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沒考好,作為媽媽會怎樣回應?


很多父母十分注重孩子平時每一次考試,恨不能每次考試都能發揮出最佳水平,如果孩子出現失誤,就會忍不住責備孩子,往往會在這時忘了「失敗是成功之母」的格言。

如果將孩子的學業分為幾個階段的話,真正重要的考試只有「小升初、中考、高考、大學畢業」這四次考試,而其他所有的考試都是為了這些「終極考試」做準備。試想,有誰能在每一個準備階段不出現錯誤呢?即使從概率學上分析,人總是要出現錯誤,不出現在平時,就很有可能出現在重要時刻。而在一定意義上講,平時的每次考試的目的都是為了發現問題,然後才能解決問題,不斷提高。

那麼,在孩子考試成績不佳時,父母主要幫助孩子從哪方面分析呢?

1、分析考試前的準備是否有問題。比如說我兒子是住校,我們無法照顧太多,據他說考試的當天早上為了打掃寢室沒時間吃早飯,中午為了保持清醒頭腦又刻意不吃午飯,聽了這話讓我哭笑不得。當然,這個問題在我給他解釋後,相信他今後不會再出現這類問題。

2、分析做題思路和方法是否正確,這個經驗來自於兒子經驗豐富的班主任,也是很多孩子的共性問題。思路出現偏差,就是偶爾蒙對了,對於以後來說反而是潛在的危險。

3、分析孩子學習習慣是否正確。對於錯題,老師會在學校給孩子專業講解,而作為家長就需要關心孩子的學習習慣和態度等方面的問題,有了好習慣,才可能有好成績。記得兒子班主任老師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孩子到了初中,比拼的不是成績,而是細心和努力!的確很有道理,沒有細心、努力的習慣,就是得第一名也只能是暫時的。

說句實在的,學習的確是件「苦差事」,所以,父母更要為孩子創造一個愉快、舒心的學習氛圍,讓孩子「痛苦並快樂著」,不能讓孩子在一次次考試中喪失信心,喪失快樂,這對於孩子性格培養及一生的幸福來說,得不償失。


媽媽這樣回答孩子:

來,媽媽看看哪一科沒考好。拿過孩子的試卷看一下。

1.如果是孩子本身知識點都會,就是粗心沒考好,給孩子指出原因,提醒其下次注意。另外必須教給孩子一些改正粗心的方法:

第一,平時就要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自然會遷移到學習中去,往往會產生事半功倍的奇效。

第二,讓孩子每次寫完作業,學會自己檢查一遍。這樣養成習慣,就會在做完試卷後去檢查一下。

2.如果孩子的錯是因為知識點沒有掌握好。就讓孩子每一科都建一個錯題本,多做錯題的類似題目,這樣多練習就能把這個知識點掌握。

3.如果孩子因為偏科造成總成績不理想。第一,要和孩子偏弱的學科老師多溝通,盡量讓老師在這個學科上多輔導一下孩子。第二,孩子做作業時,讓孩子先做這一弱科的作業,家長最好能陪伴孩子一起功課這一難關,但不要逼孩子一下子學太多弱科的知識,這樣會讓孩子感到吃力而更加失去興趣。定下目標,每天只要攻破一個知識點,給孩子一點成就感,慢慢培養孩子對此學科的興趣。


孩子考試不理想,一定會很難過,作為家長來說,首先要學會「共情」,表示理解孩子此刻的感受,並且鼓勵他表達出來。具體可以用一些「你現在一定很難過吧?想哭就哭吧。」「是不是現在的感受不太好?有點後悔,本來可以做得更好一些?」讓孩子能夠接受沒有考好的事實,同時接納這種不太好的情緒,也感受到家長的理解和關愛,內心的不安和愧疚以及自卑情緒,也會減輕很多。

先解決了情緒,接下來就是解決問題了,家長要學會和孩子共同面對,和孩子一起研究考試中錯誤的原因,解決孩子的畏難情緒,家長可以一起和孩子制定一個克服學習當中薄弱環節的具體執行計劃,並且約定完成的時間和質量,共同迎接下一次考試。

