,是一步一步變化而來的。

1、弘一法師早年書法,用筆多方筆,結構大開大合,章法緊密,深受北魏碑刻《張猛龍》的影響。在當時寫碑也算是自成一家了。

2、弘一法師中期書法,此時風格已經大變,方筆逐漸減少,即使有方筆,也是方中帶圓、方圓結合的那種。結構慢慢趨於瘦長,收多而放少。起收筆簡單自然,已基本形成自己的風格。

3、弘一法師晚年書法,火氣消盡, 脫掉舊貌,用他自己的說法是:「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靜、沖逸之致也。」他強調書法如佛法:「見我字,如見佛法。」

4、到最後這幅絕筆,書寫徹底自由,無拘無束,返璞歸真。

弘一法師書法好在簡單、自然,最後一幅很多都欣賞不了,這種簡單自然不是3、4歲孩兒體的自然,這種簡單、自然是經過數十年複雜訓練之後的自然,是一種大道至簡。

弘一法師書法好在他把人生和書法、佛法融合在了一起。不同時期人生感悟不同,對於書法和佛法的參悟不同,寫出的書法風格也不同。

弘一法師的書法好在雅俗共賞,就像一開始說的那樣,凡是有點書法修養的人都能看出弘一法師書法里的平靜、淡然之美。

你覺得呢?同意的朋友麻煩關注一下啦。


俗話說,書如其人,字如其人。一個人是什麼樣的精神狀態和心理狀態,那麼,他寫出來的書法就是什麼樣子。

弘一法師原名李叔同,他在1918年,39歲時,入虎跑定慧寺正式出家,才有了這個法號。

後世把弘一法師評為上世紀10大書法家之一,是對他公正的評價。可以說,他是藝術天才,在文學、音樂、書法、油畫、戲劇等方面,都有突出成就,他的全能和博學多才,完全可以媲美宋代全才蘇軾。

在入佛門後,弘一的思想境界提升了很多,加上他在其它藝術門類的深刻見地,所有這些優勢加起來,把他的書法滋養得非常耐看,表現出幾個顯而易見的風格。

一、靜氣。

他的書法嫻靜平和,既吸收了魏碑的沉穩,又融合了楷書的平正,從而生髮出一種柔中帶剛的寧靜,讓人看著很舒服,猶如聆聽舒緩的輕音樂,能去除心中浮躁之氣。這完全是他內心的自然流露。

二、書卷氣。

書卷氣是由內至外自然散發出來的,假裝不來,它是讀萬卷書後凝結成的儒雅氣質的外在流露,給人不驕不躁,不亢不卑之感,是書法家骨子裡的一種文化自信的表現。

文學修養深厚的書法家,大多能捕捉到書法的書卷氣,如歷史上的蘇軾就是代表,弘一同樣是代表。

三、具有禪意和天真散淡的氣質。

這個特點主要還是源於他的心態和性情所致。

我覺得,弘一法師應該是借鑒和領悟了同是高僧的日本19世紀著名書法家良寬書法作品的風格,給人強烈的禪意,看著是那樣的清寂和淡定,彷彿是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沒有塵世的煙火氣。


1、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對於大部分欣賞者來說,弘一法師的書法是看不出有什麼好的,可是專家和主流媒體都說好,這是為什麼呢?專家們都在裝逼嗎?非也!麓風軒覺得有必要再來談一談這個問題。

(弘一法師絕筆)

2、看所附幾幅弘一書法,看起來沒有很多技巧,非常的平靜。弘一法師自己曾說:「朽人的字所示者,平淡、恬靜、沖逸之致也。」意思就是說,我就是要用最減省的筆畫勾勒出凝鍊、寧靜、沖逸、平淡虛靈的空間。

(弘一法師書法)

3、對於書法,有的人追求技巧精到,有的人追求氣勢磅礴,有得人追求蒼茫渾厚......而弘一法師呢?他追求的是禪一般的寂靜、平淡和空靈,落筆輕清,彷彿無一點塵世煙火氣,這就是他作品的風格,他作品精彩所在!

