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為何要御駕親征噶爾丹?
回答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胡一舟
康熙帝親征噶爾丹,我認為其原因有三。第一噶爾丹的叛亂影響重大,直接危及清的統治,不由得康熙帝不予以高度重視。首先噶爾丹是蒙古厄魯特部首領,一直不服於清朝統治,且率先發難,對喀爾喀部土謝圖汗發動襲擊,該部同其他蒙古諸部一樣,當時已向清上「九白之貢」,表示臣服。其收到襲擊,清廷理應出面,而噶爾丹又不服王化,戰爭無可避免。
其次,噶爾丹與沙俄亦有聯絡,清廷還要防止蒙古諸部在厄魯特部煽動下與沙俄聯手。且平叛過程中,追逐叛軍可能深入俄界(當時俄國通過擴張已與清陸上接壤),這更增大了平定噶爾丹叛亂的難度。
康熙平定噶爾丹紀功碑
同時噶爾丹部勢力龐大,對付他並不容易。1689《尼布楚條約》之後,清俄東部邊界問題解決,雙方並就清廷平叛及越境追擊問題達成諒解,清轉而應對噶爾丹。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戰爭初期戰場形勢對清來說仍不容樂觀,噶爾丹一度進攻至距離京師80里格(葡制單位,分海制里格和陸制里格,陸上測量時1里格等於3英里,即4.827千米)之處。就是在1696年決定勝負的關鍵一戰中,康熙帝集中了80000多軍隊及大量火槍和火炮,而與之對壘的噶爾丹則組成了駝城(用駱駝圍起的聚落),足見其實力強大。
最後,厄魯特蒙古的平定並非康熙一朝之事,清廷實際上是經歷了康雍乾三朝才最終平定厄魯特蒙古叛亂,由此更可見噶爾丹問題之棘手。
第二,康熙帝親征噶爾丹是在康熙三十五年到三十六年,而之前康熙二十九年曾譴福全征討噶爾丹,由明珠參贊軍務,而數年征討效果不佳,清軍喪師失地,損失很大,前文提到噶爾丹進軍直逼京師即是這一時期。儘管後來戰場形勢有所扭轉,但基本呈相持狀態,戰況不容樂觀。於是康熙遂決定御駕親征。
康熙帝平噶爾丹地圖(局部)
第三,康熙帝本身弓馬嫻熟,善理軍務,具備主持軍事的能力。此外,從康熙帝一生嗜好出獵,且自少年登極以來誅鰲拜,逼反、平定吳三桂,收復台灣,與沙俄戰和等事例可見康熙帝絕不是一個安分的皇帝。並且此時康熙帝四十多歲,正值壯年,對武功的追求亦是最盛之時,故康熙親征噶爾丹或有這方面的考慮。
康熙帝戎裝像
以上是我的回答,請老師及朋友們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蕭一山:《清代通史》,台北:商務印書館,1993年。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季我努學社頭條號(搜索季我努學社)及季我努學社微信公號(名稱季我努學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學社系國內著名的歷史學民間學術社團,已出版中國近現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萬字,代表作為《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中國抗戰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遠東戰爭罪行叢書》(第一輯5卷,第二輯已出1卷)。其創辦的季我努沙龍系國內最著名的公共歷史講座。
清聖祖康熙皇帝親政之後,三藩問題成為最大隱患,集中力量解決吳三桂等人,無暇顧及準噶爾大汗噶爾丹在北部草原的擴張。甚至,為了不影響中原戰略,採取懷柔措施,安撫噶爾丹。到了三藩平定,中原地區秩序恢復正常之後,英明神武的康熙皇帝就打算經略蒙古各部,重構之前的滿蒙聯姻和依附關係。此時,噶爾丹已經坐大,野心膨脹,一度威脅到了京師周邊地區,這是玄燁所不能容忍的,自然需要聚兵北上,收拾噶爾丹。