在孩子後續的學習過程當中,家長也要進階性的發現孩子的進步,並且及時地給出反饋,一旦孩子掌握了以前沒有掌握的知識點,就要給出表揚,幫助孩子一步步地建立起自信心。

當然,在這裡還要指出的是 ,與其在孩子考試失誤之後做一些補救工作,遠不如在平時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在考試前,要對孩子說「希望你能發揮出自己的最好水平」,而不是「希望你考一百分」,前者是關心過程,更容易讓孩子接受;後者關心結果,讓孩子認為自己考不到一百分的話,之前的努力就全部白費了,會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適得其反。

對於孩子學習的關心,也不要事事追究,偶爾出現失誤也是可以的,首先家長要放棄自己對於成績的執念,孩子才會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孩子沒考好,我肯定要先搞搞清楚是什麼原因,如果是他自己態度不積極,或者不細心什麼的造成的,我肯定會教育他,但是不會直接打罵,會和他談心,了解情況,看看具體問題到底出在那裡。

如果孩子沒考好,是因為題偏題難的話,我是會理解的,會安慰他,也會激勵他拓展知識領域,迎接下一次挑戰。

總之,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是不支持家長動不動非打即罵的教育方法,因為從我自己的切身經驗來看,這樣的方法是根本不管用的,沒多大作用!


1、理解不責備:

孩子考試沒有考好,作為家長不要一味地責備批評孩子,孩子沒有考好,心裡已經不好受了,誰不願意考好呢,孩子已經儘力了。家長要理解孩子,還是以安慰鼓勵為主,少批評,責備。

2、一塊查找錯誤原因:

孩子考試沒有考好,家長要和孩子一塊查找沒有考好的原因,分析試卷,把錯題整理一下,讓孩子知道錯在什麼地方,找出不足,把錯題徹底地弄懂,搞清楚,讓孩子把不會的東西學會比責備更重要,這樣孩子會更感謝家長。

3、試題的難易程度:

孩子考試沒有考好,也不要就直接下定論,說孩子沒有好好學習,考試不認真,要和老師溝通交流了解一下,是不是試題的原因,試題要是很難,大家都沒有考好,就不是孩子的原因了,了解情況很重要,不要盲目下結論。

4、鼓勵孩子寫總結:

孩子沒有考好,家長要鼓勵孩子寫考試總結,總結自己沒有考好的原因,是馬虎,不認真,還是根本不會造成的,讓孩子對考試重視起來,總結自己的失誤,改掉不認真的習慣。

5、看以前的成績:

孩子沒有考好,主要看到的就是孩子的成績,沒有考好是比較來說的,不要把孩子的成績和他人比較,尤其是優秀的孩子比較,孩子比以前進步了,家長就要多鼓勵孩子,樹立孩子的信心,而不是打擊,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更加的熱愛學習,而不是恐懼考試。

6、合理的告誡批評:

如果孩子有能力考好,因為自己的不認真,馬虎,不重視考試,做題隨意造成的,失誤比較多,這樣的情況,家長就不能不告誡,批評了,對於驕傲的孩子,學習浮誇的孩子,家長必須和孩子好好談談,不能讓孩子產生驕傲自滿的想法,但要注意語氣方法。

7、思想比成績更重要:

孩子考試沒考好,但孩子的學習很努力,思想很健康,家長就應該知足了,要知道一個人的智力是不同的,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成績優異的,孩子儘力了,努力了,就是最大的成功,不要用成績去衡量孩子的優劣,其它方面的表現也很重要。

8、成績是孩子的:

考試成績是孩子的,無論成績如何都是孩子努力的結果,不是家長的,不要把孩子的成績作為自己的面子來看待,感覺孩子考試成績好,自己就感覺很有面子,要是這樣的話會無形中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壓力,孩子會更加考不好。


來,勝敗乃兵家常事,想吃什麼跟媽說。

一次成績只代表你的過去。

我們吃飽喝足,一起聊聊如何把未來的成績考好,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儘管跟媽媽說。

媽媽是你無比堅強的後盾,媽媽也無比信任你,相信你是個不怕失敗的勇敢孩子!


