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曾給張氏帥府題寫了新匾,你覺得「大帥府」三個字比得上老匾上的題字嗎?
雖然是舊聞了,但這種題字就是扯淡的炒作。
張氏帥府的旅遊宣傳口號:「一座大帥府、半部民國史」,如此的自信。的確這座宅子是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執政東北的縮影。
奉系軍閥張作霖號稱東北王,是不用爭議的一代梟雄。1928年6月被炸,重傷死在這裡。同年底,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名義上中國重新統一了。張學良也在這裡老虎廳槍斃了楊宇霆常蔭槐,窩裡斗。之後1931年 九一八事變,三十萬東北軍放棄東北國土,成為上個世紀最大的軍人恥辱。從此張學良再未回到東北,再未看過這個老宅,但他對中國歷史進程的影響沒有停下來,直到1937年12月12日。
原來張氏帥府就有「大帥府」三個字的匾額,本身已經是歷史了。何必再蹭呢?
范增先生是當下書畫界名士,但其身份還不足以題寫這三個字。一不是與帥府比肩的政治人物,二不是那些歷史的鑒證者。
歷史文化景區,首要的是骨氣,不卑不亢。宣傳要大大方方,沒必要去炒作。當然這個題詞,比起來去年遼寧桓仁五女山城主峰的命名還是好的,那次活動就是一場戲,最初就是要蹭井柏然,最終把高句麗遺址所在叫了小井峰。
作為瀋陽人,我對大帥府換用范曾大師的字,持反對意見,第一,范曾書法地位太高,他敢寫,我們不敢用,第二,大帥府地位卑下,不敢用范曾字,德不配位,必有災禍。
我也不知道,大帥府領導腦子進什麼水了,會換掉原來的牌子,換上范大師的字,其實,大帥府是有傳統的,這個傳統包括這裡的一磚一瓦,一字一句,一草一木。原來的字再不好,這也是歷史的,這也是傳統的,更何況,我覺得原來的字,要比范大師的字好一百倍。
范曾的字,我有兩個印象,第一是受其人人品角度,一個德行有虧的人,他的藝術修養是要打折扣的,所以怎麼看他的字都彆扭,我承認他的畫是不錯的,但是字不敢恭維。第二,他的字實在不是我喜歡的,太張揚,太輕佻,有股小人得志的勁頭,多用側鋒,這符合這個人,但是,鎮不住大帥府,和大帥府的厚重,傳統格格不入,選擇范曾寫字,不知道領導怎麼想的。
我去大帥府,越看這字越彆扭的,范大師也敢寫,讓我意外,無知者無謂,也不知道,這三個字潤筆費多少錢,也不知道,這三個字銷售的產品還用不用提成。
我是呼籲換回老牌匾,不要瞎折騰,本來還有點文化氣息,也不要整沒了,東北這旮瘩有點文化的地方不多,瀋陽一宮兩陵一個大帥府,我們還是手下留情,不要禍害了。
我始終搞不明白西安事變七十九周年的時候,張氏博物館為什麼要搞一個掛牌儀式。難道搞個其它名目的活動不行嗎?既然要掛牌,原本不是有個「大帥府」的牌匾嗎?為什麼要重寫一個?是因為老的不好嗎?不好它為什麼掛了那麼多年?老匾是什麼時間掛上的,如果是張作霖與張學良父子居住之時的舊匾,那麼它就成了帥府博物館的一部分,如果不是,是成立博物館時請人寫的。那這麼多年了,它也成了博物館的一部分。隨意更換,恐怕不是什麼明智的做法。
個人覺得,換匾的行為,就是博物館為了提高知名度或是贏利,而做出的蹭文化名人名氣的行為。做為一個父子兩代在曾經對中國歷史產生影響的人物故居的大帥府,居然去蹭一個畫家的熱度。不能不說是大失身份,很掉架子的事情。如果二張父子還活著,不知會怎麼想。
