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之後發生的哪些事讓你覺得「中國真好」?


烏克蘭篇

我在2017年1月的時候去了烏克蘭當為期一個多月的國際志願者。在烏克蘭,有一些事情確實讓我體會到了人在國外的難處。

首先是食物。因為我在烏克蘭的時候剛好是中國過年的時間,這種感受便尤其強烈。在烏克蘭,中國餐館本來就很少,在我住的城市敖德薩,我們所知道的大概就兩家。而且就算是家常飯,價格也絕對比國內貴很多。如果是烏克蘭本地食物的話,也可以說是好壞參半。好的是西餐、甜點等等價格很划算,而且一般也做得挺好吃的。但是烏克蘭傳統事物可能未必人人都吃得慣。烏克蘭餃子裡面的餡兒真是千奇百怪,特別是如果你讀不懂俄語,隨便買的話,你會發現很多驚喜的。最普遍的是櫻桃餡兒和奶油餡兒的餃子。

【這是年三十的時候我們專門從中國餐館訂的飯菜,這個年還是過得挺像模像樣的~】

【這些就是烏克蘭超市能買到的餃子,除了肉餡兒比較正常外,其他的味道都不太靠譜......】

第二是治安的問題。在同行的志願者當中,很多人都有被偷錢包的經歷,有些人還不止一次遭遇到這種情況。有些是在逛商場的時候被偷的,有些是在公交車上遇到了團伙犯罪,甚至在青旅裡面也被人把包拿走了。幸運的是,當時在烏克蘭的中國志願者還挺多的,互相之間就可以暫時幫助解決資金上面的問題。如果是自己一個人在國外的話,就更加要多加留意自己的財物。

【在旅遊區或市中心就更容易成為小偷的目標】

最後是機場的安檢。當然,每個機場都會有安檢制度。但是在烏克蘭的時候,少見的亞洲面孔很多時候還是會受到歧視的。比如我在烏克蘭首都基輔轉機的時候,其他烏克蘭人很快就可以通過安檢了,但安檢人員不但態度很差,而且查我的東西查了很久。在回程的時候,我也遭遇了同樣的情況,上機前二十分鐘我都還被扣在安檢的小房間里(而我的行李只有文具、日用品、衣服等等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東西),當時我是真的很怕會來不及上飛機。不過總體來說,烏克蘭人民還是很友好的。只是在機場的工作人員態度不太友善而已。

【經過重重安檢的我終於登機了】


坐標澳洲。

在澳洲打工度假已經一年半,因為是打工度假,所以來之前的設定就是去儘可能多的地方,盡量去體驗不同的文化。於是我在到澳洲的第四個月買了車之後,就開始先沿著比較容易的的東南海岸線自駕環澳,從南澳到凱恩斯,又從凱恩斯開回悉尼結束旅程。這一年多邊工作邊旅行中間穿插換宿,經歷了非常多前所未有的體驗,也在其中切實地感受到「不管在國內是怎樣抱怨的憤青,離開了之後會發現自己比以為的更熱愛自己的國家」。

夏天裡的聖誕樹,聖誕快樂!

最近的一件事,我在離悉尼大概300多公里的一個小鎮上的酒庄換宿,莊主Terry就是一個非常積極在學習中文甚至廣東話的本地人。中文的發音對老外來說很難,看似很簡單的發音他們要念很久,而且最後都還是標準「老外腔」。而他那麼熱衷學習中文並且引導他的小孩也開始學習中文的初衷就是他去過中國,他的酒庄曾到過廣州以及中國多個城市參展,在他到過中國的兩次商務旅程中,他震驚於中國的發展,而他作為商人的嗅覺也告訴他中國市場的潛力。當然,真正要跟中國人做生意他得先學會中文。有一天在傍晚的酒莊裡,我們舉著高腳杯品著酒庄自己的紅酒,看著西下的夕陽,他跟我說:他後悔30年前他學的是印尼語而不是中文,可是那是30年前,30年前的中國還什麼都不是,可是現在,它看起來確實是唯一有希望與美國抗衡的國家……世界在變,時代在變。「……這個場景讓我印象深刻。我當然也見過很多外國人對中國的印象依舊停留在毛時代,問我"你們出國會被政府限制么?"你們中國有這個或者那個么……之類之類的問題。但是只要是對國際的發展有所了解或者到過中國的人,他們大都會願意承認,雖然中國人很」奇怪「,中國社會也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中國確實是一個非常具有發展潛力充滿無數可能的地方。

