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范蠡為何不從政而去歸隱經商?


感謝邀請,題主的問題可分為兩個方面來解答。

一、為何范蠡在輔佐越王勾踐成功復國並且擊敗吳國之後迅速隱退呢?

照理來說,以范蠡的功勞足可以位極人臣,盡享榮華富貴。可是令人詫異的是,范蠡確在功成之後馬上辭官歸隱,並且還勸示另外一位大功臣文種也早做準備。究其原因是因為范蠡早已看清越王勾踐的真實面目,是一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心性涼薄之人。這樣的主公是絕不肯能共富貴的。第二個就是范蠡在幫助勾踐復國的過程中,早已厭倦了這種爾虞我詐、欺心獲利的生活。

二、為何范蠡在歸隱之後選擇經商?

選擇經商的原因主要有兩個:范蠡是聰明絕頂的人,是靠腦子吃飯的人。他肯定不會選擇種地、手工這樣一類的體力工作。加上他又不願從政,所有了只能選擇從商。第二個原因就是范蠡他也要生活的啊,他需要錢。而做生意,以范蠡的才智很快的就能賺到錢。所以為了更好的生活品質,范蠡也得選擇從商。


范蠡不跑,難道等著越王勾踐來砍腦袋么?抱得美人歸,帶著西施歸隱,後來一不小心成了人人敬仰的財神陶朱公,這樣的人生,太爽了。


越王勾踐越國被覆滅後,吳王夫差讓其為己養馬,以羞辱勾踐。勾賤忍辱負重,卧薪嘗膽。文種在原越國,范蠡陪勾踐在吳國為俘虜人質。范,文二人為復國報仇,制定了五條妙計,告知勾踐,開始了實施五條妙計,在越國土讓原國民,十年生育,十年教育,暗訓甲士。納糧交貢,為吳國交的種糧都蒸熟,吳國人不知,種地後芽都不發,使吳無糧食收穫,這一損著,讓吳國國力貧困。范蠡用第二條妙計"獻美女西施給夫差,吳王"從此不上朝,」沉緬酒色。吳王夫差得病,又讓勾踐從馬桶中撈夫差大便"償便辨病」,吳王感動不已。重金買通佞臣,勸吳王夫差放勾踐回國,等等一系列措施,終於突然襲擊,打敗吳國,越國復國。

復國後范馬上辭官退隱,勸文種快走,文種認為復國功大無比,辭職豈不可惜,范l警示文種,勾戰是可共患難,不可共富貴之人,留之有災。范蠡帶上西施不知何去,有說經商為賈。

終於勾踐對文種攤牌了,"你和范兩條妙計就滅了吳國,剩下的那三條妙計是留著對付誰呢?"又想到在吳國為俘時種種噁心事,又怕傳出成丟人話題,賜文種自盡了。扔到錢塘江,因冤成怒潮。范蠡聰明有謀略遠見辭職經商,勾踐眼不見心不煩,因此范蠡保住了性命。


范蠡輔佐越王勾踐覆滅吳王夫差以後,在回國的途中感覺勾踐說話跟以前有些不一樣了,細看之下突然發現勾踐脖子有些長,嘴巴有些尖,這在相學中叫蛇頸鳥喙。是一種可以共患難不能共富貴的面相,以前怎麼就沒發現呢?范蠡暗中勸說文仲跟他一起急流勇退,文仲不為所動,范蠡遂攜西施泛舟五湖。後文仲以謀反的罪名全家被誅。行刑前悔不聽范蠡良言相勸。


在春秋時代經商是被人鄙視了,而從政是受人尊重的,士農工商中士第一,商最後,可見其中差距。范蠡在滅掉吳國幫助越王勾踐稱霸天下後,便看出越王勾踐只能夠共患難不能共富貴,便毅然辭官,同時為了讓越王徹底死心,覺得他對於越王沒有威脅,便開始經商起來。


歷史上為開國君王出謀劃策開疆擴土的,沒有一個有善終,所謂「野兔盡走狗烹。飛禽盡,良弓藏」。君王,只可以同甘苦,不可以共富貴。歷朝歷代開國君王,建立政權後,第一件事就是收拾開國功臣。因為君王擔心這些功臣以後造反,威脅他的帝王地位,「卧榻之旁怎得他人酣眠。必須除之而後快。」作為清醒智謀過人的范蠡,深諳歷史,了解越王勾踐的性格,所以選擇歸隱山林,經商以自保。


推薦閱讀:

TAG:范蠡 | 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