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少吃點,更長壽」,七分飽真的是最好的進食量嗎?七分飽到底是什麼感覺?


感謝邀請。

「少吃點能長壽」,這種說法貌似早就成為大家公認的真理了。好像除了永遠覺得你吃不飽的奶奶和姥姥,中西醫、養生大師、營養師、科學家和新聞媒體都是這麼說的,但這種說法真的有科學依據嗎?

我們來回顧一下在科學界這種說法的由來(在這裡我們就暫不討論中醫的觀點了,那是另一個問題)。

少吃能長壽的觀點最早是由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營養學家克里夫·麥凱早在上個世紀30年代就提出來了。麥凱當時發現在幼齡白鼠斷奶後,把它們的膳食較平時減少40%,白鼠的壽命可以延長1倍。然後得出了限制食量的白鼠比按正常進食的白鼠壽命更長、外表和生理機能也更年輕的結論。

此後的80多年裡,全球多學科多領域研究人員進行了更多研究,並且在今天演變為一種通俗的觀點:吃七八分飽更長壽。

但是從科學的角度上說,檢驗一種理論是否真的科學,一是要從原理上得到闡釋,二是要經過反覆驗證,包括從動物到人類的試驗證明。現在,節食延壽的理論在動物身上得到許多驗證,但並沒有在人身上得到驗證。因此,嚴格地說,節食延年益壽在今天只能稱之為假說。


節食到底能不能讓你活得更久?

首先,我們先看看支持這種觀點的人都給出了那些證據,以下是正方觀點:

1、節食可以減少脂肪攝入

節食能夠降減脂肪攝入,防止腹腔脂肪堆積。腹腔的脂肪比起其他地方的脂肪更能夠引起炎症反應,誘導產生胰島素抵抗和糖尿病,是誘導產生肥胖併發症的主要元兇。因此節食能夠有效減少肥胖引起的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發生。

2、節食可以抗氧化

抗氧化都聽說過吧?現在護膚品、保健品、高級食品什麼都提倡抗氧化,都說有抗氧化功能,能讓你延緩衰老。的確,人類把食物消化後轉化成糖或者脂肪,並進一步分解產生能量,在這個分解過程中常常伴隨著過氧化離子的產生,過氧化離子可以造成DNA的損傷和突變,以及蛋白的結構功能損傷,這些損傷的積累被認為是導致衰老的主要原因。現有的研究的確已經證實了節食的動物有較低的氧化損傷水平。

3、節食可以保護器官

節食還可以通過保護身體的多種器官和組織系統來延緩衰老,比如讓免疫系統的中樞器官——胸腺的衰老推遲,從而能較長時間保持強大的免疫功能,減少疾病發生。據說還能保護大腦和神經系統。


科學研究最不缺的就是反對的聲音。針對正方觀點,反方時不時會跳出來反駁一下,他們總是能抓住正方在研究過程中的各種實驗的漏洞,準確找到各種bug~

比如說,正方說節食能抗氧化,反方做了個實驗說如果直接將能夠清除氧化損傷的物質給予實驗動物,並不能延長其壽命。所以得出了「降低氧化損傷並不一定是節食延長壽命的原因」的結論。

再比如說,正方說節食能增強免疫力,反方說未必。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斯坦福大學的大衛·施內德等人對果蠅抗感染的一項研究發現,雖然節食提高了果蠅對傷寒沙門氏菌致病性感染的耐受力,但也降低了果蠅對李斯特菌的耐受能力。所以他們認為節食對動物和人的免疫力具有複雜的影響。一方面,節食可以增加機體對某些微生物的抵抗力;另一方面,節食又降低了機體對另外一些微生物入侵的耐受性。

吃瓜群眾表示有點暈~

但是不管他們怎麼吵,目前節食對於減緩衰老方面的作用還僅僅存在於動物實驗中,直至現在並沒有確切的證據證明節食可以延長人類壽命。


節食對健康確有益處

  以上我只是說「節食能長壽」的說法在科學上尚未給出令各方信服的證據,但是我可沒說節食不對啊!節食對身體健康是真的有好處的!這是被科學證明了的!

