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父母說「你以後要養你弟弟」之類的觀點?
最大的感受就是:憑什麼你的責任要讓我來承擔。
我有個表妹,家裡有個弟弟,得了白血病。
因此,她爸媽把所有的錢都花在了給兒子治病上。因為表弟從小身體不好,所以一家都超級寵他,使「重男輕女」的情況更加嚴重。
於是,我的表妹從她弟弟開始生病以後,就基本成了個小透明。她明白弟弟生病需要花錢需要花時間,所以一直超級懂事,一聲不吭默默學習,試圖用優異的學習成績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看到她學習成績很好,她媽媽看到了希望,覺得女兒以後一定有大出息。
於是,她媽媽總是半開玩笑地跟她說,我們家沒錢了,以後弟弟娶媳婦的房子你來買。
作為旁觀者,我聽了是很不爽的。但是我表妹只能接受。
後來我問我表妹是怎麼想的,她說,能賺到錢就會幫著買,賺不到錢她也沒有辦法。
雖然我讀大學的時候,我爸也有跟我開過玩笑:等你出來工作了,妹妹上大學的生活費就歸你管了。但是我從來沒有實施過。
一方面是我自己確實也沒賺到啥錢,顧好自己不再增加父母的壓力已經很不錯了。另一方面,我父母不差錢,願意花錢撫養她,也捨不得她吃半點苦。
我認識一個男生,他家庭條件很一般,父母的年紀也大了。等他妹妹上大學的時候,他剛好畢業出來工作。然後,每個月緊巴巴地過日子,一直攢錢當妹妹的學費和生活費。就這樣耽誤了他4年時間,後來也沒有找到女朋友。
最近我閨蜜跟我說起她的經濟壓力,如果和男朋友準備結婚,要買房買車,以後還有可能要幫忙男方父母撫養弟弟。
對於單親家庭的子女來說,是不會有這種情況的體驗的。但家裡有兩個孩子或者更多的,當老大的,如果家庭條件確實很一般的話,總是要幫父母承擔一定的經濟壓力。
只不過,我很反感一種,就是父母什麼都不幹,正值壯年就開始想著養老,把所有的責任和壓力都推給子女。這種行為其實非常不盡責,對兩個孩子都是傷害,如果不想履行做父母的義務,當初何必要把孩子生下來?
其次,如果家庭條件真的不好,為什麼不讓小的那方提前懂事,讓他自己也能努力發奮,為自己的未來負責?反而讓老大繼續充當父母的角色溺愛他(她)?這樣的教育方式我也是不敢苟同的。
關於這類我有切身的體會。
我是女孩子,家裡有個哥哥。父母那一輩都有重男輕女的老觀念。雖然媽媽也對我很好,但與哥哥相比,可以感受到明顯的差異。
出來工作後,媽媽常說你要多幫幫你哥。那時我每個月都會寄些錢回家。在我心裡,只要寄的錢在合理的承受範圍內,我都是可以接受的,也是應該的,父母為我們辛苦那麼多年,應當回報父母。寄錢回家並非是要給哥哥的,而是要給父母的,至於父母要把錢怎麼用,我便不多問。
父母撫養子女是義務,子女贍養父母也是義務。給父母多少都可以,但是犧牲自己去養哥哥,這個我是不會做的。兄弟姐妹之間的相互幫助是恩情,而不是義務。除了老人和小孩,每個人都應該用自己的努力去照顧好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指望別人養。
比較慶幸的是哥哥也是比較明理的,靠自己的努力去養家而不是無理的索取,且他會開導媽媽不應那麼做。
現在二胎盛行,說這種話的父母,估計也很普遍。只是不知道是父母真的 有這種寄託呢,還是想為後面打算找個依靠。不管是哪一種,都會給孩子的生活帶來壓力和影響。
現在的二胎年齡差已經不再是三、五歲,差別大的有的都有二十歲了。有些家庭大寶都上大學了,突然就多了一個兄妹了。想想以前,二十歲的時候都結婚生娃了,而這弟弟妹妹當自己的孩子養,家長可能也覺得沒什麼,其實是一種不負責的表現。
首先,父母養孩子是責任,也是義務。而把這種責任和義務轉交給自己的孩子承擔,這是不負責任的。
其次,父母要二胎之前,應該考慮自己各方面的因素,而不是一味的想要個「弟弟」,就直接給孩子要個弟弟。這對老大來說是不公平的。
再則,老大是否要養弟弟,也得看自己的條件和狀況,不能像丟包袱的,說丟就丟給老大了。
最後,父母的角色是無法替代的。所以該承擔還是需要承擔的。不能因為承擔不了,這個承擔就不存在。
雖然父母說的要養弟弟,更多的會指來自經濟方面的養。但是同樣給老大很多壓力,而且家長也會毫無掩飾的把全部的關愛和照顧都給弟弟,給老大心理造成落差。所以,建議有這種思想的家長,要二胎之前先跟老大溝通好,並徵得她的同意。
無論你是姐姐還是哥哥,父母說出這句話,對你們兩個來說,都不公平,不利於你們兩個獨立成長!