地廣人稀好拍照

另外從生活方面,就說剛剛發生的事情,我本想著等太陽沒那麼曬了走到鎮上超市買點東西的,然後查Google的時候發現唯一的一家超市還有五分鐘就關門了。是的,周日下午六點多,太陽都還沒有下山的時候,鎮上的整條主街都是關門的,如果這時候你家裡冰箱沒點糧食儲備的話,你就得餓著等明天天亮了。這不是這個鎮上的問題,在澳洲除了悉尼墨爾本布里斯班這種前五前十的城市,其他地方几乎都是這樣,所以他們本地家庭都是有很大的冰箱儲物櫃,超市購物都是滿車滿車的。一般的商鋪也都會貼出自己每一天的營業時間,一定要記清楚,不然很可能你想著周末睡個懶覺再出來悠哉吃個早午餐的話,就找不到任何開著的店了,因為周末下午能夠營業店咖啡廳之類的都算是非常勤奮的了。這種時候我就特別想念廣州24小時的各種店以及半夜11點還能點個燒烤外賣送上門的日子。

火車站

還有是不得不吐槽一下這邊的手機信號問題。你敢不敢相信澳洲從面積上來說有超過80%的國土是沒有手機網路覆蓋的,就是手機整個是no service,信號格一片空白的……還是從悉尼300多公里的小鎮上坐火車到悉尼,基本上一路下來,只有靠近停靠站點的地方會有服務,其他大部分路程都是空白……當然,這不大能怪他們,最主要的問題是他們真的人太少了!我到過一個小鎮,整個鎮上也就幾百人吧,然後那個鎮是沒有手機信號的,就算是用的是全澳網路最好的Telstra,也只有在非常偶爾的時候可以收到極不穩定的一點點信號,基本無法正常使用……這……這……想起在我大中華地區,我偏遠的家鄉也沒有這種問題啊~同時就是免費wifi,不知道是不是鼓勵大家出來聚餐喝咖啡不要玩手機,反正國內一坐下就問Wi-Fi密碼,在這裡也是沒有的……

Terry讓我幫他寫中文招牌放路邊,居然當天真的有吸引到三個華人進來買酒…

再來說說交通問題。來之前他們跟我說在澳洲,車就是你的腳,沒有車你根本到不了任何地方。大城市的公共交通還是很方便的,但是價格還是比較高的,想當初坐兩個站在高峰時段單程被扣三四澳元,往返七八澳元(匯率大概5)心疼得我還是經常選擇走一程過去坐一程車回來。而就算是大城市裡的的士除了費用高之外,它不是像國內一樣路上隨便攔的,是幾乎都要打電話叫車的,反正我是除了在機場,沒成功在路上攔到過。而小城鎮的話呢,還是因為人太少,這裡的公共交通幾乎為零,而這裡的地大到走到鄰居家就要幾百米,我剛才提到的那個只有幾百人沒有手機網路的小鎮,去到最近的有超市的稍大城鎮就要半個多鍾車程。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住在那裡又沒有車會是怎樣……

高速路上經常出現的牛群羊群

我覺得國內很多的問題可以歸結為人口太多,到最後有很多的方便其實也是得益於人口夠多。人多就相當於自帶團購流量,走到哪隨便就地成團,在國內不用說,在國外這個也是非常明顯。我剛到的澳洲的時候就有本地人跟我說,其實你來自中國這會讓你在這裡的生活容易很多,特別是大城市裡,到處是中文中餐中國人,這會讓你沒那麼容易想家,沒那麼容易感覺孤單。是的,在悉尼的CBD或者主要的華人社區街道上一站,滿眼的中文,滿街的華人面孔,滿耳的中文,餐廳不僅有湘菜川菜粵菜可選,連潮汕菜這種細分的菜系也有,亞洲超市裡幾乎沒有你買不到的東西……想像如果你不是來自中國,而是來自一個人口很小的其他國家,你可能找個說家鄉話的人都很難,也就別想吃上正宗的家鄉菜了……