節食能減少體重和總體脂、降低血壓、降低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的水平,有助於預防或治療與衰老相關的疾病,等等,這些都是真的,不用懷疑!

  總結以上得出兩點結論,一是研究證明動物節食可延長壽命,二是人類節食有益健康,但能否延長壽命尚不可知。


不僅吃得少,更要吃得好

  還有一種觀點比較新鮮,我覺得比較吸引人,在這裡曬一曬。美國國家老齡化研究所對靈長類動物的研究結果表明,延長動物壽命的並非是節食,而是食物的質量。

  研究人員對獼猴進行了長達20年的研究,發現從表面來看節食能延長獼猴的壽命:節食組有13%的獼猴死於與衰老有關的原因,對照組死於與衰老有關原因的獼猴為37%。但是,在探索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時,研究人員發現餵食獼猴的食物並不健康。對獼猴餵食的食物中包含了28.5%的蔗糖,這是不利於健康的一種高糖飲食,並且含有有益健康的魚油和抗氧化劑的食物較少。因此,這也可以解釋為,節食組的獼猴由於比正常進食的獼猴少吃了不健康的飲食,因此延長了壽命。

  如果這一解釋能成立,則意味著僅僅吃七八分飽並不能讓動物和人類長壽,關鍵在於要少吃垃圾食物和提高飲食質量。

  總之,節食的作用更像是一個關於度量的哲學問題,不可走極端。在延年益壽的話題上,節食只是一個因素。吃得少,更要吃得好啊,不管怎樣少油少糖總歸是不會錯的。


吃飯七分飽,健康活到老!日常服用二甲雙胍,或可以延緩衰老!

經常我們能夠聽到一句俗語,叫做「吃飯七分飽,健康活到老」,也有人調侃的說,每個人一輩子能夠吃進去的東西都固定的量,誰先吃完誰先走。那麼,到底七分飽有沒有科學道理呢?今天就來跟大家講一講,到底七分飽,能不能保我們健康活到老。

很多人都在糾結七分飽這個度,但其實這個度在我們的生活中很難拿捏,每個人對七分飽的定義和感受都不一樣,但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所謂的七分飽,就是相對於我們日常的飲食量少,在攝入能量和營養足夠維持日常活動的基礎上,儘可能的少吃或者不吃。

講到這裡,或許許多人腦子裡出現了這樣兩個辭彙,節食、辟穀。

我國很早以前就已經有了對辟穀的介紹,所謂的辟穀,源自道家養生中的「不食五穀」,源於先秦,流行於唐朝。作為一種延年益壽的養生法則,辟穀在很多古書典籍里也有記載。

此外,從國外流行起來的瑜伽養生中也存在斷食法,諸如一個月內選擇一段時間(視身體情況而定)進行短期斷食。斷食期間並非完全不吃,而是進食少量蔬果汁或米湯,以維持體內的代謝活動,並通過消耗多餘的囤積物來提供能量。長期堅持斷食法可顯著改善睡眠質量,提高身體素質。由此看來,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養生方法,都不約而同地指出了適度節食的好處。

那麼,節食能夠促進健康和長壽的科學依據是什麼呢?

早在上個世紀,科學家們就在嚙齒類動物(小鼠、大鼠)中發現,節食能夠有效的延長動物的壽命,由此,打開了科學家對於節食和健康長壽的探索。他們利用不同的模式生物(酵母、線蟲、果蠅、小鼠),均得到了相同的結果,即相對於自由進食的動物,節食的動物表現出更加長的壽命,並且健康狀況更好。

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威斯康星大學靈長類動物中心(UW)發表了一項有關恆河猴飲食限制的研究,研究結果表明:與隨意進食的對照組相比,維持卡路里限制的實驗組動物能顯著的減少隨著衰老發生的死亡率。除此之外,卡路里限制組恆河猴患上肌肉衰減症,二型糖尿病,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幾率也要顯著小於對照組。

(圖注,橫坐標為生存時間,單位為年,左側圖縱坐標為存活率,線越高表示存活數量越多,右圖縱坐標為沒有患老年相關性疾病的百分比,線越高表示動物健康狀況越好,紅色為節食組,黑色為自由進食組)