(1)把責任強加於你
(2)剝奪了弟弟為自己負責的權力
我們來分別說一說著兩個負面影響。
(1)把責任強加於你
無論你比弟弟大多少歲,弟弟總會成年,結婚,生子。如果一直要求你養著弟弟,那麼就是把責任強加於你。
如果在弟弟成年之前,你作為哥哥或者姐姐,對弟弟照顧是應該的。但這種照顧不需要超越父母對弟弟的照顧。
成年之後,也可以互相照應。但這種照應是在彼此獨立的前提下,而不是誰養著誰!
畢竟,父母是弟弟的第一監護人。
但是,如果父母沒有能力,你作為這個家的一份子,是可以多出些力的。
我爸爸是家裡的老大,我爺爺很早就去世了,我叔叔和姑姑上學的學費,都是用的我爸爸上班的工資。
長兄如父,父親不在了,或身體不好能力不行,長姐或者長兄幫助媽媽支撐起這個家,是非常讓人敬佩的。
不過,爸爸的資助也只到了叔叔和姑姑上完學,畢了業就不管了,他們就有能力自己養活自己了,後來都結婚生子,雖然經常走動,但彼此獨立,很是和睦。
我很佩服我爸爸,當然我也很欣賞我媽媽。那時候我爸媽都結婚了,我媽媽也沒說不讓給錢之類的話,媽媽很是有大家庭的觀念。現在叔叔和姑姑都對我爸媽很好。
(網路圖)
(2)剝奪了弟弟為自己負責的權力
讓另一個人一直照顧弟弟,會讓弟弟覺得:「自己是不能獨立的,自己是要依賴別人的,自己是沒有哥哥/姐姐有能力的!」
這個認知的本身,就會極大的限制住弟弟發展為獨立自信的速度和程度。
一個經常會被保護的孩子,會認為我就是弱者,我應該受到別人的保護、謙讓或包容。將來他到社會上,也會有一種弱勢心態或者受害者心態,非常不利於他的工作和婚姻。
一個被長期保護的人,如何形成男人的擔當,去擔負起他們小家的責任?
所以,兄弟姐妹間,哪能存在誰養誰的觀念呢?
我可以幫助你一段時間,但是你成年後,就需要為你自己的人生負責。我可以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適當提供幫助,卻無法承擔你的人生。
沒有人可以對另一個人的人生負起全部責任。
即使是父母對孩子,也無法對孩子一生負起全部責任。父母養育孩子的過程,絕不是讓他一直呆在窩裡,享受著父母的照顧,不去長大的過程!