這個換匾的行為,與一些地方為了短期利益而改名的行為有異曲同工之妙。比如徽州,因為黃山旅遊事業的發展,掙到了錢,便把徽州改成了黃山市。但徽州文化是中國文化中一個很有特色的地方。因為名字的消失,對於徽州文化的傳播,都產生了消極影響。隨著文化軟實力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不知當初主張改名的人,現在有沒有後悔。
我是不太懂書法的。剛看到新舊兩塊匾的時候,覺得范大師寫的比老匾好。新匾姿態妍媚。老匾古樸稚拙。當看到掛到門上的效果後,才覺得新匾遠不及老匾好。原因是題匾這事,除了書法的功力與個人的名望都要得到認可之外,還有一個最關鍵的因素,是題字的風格要與建築的風格相一致。使得匾能融入到建築之中,成為其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
看了一下,大帥府是一個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由於其主人是軍人,建築是低調的華麗,而其外觀顯示出雄偉厚重的審美風格,不是那妍媚的華麗。所以,老匾的風格是與之更相匹配的。老匾的特點是稚拙之中,不乏活潑,厚重之中,又有靈動之態。與雄偉古樸的建構相得益彰。不知是何人所寫,但水平確實不錯。
范大師的字,妍媚之態,容或有之,於古樸中見靈動,在質樸中見趣味,恐非其所長。個人看法,范大師的字,美則美矣。但此風格與大帥府,總覺不是很搭。對於范大師書法水平,做為外行,不敢評論。
在民國隨便一個鄉紳、教書先生都能寫出很好的毛筆字來,因為那個時候的人從小就練習毛筆字,而且在日常的生活中也都會用到,上層的文人就更不用說了,很多民國時期民間的地契、書信的書寫水平都是非常高的,就連行伍出身的袁世凱都能寫出一手漂亮的書法。
袁世凱曾經資助過的窮書生,徐世昌的書法也很好:
綠林出身的張作霖,對於文人還是很尊敬的,他後來也開始舞文弄墨,也能寫幾筆毛筆字,雖然有點功力不足,但是氣勢還是有的,比現在很多的書法家寫的要好。
其子張學良雖然網上對他評價不是很好,他的書法還是不錯的。
而如今在他們大門前面,掛上這種字,估計他們能氣醒。原來的牌匾雖然並非名家所寫,但是很有氣勢,渾厚大氣,這種字適合題寫牌匾,也適合懸掛。
原來的牌匾
而范增的書法,小字尚可,大字卻少少了很多的氣勢,多了很多的俗氣。
加上他寫的又太瘦,少了幾分霸氣。用他的作為牌匾,主要是因為名氣大罷了。
你怎麼看?
牌匾題字童叟無欺,是一種非常實用的字體,題字者是什麼水平,有幾斤幾兩,往門頭上一掛,觀者一看,立馬就能分出高下。
更重要的是,題牌匾時,所題之字要與所掛場所,以及場所主人的氣質,精神,思想相匹配,匹配程度越高,說明題字的藝術和價值越大。
歷朝歷代,對題牌匾是非常慎重和講究的,題字人不但要德高望重,並且要名氣大,口碑好,只有如此,才能相得益彰。否則,會抹殺場所和主人應有的威望與尊嚴。
大帥府是張作霖和張學良父子的宅第,作為軍人出身的他們,身上具有剛正不阿的正氣,大義凜然的浩氣,鐵骨錚錚的骨氣,他們的宅第在這些氣質的滋養下,同樣會呈現出這些氣息。
因此,給他們宅第題匾,需要的是那種雄健,剛勁,大氣,厚重的字體。
而范曾並不以書法見長,他的書法有許多硬傷,如,線條柔弱,沒有骨力,不少字結構鬆散,軟綿綿的,給人一種娘娘腔的感覺。
讓他給這種場合題牌匾,完全降低了大帥府應有的氣度,甚至降低了其檔次,不知道範曾哪來的勇氣來給題字?
