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趙體學的很迷茫,應該怎樣學習?


用筆能力是有基礎的,結構也不錯,輕重把握也沒問題,但是筆法還有問題。

折處一定要出方筆

虛提筆,按下去。

不能直接輕筆畫行筆,然後直接重按轉過去。

還有這種連帶,太多,也太實了。

應該筆斷意連,就是別連帶太實,太做作,可以不連,有呼應關係就行,

行筆中最大的問題

輕筆重筆都能把握的不錯,

但是由輕到重再到輕的過度,不夠平滑。

川最重要在中間一豎,要顧左右。

趙孟頫我雖不寫,但是不一定是這樣寫。

筆輕,二豎可能稍稍靠左,為了三豎拉長平衡。

也可能在中間,左豎丿重收,右豎稍出頭。

橫的起筆還不會,要切入,一定要有點速度,

頓一下筆尖,

你速度有快有慢,而且不頓筆尖,不要說趙,別的也沒有那麼起筆。

按理說你的字是有基礎的,不知為何橫折的筆法還差這麼多。

對結構把握也不錯,

輕重變化也準確。

我覺得你好像有美術功底,不知說的對錯。

喜歡請關注,有問必回。


看了你的圖片,字形結構把握的很好。有一個問題應當解決,就是速度和節奏的處理。你的控筆能力很強,這是很難得的,但是書寫時缺乏節奏感(這僅憑觀感判斷,不一定準確。)

書寫的速度,是有節律的快慢又替應行。不論是快寫或者是慢寫,都應該有節點控制。如果只是一種單一的速度寫,速度慢,字形會比較遲重,板滯。快寫,又失於野漫凋疏,流滑無骨。

沉著痛快,就是對節奏的最好解答。沉著而不痛快,則肥濁而風韻不足。痛快而不沉著,則潦草而法度淡然無存。只有沉著痛快,才能達其性情,和其志趣。


獻醜了,練習趙文敏的行書一年多的時間,寫得不好,更不懂得什麼技巧,只是多練習,爭取和大師寫得像一點兒。怎樣能寫得象就怎樣寫,也就是好的技巧。


謝邀,元趙孟頫在書畫上都有很高的造詣,所以説研究學習趙孟頫書法,必須要縱向比較,晉,唐,宋等時期的書法。

元以後對趙孟頫的書法評論,褒貶不異,因為趙體結體均衡,用筆平滑,被俗稱「俗氣」,

從元以後學趙體者幾乎很少,趙孟頫由於擅長工筆畫,山水,花鳥,無所不精,他的書法很適合畫面風格 ,所以説學趙孟頫的書法應該從實際出發 ,根據自己的性格,愛好等一系列因素,選擇書法風格,個人建議從唐,宋,明,清等名帖,名碑學起,這些時期書法作品風格迥異,變化豐富多彩,可選擇其中進行系統的臨摹,可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看,總結1到2個特點,然後寫,寫著寫著你會發現3,4個特點。還有比較,這樣更能發現與眾不同的地方。其實都是相通的,只是手法情感不依。趙孟頫的字寫的很快,多注意筆畫於筆畫之間的意連,你會發現筆畫的首尾都有一些小動作,他的結體是比較耐人尋味的,整體比較舒朗,筆畫結構大膽,側鋒有時比較多,有的繳絲都是刷出來的,方折時圓時方,也是根據字體結構而變化的,就說這莫多吧,你會發現很多,還是那句話多看多對比。


第一個寫趙體的沒從趙楷入手,寫出耒的倒有些地方接近文徵明。寫趙應從膽巴碑起手,再寫三門記,然後寫赤壁賦。趙體看著容易,寫好不易。因為它很完美。寫趙有有點二王的基礎,因為趙是在二王的基礎上做了減法。以上意見僅是一孔之見。


我也是零基礎,也是獨愛趙體,剛學習了一個月,臨摹的《膽巴碑》,我覺得,可能直接學趙體,不如那些練過歐體魏碑的人上手快,但是我覺得只要肯用功夫,花時間練,應該也可以練好。


推薦閱讀:

TAG:趙孟頫 | 教育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