噶爾丹號稱也先之後,頗有幾分驍勇,戰略眼光和軍事行動能力也是不世之才。康熙前兩次親征,雖然在烏蘭布通一帶遏制了他的兵鋒,但是元氣尚存,依舊是清廷一塊頑疾。而且,北方苦寒,康熙皇帝不幸重病,造成了朝廷不小的風波。六年之後,康熙大軍與噶爾丹部會戰於今肯特山昭莫多,這一次噶爾丹主力基本失去了戰鬥力,殘兵四散,噶爾丹眾叛親離,逃亡至科布多妄圖東山再起。但是,這只是他的一廂情願,康熙皇帝籠絡收買蒙古上層親貴,噶爾丹的權威一落千丈。
這個時候,噶爾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也背叛了他自立,噶爾丹非常憤怒,也沒有什麼辦法。在貧病交迫中,死於非命。康熙三次御駕親征噶爾丹,安定了草原秩序。最終,清廷直接統治了蒙古草原,各部定期在避暑山莊等地朝拜,演習木蘭秋彌。雖然雍正乾隆年間也有戰亂,但基本維持了一定的和平狀態。
從這個角度來看,康熙皇帝玄燁確實是千古一帝,性格堅韌,具有滿洲八旗的銳氣,兵鋒所至,鐵蹄錚錚,開疆拓土,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礎。
秦右史,原創通俗歷史,專註民間文化。清前期的皇帝還是很值得我們欽佩的,特別是康、雍、乾三位皇帝,論文治武功,也當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帝王了。而康熙為何御駕親征噶爾丹,應當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分析。
康熙為何要御駕親征噶爾丹噶爾丹也算是從殘酷的軍事和政治鬥爭中逐漸發展壯大起來的一代梟雄,在康熙初年便控制著特蒙古準噶爾部,並且勢力不斷發展壯大,頗有統一西北蒙古各部族的趨勢。其實,在滿清政權的建立和鞏固進程中,一直與蒙古各部保持著緊密的合作關係,並且在逐步加強對北方各游牧部族的控制。
一個強大的噶爾丹,是日益走向強盛的滿清政權最不願見到的。在康熙和清政府的眼中,噶爾丹所發動的侵奪戰爭和暗中聯合,定然是對清王朝的莫大威脅。如果任由噶爾丹發展下去,其很可能成為歷史上第二個鐵木真。
而在嘗試拉攏和收服噶爾丹失敗後,動用武力解決這個禍患,是康熙帝的必然選擇。所以,當準備工作基本完成後,清朝大舉征討噶爾丹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康熙為何能御駕親征噶爾丹御駕親征,並非每個皇帝都能作到,而且,御駕親征並且能夠獲得勝利的帝王,更是並不多見。康熙能夠御駕親征,首先是因為他有這個膽識和能力。縱觀康熙的一生,算是給世人留下了許多可以傳頌的事迹,擒鰲拜、平三番、收台灣、抗沙俄,哪一件拿出來都是可圈可點的大手筆。
而除了個人膽識和能力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便是清政權已經十分穩固,並且擁有雄厚的財力。特別是京城政局的安穩,使得康熙敢於離京前往前線,能夠放開手腳與噶爾丹一較高低。
所以說,康熙御駕親征噶爾丹,一方面是因為噶爾丹的一個重要禍患,必須予以重視,要堅決扼殺,另一方面是因為康熙具有御駕親征的見識和能力,並且後方的穩固也為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當然,歷史上清朝征討噶爾丹的這次軍事行動,雙方都付出了極為慘痛的代價,戰爭也是異常的殘酷,先後經歷了三次大規模的軍事鬥爭,這場勝利的到來,也並非大家想像地那麼簡單。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乾隆的文字獄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為什麼會有「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說法?
※貧窮造成的順差:鴉片戰爭前清朝與英國的貿易
※吳三桂算得上有情有義嗎?
※差點取代光緒成為皇帝的溥儁:荒唐滿清的荒唐大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