每到悉尼必吃的劉一手冒菜,感覺悉尼的中餐做得比國內還好了…

我之前在悉尼住的時候,我有一天發現,我早上在車站邊上喝咖啡的咖啡館是華人開的,中午吃的最對胃口一個人也比較划算的餐廳是華人的,下午回去順路去的水果比較便宜的超市是華人超市……我突然意識到如果我不想的話,我可以一天到晚只用中文也過得很自在。我是來體驗不同文化的,當然不會在這種環境下長呆,不過這讓我不得不想像,華人在改變這個世界,包括語言,生活方式,行為準則種種……

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且看誰引領潮流吧。我非常期待華人群體在這其中的作用……

他們的院子真的好大…


在印度的時候~

雖然幾個月的在孟買生活讓我對印度改觀了很多,也挺喜歡印度人的,但是還是有兩件事讓我瘋狂地想回國。

1.莫名其妙突如其來的腸胃炎和高燒

我是那種雖然疏於鍛煉但是可以把自己照顧的很好的人,會做飯,飲食平衡,注意保養自己,會儘可能讓自己吃的好一點。在國內我真的好幾年沒發燒過,近幾年從來沒有過腸胃炎,連腹瀉都只是輕微的,一年一次估計?而且好的很快。算是體質比較健康的,雖然因為光敏感,臉上容易長濕疹,但是防晒補水得當也可以避免。

在印度孟買實習期間,近三個月的時間,我急性腸胃炎兩次,高燒(近40℃)兩次,甚至有一次暈倒在廚房……感覺一個暑假把幾年份的病都生完了呢??

在印度我算是活的比較精緻的。每天午飯在公司食堂吃,早晚自己做飯,從不吃路邊攤和來路不明的食物,喝的也都是凈水機過濾過的燒開的水。少有的幾次外出也是和公司同事去高檔餐廳吃的。就這樣我還是病了……完全找不到原因。

室友,一個土耳其小姐姐告訴我,正常的,來印度不生幾次病都不好意思說自己來過印度???有一天,一起床發現自己頭暈,發燒了。告訴幾個室友,今天要請假。然後驚喜的發覺宿舍4個人(分別來自巴西,烏克蘭,土耳其,中國)全部發燒了……都不知道原因。emmmm,而我們居然都覺得挺正常的。

我不知道該不該怪印度的水土,還是我個人身體的原因,但是我以及自己的幾個外國朋友都覺得來到印度特別容易生病……所以每次生病就很想回家QAQ

而印度很多藥品雖然比較便宜,但是體質差異的問題,藥店店員推薦的葯,國內的醫生告訴我不一定適合中國人體制,所以還是用我自己國內帶來的葯。而這邊的藥店有點類似小賣部,醫院也比較樸素,讓人有種不敢完全信任的恐懼感……所以生病還是自己百度解決了。

2.垃圾問題

難得有機會去了colaba(孟買最重要的景點,很多遊客在那邊,算是孟買最繁華的地方)很多英式建築,非常好看,不誇張。像我這麼懶的人,在那邊光看景色逛了一整天(我比較喜歡看建築)都不覺得累,因為真的很好看QAQ然而,很難拍照,因為地上都是垃圾,真的是糟踐了這麼好的景色。我當時拍照的時候可以少拍地上,或者是專門挑了垃圾少的地方拍的。雖然國內也有人亂扔垃圾,但是好歹有人在清掃,大部分人也會比較注意這個。更讓我覺得難受的是,我在大巴上和印度同事一起吃水果,拿了個袋子裝垃圾,然後我問他,哪裡有垃圾桶。他叫我直接扔出車外……雖然我沒有這樣做,但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印度白領都叫我這樣,我真的挺失望的。(有可能他也只是個例,不要上升到所有印度人,其他人是不是這樣我也不確定)

有圖有真相

那個背影是我???