如果說是為了掙錢,那這個錢掙得實在令人反胃,如果說另有其它目的,那隻能說明範曾太高看自己了,沒有自知之明。
我覺得,之前的「大帥府」三個字,大氣,沉穩,剛正,跟宅第風格很匹配,為什麼要換成范曾的字,真是想不通。
感謝邀請。
大帥府舊匾換新題,本來該是個皆大歡喜的舉措,卻惹來一眾憤怒聲討,實在是出乎當事者的意料,費力不討好,各種挨罵受屈,只能是當事者心知肚明。
范增的字跡好不好,相信誰都不是瞎眼人,一看就可明知就裡,那麼明晃晃的招眼惹人,想要不挨罵也是奇蹟。
范增的題字和早先的牌匾兩相比較,就可看出高下,也可瞧科當事者的端倪企圖,絕不是沖那幾個字去的,而是沖著虛高的聲望和浮誇的名氣去的——當然這也不怪當事者個人,中國曆朝歷代都是人望為寶,只有抬舉的份兒,沒有打壓的勁兒。
范大師之所以飽受詬病,並不是單純的寫幾個字這麼簡單,而是牽涉到了人品等其他深層次問題。在題字之前的若干日子,范大師已然感覺周身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自己也惶惶然出頭做了若干解釋,但卻作用不大,該罵的還是照罵,該損的還是照損,您說這位居高層的大師情何以堪,該做何感想?
單純的就字論字,范增的字也輸人一籌。范某人的畫兒還是得到普遍認可的,但其字卻鮮有追捧,就是因為大師的所謂書法,實在是入不得堂奧,也被視為無典野路旁門左道:整體偏於輕浮,少了厚重,儘管玩了些技巧,還是覺得過於輕率和浮華,缺少根基式鋪墊和張揚。而那幅被換下來的牌匾,卻可以從稚拙中見真淳,也顯得勁道兒十足,完全可以匹配大帥這一等樣史物格局,帶有鏗鏘的兵氣,殺伐決斷,斬釘截鐵。
首先范曾的字確實不敢恭維,另外就大帥府換牌匾一事本人覺得純屬多此一舉,沒有必要,我覺得作為歷史文物保存完好的瀋陽張氏帥府,應該以史為鑒,尊重先人留下的寶貴遺產,不應隨意更改其設施。應該保留原有的模樣才是對歷史文物及逝者的尊重。
張氏帥府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竟然在「西安事變」79年紀念日上,當代書畫家藝術界大咖范曾大筆一揮,書寫了「大帥府」三個大字,取代了之前大帥府的老牌匾,當時這件事引起了業內人士一片嘩然。
范曾作為藝術大師他有沒有資格改寫大帥府牌匾,這個咱暫且不說,就範曾這幾個字的筆鋒和感觀上來看,確實是不如老牌匾上的字鏗鏘有力,在字的結構上有些鬆散,看著軟綿綿的沒有陽剛之氣,缺少大帥府的那種虎威和霸氣。
范曾擅長繪畫並不怎麼精通書法,所以他的字上不了大雅,也達不到一字千金的效果。我們來看看大帥府老牌匾的三個字,厚重圓潤,不失洒脫,而且氣勢磅礴,一字一力,彰顯了東北大帥張作霖的霸氣。
而如今經過范大師的一筆神功,不僅失去了往日的神采,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大大的減若了歷史文物的風采。
所以天下人無不質疑范曾以至於瀋陽大帥府的所作所為,令人匪夷所思。於公於私都不應該換掉大帥府的老牌匾,這是對歷史文物的踐踏,你范曾何德何能,居然敢冒天下大無畏換掉大帥府的牌匾。這件事確實領天下人思考,世間的事也許就應了那句話,某事在人成事在天。也不知道大帥府後來會發展到什麼程度,我們拭目以待。
不得不說,范曾已經成為了當今中國的一個文化符號,儘管爭議很大,但是其藝術成就和影響力是誰都不能忽視的。我對范曾先生的繪畫作品印象很深,尤其對其筆下的古典人物畫很有感觸,不管范曾先生性格有多麼狂傲,論國畫(尤其是人物畫)水準,當今能與之比肩者確實不多見。
