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盜墓賊為什麼都不會拿走墓里陪葬的銅錢?


其實,盜墓賊不是絕對都不拿銅錢,這要看「大盜」還是「小盜」!

比如:大盜曹操盜掘的西漢的芒碭山樑孝王陵墓,就將各種珍寶和百萬計的銅錢一掃而空,片甲不留:

我們知道芒碭山是漢高祖劉邦「斬白蛇」起家的地方,所以是劉漢的「龍脈之地」,一般是把最重要的家庭成員封在這裡。

而梁孝王劉武也地位也非常顯赫,劉邦的孫子,文帝的兒子,景帝的同胞兄弟,漢武帝的親叔叔:

史書上記載竇太后經常賞賜梁孝王劉武,漢景帝開始也很喜歡這個弟弟,他分封地也漢代最富裕的梁國,所以,他的墓葬隨葬品豐厚,是可想而知的一件事,曹操想必也是知道的。

《三國志》記載:曹操帶兵入芒碭山挖了梁孝王的墓得到「金寶萬斤」:

東漢建安七子之陳琳的《為袁紹檄豫州》:

又梁孝王,先帝母弟,墳陵尊顯,松柏桑梓,猶宜恭肅,而操率將校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又署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陳琳在檄文中罵曹操的閹宦之後,後來曹操破袁紹,把陳琳活捉,質問陳琳你為何罵我祖先十八代?但是沒有質問「摸金校尉」的事,可見這不是袁紹輿論上造謠污衊。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史書記載的梁孝王陵偶然在河南芒碭山被發現,梁孝王陵果然是空空如也:

後來陸續在芒碭山中發現很多西漢崖墓,顯示這個地方是一個西漢皇家陵園,下圖中的柿園、保安山都發現過漢代王侯級別的墓葬。

現在學界一致認為與史書記載是十分可靠的,梁孝王陵確實被曹操盜掘一空。除了梁孝王的妻子李後墓中有少量的文物出土,地位顯赫梁孝王墓別談珍寶,一個銅錢都沒有。

而芒碭山另一個漢代王侯級別的墓葬中,金玉滿堂,還有成噸的銅錢:

引自:閻根齊. (2001). 芒碭山西漢梁王墓地. 文物出版社.頁121、圖版36

我們再來看,與梁孝王同級別的一些漢代王侯的墓葬,都發現了大量的銅錢。

如:河北滿城陵山發現西漢早期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墓中的銅錢:

中國社會科學院. (1980). 滿城漢墓發掘報告. 文物出版社.圖版150

還有諸如漢代海昏侯劉賀墓葬中的錢幣:

史書上記載曹操運輸了幾船隨葬品,完全是搜刮一空。因為像曹操這種軍閥,完全無需顧忌小盜墓賊要顧忌的風險。

銅錢是青銅做的,金屬貨幣不是今天的信用貨幣,靠的是本身價值,曹操完全可以融毀以後再鑄造當時通行的貨幣。

綜上所述,大多數時候,盜墓賊不拿銅錢的原因很簡單:

1、風險過大。

對一般的小盜墓賊說,盜取到前朝的貨幣,當朝又不能用,銷毀鑄錢,他們不具備這樣的資源,或者說風險太大,不值得。所以不如直接拿流通性較好、價值較高、體積較小的金銀物品。

而盜取當朝銅錢貨幣的概率是很小的,一般盜墓之風大規模盛行都是國家分裂、時局動蕩,禮崩樂壞,權貴統治失效的時候,已經無法有效震懾,所以屁民才敢盜墓呀!雄主臨朝,統治有效,有多少盜墓的?