建築真的很好看,但是地上emmm,所以我拍的照片大部分是仰視的角度,以免拍到垃圾。挑的鏡頭都是垃圾比較少的,只有那個公交車站是因為太髒了拍了一張……

3.還有一個就是很多在印度的中國人都會比較在意的飲食問題。不過我可以自己做飯,所以感覺還好。

食堂真的是天天有咖喱,辣的那種……然後我不吃辣,就比較折磨。很多糊糊狀的食物看著觀感確實不太好,但是還是可以適應的。我公司的咖喱土豆和masala dosa味道其實還不錯,就是太辣了??所以午餐在印度大多數吃的沙拉,水果,麵包,偶爾吃個印度式炒飯或咖喱,囊啊之類的。印度的甜食也是真的甜到爆炸,完全不適應。

除此之外,印度人大部分還是很好的,對我也非常友好和照顧,很熱情。很感謝他們,他們也改變了我對印度很多偏見吧。在印度的生活也讓我學到了很多。

4.安全問題

說實話我覺得孟買還是比較安全的,雖然比不上中國。我上班時間是12點半都21點。每天自己坐公司的車加地鐵加走路回家,晚上也沒有問題。不過我住的地區是治安比較好的地段,晚上23點之前路上人都挺多的,所以沒有這方面的顧慮。印度的其他地區我真的不太了解。但是自己一個人難免擔驚受怕,雖然沒有實際遇到危險,但是我太慫了……還是會比較害怕??

題外話

有些讓我覺得失望的地方

我提到印度,誇印度人幾句,國內的很多網友就用很難聽的話罵印度或者罵我。最多人問我關於印度的問題,就是印度人上廁所真的用手擦嗎?(真實的印度和答案詳見我以往的問答)

當然這些一定程度上是由於國內媒體的不實報道,或者是為了滿足部分鍵盤俠虛榮心而去貶低其他國家的噱頭。

中國真的很好,同時也希望大家都能不帶偏見地,客觀地關注每一個國家,取長補短,才能讓中國發展的更好呀。印度人大部分也是很可愛很友好的。印度也在努力的發展,哪個國家不是這樣走過來的呢?哪個國家沒有壞人或者是缺點呀?中國也曾經是很落後的,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才發展成現在這樣美好的樣子。


這個問題,真的感觸太深了!!!!跟大家聊一聊我的親身經歷~

坐標斯里蘭卡,

1.醫療:

準備從蘭卡回國的當天早上,醒來發現發燒了。抱著(絕對不可能得登革熱)能安心回家的心態,上午去了離住處最近的一個醫院檢查。

答主當時住在Mount-Lavinia蒙特拉維尼亞,是科倫坡附近的一個區。

到了醫院以後,許多在中國在我看來不!可!能!的事情,一個接一個地刷新我的耐心。。。

首先,當時是上午十點以前(具體幾點我忘了)去的那個醫院,給前台的工作人員說明了一下我的情況,要求見醫生檢查。結果。。。她說醫生還沒有來上班,要到下午三點才上班。當時就震驚了,如果這時候來一個急診病人怎麼辦??醫院裡居然沒有醫生值班??

於是就先做了一個檢查,說中午可以拿結果。

和小夥伴們愉快地吃了個飯(覺得自己並不會有什麼事),十二點多開心地跑到醫院。拿到檢查單,聽到結果的時候,簡直不敢相信我的耳朵,確認感染登革熱。因為之前有聽說其他項目的小夥伴感染登革熱,很多天都沒有退燒,病情很嚴重,所以當即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了。馬上又開始問醫生什麼能來,三點。

於是回去躺了一會,終於挨到三點,第三次跑到那個醫院。

醫生沒有來,而且當時前廳里坐了有大約十多個本地人在等醫生。馬上讓工作人員給醫生打電話,醫生說堵在路上了。

因為是要一個人回國,當時旁邊只有兩個蘭卡本地人和一個埃及小哥。所以我非常激動地幾乎是對著所有人喊:「醫院裡怎麼能沒有醫生?」當地小夥伴安慰我說登革熱在當地是一個很常見的病,不用擔心。但是當時發燒到41度,而我有家人早年間因為高燒而病逝,我本身醫療知識也有限,所以非常擔心。開始在網上找附近的其他醫院,但是都不近,而且當時是堵車高峰期,所以一邊等醫生過來。

挨到下午四點多,醫生還沒有來。

五點,終於有小夥伴聯繫到一家有醫生的醫院。坐上突突車,二十多分鐘以後到達。

醫生問了一下我的狀況,然後給我說要多休息,心情要平靜下來,不用擔心。總之全程沒有給出任何的專業性的建議,開了兩種葯。一種用來退燒,另一種說用來一會坐飛機的時候吃,有利於睡眠。