研究者在人類的臨床試驗中也發現,飲食限制能改善許多與衰老相關的病理指標。

2010年在世界著名期刊《科學》中發表的一項為期6個月的短期臨床試驗表明,指導肥胖的女性志願者進行每周兩天的節食,可以減少體重、腰圍、體脂、血壓,並顯著降低血清中的膽固醇、甘油三酯、C-反應蛋白含量。同時,對一系列與癌症發生相關的生物標記物進行檢測,也顯示飲食限制能降低癌症的發生風險。

二甲雙胍是我們想要的長壽葯嗎?

二甲雙胍,雙胍類降糖葯,是治療二型糖尿病的常用藥。

許多課題組的工作表明,二甲雙胍可用於緩解癌症和非酒精性脂肪肝;能夠延長線蟲(一種低等模式生物)壽命;長期低劑量投喂中年雄性小鼠,能夠提高小鼠健康水平,並延長壽命,但高劑量時具有毒性;細胞實驗也證實,二甲雙胍的毒性具有劑量依賴性,低劑量時促進細胞的增值和分裂,高劑量時則誘導細胞發生凋亡。此外,二甲雙胍也可以延緩果蠅的壽命。科學家們認為,二甲雙胍可能在體內模擬了類似節食的作用。

2015年底,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了一項臨床科學研究,科學家將在2016年進行人體實驗,以期二甲雙胍是否具有延長人類壽命的功效。此試驗若成功,便為人類壽命的延長提供了可能性。讓我們拭目以待最終的臨床研究結果!

(目前二甲雙胍對於衰老的影響仍處於臨床研究階段,請勿擅自服用!)

更多問答,請關注我。

如有問題,可在評論區留言。


中國有句古話:」腰帶越長,壽命越短「,為什麼腰帶會長呢?吃得多!所以有人笑稱「每個人在世上的糧票是固定的,早吃完早走,晚吃完晚走。」如題中所說「少吃點,更長壽!」一直從事健康行業,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有關食量的經驗。

七分飽真的是最好的進食量么?其實並沒有「最好」之說,適合自己的才是好的,身體狀況不同,「飽」的程度也就不一樣,健康教育常講「七分飽」是因為這個飽度比較適合大眾,目前慢病高發,而高發的原因則是生活條件改善後我們吃得太好太多了,所以通過「七分飽」有目的的節食,是可以延長壽命的。

七分飽到底是什麼感覺?這個也是大家迷惑的問題。七分飽是指胃裡還沒覺得滿,對食物熱情下降,撤走食物可以不吃的狀態。當然想跟大家強調的是,由於大腦反應「飽」是需要時間的,如果吃飯太快,可能還沒來得及有以上感覺,就已經吃撐了。

營養師劃重點:與其說「少吃點,壽命長」不如說「腰帶越長,壽命越短」,吃多少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提倡「七分飽」目前比較適合大眾,大眾可以注意比平時少吃一點,另外控制就餐速度,以避免大腦尚未反應就已經吃撐了。

我是您身邊的健康管家,如有幫助請點贊支持,如有疑問可評論同我探討!


關於這個問題,作為醫生,其實目前也是沒有嚴格的定論的。

首先,一個理論的成立,它需要通過各種各樣的實驗,包括理論研究、動物實驗,也包括一些人體的實驗,最後可能還要各種隊列研究,才能夠最終的證實。那能像這樣子的,一個觀點:少吃點,更長壽,七分飽更好,這樣子的一個理論,如果最終要應用到人類的身上,是需要大量的數據的研究才能夠證實的,目前來說還沒有看到這一類大型的研究數據。

但我們可以從一些方面,側面的來了解這樣子一個觀點存在的合理性。

內科有一個疾病叫做急性胰腺炎,像這樣子的一個疾病,它的主要發病原因來源於暴飲暴食,特別是進食油膩、酒等食物。

這個疾病簡單來說它的原理是這樣子的,正常的胰腺會分泌胰液到我們人體的消化系統裡面,裡面有胰酶會促進人體食物的消化,但在這種疾病情況下,胰腺會自己在體內就發生了胰酶的激活,導致胰酶消化掉自己的胰腺,從而產生嚴重的併發症,比如腹水,急性腹膜炎,等等疾病。