中國盜墓成風的三個時代: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民國,都是大分裂失序時期,民不聊生,軍閥混戰,軍閥明目張胆,有組織的盜墓。

對以祖先崇拜的漢民族來說,挖人祖墳是罪大惡極,祖墳被毀是奇恥大辱。

王羲之的《喪亂帖》就是得知自己的祖墳被北方蠻族挖了以後,極其悲憤心情寫下的。

號慕摧絕,痛貫心肝,痛當奈何奈何!。。。。。。哀毒益深,奈何奈何!臨紙感哽,不知何言。

連滿清韃子都知道不毀明朝的陵墓,籠絡漢人,民國的軍閥可謂是沒有底線。

2、古代沒有收藏錢幣之風,無需求市場。

有需求才有市場,有市場才有價格。儘管中國從漢代開始就有好古收藏之風,皇室、達官貴人、文人雅士都收藏古物古器,主要收藏品是青銅器、陶瓷、字畫、古玉等,並沒有收藏錢幣的風氣,或者說極少人收藏。錢幣收藏之風大概是近代才興起的。

除了極少數涵載「歷史信息」的銅錢可能有價值,一般價值都不大。古代收藏家學者,對銅錢考據和研究極少,就算銅錢中有很難獨特的歷史信息,知道的古人也很少。

3、物以稀為貴,銅錢數量太多,製造工藝簡陋。

「物以稀為貴」是亘古不變的道理,一般墓葬中銅錢都是大量的出土。中國使用銅錢當做貨幣,有數千年歷史,也比較容易保存,一般存世量很大,製造工藝簡單粗糙,非常容易仿造。

盜墓賊主要是為了求財,一句話管總:銅錢完全不值錢!

盜墓賊挖到銅錢,又不能使用,就算有能力和資源融毀重鑄,風險是極大。古代銅錢又多又常見,毫無藝術和收藏價值,古玩市場也賣不出去,盜來幹什麼?完全和盜墓付出的成本不成比例。

我見到有答案說是「忌諱」,挖別人祖墳的人,盜墓為生的人,你認為會在乎這些「忌諱」??

好比:一個殺人放火無惡不作的暴徒,會因為沒有扶老奶奶過馬路而良心不安?

----------------------------------------------

果然是盜墓賊最了解盜墓賊。

史書記載:曹操生前倡導「薄葬」,遺書交代自己的兒子「瘠薄之地」,「平地深埋」「不封不樹」「無藏金玉珍寶」,而他的兒子曹丕很清醒的認識到:未有不亡之國,亦無有不盜之墓。

曹氏父子知道:厚葬加上高大的陵墓,太招搖了,一到亂世就成了四方盜賊的「提款機」。

中國歷史書果然逆天,考古學家找到曹操墓葬——安陽高陵,蘇東坡惺惺相惜的那個「釃酒臨江,橫槊賦詩」的「一世之梟雄」,墓葬極為樸素,一件價值連城的東西都沒有:

但曹操的歷史地位,讓每一件樸素的隨葬品都價值連城,成為華夏民族無可估量的財富:

據說,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農民盜掘電纜線成風,光纖普及以後,一些盜賊不知道光纖中只有玻璃,照偷不誤,造成的損失巨大。我小時候經常在報紙上電視上看到,偷電纜光纖被槍斃的人。(當時《刑法》:破壞通訊設備罪》是有死刑的)。

當時又沒有攝像頭監控,而通訊設施跨越千山萬水,很多在荒郊野嶺,根本就無法有效監控,後來國家在這些通訊設施上寫了八個字:「光纜無銅,偷盜無用」,一定程度上有效遏制偷光纜的行為。

這跟一代梟雄曹操「薄葬」的策略有異曲同工之妙。


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規矩,哪怕是盜墓賊也是不例外的,他們也有自己的規矩,比如在盜墓的時候看到墓里的銅錢是不拿的,當然凡事無絕對,誰也無法保證每個人都守規矩,肯定也會有盜墓賊違反規矩拿銅錢的,那麼盜墓賊為什麼不拿陪葬的銅錢呢?