當時只有一個想法:趕緊回國治療。所以就算連行李都抬不起,排隊站立都沒力氣, 也堅持要回國。

沒想到,在馬來西亞轉機的時候,吃了醫生給我的「有助於睡眠」的葯,睡了幾個小時,起來去洗手間的時候,在洗手台暈倒了。。。還好是在公共區域,所以被工作人員送到了機場的一個類似急診室之類的地方,打了一會針,後來終於順利回國啦。

飛到廣州的那一刻,終於安心了。

記得很清楚,當時是二月底,晚上十二點多的時候下的飛機,一點多才到廣州第八人民醫院(傳染病醫院),但是有醫生值班。而且全程都很專業很有經驗的好嘛!當時真的很感動,從心底覺得,中國真好。

從此在國內大醫院排隊的時候再也不埋怨了,起碼是滿滿的安全感。

2.治安

當時選擇去蘭卡,很大一個原因是當地人大多是佛教徒,很多人的反饋也是當地人熱情淳樸,所以覺得治安應該挺好的。所以就這麼愉快地去了!

當然,在當地遇到的大部分人民都是淳樸善良的~~不過,短短的一個半月,還是有幾件事讓我印象。。。深刻。。

1 我們一行十個人左右坐夜班火車去霍頓平原,下半夜的時候車上人很少,座位很多,所以大家都分散坐。蘭卡的火車一等座有點像國內的硬座,兩排座位為一組,面對面擺著,只是每個椅子要更長一些,空間更大。當時我裹著一張薄的毛絨毯,旁邊坐著一名很年輕的蘭卡男性,其他人都在前面那組。我迷迷糊糊地正在睡覺,突然感覺有一隻手伸進了我的毯子里!!!然後我馬上跳起來,瞪了旁邊那個人一眼(因為不知道怎麼用英語罵人。。)跑到小夥伴那邊。

2 有一次晚上九點多左右,我們應該是去吃飯的路上,當時,德國室友、我、印尼妹子前後走在一起。旁邊突然走過來一個三十多歲的本地男性,走近德國妹子,我突然覺得有哪不對勁。。他的那啥是凸起的,然後對著妹子的屁股撞了一下。 在國內快二十年,也有過半夜壓馬路的經歷,經常一個人晚上步行回家,從來沒有遇到任何此類事情。這個動作真的非常變態,而且當時是在大街上。

終於明白,在國內,不管在什麼時間,有沒有同伴,都可以安心地出門,不用擔心受到騷擾,是多麼幸福的事情。

今天就先更到這裡!有人看我再繼續更新能源、教育這些方面的感受,小夥伴們有什麼想看的也可以在下面留言哦。


我去年去越南出差,在胡志明,2個月。我簽證是落地簽,公司沒告訴我簽證錢已經交了,結果人家叫我交簽證錢,我就交了(他上面掛個牌子寫了多少錢)。出去後,公司在那邊有辦事處的,派個司機來接我。他英語不太好,只能簡單交流幾句。當時已經是晚上12點了,胡志明是個大城市,所以還是燈光比較明亮,路上還有些人,就像電視上看到的一樣,很多摩托車。去之前,我問公司機場到駐地有多遠,有人說不遠,就80多公里吧。也有人說要將近2小時車程。我想2小時那得150公里了啊。到底多遠啊。結果那天晚上開了1個半小時吧。後來才知道,距離就60公里,因為越南路不好,那裡沒有高速,就是普通的國道。胡志明還算安全,晚上可以出去,我們項目是在一個工業區,住在邊上一個小鎮上。晚上也跟我們一樣,有夜市,夜生活還算豐富。那邊消費水平跟我們差不多,大概二三線城市的水平吧。但飲食很清淡。工廠里的食堂我真是難以忍受,幾個葷菜,自己挑,然後算錢,但素菜只有一個,是免費的,可是,那菜就是開水裡煮熟撈出來的,沒有任何調料!自己蘸調料吃,實在難以下咽。越南對酒駕什麼的不查的,所以經常有酒後駕駛,我們的人在那也學壞了,酒後駕駛還不扣安全帶。就邊上那十字路口,我看到車禍就有三起,兩個月時間。

越南的重工業很差,複雜的電機電視這些不用說,完全進口,連簡單的五金件也基本進口,五金店裡看到最多的就是日本台灣廣東三個地方的,包括管子,螺絲刀,扳手什麼的。基本就沒有重工業。我們買根管子,找遍整個胡志明都沒有(規格我忘了,當時淘寶上搜一下,一大堆)。越南美女倒是挺多的,皮膚沒那麼黑,大部分是瘦的,身材挺好。