所以說,急性胰腺炎是內科一個非常危急重症的疾病。

從這一個觀點上面講,確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暴飲暴食,暴飲暴食會加重我們的胃腸道的負擔,進而產生一系列急性或慢性的疾病,比如肥胖症,比如高脂血症等三高的問題等等。

因此對於我們普羅大眾來說,在吃三餐的過程中,不要過飽,就應該是一個比較合理的建議。


謝謝邀請,對於吃飯到「七分飽」,一直以來是我們建議大家要養成的一個合理習慣。

  首先,聊到「七分飽」,主要是指吃飯的過程當中感覺到胃裡面還沒有滿,這時整體對食物的期望程度已經有所下降,而且自身主動進食速度也放慢;也就是說,這個時候,您本身還可以微微進食,但是如果將食物撤掉,也不會有過強的飢餓感;此時「七分飽」恰到好處。

  總體來講,「七成飽」是「吃與不吃皆可」的狀態,而且吃完之後不但當時不會覺得餓,就算在下一餐開飯之前也不會感覺到飢餓,此時的程度恰當到位。

至於說到「七八分飽」的好處,當然在這個過程當中可以減少能量的攝入,久而久之可以預防肥胖以及由於能量過剩所引起的高血脂等其他慢性病徵。而且對於現階段的大多數人群而言,整體狀態已經處於「能量過剩」的情況,適當減量(食物的量和能量)是一定要做的一件事情。

其實,在七分飽的過程當中,一直以來也包含著建議您「飲食放慢」的一個問題。吃飯快的人總是在不知不覺就吃進去了很多食物,飽腹感相對來臨較慢,吃完飯很長時間才發現自己已經吃撐;相對而言,吃飯較慢的人在飽腹感到來之時就會減少食物的攝入,也就是說,七分飽的同時,細嚼慢咽是必要做的事情。

實則咀嚼的過程,一則在幫助身體進行消化,減輕胃腸負擔,二則也可以對身體起到解毒的作用;當然第三方面就可以增強整體的飽腹感,通過咀嚼,給大腦一個反應的時間,也給下面的胃腸一個反應,因為胃腸也能分泌跟食慾有關的激素。你吃的時間足夠長,食物從胃排到小腸,小腸吸收後血糖上升,會給大腦一個飽的信號。如果你吃的太快,食物來不及充分吸收,還沒給你大腦發出信號,這時很容易就會造成「能量過剩」的狀況。

也就是說,相比之下,「七、八」分飽是建議大家在飲食過程中做到的一個「好習慣」,當然,也並不是必須要這樣做,社會上的很多言論存在誤導性,如果對於一個「食不果腹、生活水平不足以溫飽」或者是一些特殊職業(重體力工作)而言,吃飽飯是工作的首先條件;只不過對於現在情況而言,大多數人群屬於「能量過剩、蛋白充足」的階段,「七分飽」對於大多數人是建議做的行為。

注作者信息:內蒙古營養健康促進會 副會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HACCP食品體系內部審核員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

國家高級食品檢驗員 王思露

文章屬原創,如有轉載請告知本人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應該講吃得健康點(體重指數達標),人會更健康也會更長壽。今天再一味強調長壽,難道只要活著能比生活質量好更重要嗎?

衰老是生物界無法改變的普遍、自然的法則,現在我們的平均壽命已經比解放初期超過廿多年了。且不說老齡化帶來社會和家庭的負擔,老年病:心腦血管疾病及其存活下來的後遺症、腫瘤、糖尿病帶來的併發症、腦卒中存活下來的後遺症、痴呆(阿爾海茨默病:80-90歲發生率大於15%、90歲以上大50%,你有辦法治療嗎?)、慢阻肺一次又一次感染包括最常見的誘因:進食嗆入或胃食管返流誤吸反覆住院治療、骨關節慢性病變和退行性病變使你寸步難行、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見的意外損傷,好多人因心肺功能差無法手術而長期卧床等等、現代社會的老人漸漸進入獨生子女時代,且不說護理,連生活照料也是個大問題,社會養老沒有幾十年上百年不可能完善,哪么健康地活著和沒有生活質量的長壽你會選擇什麼?

