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為何被稱為「百兵之君」?哪種兵器被稱為「百兵之祖」?


古往今來,無數愛恨情仇的故事都曾經在江湖中上演,那些在江湖上的俠客們,在江湖的歲月中,一直陪伴在他們身邊的,既不是朋友也不是敵人,而是手中的兵器。

在傳統的冷兵器時代江湖中,器一般是指十八般兵器。由於時代和地區的不同,公認的十八般兵器一般指: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抓、鏜棍槊棒、拐子流星 。

當年大火《少林寺》中,向廣大觀眾展示了十八般兵器外,還展示了三節棍、繩索標等冷門的兵器。李連杰也向觀眾展示使用了槍、棍、繩標、刀等等多種兵器 。

而到了《卧虎藏龍》除去常規兵器外,還出現了峨眉刺、鐵算盤、禪杖、飛刀等少見的奇門兵器。李慕白與玉嬌龍竹林大戰使的是劍。

在大多的武俠電影中,大多數俠客使用得最多的還是刀和劍。刀和劍可以為俠客量身定製,既堅固耐用有適合於個人特點使用起來順手,甚至便於攜帶和隱藏,因此刀和劍成為眾多俠客的首選劍,號稱百兵之君,又稱短兵之祖。脫胎於遠古時代的矛形兵器,是內涵最為豐富的兵器之一。

在中國傳統的江湖文化中,劍不但是權利和地位的象徵,也是禮儀中顯示地位和等級的標誌。明末清初是中國江湖的巔峰時期,以明末為背景的梁羽生七劍下天山小說改編的以劍為主角的電影《七劍》,表明了一個主題:拿起寶劍,立地成俠 。俠本無定規,只看造化 。

在中國傳統的武俠的江湖中,刀是氣質偏狂野的兵器,雖然威力巨大,但是氣質上已經是輸給劍,所以刀劍對決時,往往最後的勝負早已決定。相比劍而言,刀的使用和學習相對簡單,基本上重要有力氣就可以發揮出刀一大半的威力。刀勇猛彪悍,雄健有力的武器,實際使用中一直有刀如猛虎之說。

刀劍之外,還有一種兵器在古戰場和江湖中都佔有一席之地,就是號稱百兵之賊的槍 。槍在和江湖上的任何一種兵器對打,都不會在器械上吃虧,影視作品中當屬周星馳主演的《唐伯虎點秋香》中唐伯虎與奪命書生的那段槍的對決也是精彩紛呈 。

棍——百兵之祖,可以說棍從原始人時代就已經被作為人類的兵器了,而江湖中以棍為兵器的門派當以少林最為著名,少林寺寺僧多以齊眉棍和長棍為兵器,它橫可掄豎可 劈直可刺,沒有刀刃,相較刀劍之類較為平和,不易致命。另一個以棍為兵器的著名門派丐幫——打狗棍 。

棍法傳說是由宋太祖趙匡胤所創,電影《黃飛鴻》中,甄子丹和李連杰的一段棍法的比試,當屬武俠電影中,集棍法大成的經典之作 。

1972年,李小龍主演的《精武門》,片中李小龍首次使用了後來風靡世界的雙節棍,而在《猛龍過江》中李小龍首次雙手同時各使用一個雙節棍,短小精悍,威力巨大的雙節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像 。

無論江湖怎樣變換,江湖的俠客始終帶著兵器行走於江湖的每一寸角落。


劍乃百兵之君,這個君,是君子的意思,因為在古代,劍被賦予了特殊的等級文化。在青銅時代,刀還沒有普及的情況下,劍作為主戰兵器之一,佩戴也是需要身份的,《說文》記載:「古者天子二十而冠帶劍,諸侯三十而冠帶劍,大夫四十而冠帶劍,隸人不得冠、庶人有事則帶劍,無事不得帶劍。」

到了漢代,刀已經逐漸取代了劍作為軍事武器的地位,劍就更加被賦予了等級文化,西漢《禮記》記載:「劍身長五其莖長,重九鋝,謂之上制、上士服之身長四其莖長、重七鋝,謂之中制,中士服之身長三其莖長,重五鋝,謂之下制,下士服之。」所以在古代,與一般人想像中的俠客都佩劍滿街溜達不同的是,只有士族才有資格佩劍。而平民其實根本沒有資格佩劍。一直到明清火器出現,冷兵器的重要性開始降低,劍才被放寬限制,平民也可佩劍。

所以古代可以配件的是掌握話語權的士族階級,當然要拔高劍的文化屬性。將其稱為兵器中的君子。

至於百兵之祖是棍,因為在原始時代,人類最早的武器大概就是棍棒類武器了。所以棍棒可以算是所有兵器的祖先。而且棍棒類其實一點都不弱,一棍長棍可以輕鬆打贏刀劍類武器,因為夠輕夠長,唯一能超越的就是被稱為百兵之王的長槍了


推薦閱讀:

TAG:冷兵器 | 文化 | 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