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開顱術後長期卧床的病人要經常按摩下肢?
不論因何種原因,開顱術後部分病人會存在意識障礙、肢體活動障礙或偏癱,造成卧床時間明顯增加。再加上術後血液高凝狀態,且常規應用止血藥控制出血等,這些都為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創造了條件。
深靜脈血栓是指血液在深靜脈內異常凝結所導致的一類下肢靜脈迴流障礙性疾病,是外科常見併發症之一,可以導致嚴重後遺症,重者可引起致死性肺栓塞。
神經外科手術後卧床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更是其他手術的 2~3 倍。神經外科術後並發下肢靜脈血栓由於可能引起致命性肺栓塞,已公認為一種嚴重的神經外科手術併發症。神經外科卧床患者肢體活動度減少,肌肉泵作用減弱,血流滯緩,同時下肢腓腸肌受壓,致使血管壁受損,容易發生下肢靜脈血栓。神經外科患者手術時間長,使用脫水葯,下肢中心靜脈置管,肢體偏癱,患者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礎疾病,增加了神經外科卧床患者下肢靜脈血栓的風險。
昏迷患者更應注意並積極防控,因為昏迷患者的神經中樞結構、感覺功能、運動功能受損,患者肢體活動減少,長時間卧床,吞咽障礙,液體攝入不足,常發生感染,這些都是易發生下肢靜脈血栓的重要原因。
神經外科卧床患者 DVT 的危險因素包括昏迷、偏癱、重症感染、下肢中心靜脈置管。
除了經常按摩下肢,還有其他方法預防下肢靜脈血栓
(1) 儘可能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手術創傷。(2)術後如病情允許及早下床活動,或在床上做踝關節活動和刺激腓腸肌。(3) 對手術時間較長的患者,尤其是4小時以上者,術後應嚴密觀察,爭取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此外,早期採取預防措施,如多飲水,指導踝關節運動,運用下肢氣動按摩預防裝置,指導儘早下床活動,減少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對篩選出的高危患者,建議行血管超聲檢查,便於及時治療和護理。
其實不光開顱術後的病人,所有術後病人以及長期卧床病人都需要經常按摩下肢,最主要目的是預防下肢靜脈血栓,手術病人由於手術當天禁食、術中出血,所以會造成有效循環血容量減少,麻醉時血壓偏低肌肉鬆弛,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後果就是血流速度慢、易凝形成血栓,血栓形成後局部腫脹疼痛不說,最致命的後果是血栓脫落形成肺栓塞,有學者認為80%~90%的肺栓塞栓子來源於下肢靜脈血栓,尤其是在溶栓治療過程中栓子脫落的幾率更高,大的栓子可導致患者在幾分鐘內死亡。
所以對長期卧床病人,術後病人的護理醫院及家屬都應該高度重視血栓的問題。
一、人的肌肉使用頻率最高是兩條腿,一旦卧床首先萎縮的肌肉就是腿腳;二、人的生活和一切活動規律是站立的,平時供血分配下肢是有平衡點,人一旦躺平往腳供血壓力不足,就會產生血流量不足;三、腿腳離頭部遠,按摩可防止神經壞死;四、下肢有足三陽足三陰6條經絡,按摩可促進全身經絡流通。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