(弘一法師書法)

4、弘一法師認為最上乘的字是從佛法中得來的,字帶禪意,佛在心頭。極力排斥匠人的機巧用心,把各種技法都省略掉了。筆法變化上微乎其微,傳統的技巧蕩然無存。他的書法,正像他的人一樣,一念放下,萬般從容。

(弘一法師書法)

5、有人說,不好就是不好,說得那麼冠冕堂皇無非是找寫不好的借口!其實,弘一法師不是不懂書法技巧,不是不會寫俗字,他臨寫的古代碑帖幾乎可以以假亂真。他寧願放棄這些大技巧,放棄傳統,就像他放棄塵世間的一切繁華,隻身皈依佛門——這是另一種境界,只是我們大部分人,無法領悟其中之美。

(弘一法師臨習魏碑)

歡迎網友留言交流!

更多書法技巧與精彩內容,請關注【麓風軒】

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


我覺得弘一法師的書法好在一個字:靜。

首先,弘一法師的字不會像其他書家的那麼起伏跌宕,章法和結字也不追求大起大落,博人眼球,心境越靜,越覺得他的字好。

其次,我們不能用一般的書法用筆要求來看他的字,其他書家的字出鋒藏鋒並用,而弘一法師的基本都是藏鋒,而且他後期的書法在一定程度上與鍾繇小楷類似。弘一法師不是不能寫大起大落和厚重的字,而是,他不想寫,看看他臨過的魏碑就知道了!

最後,如果你學識足夠,你就知道他的字好在什麼地方了。我不是佛教信眾,所以我不知道怎麼用佛家的術語來形容。


弘一法師是近代書法史上難得一見的大師。

弘一法師早期,也就是還是李叔同時,他的書法作品受北朝碑版的影響,筆畫飽滿厚重,結體略修長,筆畫以魏碑為主,多隸意,修長勁瘦。

弘一法師出家後,方筆開始弱化,線條開始變細,靈動,圓潤,結體加長。

這時的他,神凝氣端,探尋向佛門僧人應該持有的寫經書法風格的演進。

到了晚期,大師的 結體更加簡凈、恬淡、圓融、瘦峭,從中體會到沉重的宗教內涵,仿若理佛,心靜至誠,從容不迫。其字體上寬下窄呈瘦長之形,雖圓潤稚拙,然筋骨內蘊,轉折、提鉤之處隱現勁力。 線條多用圓筆,極富圓融溫潤之美,毫無獷野之氣,呈現出超脫淡逸、不食人間煙火的禪意,清絕人間。

可以說,弘一法師將書法很好地與佛教文化融合在一起了,火氣全無,鉛華盡洗。


首先,弘一法師的字不能稱「好」,因為在佛道的人是沒有好壞的分別心的。眾生平等,有了好壞之分,就有了很多的分別心。再者,真的按照書法法度的嚴格要求,弘一法師的字也稱不上好。因為它在六度六塵之外,不在世俗的「好壞」範疇。

所以弘一法師的只能稱作「妙」。

那麼妙在何處?妙在沒有法度,就是最大的法度。

之所以沒有法度,是因為它超脫了真草隸篆的所有書法之法,在一切書法的法度之外,他是超脫的,是在另一個凈域的範疇。金剛經認為,一切有為之法,皆是無為之法。在有為和無為之間,在入世與出世之間,弘一法師的字行走在一個自由的邊沿。

所以學習弘一法師的字,至今無出其右者。原因就在你達不到他那個境界,你不在他的那個境界之內。字就是心。你沒有那個沒有法度之心,就練不了弘一法師的字。

弘一法師的心,在去世去俗去觀去念之中,那是比孩童更純潔的本真之心。那是妙法蓮花之心。看似無形,實則有形。看似無度,實則有度。

其實我們沒有必要去完全學習法師的字體。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經歷,生活體驗。每個人的性格都不一樣,而且每個人的審美也有所不同。所以眾生平等,所以如果趨向自己心的本真,都可以寫出屬於自己的字來,你的字與你的身心靈合一,那就會臻入一種境界。那就會與眾不同。也同樣可以超凡面脫俗。