首先第一個原因,銅錢並沒有多值錢,盜墓在任何朝代都是重罪,一旦被捉到基本就只有死路一條,既然都冒著生命危險盜墓了,盜點銅錢明顯是不值得的。第二個原因,每個朝代都會有每個朝代的銅錢,並不是通用的,拿出去也未必花的出去,因為盜墓基本都是盜前朝之墓,很少有人盜當朝的。

銅錢本身的價值不高,根本沒有拿的必要。對於盜墓賊來說銅錢就是雞肋,完全沒有必要費心思拿這些玩意出去,不僅花不出去,弄不好還會被人注意到。銅錢作為死者的陪葬品,有一種說法是銅錢是買路錢,死者在陰間還要用,假如說盜墓賊把死者的買路錢拿走,那麼死者在陰間不得回來找盜墓賊的麻煩。

古人都是非常迷信的,尤其盜墓這種行業更是如此。一般改朝換代的時候,前朝的銅錢都會被統一收走,很少會有大量的前朝錢幣,突然拿這些東西上街被人看到,很容易就能被人看出這些是古墓中盜出來的。

盜墓賊盜墓是為了錢,目的非常的直接,古墓中那麼多的金銀玉器放著,他們怎麼可能傻到去拿銅錢呢?根本原因還是銅錢不值錢,其次就是不拿銅錢是為了心安,不拿死者的買路錢,也希望死者不要找自己的麻煩。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沒有研究。我想可能是行規吧,或者怕晦氣,反正是有講究。還有一種可能是古代沒有什麼人收藏古錢幣,前朝的貨幣又不能購物,反而為破案留下線索,所以就不拿銅錢了。

黃昌友行、草《千字文》,國家一級書法師。

新華網連載 黃昌友行、草《千字文》局部2016。

圖片來自網路,圖文無關。


自從曹操設立「摸金校尉」這一職之後,盜墓便開始官方化與公開化,在迷信的古人眼裡,盜墓絕對是要遵守盜墓行規的,怎麼盜墓,什麼東西可以拿什麼東西不可以拿,都是有說法的。

比如盜墓不能拿的東西包括:銅錢、玉器、龜甲、死人的棺材板等等。。。

那今天就來說說,為什麼墓里陪葬的銅錢不能拿

1、銅錢作為死者的陪葬品,一般是貧苦百姓用的,傳說銅錢是死人到陰間的買路錢,要是把銅錢拿了,死人去不了陰間,就會回來找你麻煩,為了不觸霉頭,一般都不會去動銅錢。

2、其實不去動銅錢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銅錢一般是上一個朝代的貨幣,在盜墓賊朝代並不能通行。冒著極大的風險盜墓,如果還取這些雞肋,就顯得不值當了。

現發現的楚王劉戊墓地,從考古遺迹來看,這個墓室被盜墓賊光顧了無數次了,但是在墓穴裡面,保存最多的就是銅錢了,足足17萬銅錢,被無數次光顧的墓穴,卻沒有一個盜墓賊動銅錢。可想而知,作為陪葬者的銅錢,在盜墓賊眼裡是有多麼忌諱了。


對於這個問題,鄙人覺得很多答主會從多方面解釋,追求全面深入,哪怕一眼便知真假的說法也寫上。

追求一個解釋唯一顛簸不破的原則應該是「多些設身處地的思考,少些文化主義。」

這就好比魯迅先生一篇文章里的一句話:「我家門前有兩棵樹,一顆是棗樹,另一顆也是棗樹。」

於是教育部命題組這麼解釋:這反應了國民黨白色恐怖時期作者無聊煩悶的心情。

想必魯迅先生若還在世,也是無言以對吧?這個問題只有魯迅先生本人才能給出真正答案,也許就只是魯迅先生想幽默一下,換個風格換種心情,也不無可能。當然也只是我的猜想。

對於上面的問題的解釋,能有據可考的解釋無非是兩種:

1、銅錢作為貨幣在盜墓賊生活的那個時期已經不能流通使用了,每個皇帝在位時發行的通寶都是不一樣的。難到那時候的盜墓賊冒著生命危險,只為背幾斤廢銅爛鐵出來嗎?