不可否認每天吃進去的熱卡超過你消耗的總熱卡會導致人體脂肪更多、腰圍、體重超標帶來的後果是更早發生高血壓病、高脂血症、糖品病(且不說這些疾病帶來心腦、腎、大動脈等靶器官的損害)、體重增加後心臟負擔更重、腹部脂肪多腹式呼吸消失肺功能更易受限、關節退行性變和勞損加快、血管粥樣硬化進展更快腦卒中和心肌梗塞發生率更高、甚至某些腫瘤的發病率也會升高??。

食既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中國人特別講究美食,動物蛋白:雞、鴨、魚、肉牛奶、雞旦是人體血液中白蛋白構成無法替代的原料,必須吃!(除了腎功能明顯減退的人要限制粗蛋白,改用優質精蛋白如黑魚、鴿子等),尤其老年人本身肝臟合成白蛋白功能差,只是進食動物蛋白別把過多動物脂肪也帶進去。碳水化物:主食、付食(雜糧)、水果(含有大量果糖可直接吸收)等等,控制到不使體重增加的程度就可以了。我最要強調的脂肪中的植物脂肪:除了炒菜可以看得見的植物油更要重視堅果類食品,堅果可以補腦這一說法無任何科學證據,我倒是可以告訴你:家庭榨油器半斤花生可榨二兩油、包括芝麻、瓜子、核桃、杏仁、開心果,那怕想想小小的欖欄核中的仁都能榨出那麼多的供全球需要的欖欄油。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是熱卡最高的,想控制體重就吃得少一點更好。

最重要的不是吃幾分飽,而是不管什麼年齡的人都應控制體重指數BMI:體重的公斤數/身高米的平方,正常值是18到23,當然青少年18-20是正常的中老年人應保持在23以下。吃得多少是體重指數達標的硬道理,運動是為了多消耗熱卡,防止體重超標,如果運動完了再吃就等於白運動了,只是長了點肌肉增加點脂肪。

我反對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有喜歡吃的為什麼不能吃?這歺吃得多了點,另外二歺扣回來,保持每天吃進去的總熱卡。食譜按排要更全面均衡些。當然對某些疾病要忌口的如高尿酸血症少吃海鮮、豆製品、肉湯等。我也不贊成盜聽途說的吃什麼東西對什麼臟器好,倒是應該多了解一下吃多了會有什麼不好。我不贊成「無病呻吟」整天想著吃什麼補品、保健品、調理品小心把本來就在走下坡路的肝臟、腎臟吃壞了。人老了想活得更長壽些騙子就是利用這種心理在哄騙,不如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散散步、打打牌等,有條件遠近旅遊是很好的選擇,趁你還走得動。總結一句話吃啥、吃多少都可以只是把控好自己的體重就行,歸根結底這就是防病在前,再強調一點:定期體桿還是非常必要的。總之生活質量好遠高於沒質量地活著!


七分飽的說法過於精確,比較可行的說法是七、八分飽。吃飯吃到七、八分飽是最好的進食量,這個進食量的描述就是《2016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議的「食不過量」。食不過量指我們每天吃的各種食物提供的能量不能超過也不低於我們身體的能量需求,簡單說就是吃飯不能吃撐也不能吃的太少。而我們大部分人對飯量有一個誤解,認為飯要吃飽才對。記得我小時候大人都會在我吃完飯離開飯桌時問一句:吃飽了嗎?要知道40多年前糧油憑每家人口數量供應,用糧證買糧油豆類的年代,大家能吃頓飽飯實屬不易。現在我們的生活好起來了,吃多了導致高體重、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和高尿酸的慢病人群增長速度已經趕超我國GDP的增長速度,甚至一人患多種慢病。所以我們現在要把吃飯要吃飽的觀念轉變成追求食不過量或"七、八分飽」。

