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下聯是什麼?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只為己,不容於世。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含義明確得很:人是一定要注重私利的,太無私的人沒辦法生存下去。網上有人非要牽強附會,生拉硬拽地把它解釋成「人如果不修習自己的德行,那麼天理難容啊!」簡直是牛頭不對馬嘴,讓人無語。

如果覺得這樣露骨的表達過於刺眼, 那其實古人也有較溫和的說法。比如,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里說: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民間也有一句俗語:

無利不起早。

而馬克思關於資本如何追求利潤的論述,則更加觸目驚心:

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如果動亂和紛爭能帶來利潤,它就會鼓勵動亂和紛爭。走私和販賣奴隸就是證明。

由此可見,對利益的追求,是人性的一部分,是一種必然,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好人不長命。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要麼求名 ,要麼圖利。名本身也是一種利。不如此,活著又為了什麼?

聖賢之人固然不會唯利是圖, 但聖賢之人的千秋美名,又豈是你我凡俗之輩所能比擬?

但凡事過猶不及,一個人如果眼裡只有名利二字,完全不為他人著想,不顧及他人利益,這樣的人是不受歡迎的,也不會真正得到大名利。正如老子所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這方面最出名的,當數「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為」的楊朱。《孟子·滕文公》章說:「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 則歸墨。」可見楊朱當時的名氣之盛。可是這樣一個人,死後卻是無聲無息,既無人為他整理著述,也沒有弟子繼承他的衣缽,甚至連生平、籍貫都變得不可考。後人只能在批判他的文章里得知他的隻言片語,根本難以想像這人活著時,是一個名滿天下的思想家。

因此,歸根到底,人是社會的人,在保證自身利益的前提下,是一定要相互幫助,相互取暖的。過於自私,就會人人討厭,避之唯恐不及。乃至聖賢如孟子,要罵楊朱為「禽獸」。所以,楊朱的學說,死後即歸於沉寂,實在也是理所當然。

現在有些人常把「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作為自私自利的辯護詞和擋箭牌,當然也是落於下乘。

關於自私和無私的話題,還是老子他老人家說得好: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這裡的「無私」,可以理解為「義」,即道義;「私」,可以理解為「利」,即私利。以無私成就自私,義利兼顧,才是最好的道路。

通俗地說,上半夜想想自己,下半夜想想別人,這就可以了。

最後講一則小故事:

古代有個秀才嫁女兒,臨行叮囑女兒說:「到了婆家,一定不要做好人。」女人吃驚地看著她的父親:「莫非老爸要我做壞人?」這位父親幽幽地說:「好人都不能做,怎麼可以做壞人?」

這故事很是耐人尋味,歡迎大家發表意見。


人不為己天誅地天,兒能孝親可敬可佩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厚德載物地久天長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物我兩忘地老天荒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公而忘私國泰民安。


菩薩心腸霹靂手段。


上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下聯:鳥為食亡順理成章

橫批:苟且


上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下聯,你若奉公鬼助神幫!


上聯:人不為已天誅地滅,下聯:狗吃臭屎噴出上聯!


下聯是:擁抱美女手有餘香?


推薦閱讀:

TAG:一起來背古詩詞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