2、如若真的存在那種極端情況就是:進墓之後一無所獲還是不拿銅錢作古董的話,又另當別說。可能摸金校尉、盜墓賊這個行業真的存在一些特定的職業操守和要求。

這也不一定是無厘頭的,比如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學派就規定門徒一律不能走大路等等奇葩的要求。這也許就是各個行業對自己人的區分,讓外人產生一種對自己所從事職業的神秘性尊重。

近幾年,《盜墓筆記》、《鬼吹燈》等引起的盜墓文化大火,更是引起了很多窮屌絲們對盜墓這一職業無限的意淫與浮想聯翩,嚮往著自己也能學得絕技去尋寶。——我就不說啥了,想法很好嘛。

「得挨多少頓打,才能成角?」

有時候問題本身很淺顯,哪有那麼多鬼說法?只是這個時代動輒就追求思想意義高大空的人,太多了。

希望大家在閱讀時要帶著自己的理性思維去思考與推敲,這樣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因閱讀而散發迷人氣質的思考者。

作為一個知識分子,我也是身體力行。


回答這個問題我還是有些感慨的,因為我聽我爺爺說他的姑姑還是那個親戚(具體我也記不得了)下葬的時候裡面放了兩個花瓶,算是那時比較值錢的,下葬才幾天就被盜了,花瓶也不見了,因為我爺爺是她姑姑帶大的,所以當時很傷心,因此自己也有些傷感,後來因為這事我還特意去了解了盜墓賊的一些事情

先說說盜墓賊幾個不成文的規定

1.一般盜墓賊都是親戚搭檔,怕普通搭檔會心生歹念,有一段時間都是「父子檔」,後來怕父子一起萬一出事就留不了後代,所以舅舅侄子的居多

2.進墓地要帶口罩,說裡面空氣質量不好,還有什麼怕屍體詐屍啥的,其實按我說就是心理作用,怕被認出來,晚上去找你

3.說盜亦有道,不盜關公墓,不盜包公墓,還真不是什麼有良知,而是業界內你做了這些會讓人不恥

4.不盜墓地里的銅錢,龜殼。(哎呀終於說點子上了,前面就當大家了解下吧)

銅錢不盜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銅錢是給去世的人買路錢,買水錢,過橋錢,這些錢你拿了還真好意思。為什麼放這些不值錢的銅錢,再窮的人家都會放,拿了這銅錢你還是人嗎,本來挖人家墳就不道德了,人死了還不讓人過好過,不怕他們找你嗎?

就算在當代,有的人去世他們的後人都會在河邊橋下掛幾枚銅錢,路上燒點紙錢不也就是這個原因嗎?所以盜墓賊是不會盜銅錢的,哪怕空手回去,其實還是不值錢,我覺得能挖人墳的根本就不在乎這個,就是銅錢不值錢,前朝的拿出來你也用不了。

既然說到龜殼,順帶說下為什麼不能拿的原因,因為龜殼在古代都是占卜所用,上面全是甲骨文,怕泄露天機,自己看不懂,拿出來也費事。

還是那句話,要是有不同的或者新的答案可以評論區留言,喜歡就點個贊關注下,謝謝!


在古代,墓地被稱作陰宅,活人居住的房子被稱作陽宅。因為各朝各代的銅錢象徵著皇權,屬性為金,不管是陰宅陽宅都能用於鎮宅之用。

而古代盜墓賊為何不會拿走墓里陪葬的銅錢呢?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那些銅錢相比較於墓中的陪葬之物重量大不便攜帶而且價值還相對較低。有些親王貴族的墓葬中隨便一兩件陪葬的器物的價值可能都抵得上墓中所有銅錢價值的總和了。

如果說盜墓賊挖掘到的是一個已經被盜過的墓穴或是普通平民的墓穴,墓中往往僅剩下銅錢,這時候盜墓賊為了較少一點損失也是會把墓中的銅錢帶出來的。

我們要知道,現在市面上流通的古銅錢幾乎全是從墳墓中挖出來的,而絕大部分是來自於一些古代平民百姓的棺材之中。


盜墓賊為什麼不拿走銅錢,我想,回答這個問題的人首先都是在胡編。無論你回答滔滔不絕,你也都是編的,因為你沒有親身體驗,你怎能知道其中內慕。還不是看看電視瞎說一通?如果有人敢說他說的千真萬確,那麼恭喜你,你一定是個盜墓賊。什麼規程,規矩的,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你就敢斷定盜墓賊不拿走銅錢?


推薦閱讀:

TAG:文化 | 歷史 | 古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