育兒的過程,就是不斷培養孩子獨立自信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讓孩子展翅高飛的過程!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美國正面管教認證講師,「非暴力溝通」的踐行者。我不是專家,我的原創文章是基於我的學習和實踐而寫,是個人感悟,希望朋友們建設性的參考。如果能給到大家一些啟發,我很開心。若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我。希望我們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都能擁有良好的親子關係!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但情債要怎麼還?特別是貧困家庭的子女更容易被這種情感,道德束縛。
何止養弟弟這一件事情,聽過太多了的。
有些貧困家庭父母,含辛茹苦送出一個大學生。就覺得大功告成了,可以提前退休了,等著兒女養老了。諸不知他們子女也還只是剛步入社會的baby,根本還撐不起這個家,至少現在。但是,懂事的他們,一般也都樂意扛起這個重任。於是省吃儉用,每月可憐的薪水定期寄回去。感謝父母養育之恩。最後結果是男女朋友不敢談,該學習充電的機會沒抓住。無法完成畢業後幾年最關鍵的學習和積累。寒門再難出貴子是有一點原因的。
父母有錯嗎?沒有。
也有些兒女是較"狠心"些,錢自己都存著,花該花的。如果不是父母生病急用錢,不主動給任何家裡。哪怕背負著父母的不解和埋怨,鄉里的毒舌也在所不惜。但往往這些活得更好些,也在以後父母更需要錢的時候能幫到家裡。
兒女有錯嗎?也沒有。
親情,友情,愛情,我們總以為是因金錢或是物質導致了她們變質。其實更多的是我們習慣性的利用情感的紐帶,去滿足自己物質的需要。
雖然,中國的國情不像國外那樣,養你到十八歲就自力更生,各走各的路了。但是,依然無法接受這種苦難式的教育方式。
什麼我們辛苦了這麼多年,還不是都是為了你好。我們受過了那麼多磨難,才換得你現在的生活。如果你不成功,如果你不報答我們,讀書還有什麼用?還算人嗎?這種想想都覺得很可怕。
有個表哥,家裡算是比較貧困那種。他媽媽身體不好,沒什麼固定工作。他爸在酒店做清潔工,還有一個弟弟在上高中。這些年,就靠他父親微薄的收入,加東拼西湊的,很艱難的讓他完成了大學學業。
畢業後,他爸就跟他說,家裡以後就靠你了,弟弟以後上大學的生活費什麼的,你要承擔起來。我們也做不動了。
他也很懂事,也很努力工作,自然而然的把事情都攬著了。現在34歲了,在廣東月薪過萬。但根本不敢找女朋友,估計也找不到。
就這點薪水,你想想就稍微分配下就沒了。真的,那種畢業後很勵志的年薪百萬的很少的。多的就是這些普普通通人的例子。
再者說如果你是女方,了解這種情況後,你願意一起奮鬥的又有多少呢?
很多家裡有兒有女的,之所以在女兒出嫁時要那麼高彩禮,其實很多也是為了自己兒子打算。"招商銀行"的收益,就直接投到"建設銀行"上了。收支平衡嘛。
兒不嫌母醜,這一輩子就死扛著吧。只希望,在以後自己的子女上,盡量保持更開發的態度。過好自己的生活,也依然保持自己的夢想,給兒女更自由的空間和生活。
不要再說:我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
你以後要養你弟弟,這樣的觀點我聽到的不多,但是,你以後要幫你弟弟,這樣的話倒是聽到的不少。
說出"你以後要養你弟弟"這樣話的父母,如果沒有特殊前提,比如弟弟非健全人,不能照顧自己,那麼要求自己的大孩子養小孩子,是完全沒有道理的,對大孩子和小孩子都不公平。
父母說出這樣的話,可能是出於以下原因。
一是父母年齡大了,沒有能力照顧小兒子。
現實中一些這樣的例子,有個同事姐弟四人,最小的是弟弟,弟弟上學、結婚、買房,幾乎都是三個姐姐負擔,因為弟弟小,到結婚年齡時父母歲數大了,基本沒有收入。父母覺得姐姐就要負責,姐姐們出於親情和責任感,克服困難也要幫助弟弟。
二是對小兒子的溺愛。
我們當地有句俗語,"天下老的向小的",就是父母會偏向最小的孩子。
因為對小兒子的溺愛,就要求其他子女也像自己一樣,對小兒子無私奉獻,在經濟和生活上負擔小兒子的開銷。
不管是什麼原因,要求"養弟弟"都不合理。
一是會影響大孩子的生活。
有個同事工傷致慘後,姐姐一直照顧弟弟,影響了自己的家庭生活,導致姐姐離婚。
二是不利於小兒子的獨立。