後來回去時,是白天,走的是國道,還有小路,看到路上很多摩托車。跟咱們90年代初差不多。

跟當地翻譯聊過幾次,越南幾乎就沒有高速,從胡志明到河內,坐汽車要一天,所以他們能坐飛機就坐飛機。還有,越南沒有統一的官方語言,也就是越南的普通話,而南越北越語言差別很大,很難溝通,就影響了國家的發展。他們基本不會從南跑到北去上學或者北到南。另外,他們普遍不喜歡刷卡(手機支付就更別說了),所以有時么大件比如電腦,就要取很多現金,而取款機一天取現額度有限,比如買電腦要2000萬(是不是很多錢,越南盾與人民幣匯率3300:1),而取款機一張卡一天只能取800萬,那就要提前2天去取錢,然後抱很多現金去買。如果遇到更貴的,有時還得借別人卡取錢。除非買車這樣的,才會刷卡。

整體感覺,最多也就咱們2000年的水平,還很落後,而這還是胡志明,相當於咱們的深圳上海。其他地方什麼情況就可想而知了。


從首爾到了廣州,稍作休息,跑了十公里,洗個澡,神清氣爽,住的酒店的」溫馨提示「是中文和韓語雙語,看起來,這個酒店,韓國人也是常客。在韓國出差,幾天下來,肚子上火,說不上是不是沒吃飽,但肯定沒有飽的感覺。也不能說韓餐不好吃,而是說自己的胃就是中國的,感覺可能會有失焦,但是胃的反應是真實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曾經遇到一個韓國的導遊,說起韓國的泡菜,滿臉的驕傲,她說,泡菜是非常健康的食品,內含很多(具體是多少,我已經記不清楚了)微量元素。但是泡菜終歸還是韓國特色的,我不會排斥,但是還是很難把胃伺候好。 在超市購物的時候,沒有帶外匯,沒有帶錢包,只帶了手機,怎麼付款呢?支付寶就可以了!與同行的老師說,在消費主義方面,中韓已經一體化了。在電子商務方面,中國的確走在了前面。在大街上擺攤兒的大爺、大媽,弄一個二維碼,就可以開工了。 跟韓國學者交流的時候,他們是由比較強的危機感的,中韓貿易額非常大,但是韓國人看到的前景並不是很樂觀,為什麼呢?因為韓國的技術和產業還處於中間層,越來越受到中國的擠壓,中韓之間的基礎和產業分工正在發生變化,原先的垂直分工正在維持不下去了。原因在於中國的產業趕超基本完成,至少對韓國造成了比較大的壓力。中韓之間的產業關係,只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映照,國家的興旺和繁榮,終歸還是依靠產業。韓國也是一個產業立國的國家,尤其是從朴正熙的」漢江奇蹟「開始,不過,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努力和發展,創造了可能數個」漢江奇蹟「。 當然,中韓之間的發展還是有差距的,或者說韓國到了一個成熟穩定期。發展,最終還是為了人民的生活,可能有一天會以環境質量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比如清新的空氣,乾淨的水。


沒有在國外呆過很長時間,但印象很深的是去巴黎玩,深深感受到社會治安好差。

還記得當時是冬天,初次真正見識到巴黎的治安差,是一個晚上,也就7點半的樣子,記得那個季節天黑的早。我們準備在去紅磨坊,雖然早就知道那個區治安不好,不過四個女生一起走互相壯了膽子,玩的開心也就啥都忘了。我當時背了個雙肩包,正準備往要點走,忽然就覺得背後有異動。回頭一看,一男一女已經把手深深深深的伸進了我的背包里,6隻眼睛互相盯了1秒,他倆一下子撒腿就跑。一個白人女生和一個黑人男生,到現在對他倆都記憶猶新。好在我已經提前把重要的東西都放在暗格里,沒有什麼財務損失。不過也是嚇得不行。

隨後第二天,還在盧浮宮轉呢,就聽說了《查理周刊》的事情,一個蒙面槍手襲擊了這個雜誌的總部,12人死亡。然後就聽說ile-de-france附近都是警察,人心惶惶,而我們本來準備稍後就往那個方向去玩。雖然這件事情對我們沒有什麼直接的影響,但這樣接連的兩次事情讓我們挺震驚的。