「七、八分飽」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呢?其實就是吃飯時沒有完全吃飽,感覺還欠幾口時放下筷子離開飯桌,在下一次餐前也不會感覺飢餓。短時間的「七、八分飽」可能對體重和精神狀態不會有明顯的改變,但日積月累每天堅持「七、八分飽」,就能看到減少體重、降低血脂血糖等重要作用,而且「七、八分飽」對飯後犯困的連鎖反應有明顯的改善作用。

「七、八分飽」的同時還要食物多樣化,合理搭配每餐膳食,保證每天肉禽魚蛋奶等蛋白質食物、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礦物質食物的攝入量,減少高脂肪含量的肉類、油炸食物等高能量食物的攝入。在選擇包裝食物時要重視食品標籤上的營養成分表,少選擇高脂肪、高糖的高能量食品。

俗話說一口吃不成胖子,但胖子的確是一口一口吃出來的,如果一頓飯少吃2、3個餃子、幾勺米飯,家庭餐桌禮儀語言由「吃飽了嗎?」改為「吃好了嗎?」,堅持每餐少吃一兩口,就能長期保持健康體重,預防慢病發生。

作者簡介:孫玉紅/副主任護師/二級公共營養師/二級心理諮詢師/中疾控婦幼保健中心第九期母乳餵養諮詢師/哈爾濱市護理學會社區護理專業委員會委員


專註產業化系統平台打造及整體方案輸出

看完上邊表以後,你就會對知道七成飽的感覺了,七分飽就是在你用餐時明顯感覺自己進食速度明顯慢了下來,如果換個話題過撤走食物,就會忘了吃,下頓飯開始前也不會提前感覺到餓。

吃太飽會對腸胃不好,增加腸胃負擔,血液也會缺氧,特長別是大腦缺氧就會導致昏昏欲睡。特別是晚上過飽或豪飲會導致腹瀉嘔吐,急性胰腺炎和劇烈腹痛,甚至危機生命。

吃太飽的習慣,長期如此容易造成骨骼脫鈣,增大患骨質增生的風險。再餓不能吃太快,因為大腦發出吃飽的指令需要十幾分鐘,細嚼慢咽,既能慢慢品味美食,還能協助唾液和胃液更好的分泌和消化食物。

兩個正餐一般間隔4-6個小時,7分飽可以讓你在下一餐之前既有進食的慾望,也不至於太餓,而4-6個小時剛好是混合食物在胃裡面停留的時間,也就是下一餐的最佳時間


答問:關於「少吃點,更長壽」,這一說法我經歷到了。例:前兩年我在無意中知道了我的血糖有些高,是6,3超出正常範圍,我突然覺的要重視起來?隨後幾天里我去了醫院??血脂檢查(血常規、肝功能檢查),結果發現:血脂稠、肝功能5項就4項都高:高膽固醇、高血脂、高甘油三酯,血糖6,9,一看到後下了我一跳,我本認為我很健康啥病也沒有,可不然有病灶,並且很嚴重。醫生給我開了葯??一個月的――幸伐他訂,三盒,然後大夫說一個月後來複查。這時我想,並問我自己不能廣平吃藥??看好病?我吃飯每頓吃的太多?從此把飯量減少了一半,(原來我吃飯吃的特飽),白面饅頭換成了雜糧窩窩頭,連吃藥??,一個月後複查,全部恢復到正常。後來再沒吃藥,一直少吃飯50%,(這樣身體、腹腔特舒服),吃燕麥雜糧窩窩頭,雖然造價高,但是身體健康了,檢查指標正常。看來一定要少吃飯,不要吃的滿腹撐漲,這樣有害健康。


推薦閱讀:

是純粹的藝術,還是偉大的科學?西方繪畫史上的那些秘密
液體的10個不可思議科學使用技巧
你的數據科學第一課 | 數據科學50人·朝樂門
且把奇技淫巧傳
推廣 | 生命科學中的R語言如何施展拳腳?

TAG:健康 | 科學 | 癌症 | 美國 | 糖尿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