但是,我對范曾先生的書法水準一直持保留意見。范曾用杜甫形容李太白的詩「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來形容他自己的字,幻變古規,自造家法,自信不輕讓褚虞。看來范曾對自己的書法還是頗為自得的,並且留下了相當多的墨寶。
作為一個書法愛好者,對於范曾先生的書法水準不敢作太多評價。但是看到范曾給東北「大帥府」題寫的牌匾,卻不得不說幾句了。因為我對原來「大帥府」老牌匾上的題字印象很深,不明白為什麼要請范曾重新題寫?難道僅僅是因為名氣博人眼球嗎?對書法有興趣的朋友都能看出來,老匾上的「大帥府」三個字古樸而厚重,同時又不失質樸和靈動,頗見功力。毫不誇張地說,這幾個字是題匾作品中難得一見的上乘之作,實屬精品。
再看范曾在新匾上的題字,保持了他一貫的書法風格:追求提按,一筆之內幾起幾落,粗細變化無度,就像在畫畫一般,看似用筆豐富,實則孱弱無力、索然無味。尤其是最後一個「府」字,飄飄然毫無力度,大失水準。
坦白地說,像「大帥府」這樣的題匾書法,氣勢應該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對比一下新匾和老匾上的題字,拋開書法功力不談,就氣勢和厚重感來說,孰優孰劣一目了然。
我沒有查找到關於老匾題字的相關資料,也不知道那幾個字出自哪位書法家的手筆。但是,相關單位既然選擇了范曾重新來題寫新匾,應該與書法水準無關,最看重的無非就是范曾的名氣而已。站在一個書法愛好者的角度,我為此感到遺憾。
在我眼裡,范曾是畫家,肯定不是書法家,更別說是著名書法家了。不信,自己去網上搜搜資料,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怎麼評價他的字就知道了!
實話說,范曾的字跟以前帥府老牌匾的字相比,差得不是一點二點;至於張氏帥府博物館為何在建館二十七周年之際請他題寫館名,這就只能呵呵了……大家意會去吧!
言歸正傳,其它不再多說,咱們來看看他寫的""大帥府""三字。如果說前兩字還說得過去的話,""府""字寫得就太不咋樣了。在我看來,他是真寫不好""廣""字頭和""寸""字的豎鉤,只好彎彎扭扭地想投機取巧。又因""府""字寫得太差,無論怎麼排版都與前兩字不是很協調!這就可以看出來,他是有的字會寫,有的字不會寫;有得字寫得還行,有的字真寫得不好!這種水平,會是一名合格的書法家嗎?
所以,我堅持自己對范曾書法的看法:其字尚在初學階段!要問我對此匾的評價,只有一個字:丑!
我是宇航,我覺得這一波大帥血崩。
得虧大帥走的早,少帥也走的早,要麼的拄著拐杖去拍這個主張換牌匾的人。大帥雖是土匪出身,被稱為「小個子」。這字寫的可是很有氣勢,不愧是放過帥的人。少帥雖然好色,可是兵權沒了之後也頗好筆墨,五體皆能。看看這對父子寫的字,再看看大帥府的題匾,也是相得益彰,畢竟有穩重之氣。
可是這個范老爺子~~~他的字真不敢恭維,如果是畫作水平還是很高的。如果題匾,一個沒有當過兵的人去寫大帥府的題匾,一個為了利益坑過朋友的人寫愛國將領的題匾,在我看來,多多不妥。
起碼在文化背景上~有些~~不搭吧
作為與范增同級的人,我覺得還是李鐸合適,一是在職將軍,二是書法確實老辣。
你們覺得呢?我是宇航
家師有范增字,就在一邊扔著~~(宇航烏雞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