在巴黎一共沒幾天,每天走路的時候都很小心旁邊走過去的人,小心自己的錢包和證件,買完東西馬上把錢包塞好,書包一定要拉好,不能往衣服口袋裡塞貴重的物品。

後來從巴黎飛回來,落地出機場的那一刻,感覺終於放鬆了。開始恢復了什麼東西都亂放的日子,覺得國內生活特別幸福。


如果只能給一個選項的話,那就是中餐。

我坐飛機經濟艙的經歷中,只有一次覺得機上餐食的味道是非常好的,那是幾年前從印度回國時南航提供的鵝肉飯,那吃起來叫個香,更主要的是胃一下子找到了回家的感覺。現在回想起來,那種感覺依然真切,一點都不覺得遙遠。

在吃這個鵝肉飯前,我有一個多星期的時間只吃了一頓中餐,還是在印度當地一家中資企業駐地蹭的。但不知道是食材原因還是廚藝問題,那頓中餐並沒有讓我的胃找到回家的感覺,雖然當時已經很滿足了。說到這,不禁要說句題外話,我們的很多走出去的中資企業確實很不容易,付出了很多,尤其是在走出去的初始階段,後勤保障還很有限,吃不好是一個大難題。

當時所待的印度的邦宗教色彩很濃厚,禁酒,餐食以素食為主,肉類食物只有雞肉,而且是印度那種咖喱味很濃的雞肉。吃一兩頓覺得味道還可以,連著吃兩三天就要崩潰。好在當時找到了一家日本人開的快餐店,賣雞排飯和烏冬面,雖然不是很合胃口,但在連著幾頓酒店的印度餐後,即便頂著40度上下的高溫,我也要打車半個多小時去換換口味。再稍微能調劑下口味的就是肯德基,但問題是,漢堡品種很單一,除了雞肉還是雞肉。

這是我的出國經歷中最特殊的一次。現在中餐館在全世界都很普遍,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中餐館,沒什麼中國人的地方也可能有中餐館,因為很多西方人現在也很喜歡中餐了。通常而言,只要不是特別偏僻的地方,像我這種有嚴重中餐依賴症的人,只要肯花心思去打聽,基本能做到每天能吃上一頓中餐,雖然味道未必很正宗,但還是一定程度上滿足胃對中餐的需求的。

我也算是出國比較頻繁的人,去過各大洲的不同國家,很少出現明顯的不適感,不論是在冰天雪地、氧氣稀薄的歐洲雪山頂,還是在悶熱潮濕、酷暑難耐的印度雨季。印象中唯一的例外就是不適應超過兩天都吃不到中餐,基本上就覺得生活沒多大意義了。

這倒是進一步證明了我的「吃貨」本色。我也常開玩笑跟人說:無論何時無論何地,也改變不了我的「中國胃」。


我在秘魯生活了小半年,讓我想念祖國的事還真不少。

第一件當然就是吃啦!秘魯有很多中餐秘魯餐結合的餐館,大多油膩,很咸,重口味。而我又吃不慣秘魯菜(雖然據說秘魯菜是拉美最好吃的?)總之一到飯點焦慮的時候,就會想念大中華!

第二件是秘魯的交通!我以前吐槽北京堵車,到利馬之後發現利馬除了凌晨,每個時間點都是la hora punta!從學校回家要一個多小時的時候就超級想念了!

第三件是因為我在秘魯常常作息紊亂!飯店每次12點多才開門我起了之後巨餓但是沒有餐館沒有外賣沒有囤貨。覺得 祖國真的太好了!