一花亦真。每一朵花都是一個天堂。所以你也有屬於自己的天堂。屬於你的字,自在你的天堂。


弘一法師的書法明顯是碑體,習慣了帖一路書法的會看不出妙處。碑體多用方筆,點畫顯得幼稚樸拙,與帖書的秀美精緻相比,又是一種情趣。


半世風流半世僧,人間再無李叔同。

1918年,三十九歲的李叔同出家,法號弘一法師。弘一法師的書法分為兩個時期——前期李叔同,後期弘一法師。

李叔同時期的書法深受魏碑影響,厚重磅礴,結構大開大合,章法緊密,自成一家。弘一法師時期的書法禪意深遠,返璞歸真,至簡至純,無欲無求,達到靜水流深的境界。

弘一法師的書法用筆在筒潔中追求微妙的變化和內在的美。

弘一法師臨終遺筆「悲欣交集」四個字,真是絕響,與王羲之喪亂貼同日生輝。如果用佛語表示, 弘一大師的字已經是無相了, 達到了平等性智, 一代大德 ,乃菩薩也。


弘一法師的書法,前後兩個時期判若兩人。可以分為李叔同書法,弘一書法,分界點就是其出家的時間。

先看看其早期的書法

是不是很厲害,脫胎於魏碑,對張猛龍碑很有研究。

其出家後呢?書法完全是另外一個樣子了。

是不是感覺想小學生寫得?

如果你覺得是他的書法水平下降了,那你對書法的連接就太淺薄了。仔細看好,其後期的書法,渾然天成,極盡簡單,簡單到沒有一絲一縷多餘的筆畫。

字如其人,弘一就是這樣。弘一出家後,整個心境都變了。變得無欲無求,不再追求書法的藝術感,只是憑著感覺,一筆一划把字寫好,拋棄了一切書法法則,但有隱隱暗合冥定中的規則。所謂大道至簡,在弘一書法中有最深刻的體現,就是用最簡單的方法、最簡單的筆畫寫字。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必須心境修為達到極高的程度後才能做到,在當今的滾滾紅塵中,有誰能做到呢?


書者如也!書法的評判亦如為人,人有道德修養,書法自然可觀,人有思想境界,書法無意成佳境。很多書家自以為得法的時候,最是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時候。

要品論弘一法師的書法是很難的,普通人看的是筆法,書法家看的是技法,得道者看的是境界。

弘一法師的書法是隨著他人生的感悟不停前進的,年少時紅塵繁華,留學東瀛,所以意氣風發,稜角分明,直入北碑。中年時,長觀別離、繁華越盡,頓悟禪機,所以長亭外看盡悲歡離合,筆墨中必然蕭索淡然,筆鋒漸削。晚年為律宗法師一切有法而無法,所以書法瞰破筆意,得自在於心,正如法師臨終時留下的偈語:

問余何適,廓爾忘言。花枝春滿,天心月圓。

字面的意思可以作對法師書法的看法:

你問我寫到什麼程度才是好,前面太遠了,我也不知道怎麼說,但願看到我的字就像看到生機盎然的春天,讓你的心亦如天空的月亮有所觸動、長存歡喜。


推薦閱讀:

古人怎麼做親子鑒定?
日語中"美味、好吃"的說法為什麼男士和女士的不一樣?
如何評價《鏡花緣》這部小說?
下聯: 踏雪尋梅白了頭,誰來對上句?
老子說禮是社會禍亂的開始,那麼到底是先有的禍亂還是先有的禮?

TAG:書法愛好者 | 李叔同 | 藝術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