其實我的孩子每次的考試成績,我都不滿意。因為我知道他明明可以做得更好。我相信這是很多家長的心理活動。

我也是這樣的,因為了解孩子的能力,所以每次都不滿意。但是我沒有責備過他,每次都是說沒關係,但是我覺得你不止這樣吧,然後拿著試卷分析分析是什麼問題導致的成績不好,給他講明白了,他理解了,希望下次不會再出現這樣的問題。每次都發現一點兒問題,然後解決它,然後避免它,以後得問題就會越來越少。

我只能這樣處理,發脾氣什麼的也沒有用,因為都已經考完了。


當孩子說這句話的時候他心裡也是難受的,是失落的,這時候他絕對不希望從媽媽嘴裡聽到「怎麼沒考好呢?又沒努力?」之類的話!很多時候孩子希望父母做為自己的朋友,做為自己的傾聽者!

以前是做教育的,看到成績不好的孩子,就一門心思想讓他把成績提上去,看到家長不著急,心裡比家長還急!自己有了孩子以後,才發現,我更關注的是孩子的健康,開心快樂的那種心情。當然,沒有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色!

我想如果我的孩子進門之後告訴我這句話,我會給他一個安慰的笑容,然後輕輕抱抱他,也許他現在不想聽我說什麼,只是想讓我理解他失落的心情!然後我們再一起分析,他辛苦努力付出了,該表揚表揚,他因為自己偷懶,在分析的過程中他自己會意識到,出現問題不可怕,解決了就好,在解決問題的時候他也在成長。


當然是先安慰啦(其實心裡想:咋就考不好呢,我還等你考好了去跟同事朋友吹噓吹噓^O^哈哈),當然應該分析一下為啥考不好,找出問題所在,往好里改,如果因為孩子已經儘力了,而考不好,也沒必要跟孩子狂風暴雨的,我家管孩子首先是品行,完了是學習態度,好的學習習慣,最後才是成績。孩子過於高壓會承受不住的,最終後悔的是家長。


如果孩子告訴我他沒有考好,我會先耐心詢問原因,分析清楚是孩子大意疏忽,還是題太難,或者是他平時沒有好好努力,以至於知識積累太過欠缺。

搞清楚原因後,我會分狀況針對。

如果是題太難太偏了的話,我會和孩子一起分析那些難題,然後找出解決辦法,這樣孩子下次遇到同類型的題就不會難住他了,而在這個過程中也會激發孩子思維和好奇心,他會對難題有種躍躍欲試的想法,學習不就是為了培養孩子這種自主的態度嗎?

如果沒考好的原因是他自己大意,疏忽,我會和他交談原因,讓他端正態度,保證下次不再犯這樣的錯誤。孩子畢竟還小,但是作為大人,我在和他交談的過程中一定會告訴他這樣做的惡劣後果,必要的話我會搜集一些歷史故事或是身邊人的現實說來來給他聽。

第三個原因,如果是因為孩子平時學習態度不好,知識積累欠差,我會分析原因,看看導致這個結果的原因是他自己不好好學習,還是接受能力有限,或者是別的什麼因素造成的。

只有分析清楚原因,我們才能對症下藥,孩子的智商其實都是差不多的,可是為什麼在學校有些孩子就學得好,而有些孩子就表現一般,這是外在很多因素影響的,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作為家長一定要細心,遇到問題要多方面去剖析,看看問題到底出在那裡。

問題在那就從那兒開始根治,不要怕,孩子們容易犯錯,但也很容易改正的。

這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片面回答,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推薦閱讀:

他把2塊錢的娃娃整容成「真人」,狂吸12萬粉,最後卻只為過世的媽媽…
一個脾氣暴躁的媽媽,就這樣毀掉了三代人
31歲媽媽攜子女跳水「殉夫」:人間不值得,但人生值得
從懷孕開始,胎兒就一直在偷偷保護著媽媽!看完把我暖哭了...

TAG:媽媽 | 教育 | 育兒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