未完待續………


韓國之旅有感。

「想像一下如果你被困在地震後的尼泊爾,你給家裡寫一封信,你會寫什麼呢?」韓國老師問我。

「我會寫信告訴我的父母,再等我幾天,中國的飛機很快就會來接我們,我一定會活著回去。」

這是我和教授我韓語寫作的韓國教授的對話,至今想起來我都會熱淚盈眶。

2014年8月份開始,我作為一名交換生去韓國學習交流一年。我沒有去過尼泊爾,也沒有經歷過地震,我猜想教授是希望我寫作要投入真情才問得我這個問題,但是我的第一反應是「祖國會來接我回家」。當然,教授的表情有點出乎意料的感覺看起來還有點羨慕嫉妒的成分。(個人感覺哈)

2015年尼泊爾地震,中國飛機第一個到達尼泊爾完成撤僑。出國之前看到太多外媒對中國的負面報道,但是真正成為一個在國外的中國學生時,才切實感受到中國對每一個國民生命的重視與尊重。

我羨慕韓國朋友可以持護照直接飛往全國各地,但是無論何時都能有底氣地說出「祖國會來接我回家」,大多數國家的童鞋怕是做不到。如果說踏實是一種幸福,那麼作為一個中國童鞋,我確實很幸福。

韓國明星分享尼泊爾地震經歷

說了靈魂深處的故事,也講一講作為「吃貨」的感受。作為一枚吃貨,去韓國的第一個月就瘦了。學校餐廳每天幾乎都是石鍋拌飯、炸豬排飯、紫菜包飯、泡菜餃子湯、泡菜湯、速食麵。沒什麼綠色蔬菜,當然價格比國內大學食堂要貴很多。為了保持營養均衡,我和中國室友會煮青菜湯喝。外面的餐館一般都是烤肉、炸雞、披薩、參雞湯、部隊火鍋、炒年糕等等,看起來種類稍微豐富一些,不過基本吃一個月就能把這些全都吃個遍。

常言道征服一個人,要先征服她的胃。每當吃不飽吃不好,就開始想念我天朝的火鍋米線麻辣燙,涼皮餃子串串香,學校食堂的土耳其烤肉飯,學校門口的酸甜烤冷麵……

學生買不起貴的,可以買能夠替代的相對便宜的東西。但是在韓國,物價真不是一般學生可以承受的。第一次去韓國比較大的超市買水果,9900韓幣(約人民幣60元)買了6個從中國進口的小嘎啦蘋果,這是我當天買到的最便宜的水果。韓國一個足球大的西瓜能賣到人民幣一百多,我是一整個夏天都沒捨得吃西瓜。

喬妹素顏照

韓國大街上不分男女老少,一般都打扮得很漂亮。我的韓國朋友告訴我,在韓國化妝既是出於對對方的禮貌,也是會讓自己很自信。沒有化妝的韓國女生是不出門或者戴口罩和帽子再出門。即便是去趟家附近的超市或者是去樓下扔個垃圾,可能也要前前後後小化妝一番。女大學生的妝容也很精緻,會經常在洗手間遇到補妝的學生。

在韓國待了一段時間,我剛開始不是很適應每天都要帶妝上課,也不認同「化妝會讓人自信」的說法,不過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出門一定化妝。偶爾周末在宿舍宅著,不需要出門,覺著臉上什麼也不需要塗成為很舒服的事情。

韓國的集體主義觀念不知道有多少人贊同。我記得大學上課的時候,韓國老師問我們為什麼中國足球贏不了的時候,她的回答是,因為中國人不懂得協作,沒有集體主義觀念。

冬天在韓國明洞打工的時候,晚上10點下班,我和另一個中國留學生(男生)會很快收拾東西跟大家打招呼然後各自回學校。有一次,因為大家上班的時候相互說笑被韓國店長訓斥,店長順便訓我倆不懂韓國職場文化,說下班後要大家一起走,而且上級不走,下屬一般是不會走的。後來那天晚上10點半,我倆跟其他所有同事一起出了百貨大樓的門,正準備道別奔向公交站,然後店長和其他同事紛紛拿出煙邊聊天邊抽。我倆都不抽煙,而且我聞煙味就大腦缺氧.....私底下問另一個韓國小姑娘,對於這種現象怎麼看,小姑娘說這是很平常的事情,韓國職場文化就是如此,雖然她也不是很喜歡。

在韓國有時候會特別懷念在國內的日子,化不化妝,吃多少飯都由自己決定,而不是被類似與「化妝讓自己自信」、「女生怎麼吃兩碗飯??像個男孩子」、「店長沒走,你們怎麼能走?」這樣的觀念束縛,感覺愛美、愛面子、森嚴的上下級關係似乎有點過度,生活有種被什麼東西壓著的感覺,不自在。

我們需要被道德約束,但是不能被「觀念」束縛。


推薦閱讀:

TAG:國際 | 生活 | 社會 | 國際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