兒子總要長大,對自己的生活負責,學會獨立面對,如果事事依賴哥哥姐姐,自身就很難培養獨立性和負責精神,造成在現實生活中的四處碰壁。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也終將擁有自己的生活,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負責,即使是特殊群體,也應該自食其力,或者通過政策享受相關待遇,而不是讓哥哥姐姐養。
這種家庭的女人如果嫁出去,那麼恭喜你得到了一個「扶弟魔」。
所謂的「扶弟魔」就是娘家有一個弟弟,但是什麼事情都要做姐姐的操心,從小時候的學業,到長大後結婚生子,甚至以後的置辦產業,購買房子等等,姐姐操碎了心,弟弟也依賴慣了。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兩種:
第一種:父母從小教育的結果
這一種就是父母從小教育姐姐,要怎麼怎麼幫助弟弟,小時候的家務活基本可能都是姐姐包了,弟弟會在旁邊遊手好閒的看著。其實說到底,這種教育結果就是重男輕女的體現。
第二種:姐姐懂事心疼弟弟
確實有這種女孩,特別懂事,懂事得讓人心疼。別人沒想到的,她先想到了,不管是關於父母的事情,還是關於親人的事情,都能夠第一時間想出解決的辦法。而對於從小一起長大的弟弟,更是不遺餘力的幫助。只是希望弟弟能夠過得比自己好,這樣自己才會安心。
如果是我剛好有一兒一女,我是不會讓做姐姐的去養弟弟,男孩子更加要能吃苦,能夠創一番事業出來。我會教育弟弟,以後要多幫襯姐姐,這才能體現男子漢的力量。
這句話會讓我們聯想很多內容,因為她所說的背景可能有很多種,其一,父母對著女兒說,你以後養你弟弟,這有點重男輕女的嫌疑。其二,父母在和老大開玩笑,這種說法會給孩子徒增很多壓力,對未來充滿焦慮;其三,父母希望培養老大的責任感。姑且,我們認為,家長的初心是好的,是第三種情況,然後這樣的培養方式,無疑不能培養老大的責任感,反而會出現一些弊端。
比如,老大對於老二的厭惡感,老大感到親情的缺失。我覺得在培養老大和老二的關係上,有以下方法:
1、當面正向引導,強化老大的貢獻。當著老二的面兒,感謝老大,比如,「看看,你的哥哥(或姐姐)就是疼你,把你拿襪子拿紙尿褲,多好的哥哥呀!」
2、背後分頭批評。在老二面前批評老大,破壞了老大的形象,更傷害了她的自尊心。(via勇赫侃育兒)
一,傳統觀念以為「長兄如父,長姐如母」除了要求弟弟妹妹尊重大哥和大姐之外,對家庭中的長子長女都有一種要求在裡面。即如果父母不在了,長子長女要擔起撫養弟弟妹妹的責任。所以,一直一來,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會有「你以後要撫養你弟弟」之類的話講給老大講。老大也從小受這種文化的熏陶。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家庭觀念也逐漸改變。
二,撫養孩子是做父母的責任,不應該把責任推給稍年長的子女。子女間應該相互扶持,而不是一方養育一方。讓子女承擔父母的責任。除非有特殊情況。
三,目前二胎開放,也有許多老大都10幾歲或者更大的父母選擇生二胎。兩個孩子年齡相差太大的時候,很多父母也會生出這樣的想法。這不但加大了老大的經濟負擔,也給老大心理上增加了負擔。
四,自己的孩子自已負責,不要把責任轉嫁給老大才是一對明智的父母。
父母能給予孩子的是愛和管教。功能健康的父母是把完整的愛和管教都給孩子。
而功能不那麼好的父母則無法完整給出,往往是把愛單獨給某個孩子,由於功能不好,這樣的愛就是溺愛;而把管教單獨給其他孩子,同樣由於功能不好,管教往往滑向苛責。我們常見的重男輕女,就是父母這樣的內在分工。
被父母溺愛的那個孩子,父母終生都會更愛他,內心深處怕他吃苦怕他受累,所以這樣的孩子基本會如父母所願的無法獨立自強。
長不大的孩子能滿足父母永遠不會被孩子拋棄的心愿,但同時也父母帶來了擔憂。所以父母就要求姐姐(也可能是哥哥)能夠接過這付擔子同樣去溺愛他,幫他解決所有的問題。如同《歡樂頌》里的樊勝美。
這麼不公平的事情,父母卻往往能夠如願。因為從小被苛責的孩子,內心有個誓言:我一定要做得更好,讓父母知道最有價值的孩子是我。為此他們往往樂意滿足父母的過分要求,只為換來父母對不愛自己的道歉。
子女永遠也改變不了父母,只有接受過往所有的事實,放下希望父母道歉的心愿,才能走出原生家庭的困局。
請不要幫父母接過弟弟的擔子,這樣才有機會隨著父母的年長使弟弟掙脫束縛,對一個成年人的全然照顧也是一種強烈地攻擊「 你毫無價值」 ,讓弟弟有獨立自主的可能。
個案中就有這樣的情況,父母要求姐姐把創業所得的一切,錢和公司通通給弟弟。表面是對兒子好,其實是把兒子培養成巨嬰,到我們養不動了就讓姐姐養,實在是害了兩個孩子。
關注《父母心法》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精神分析既是育兒學,也是人格鑒賞學。
推薦閱讀: